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识别井口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8003发布日期:2018-07-04 05:10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人像识别井口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身份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像识别井口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历年来,矿难事件层出不穷。面对效益、安全两者必须兼得的局面,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强安全管理。严格的制度搭配先进的手段,是加强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矿工考勤是煤矿行业重要管理板块之一,完善的考勤机制不仅在核算酬劳、统筹控制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对生产安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常规的考勤机制在煤矿上的应用显得比较苍白,如打卡记名制度,这种制度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工人可以拿着任何人的卡去考勤,很多地方的老矿工下井津贴比新矿工要高,就有人为了拿到更高的津贴而拿老矿工的卡下井,最后多出来的津贴两个人分。

现阶段的一些检测装置,在矿井的恶劣环境下,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设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人像识别井口检测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像识别井口检测装置,包括拱门架,所述拱门架内部两侧设置有读卡器,内部底部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拱门架的顶部设置有摄像视频装置;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承载壳,所述承载壳的内部设置有可控气缸,所述可控气缸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板;

所述摄像视频装置包括外伸承载杆,所述外伸承载杆上远离拱门架的一端设置有视频显示器,所述外伸承载杆上靠近视频显示器的一端还设置有红外摄像头。

作为优选,所述拱门架内部顶部设置有照明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视频显示器与升降板的角度为40°-50°。

作为优选,所述视频显示器通过连接杆设置在外伸承载杆上。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摄像头通过连接柱设置在外伸承载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读卡器和红外摄像头的设计,则大大提高了人身份的确定性,其中升降装置的设置,则可以很好的配合红外摄像头进行工作,也使得整个装置设计简单有效,便于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人像识别井口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升降装置的爆炸图;

以上各图中,1、拱门架;2、升降装置;21、承载壳;22、可控气缸;23、升降板;3、读卡器;4、外伸承载板;5、视频显示器;6、红外摄像头;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像识别井口检测装置,对于该装置来说,实质是一个检测系统而构成的一个装置整体,即完成下井工作人员的身份验证,从图1中可以看出,其包括拱门架,其拱门架内部两侧设置了读卡器,这里的拱门架是有多块板拼接成的,这里所说的拱门架内部指的是拱门架内侧,在拱门架内部两侧设置读卡器,则是为了完成下井人员身份的第一步确认,即当下井人员通过该拱门架的时候,需要在读卡器上刷能够正面身份的卡,进行验证;除此之外发明人还设置了第二道检测部件,即在拱门架的顶不顺喝止了摄像视频装置,与之配合的还有则是设置在拱门架内部底部的升降装置,这里的摄像视频装置则是人像识别,而升降装置的设置则是为了针对不同身高的人而设计的,使得摄像视频装置能够更好的工作。

下面具体说一下,上述各装置的具体设置。

如图2所示,其升降装置包括承载壳,其承载壳的内部设置了可控气缸,其可控气缸的顶部设置了升降板,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其可控气缸的个数为4组,即可以很好的将升降板更平稳的升降,不过对于可控气缸来说,是摄像视频装置连接设置的,也就是说,其摄像射频装置可以控制可控气缸。

其摄像视频装置包括外伸承载杆,其外伸承载杆上远离拱门架的一端设置了视频显示器,其外伸承载杆上靠近视频显示器的一端设置了红外摄像头,很明显,其视频显示器是用来显示下井人员的信息,而红外摄像头则是用来对下井人员身份的核实。

除了上述的设计之外,发明人对上述部件进行了更优化的设计。

即:拱门架内部顶部设置了照明组件;

视频显示器与升降板的角度为40°-50°;

视频显示器通过连接杆设置在外伸承载杆上;

红外摄像头通过连接柱设置在外伸承载杆上。

最后,简单的描述一下该装置的工作原理,下井人员刷卡站到升降装置上,红外摄像头则会对其进行扫描,如果红外摄像头未检测到下井人员的面部,则会控制可控气缸进行上下升降,直到红外摄像头检测到位置,最终完成身份验证;如果与两侧检测不符,则会出发报警装置(该装置也是设置在拱门架上的)进行鸣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