一种车辆爆胎监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6127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爆胎监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安全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爆胎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出现爆胎时,现有技术方案是通过语音方式提醒驾驶员并开启双闪警告灯,在汽车车胎出现爆胎时使刹车安全可用。现有的爆胎应对技术主要在于提示爆胎状态,而不能训练并加强驾驶员正确处理爆胎,从而减少事故发生和人员伤亡。其中,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驾驶员的经验和能力不足,随着汽车普及,大量新手驾驶员出现,他们缺乏这种应对能力,也缺乏对爆胎情况的模拟训练,他们在遇到爆胎时可能会临危慌乱,从而造成不利后果。但是,如果要具备这种爆胎处理经验,则需要去专门的场地,驾驶专门的车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对于驾驶员特别是上班族来说是很难挤出多余时间和精力去专门场所进行专门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车辆爆胎监控方法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车辆爆胎监控方法,适用于汽车,其中,包括车载诊断系统、移动终端以及服务器,所述车载诊断系统分别接入所述移动终端以及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步骤S1,通过一胎压采集器实时采集所述汽车的运行实时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所述运行实时信息发送给所述车载诊断系统;

所述运行实时信息中包括所述胎压采集器实时采集到的所述汽车的轮胎信息;

步骤S2,判断所述车载诊断系统是否同时成功连接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服务器:

若是,则将所述运行实时信息分别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服务器;

若否,则退出;

步骤S3,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运行实时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并根据实时分析结果判断所述汽车是否爆胎:

若是,则根据所述实时分析结果对所述汽车的驾驶员进行爆胎应对提醒,随后退出;

若否,则直接退出。

优选的,所述轮胎信息中包括所述汽车的胎压和轮胎温度;

所述运行实时信息中还包括所述汽车的实时车速、行驶方向和地理位置。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包括:

步骤S31,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所述运行实时信息中的胎压值是否不大于一预设的爆胎阈值;

若是,则确定所述汽车为爆胎状态,随后转至步骤S32;

若否,则确定所述汽车不为爆胎状态,随后退出;

步骤S32,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运行实时信息中发生爆胎的轮胎信息和车速信息;

步骤S33,所述移动终端分析所述轮胎信息和所述车速信息得到所述分析结果,根据所述分析结果输出相应的爆胎提醒信息;

所述爆胎提醒信息包括:

用于提醒所述汽车的驾驶员避免急刹车的信息,和/或

用于提醒所述汽车的驾驶员避免急打方向盘的信息。

优选的,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运行实时信息进行脱机分析得到脱机分析结果,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脱机分析结果对所述汽车的驾驶员进行爆胎预警;

进行所述爆胎预警的方法包括:

步骤A1,所述服务器将所述运行实时信息作为历史记录并保存,并对所有所述历史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结果值;

步骤A2,所述移动终端判断所述结果值是否达到一预设的报警阈值,并在所述结果值达到所述报警阈值时对所述汽车的驾驶员进行爆胎预警。

优选的,所述车载诊断系统通过控制器局域网总线协议来实时采集所述汽车的所述运行实时信息。

优选的,所述胎压采集器通过射频连接的方式连接所述车载诊断系统。

优选的,所述车载诊断系统通过蓝牙连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移动终端。

优选的,所述车载诊断系统通过3G通信连接的方式连接所述服务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提供一种车辆爆胎监控方法,通过该方法对驾驶员进行模拟训练会加强驾驶员的爆胎应对能力,从而使得驾驶员在实际驾驶中遇到爆胎能快速准确地应对,减少事故发生和人员伤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车辆爆胎监控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图1,一种车辆爆胎监控方法分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车辆爆胎监控方法,适用于汽车,其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车载诊断系统、移动终端以及服务器,车载诊断系统分别接入移动终端以及服务器,还包括:

步骤S1,通过一胎压采集器实时采集汽车的运行实时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运行实时信息发送给车载诊断系统;

上述运行实时信息中可以包括通过胎压采集器实时采集得到的汽车的轮胎信息。

步骤S2,判断车载诊断系统是否同时成功连接移动终端和服务器:

若是,则将运行实时信息分别发送给移动终端和服务器;

若否,则退出;

步骤S3,移动终端对运行实时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并根据实时分析结果判断汽车是否爆胎:

若是,则根据实时分析结果对汽车的驾驶员进行爆胎应对提醒,随后退出;

