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报警方法、装置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8911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安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报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犯罪分子存在多种犯罪方式,最常见的一种犯罪方式为踩点方式。所谓的踩点方式具体为:犯罪分子白天驾驶车辆活动在其将要实施犯罪的位置周围进行观察,然后夜晚时再次来到其白天活动的位置处实施犯罪,其中,在该种犯罪方式中,犯罪分子一般为非本地人。

例如:在农村,非本地人白天开车踩点,夜晚时进行偷盗。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对踩点方式的犯罪行为进行报警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报警方法、装置及系统,以及时对踩点方式的犯罪行为进行报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报警方法,应用于报警系统中的服务器,所述报警系统还包括基站,所述基站的信号范围覆盖目标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在预设行动时间段时,持续获取所述基站内当前发生注册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

确定所述基站所记录的符合第一预定条件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至少包括:注册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所述预设观察时间段的时间终点早于所述预设行动时间段的时间起点;

基于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包括:

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是否相同,如果是,输出报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报警系统还包括多个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的图像采集范围包括所述目标区域中的车辆移动路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预设行动时间段时,持续获取所述摄像装置所采集第一图像;

确定所述摄像装置预先采集的符合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至少包括:采集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

所述基于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包括:

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是否相同,以及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是否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

在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相同,和/或,所述所获取到的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时,输出报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还包括:与所述基站的通信连接时长超过预设阈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还包括:归属地不属于目标归属地,所述目标归属地为与所述目标区域相匹配的归属地。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注册时间,将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划分为至少一个分组,其中,每个分组中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对应的注册时间相同;

从所述至少一个分组中,筛选出目标分组,其中,所述目标分组为:所包含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归属地均不为所述目标区域;

所述基于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包括:

基于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目标分组内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还包括:

包含人脸信息且所包含人脸信息不为所述目标区域本地人员的人脸信息;

所述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是否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包括:

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人脸相似度是否达到预设相似度阈值,如果是,表明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还包括:

包含车牌信息且所包含车牌信息不为所述目标区域的车牌的车牌信息;

所述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是否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包括:

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车牌信息,如果是,表明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

一种报警装置,应用于报警系统中的服务器,所述报警系统还包括基站,所述基站的信号范围覆盖目标区域,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预设行动时间段时,持续获取所述基站内当前发生注册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基站所记录的符合第一预定条件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至少包括:注册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所述预设观察时间段的时间终点早于所述预设行动时间段的时间起点;

报警模块,用于基于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报警模块,具体用于:

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是否相同,如果是,输出报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报警系统还包括多个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的图像采集范围包括所述目标区域中的车辆移动路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预设行动时间段时,持续获取所述摄像装置所采集第一图像;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摄像装置预先采集的符合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至少包括:采集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

所述报警模块,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是否相同,以及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是否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

输出单元,用于在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相同,和/或,所述所获取到的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时,输出报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还包括:与所述基站的通信连接时长超过预设阈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还包括:归属地不属于目标归属地,所述目标归属地为与所述目标区域相匹配的归属地。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注册时间,将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划分为至少一个分组,其中,每个分组中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对应的注册时间相同;

筛选模块,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分组中,筛选出目标分组,其中,所述目标分组为:所包含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归属地均不为所述目标区域;

所述报警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目标分组内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还包括:

包含人脸信息且所包含人脸信息不为所述目标区域本地人员的人脸信息;

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是否相同,以及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人脸相似度是否达到预设相似度阈值,如果是,表明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还包括:

包含车牌信息且所包含车牌信息不为所述目标区域的车牌的车牌信息;

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是否相同,以及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车牌信息,如果是,表明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

一种预警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器及与所述服务器通信连接的基站,所述基站的信号范围覆盖目标区域;

所述服务器,用于在预设行动时间段时,持续获取所述基站内当前发生注册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确定所述基站所记录的符合第一预定条件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基于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

所述基站,用于记录符合第一预定条件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至少包括:注册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所述预设观察时间段的时间终点早于所述预设行动时间段的时间起点。

可选的,所述报警系统还包括多个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的图像采集范围包括所述目标区域中的车辆移动路径;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在预设行动时间段时,持续获取所述摄像装置所采集第一图像;确定所述摄像装置预先采集的符合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二图像;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是否相同,以及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是否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在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相同,和/或,所述所获取到的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时,输出报警信息;

所述摄像装置,用于采集符合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至少包括:采集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将基站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和预设行动时间段内所注册的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作为报警信息是否输出的评判依据。而由于预设观察时间段和预设行动时间段符合踩点犯罪的时间段特性(即存在观察时间段和行动时间段两个时间段),且所持移动设备的移动通信标识可以作为人员对象的有效标识,因此,通过本方案,可以及时对踩点方式的犯罪行为进行报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警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警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警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警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警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警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警系统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警系统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报警方法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报警方法应用于报警系统中的服务器,该报警系统还包括基站,基站的信号范围覆盖目标区域。

