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门禁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4677发布日期:2019-11-15 21:24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称重门禁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称重门禁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安防等级或涉密等级比较高的重要场所,往往都会安装有称重门禁装置,对出入人员进行严格控制,以防止出现物品失窃或秘密泄露。然而,已经公知的称重门禁装置是通过指纹密码识别通过称重门,且称重秤可以采取作弊手段称重以通过门禁的。例如利用称重秤无法称量称重门,通过将自身的体重分摊在门把手或壁面等部位作为支撑的方式来微调自身的体重,以欺骗称重门禁控制装置进而通过门禁,因此现有的称重门禁装置的安全保密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称重门禁装置及系统,可以提高门禁装置的安全保密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称重门禁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称重秤、设置在所述称重秤上表面的称重厢、安装于所述称重厢进门侧的虹膜识别装置和第一指纹密码装置,以及安装于所述称重厢出门侧的第二指纹密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称重秤、所述虹膜识别装置、所述第一指纹密码装置和所述第二指纹密码装置均相连接的控制装置;

所述称重秤用于称量所述称重厢内人员的重量信息;

所述虹膜识别装置用于识别所述称重厢内人员的虹膜信息;

所述第一指纹密码装置用于采集所述称重厢内人员的第一指纹信息;

所述第二指纹密码装置用于采集所述称重厢内人员的第二指纹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称重秤输入的所述重量信息、所述虹膜识别装置输入的所述虹膜信息、所述第一指纹密码装置输入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密码装置输入的所述第二指纹信息,还用于输出所述称重厢的厢门开关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厢门开关指令包括开门指令和关门指令,所述控制装置用于: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指纹密码装置的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所述称重厢内人员的重量信息和所述虹膜识别装置的所述虹膜信息时,输出所述称重厢的开门指令;

以及,在接收到所述称重厢内人员的重量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密码装置的所述第二指纹信息时,输出所述称重厢的关门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还连有显示屏;

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控制装置接收的所述重量信息、所述虹膜信息、所述第一指纹信息和所述第二指纹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称重厢内部的火灾报警装置;

所述火灾报警装置,用于检测火灾报警信息,将所述火灾报警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以使所述控制装置输出所述称重厢的厢门开关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称重厢为四周闭合的密闭箱体。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称重门禁系统,其中,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称重门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一种称重门禁装置通信连接的管理终端;

所述管理终端,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称重门禁装置的所述重量信息、所述虹膜信息、所述第一指纹信息、所述第二指纹信息和所述开关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管理终端还用于录入指定人员的参考重量信息、参考虹膜信息、参考第一指纹信息和参考第二指纹信息,并将所述参考重量信息、所述参考虹膜信息、所述参考第一指纹信息和所述参考第二指纹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称重厢内部的通讯设备;

所述通讯设备用于向所述管理终端发送呼救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设备包括应急救援电话。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包括安装于所述称重厢内部的摄像头;

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所述称重门内部的图像信息,将所述图像信息发送给所述管理终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称重门禁装置及系统,包括称重秤、设置在称重秤上表面的称重厢、安装于称重厢进门侧的虹膜识别装置和第一指纹密码装置,以及安装于称重厢出门侧的第二指纹密码装置,还包括与称重秤、虹膜识别装置、第一指纹密码装置和第二指纹密码装置均相连接的控制装置;称重秤用于称量称重厢内人员的重量信息;虹膜识别装置用于识别称重厢内人员的虹膜信息;第一指纹密码装置用于采集称重厢内人员的第一指纹信息;第二指纹密码装置用于采集称重厢内人员的第二指纹信息;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称重秤输入的重量信息、虹膜识别装置输入的虹膜信息、第一指纹密码装置输入的第一指纹信息和第二指纹密码装置输入的第二指纹信息,还用于输出称重厢的厢门开关指令。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门禁装置的安全保密性,防止偷盗作弊夹带行为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称重门禁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称重门禁装置的结构分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称重门禁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理终端连接示意图。

图标:

