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915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轨。



背景技术:

atm机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大幅降低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银行工作效率,还节约了客户的时间。atm机的电子柜内部通常安装有读卡器、凭条打印机等硬件,为了便于维护,通常将读卡器和凭条打印机安装在托板上,再将托板安装在电子柜内侧壁上的导轨上,便于拖拉托板,然而现有的导轨端部比较尖锐,在拖动出后,工作人员进行维护时容易碰到尖锐的端部而受伤,同时,由于导轨拉出长度较长,而支撑板上的凭条打印机及读卡机的重量较重,因此,会使导轨受重力而向下弯曲,导致导轨变形,且导轨移动容易出现卡顿,增加atm机的维护更换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承重强度高且避免尖锐端部损伤维护人员的导轨,降低atm机的维护成本。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导轨,包括外轨,所述外轨上设置有可相对外轨滑动的中轨,所述中轨上设置有可相对中轨滑动的内轨,所述内轨的长度小于中轨的长度,所述中轨的长度等于或小于外轨的长度,所述中轨与外轨之间设置有防止中轨滑动的第一锁止结构,所述内轨与中轨之间设置有防止内轨滑动的第二锁止结构,所述中轨与外轨之间还设置有防止中轨移动过程中脱离外轨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中轨与内轨之间还设置有防止内轨移动过程中脱离中轨的第二限位结构,在内轨及中轨拉动至最远端时,内轨前端与中轨前端平齐。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导轨,通过外轨将导轨整体固定在电子柜内侧壁上,在需要拉出托板,对凭条打印机加纸或对支撑板上的硬件进行维护时,人工开启第二锁止结构,解锁第二锁止结构,拖动内轨,使内轨相对中轨滑动,在内轨端部滑动至中轨与外轨之间的第一锁止结构时,通过内轨的前端顶开第一锁止结构,将第一锁止结构解锁后,经过中轨与内轨之间的第二限位结构作用,使内轨前端与中轨前端平齐,避免内轨前移时脱离中轨,同时,内轨带动中轨继续沿外轨滑动,直至外轨与中轨之间的第一限位结构作用时,内轨与中轨移动停止,避免中轨脱离外轨,由于内轨及中轨拉动至最远端时,内轨前端与中轨前端平齐,并未露出至中轨以外,因此,内轨前端的尖锐部分未露出,有效防止工作人员维护时受伤害;同时,由于使内轨与中轨同时滑动出,实现双轨支撑,加大了内轨的支撑强度,避免因伸出距离过大或因承载的硬件自重而导致内轨弯曲变形,有效保证内轨和中轨滑动的连续性,大幅降低了导轨的维修率及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导轨结构主视图(导轨闭合状态)。

图2为本发明导轨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导轨结构主视图(导轨打开状态)。

图4为图1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b部分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导轨,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外轨8,所述外轨8上设置有可相对外轨8滑动的中轨9,所述中轨9上设置有可相对中轨9滑动的内轨10,所述内轨10的长度小于中轨9的长度,所述中轨9的长度等于或小于外轨8的长度,所述中轨9与外轨8之间设置有防止中轨9滑动的第一锁止结构,所述内轨10与中轨9之间设置有防止内轨10滑动的第二锁止结构,所述中轨9与外轨8之间还设置有防止中轨9移动过程中脱离外轨8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中轨9与内轨10之间还设置有防止内轨10移动过程中脱离中轨9的第二限位结构,在内轨10及中轨9拉动至最远端时,内轨10前端与中轨9前端平齐。

所述外轨8、中轨9及内轨10均呈凹字型,在外轨8的两相对的侧壁内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滚珠安装架11,在中轨9内设置有呈凹字型的第二滚珠安装架12,在第一滚珠安装架11上及第二滚珠安装架12的两侧壁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滚珠13,所述中轨9的两相对的侧壁外表面上以及内轨10两相对的侧壁的外表面上分别设置有与对应滚珠13相适应的滚珠滑槽,中轨9侧壁上的滚珠滑槽与外轨8侧壁上的同侧的滚珠13相接触,内轨10侧壁上的滚珠滑槽与中轨9上的同侧的滚珠相接触,将外轨8、中轨9以及内轨10装配为一体,从而不仅可以通过滚珠13限制中轨9及内轨10沿垂直外轨8底面的方向移动,还可以使中轨9及内轨10可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结构简单,组装便利。