若否,则直接退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胎压采集器采集汽车的运行实时信息,并通过射频模块将实时采集的信息发送给车载诊断系统;然后,在车载诊断系统同时连接上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的情况下,通过蓝牙模块或3G通信模块将实时采集的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和服务器;然后,移送终端接收到实时采集的信息后直接判断汽车是否爆胎,如果实时分析结果显示汽车左前胎的胎压急剧或持续下降直至一预设的爆胎阈值,则说明已经发生爆胎,应立即提醒驾驶员:不可以急刹车,应当缓慢减速;缓慢减速的同时,要双手紧握方向盘,向爆胎的反方向转,以保证车辆直线行驶。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轮胎信息中可以包括汽车的胎压和轮胎温度。

则上述运行实时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汽车的实时车速、行驶方向和地理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运行实时信息还可以包括汽车参数,如车辆识别码,支持的协议和ECU信息等,不同汽车的轮胎型号不同,对气压的承受能力也不同,爆胎还与轮胎外伤、质量、使用年限及路况有关,它们也影响汽车轮胎的承受能力,进而影响爆胎阈值的大小。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3中,包括:

步骤S31,移动终端判断运行实时信息中的胎压值是否不大于一预设的爆胎阈值;

若是,则确定汽车为爆胎状态,随后转至步骤S32;

若否,则确定汽车不为爆胎状态,随后退出;

步骤S32,移动终端获取运行实时信息中发生爆胎的轮胎信息、车速信息、行驶方向和地理位置;

步骤S33,移动终端分析轮胎信息和车速信息得到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输出相应的爆胎提醒信息;

爆胎提醒信息包括:

用于提醒汽车的驾驶员避免急刹车的信息,和/或

用于提醒汽车的驾驶员避免急打方向盘的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汽车发生爆胎,此时发生爆胎的轮胎的胎压则会急剧或持续下降,如果检测到汽车的轮胎的胎压下降到爆胎阈值,则确定发生爆胎;如果检测到汽车的前面的左前轮胎发生爆胎,并且汽车为加速状态,那么此时应该提醒驾驶员不要急刹车,也不要将方向盘向左打,否则汽车会发生侧翻。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服务器根据运行实时信息进行脱机分析得到脱机分析结果,移动终端根据脱机分析结果对汽车的驾驶员进行爆胎预警;

如图3所示,进行爆胎预警的方法包括:

步骤A1,服务器将运行实时信息作为历史记录并保存,并对所有历史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结果值;

步骤A2,移动终端判断结果值是否达到一预设的报警阈值,并在结果值达到报警阈值时对汽车的驾驶员进行爆胎预警。

上述技术方案中,服务器对所有历史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一曲线,并将当前运行实时信息带入该曲线得到一结果值,然后判断该结果值是否达到报警阈值,如果达到了则进行预警。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车载诊断系统通过控制器局域网总线协议来实时采集汽车的运行实时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讯协议总线,它可以使用双绞线来传输信号,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协议用于汽车中各种不同元件之间的通信,以此取代昂贵而笨重的配电线束。该协议的健壮性使其用途延伸到其他自动化和工业应用。CAN协议的特性包括完整性的串行数据通讯、提供实时支持、传输速率高达1Mb/s、同时具有11位的寻址以及检错能力。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胎压采集器通过射频连接的方式连接车载诊断系统。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车载诊断系统通过蓝牙连接的方式连接移动终端。

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中,车载诊断系统通过3G通信连接的方式连接服务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胎压采集器采集到汽车当前的运行实时轮胎信息,并将其发送给车载诊断系统,通过车载诊断系统分别发送给用户的移动终端和车载诊断系统的后台服务器,移动终端发现并未爆胎,服务器对该运行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相应的曲线,移动终端将当前运行信息代入该曲线得到结果值,发现该结果值已经达到报警阈值,移动终端立即进行爆胎预警,提醒驾驶员有爆胎危险并告知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减速,检查更换轮胎等措施。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胎压采集器采集到汽车当前的运行实时信息,并将其发送给车载诊断系统,通过车载诊断系统分别发送给用户的移动终端和车载诊断系统的后台服务器,移动终端确认运行实时信息中的胎压值不大于预设的爆胎阈值,表示汽车发生爆胎,移动终端分析运行实时信息中的轮胎信息和车速信息,发现汽车的前右胎发生爆胎,汽车在加速过程中发生的爆胎,故而移动终端提醒驾驶员不要向右急打方向盘,也不要急刹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