100-称重秤;200-称重厢;300-虹膜识别装置;400-第一指纹密码装置;500-第二指纹密码装置;600-控制装置;700-显示屏;800-火灾报警装置;10-称重门禁装置;20-管理终端;30-通讯设备;40-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的称重门禁装置的安全保密性较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称重门禁装置及系统,可以提高门禁装置的安全保密性。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公开的一种称重门禁装置进行详细介绍。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称重门禁装置示意图。

参照图1,称重门禁装置主要包括称重秤100、设置在称重秤上表面的称重厢200、安装于称重厢进门侧的虹膜识别装置300和第一指纹密码装置400,以及安装于称重厢出门侧的第二指纹密码装置500,还包括与称重秤100、虹膜识别装置300、第一指纹密码装置400和第二指纹密码装置500均相连接的控制装置600。

其中,称重秤100用于称量称重厢200内人员的重量信息;具体的,由于称重秤100安装于称重厢200整体的下方,因此称重秤100所称量的为称重厢200与人员的总重量,而称重厢200的重量为已知的,这样,在总重量中去除称重厢200的重量,即可得到人员本身的重量信息。通过将称重厢200设置在称重秤100上表面的方式,可以避免将自身的体重分摊在门把手或壁面的重量作弊手段。虹膜识别装置300用于识别称重厢200内人员的虹膜信息;第一指纹密码装置400用于采集称重厢200内人员的第一指纹信息;第二指纹密码装置500用于采集称重厢200内人员的第二指纹信息;控制装置600用于接收称重秤100输入的重量信息、虹膜识别装置300输入的虹膜信息、第一指纹密码装置400输入的第一指纹信息和第二指纹密码装置500输入的第二指纹信息,还用于输出称重厢200的厢门开关指令。

具体的,参照图2的称重门禁装置的结构分布图,称重厢200为四周闭合的密闭箱体,并整体安装在称重秤100的上表面上面,目的在于箱体内部人员,通过支撑箱体内壁的方法来减重作弊。同时,该称重门禁装置具有多个门禁识别装置,包括虹膜识别装置300、第一指纹密码装置400和第二指纹密码装置500,以使进出门禁更加严格,避免根据指纹密码装置作弊,通过门禁的事情发生。

进一步的,厢门开关指令包括开门指令和关门指令。厢门开关指令为开门指令时,控制装置600用于:在接收到第一指纹密码装置400的第一指纹信息、称重厢200内人员的重量信息和虹膜识别装置300的虹膜信息时,输出称重厢200的开门指令。当有人员通过称重门禁装置进入到安防保密场所内部时,需要同时通过虹膜、指纹和体重三种生理特征的身份认证。在具体实现时,控制装置600将采集到虹膜信息和第一指纹信息分别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参考虹膜信息、参考第一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当虹膜信息与参考虹膜信息匹配成功且第一指纹信息与参考第一指纹信息匹配成功时,完成身份匹配确定当前人员的身份信息,此时,控制装置600输出称重厢200进门侧的开门指令,从而人员打开进门侧门禁系统,进入称重厢200。在称重厢200中,控制装置600将采集到重量信息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参考重量信息进行比对,其中,该参考重量信息为通过虹膜和指纹确定的身份信息(假设为张三)的参考重量信息;当重量信息处于张三的参考重量信息的范围内时,输出称重厢200出门侧的开门指令,从而,人员打开出门侧门禁系统,进入安防保密的工作场所。

厢门开关指令为关门指令时,控制装置600用于:在接收到称重厢200内人员的重量信息和第二指纹密码装置500的第二指纹信息时,输出称重厢200的关门指令。

当有人员通过称重门禁装置离开安防保密场所内部时,需要同时通过指纹和体重两种生理特征的身份认证。在具体实现时,控制装置600将采集到的第二指纹信息分别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参考第二指纹信息进行比对,当第二指纹信息与参考第二指纹信息匹配成功时,完成身份匹配确定当前人员的身份信息,此时,控制装置600输出称重厢200出门侧的开门指令,从而人员打开出门侧门禁系统,进入称重厢200。在称重厢200中,控制装置600将采集到重量信息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参考重量信息进行比对,其中,该参考重量信息为通过指纹确定的身份信息(假设为张三)的参考重量信息;当重量信息处于张三的参考重量信息的范围内时,输出称重厢200进门侧的开门指令,从而,人员打开进门侧门禁系统,离开安防保密的工作场所。与此同时,在某一人员称重期间,该装置禁止其他人员通过指纹识别和虹膜识别的方式打开厢门。