所述内轨10的开口与中轨9的开口相对,在内轨10的凹槽与中轨9的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二锁止结构,所述第二锁止结构包括在内轨10的凹槽底面的前段上安装有可相对内轨10转动的第二锁止板14,第二锁止板14的一端伸出至内轨10前端以外,第二锁止板14与内轨10连接的第二转轴上套有第二扭簧15,第二扭簧15的一自由端抵在内轨10侧壁的内表面上,另一自由端抵在第二锁止板14上,所述第二锁止板14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挂钩16,所述中轨9的凹槽底面上设置有凸起的第二锁止台23,在第二锁止台23上设置有与第二锁止板14上的挂钩16相配合的第二卡板24,导轨闭合状态下,第二锁止板14上的挂钩16与第二锁止台23上的第二卡板24相扣合,从而避免中轨9和内轨10相对外轨8滑动,而在需要解锁时,通过人工按压第二锁止板14伸出至内轨10前端以外的部分,从而使第二锁止板14绕着第二转轴转动,此时第二扭簧15受力变形,第二锁止板14上的挂钩16离开第二锁止台23上的第二卡板24,此时可拉出托板5,并带动内轨10相对中轨9滑动,当解锁后,即可松开第二锁止板14,第二锁止板14在第二扭簧15的弹性复位作用下回转至原位,而在内轨10复位时,则需要再次按下第二锁止板14,在内轨10复位后,松开第二锁止板14,在第二扭簧15的弹性复位作用下,第二锁止板14上的挂钩16再次与第二锁止台23上的第二卡板24扣合,避免内轨10和中轨9滑动。

所述第二锁止板14伸出至内轨10前端以外的部分朝背离内轨10的方向折弯形成拉手,便于人工按压第二锁止板14。

所述第一锁止结构包括安装在中轨9底面前段且可相对中轨9转动的第一锁止板17,在安装有第一锁止板17一旁的中轨9底面上设置有通孔18,第一锁止板17的一侧设置有穿过通孔18且朝向外轨8折弯的止位板,另一侧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凸缘19,第一锁止板17与中轨9连接的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的一自由端固定在中轨9的凹槽底面,所述外轨8的凹槽底面前段上设置有凸起的第一锁止台20,第一扭簧自然状态下,第一锁止板17上的止位板与外轨8上的第一锁止台20相抵,第一锁止板17上的凸缘19与内轨10侧壁的端部相对,在内轨10相对中轨9滑动过程中,限制中轨9因摩擦力而相对外轨8滑动,在内轨10移动至第一锁止板17处时,内轨10的侧壁端部向前顶第一锁止板17,使第一锁止板17转动,此时第一扭簧受力变形,随着第一锁止板17转动,使止位板与外轨8上的第一锁止台20脱离,从而解锁中轨9,使中轨9可随内轨10一起前移,在维护完毕,内轨10往回滑动时,内轨10带着中轨9一起往回滑动,当中轨9回复到位后,内轨10继续相对中轨9往回滑动,此时,内轨10与中轨9上的第一锁止板17脱离,第一扭簧不再受力,因此,在第一扭簧的弹性回复下,第一锁止板17相对中轨9转动,使第一锁止板17一侧的止位板再次与外轨8上的第一锁止台20相抵,避免中轨9向前移动。

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中轨9尾部两侧的第一限位板21,在中轨9及内轨10未拉出状态下,中轨9尾部两侧的第一限位板21与外轨8内壁上的第一滚珠安装架11尾部之间有供中轨9向前滑移的间距,所述第一限位板21与同侧的第一滚珠安装架11的尾部相对,其中,所述供中轨9向前滑移的间距主要是能够保证中轨9至少有五分之三段能滑出至外轨8以外,当中轨9尾部的第一限位板21沿外轨8滑动至同侧的第一滚珠安装架11尾部时,通过第一滚珠安装架11尾部与第一限位板21的接触,以限制中轨9继续前移,避免中轨9滑出距离过大或避免中轨9脱离外轨8。

所述第二限位结够包括设置在中轨9的凹槽底面的第一限位台22,第一限位台22与第二锁止台23平齐,且第一限位台22位于第二锁止台23与第一锁止板17之间,在第一限位台22上设置有与第二锁止板14上的挂钩15相配合的第一卡板25,内轨10相对中轨9滑动至内轨10上的第二锁止板14的挂钩15与中轨9上的第一限位台22上的第一卡板25扣合时,内轨10前端与中轨9前端平齐,从而可通过内轨10带动中轨9前移,避免内轨10脱离中轨9,保证导轨的支撑强度。

所述外轨8的尾端设置有挡块26,以防止中轨9、内轨10回复过程中滑动距离过大而脱离外轨8。

所述挡块26朝向内轨10的一面上设置有橡胶垫,避免内轨10、中轨9与挡块26发生刚性撞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