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6017发布日期:2018-11-13 22:07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射频识别结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便利店和超市出现,人们基本每天下班之后都要去超市置办一些瓜果蔬菜等,尤其在下班高峰期,超市结算处由于结算速度慢总会排很长的队,让人等很久。一般超市结算处采用条形码扫描方式进行结算。

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些便利店已经不在使用条形码扫描进行结算,而使用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进行结算,无需人员值守。

相关技术中,采用RFID技术结算时,用户将要购买的商品放进带有RFID 天线的槽内,槽内的RFID天线能够读取RFID标签数据,进行结算。

但是,用户在槽内放置物品时,通常会存在将多个物品堆叠后放置的情况,当物品堆叠后,RFID天线的识别准确度就会降低。另外,由于RFID信号的辐射范围较广,还会存在RFID天线将非结算区的物品进行结算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商品识别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商品识别系统,包括:置物盒、显示器和RFID 天线;所述置物盒包括:顶盖、底板和两个侧壁,所述两个侧壁用于屏蔽外部的RFID信号;所述显示器和所述RFID天线均设置在所述置物盒上;所述置物盒用于放置带有RFID标签的物品,且每次仅放置一个物品;所述RFID标签识别天线用于识别所述置物盒内所放置的物品的RFID标签,读取所述RFID标签中所包含的物品信息;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RFID标签识别天线所读取的物品信息。

可选的,所述侧壁为纯金属材质侧壁;或者,所述侧壁包括:金属材质层;以及,包围在所述金属材质层外部的非金属材质层。

可选的,所述置物盒的侧面呈现梯形。

可选的,该商品识别系统还包括:地线,连接所述侧壁与地,用于导出所述侧壁屏蔽的RFID信号。

可选的,该商品识别系统还包括:增加物品开关,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用于在感应到自身所在区域放置了物品后,自动打开。

可选的,该商品识别系统还包括:减少物品开关,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用于在感应到自身所在区域放置了物品后,自动打开。

可选的,所述增加物品开关为红外光电开关。

可选的,所述减少物品开关为红外光电开关。

可选的,该商品识别系统还包括:LED灯带,设置在所述置物盒的顶部,用于提示所述置物盒内有物品。

可选的,所述LED灯带为两条。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置物盒,可以引导用户每次仅放置一个物品,避免物品堆叠造成的识别不准确问题。并且,采用了用于屏幕外部RFID信号的侧壁,可以避免对非结算区物品的结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商品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商品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商品识别系统的俯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商品识别系统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商品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系统包括:置物盒11、显示器12和RFID天线 13。所述置物盒11包括:顶盖111、底板112和两个侧壁113,所述两个侧壁113用于屏蔽外部的RFID信号;所述显示器12和所述RFID天线13均设置在所述置物盒11上;所述置物盒11用于放置带有RFID标签的物品,且每次仅放置一个物品;所述RFID天线13用于识别所述置物盒内所放置的物品的 RFID标签,读取所述RFID标签中所包含的物品信息;所述显示器12用于显示所述RFID天线13所读取的物品信息。

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12和RFID天线13可以具体设置在置物盒的上方,如图1所示,显示器12和RFID13天线均设置在置物盒11的顶盖111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设置位置。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屏蔽外界的RFID信号,可以是在置物盒11的两个侧壁113的内部设置有金属材质的部件。具体的,可以是侧壁本身全部是金属材质的,或者,侧壁的内部是金属材质,再由非金属材质的材料包裹,非金属材质比如是木制的。

进一步的,另一实施例中,该系统还可以包括:地线(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侧壁与地,用于导出所述侧壁屏蔽的RFID信号。

具体的,地线的一端可以连接侧壁的金属部分,另一部分连接地,从而更好的屏蔽信号。

一些实施例中,RFID天线可以是金属蚀刻天线、印刷天线或者镀铜天线。

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可以是触控屏显示器,或者非触控屏显示器。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物品信息例如包括:价格,品种,名称,是否出售的状态信息。

与相关技术中,用户将物品放置在槽内的方式相比,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了置物盒,由于是盒状,可以引导用户每次仅放置一个物品,避免物品堆叠。

进一步的,还可以设置置物盒的尺寸,设置较小的尺寸,以便于用户每次仅放置一个物品。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另一实施例中,为了引导用户每次仅放置一个物品,还可以是由上述的显示器显示相关的提示信息,例如,显示器在未显示物品信息时,常态下默认设置显示例如“请每次放置一个物品”的提示信息。

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提示设备,由提示设备显示例如“请每次放置一个物品”的提示信息。该提示设备可以是如上述的显示器类似的电子设备,或者,该提示设备还可以是带有上述提示信息的固定架等,固定架例如是纸架、金属架、塑料架等形式。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置物盒,可以引导用户每次仅放置一个物品,避免物品堆叠造成的识别不准确问题。并且,采用了用于屏幕外部RFID信号的侧壁,可以避免对非结算区物品的结算。

图2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出的商品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增加物品开关14 和减少物品开关15。

增加物品开关,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用于在感应到自身所在区域放置了物品后,自动打开。

减少物品开关,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用于在感应到自身所在区域放置了物品后,自动打开。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增加物品开关和减少物品开关都可以是红外光电开关。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商品识别系统的俯视图。

如图3所示,具体实施时,可以分别将增加物品开关和减少物品开关分别设置在置物盒的底部的两侧,且在各自所在区域相对居中设置。

当增加物品开关打开时,商品结算界面上会显示增加相应的物品,比如,用户将物品A放置在增加物品开关所在的区域后,商品结算界面上将物品A 的信息增加到待结算的物品列表中。

当减少物品开关打开时,商品结算界面上会减少相应的物品,比如,用户将物品B放置在减少物品开关所在的区域后,商品结算界面上将物品B的信息从待结算的物品列表中删除。

而具体的开关与商品结算相互之间的连动关系可以参见相关技术中的相关内容,比如,目前的结算系统中已实现了开关与商品结算之间的连动,以自动完成商品结算。特别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开关可以自动打开,而无需人为操作打开。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置物盒的侧面可以呈现梯形,即在侧面上看,顶部的尺寸小于底部的尺寸,这样更方便用户在置物盒内拿取物品。

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系统还可以包括:LED灯带16,设置在所述置物盒的顶部,用于提示所述置物盒内有物品。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商品识别系统的仰视图。

具体的,如图2和图4所示,可以将LED灯带16设置为两条,以更好的起到提示功能。两条可以具体分别设置在增加物品开关所在区域的上方和减少物品开关所在区域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置物盒,可以引导用户每次仅放置一个物品,避免物品堆叠造成的识别不准确问题。并且,采用了用于屏幕外部RFID信号的侧壁,可以避免对非结算区物品的结算。通过设置增加物品开关和减少物品开关,开关可以自动打开,以更方便用户购物。通过设置LED灯带,能够提供照明,进一步方便用户使用。将置物盒的侧面设置为梯形,方便用户拿取物品。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