通过设置开门指令和关门指令的不同生成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避免出现以下情况:内部人员刷指纹打开门禁装置让某外来人员进入称重门后,只需该内部人员在另一侧刷指纹打开门禁装置,就可以协助该外来人员进入重要内部场所。因此,厢门开关指令包括开门指令和关门指令,可以进一步提高门禁装置的安全保密性,防止偷盗作弊夹带行为发生。

进一步的,控制装置600还连有显示屏700;显示屏700用于显示控制装置600接收的重量信息、虹膜信息、第一指纹信息和第二指纹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

例如,要通过称重厢200的人员在称重厢200内称重时,显示屏700会显示该人员的体重数值;在录入虹膜信息后,显示屏700会显示该人员的姓名。

进一步的,该装置还包括安装于称重厢200内部的火灾报警装置800;火灾报警装置800用于检测火灾报警信息,将火灾报警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600,以使控制装置输出称重厢200的厢门开关指令。

具体的,火灾报警装置800检测到火灾报警信息时,将火灾报警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600,为了保证快速安全的离开火灾现场,控制装置600输出称重厢200的开门指令和关门指令,令称重厢200的所有厢门打开,保证人员通行畅通。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称重门禁系统示意图。

参照图3,称重门禁系统主要包括与一种称重门禁装置10通信连接的管理终端20。

管理终端20用于接收并显示称重门禁装置的重量信息、虹膜信息、第一指纹信息、第二指纹信息和开关指令。

进一步的,管理终端20还用于录入指定人员的参考重量信息、参考虹膜信息、参考第一指纹信息和参考第二指纹信息,并将参考重量信息、参考虹膜信息、参考第一指纹信息和参考第二指纹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600。

具体的,在称重厢外还设置了管理终端20,称重厢200采集的重量信息、虹膜信息、第一指纹信息、第二指纹信息和开关指令都会同步发送到管理终端20,方便远程监控管理。

同时,通过称重厢200的人员包括指定人员,指定人员可以为具有通行权限的工作人员。指定人员需要将自己的参考重量信息、参考虹膜信息、参考第一指纹信息和参考第二指纹信息提前录入管理终端20,并发送给控制装置600,便于人员出入称重厢200时进行数据匹配。

管理终端20还与火灾报警装置800相连接,实时获取火灾报警信息,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如果控制装置600工作异常无法打开称重厢厢门,管理者可以通过管理终端20打开称重厢厢门,保证火灾现场人员撤离。并且只有在得到火灾报警信息和管理终端20发出开关指令时,称重厢200厢门可以全部同时打开。

进一步的,参照图4,该系统还包括安装于称重厢200内部的通讯设备30;通讯设备30用于向管理终端20发送呼救信息。

其中,通讯设备30包括应急救援电话、对讲机、无线通讯设备等。

进一步的,参照图4,该系统包括安装于称重箱内部的摄像头40;摄像头40用于采集称重门内部的图像信息,将图像信息发送给管理终端20。

具体的,在发生异常情况,例如称重厢200厢门均无法正常打开时,管理终端20需要通过摄像头实时观察称重厢200内人员的状态,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称重门禁装置及系统,包括称重秤、设置在称重秤上表面的称重厢、安装于称重厢进门侧的虹膜识别装置和第一指纹密码装置,以及安装于称重厢出门侧的第二指纹密码装置,还包括与称重秤、虹膜识别装置、第一指纹密码装置和第二指纹密码装置均相连接的控制装置;称重秤用于称量称重厢内人员的重量信息;虹膜识别装置用于识别称重厢内人员的虹膜信息;第一指纹密码装置用于采集称重厢内人员的第一指纹信息;第二指纹密码装置用于采集称重厢内人员的第二指纹信息;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称重秤输入的重量信息、虹膜识别装置输入的虹膜信息、第一指纹密码装置输入的第一指纹信息和第二指纹密码装置输入的第二指纹信息,还用于输出称重厢的厢门开关指令。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门禁装置的安全保密性,防止偷盗作弊夹带行为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