其中,基站即为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本发明中,为了对在目标区域内采用踩点方式进行犯罪的行为进行报警,使得基站的信号范围能够覆盖目标区域,由此,基站可以记录在目标区域内的移动通信标识。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方法,可以包括:

s101:在预设行动时间段时,持续获取基站内当前发生注册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当人员对象携带移动设备进入基站的信号范围覆盖的目标区域时,移动设备就会向基站进行注册,并一直保持与基站通信连接,当人员对象携带移动设备离开基站的信号范围覆盖的目标区域时,移动设备与基站的通信连接终止;举例而言,移动设备包括但不局限于手机。并且,人员对象的移动通信标识可以作为人员对象的有效标识信息,而踩点范围的时间段特性为:存在观察时间段和行动时间段两个时间段,其中,观察时间段内进行踩点,行动时间段内进行犯罪。因此,可以将基站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和预设行动时间段内所注册的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作为报警信息是否输出的评判依据。

基于上述分析,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定观察时间段和行动时间段,并且,服务器在检测到在预设行动时间段时,持续获取基站内当前发生注册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其中,该第一通信标识为当前进入目标区域的人员对象的移动通信标识,例如:第一通信标识为手机号。由于夜晚进行犯罪比较方便,因此该预设行动时间段可以为夜晚的某段时间,例如:18:00-5:00。

其中,持续获取基站内当前发生注册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的方式可以为:存在移动设备向基站注册时,基站即将该注册的移动设备对应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发送给服务器;也可以为服务器持续向基站请求获得当前发生注册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这都是合理的。

s102:确定基站所记录的符合第一预定条件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

其中,第一预定条件至少包括:注册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预设观察时间段的时间终点早于预设行动时间段的时间起点。

由于本发明针对的是踩点的犯罪方式,因此,预设观察时间段的时间终点早于预设行动时间段的时间起点,又由于白天进行踩点比较方便,因此,预设观察时间段可以为白天的某段时间,例如:预设观察时间段为9:00-17:00,预设行动时间段为18:00-5:00。

为了确定在行动时间段内,携带移动设备进入目标区域内的人员对象是否在观察时间段内踩过点,因此,确定基站所记录的符合注册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其中,该符合第一预定条件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可以为预先获得的;也可以为在获取第一移动通信标识时,向基站请求获得的,这都是合理的。

具体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由于踩点的犯罪方式需要犯罪分子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对其将要实施犯罪的位置周围进行观察,因此,为了更精准的确定犯罪分子的移动设备对应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该第一预定条件还可以包括:与基站的通信连接时长超过预设阈值,例如:预设阈值为2小时。例如:预设观察时间段为9:00-17:00,第二移动通信标识a10:00进入目标区域,并与基站的通信连接时长为1小时,第二移动通信标识b11:00进入目标区域,并与基站的通信连接时长为3小时,则基站所记录的符合第一预定条件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为b。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可以直接向基站请求注册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且与基站的通信连接时长超过预设阈值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当然,服务器也可以向基站请求注册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的移动通信标识,并同时请求与基站的通信连接时长,进而,服务器从所获得的移动通信标识中,筛选得到与基站的通信连接时长超过预设阈值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这也是合理的。

具体的,在另一具体实现方式中,由于在踩点的犯罪方式中,犯罪分子一般为非本地人,因此,为了更精准的确定犯罪分子的移动设备对应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该第一预定条件还可以包括:归属地不属于目标归属地。由此,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归属地不属于目标归属地,即可以确定该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对应的移动设备的使用者为非本地人。

其中,服务器中设置有展示平台,通过展示平台可以配置归属地为目标归属地的移动通信标识。具体的,可以通过将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归属地与展示平台中配置的移动通信标识的归属地进行匹配的方式,判断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归属地是否为目标归属地。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可以直接向基站请求注册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且归属地不属于目标归属地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当然,服务器也可以向基站请求注册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的移动通信标识,并同时请求移动通信标识的归属地,进而,该服务器从所获得的移动通信标识中,筛选得到归属地不属于目标归属地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这也是合理的。

需要强调的是,该第一预定条件可以仅仅为:注册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或者,该第一预定条件也可以为:注册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且与基站的通信连接时长超过预设阈值;或者,该第一预定条件也可以为:注册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且归属地不属于目标归属地;当然,该第一预定条件还可以为:注册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与基站的通信连接时长超过预设阈值且归属地不属于目标归属地。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预定条件的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所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s103:基于所获取到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

在获得第一移动通信标识和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后,对两者进行匹配,并基于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

具体的,基于所获取到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可以包括:

检测所获取到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是否相同,如果是,输出报警信息。

当检测到所获取到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相同时,即可确定存在踩点的犯罪方式,输出报警信息。当然,为了保证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有效性以及降低服务器的存储压力,当在预设天数内,未存在与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相同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时,将该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删除。

其中,可以通过服务器中的展示平台输出报警信息,输出报警信息的方式可以为短信通知。

本发明中,服务器将基站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和预设行动时间段内所注册的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作为报警信息是否输出的评判依据。而由于预设观察时间段和预设行动时间段符合踩点犯罪的时间段特性(即存在观察时间段和行动时间段两个时间段),且所持移动设备的移动通信标识可以作为人员对象的有效标识,因此,通过本方案,可以及时对踩点方式的犯罪行为进行报警。

为方便理解,下面通过一具体实施例对图1所示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例如:预设观察时间段为9:00-17:00,预设行动时间段为18:00-5:00,并且,基站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注册有移动通信标识a和移动通信标识b,其中,移动通信标识a对应的注册时间为10:00,并在10:30与基站的通信连接断开,移动通信标识b对应的注册时间为11:00;

在进入18:00-5:00时间段时,服务器持续获取基站内当前发生注册的移动通信标识,假设移动通信标识a在19:00向基站注册,那么,在移动通信标识a向基站注册后,该服务器可以获取到该移动通信标识a,在获取到移动通信标识a后,该服务器可以确定该基站所记录注册时间在9:00-17:00内的移动通信标识a和移动通信标识b,而由于预设观察时间段内和预设行动时间段内移动标识a均向基站请求注册,因此,可以表明移动通信标识a所对应的人员对象存在踩点嫌疑,因此可以输出报警信息。

在图1所示方法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报警系统还包括多个摄像装置,摄像装置的图像采集范围包括目标区域中的车辆移动路径,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s104:在预设行动时间段时,持续获取摄像装置所采集第一图像。

为了对踩点的犯罪方式进行报警,并不局限于只将人员对象的移动通信标识作为人员对象的有效标识信息,还可以将摄像装置采集到的图像作为人员对象的有效标识,因此,可以将摄像装置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和预设行动时间段内所采集图像的匹配关系,作为报警信息是否输出的评判依据。

基于上述分析,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在目标区域内设置多个摄像装置,对目标区域进行监控,使得摄像装置的图像采集范围包括目标区域中的车辆移动路径,例如:目标区域为村子m,将摄像装置设置在村子m的进村/出村的车辆移动路径上。

当有人员对象或车辆进入目标区域时,摄像装置即可进行抓拍,在预设行动时间段时,持续获取摄像装置所采集第一图像,其中,持续获取摄像装置所采集第一图像的方式可以为:当有人或车辆进入目标区域时,摄像装置即将抓拍到的第一图像发送给服务器;也可以为服务器持续向摄像装置请求获得摄像装置所采集第一图像,这都是合理的。

s105:确定摄像装置预先采集的符合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二图像。

其中,第二预定条件至少包括:采集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

步骤s104和步骤s105在步骤s1031之前执行即可。

为了确定在行动时间段内,进入目标区域内的人员对象或车辆是否在观察时间段内出现过,确定摄像装置预先采集的符合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二图像,其中,该符合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二图像可以为预先获得的;也可以为在获取第一图像时,向摄像装置请求获得的,这都是合理的。

s1031:检测所获取到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是否相同,以及检测所获取到的第一图像是否与第二图像相匹配。

在获得第一移动通信标识和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并获得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后,检测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是否相同,以及检测第一图像是否与第二图像相匹配,以便进行后续步骤。

具体的,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摄像装置采集图像后,服务器或者摄像装置可以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图像分析,识别出图像中的人脸信息,其中,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识别出图像中的人脸信息,在此不再赘述,又由于在踩点的犯罪方式中,犯罪分子一般为非本地人,因此,为了更精确的确定犯罪分子的信息,该第二预定条件还可以包括:包含人脸信息且所包含人脸信息不为目标区域本地人员的人脸信息。由此,第二图像包含人脸信息且所包含人脸信息不为目标区域本地人员的人脸信息,即可确定该第二图像中的人脸信息为非本地人的人脸信息。

其中,服务器中的展示平台,还可以配置人脸信息为目标区域本地人员的人脸信息。具体的,可以通过将第二图像包含人脸信息与展示平台中配置的人脸信息进行匹配的方式,判断第二图像中的人脸信息是否为非本地人的人脸信息。

在获得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后,检测所获取到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的人脸相似度是否达到预设相似度阈值,如果是,表明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相匹配。

具体的,在另一具体实现方式中,由于犯罪分子有时会驾驶车辆进入目标区域,因此,在摄像装置采集图像后,服务器或者摄像装置可以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图像分析,识别出图像中的车牌信息,其中,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何一种图像识别方法,识别出图像中的车牌信息,在此不再赘述,又由于在踩点的犯罪方式中,犯罪分子一般为非本地人,因此,为了更精确的确定犯罪分子的信息,该第二预定条件还可以包括:包含车牌信息且所包含车牌信息不为目标区域的车牌的车牌信息。由此,第二图像包含车牌信息且所包含车牌信息不为目标区域的车牌的车牌信息,即可确定该第二图像中的车牌信息为非本地车牌的车牌信息。

其中,服务器中的展示平台,还可以配置车牌信息为目标区域的车牌的车牌信息。具体的,可以通过将第二图像包含车牌信息与展示平台中配置的车牌信息进行匹配的方式,判断第二图像中的车牌信息是否为非本地车牌的车牌信息。

在获得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后,检测所获取到的第一图像中是否包含第二图像中的车牌信息,如果是,表明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相匹配。

s1032:在所获取到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相同,和/或,所获取到的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相匹配时,输出报警信息。

在存在以下至少一种情况时,即可输出报警信息:第一种情况为所获取到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相同;第二种情况为所获取到的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相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将基站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和预设行动时间段内所注册的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以及摄像装置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和预设行动时间段内采集图像的匹配关系,作为报警信息是否输出的评判依据。增加了摄像装置采集图像,并匹配图像的方式,对踩点方式的犯罪行为进行报警。

为方便理解,下面通过一具体实施例对图2所示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例如:预设观察时间段为9:00-17:00,预设行动时间段为18:00-5:00,并且,基站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注册有移动通信标识a和移动通信标识b,其中,移动通信标识a对应的注册时间为10:00,并在10:30与基站的通信连接断开,移动通信标识b对应的注册时间为11:00;摄像装置在9:00-17:00内采集图像m和图像n;

在进入18:00-5:00时间段时,服务器持续获取基站内当前发生注册的移动通信标识,以及摄像装置所采集图像,假设移动通信标识a在19:00向基站注册,摄像装置在19:00采集图像z,那么,在移动通信标识a向基站注册后,该服务器可以获取到该移动通信标识a,在获取到移动通信标识a后,该服务器可以确定该基站所记录注册时间在9:00-17:00内的移动通信标识a和移动通信标识b,以及确定摄像装置预先采集的图像m和图像n;虽然图像z与图像m和图像n并不匹配,但是预设观察时间段内和预设行动时间段内移动标识a均向基站请求注册,因此,可以表明移动通信标识a所对应的人员对象存在踩点嫌疑,因此可以输出报警信息。

在图1所示方法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方法,还可以包括:

s106:根据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注册时间,将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划分为至少一个分组。

其中,每个分组中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对应的注册时间相同。

在获取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后,根据注册时间,对第二移动通信标识进行分组。

s107:从至少一个分组中,筛选出目标分组。

其中,目标分组为:所包含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归属地均不为目标区域。

步骤s106和步骤s107在步骤s1033之前执行即可。

由于一般情况下,犯罪分子不会同时和本地人一同进入目标区域,因此,在各个分组中,去除组内存在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归属地为目标区域的分组,由此,对获得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

s1033:基于所获取到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目标分组内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

基于筛选后的目标分组内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和第一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二移动通信标识进行分组的方式,筛选出不包含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归属地为目标区域的分组,以对踩点方式的犯罪行为进行报警。

为方便理解,下面通过一具体实施例对图3所示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例如:预设观察时间段为9:00-17:00,预设行动时间段为18:00-5:00,并且,基站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注册有移动通信标识a、移动通信标识b和移动通信标识c,其中,移动通信标识a对应的注册时间为10:00,并在10:30与基站的通信连接断开,移动通信标识b对应的注册时间为11:00,移动通信标识c对应的注册时间为10:00,移动通信标识a和移动通信标识c的归属地均不为目标区域,移动通信标识b的归属地为目标区域;

在进入18:00-5:00时间段时,服务器持续获取基站内当前发生注册的移动通信标识,假设移动通信标识a在19:00向基站注册,那么,在移动通信标识a向基站注册后,该服务器可以获取到该移动通信标识a,在获取到移动通信标识a后,该服务器可以确定该基站所记录注册时间在9:00-17:00内的移动通信标识a、移动通信标识b和移动通信标识c,根据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注册时间,将移动通信标识a、移动通信标识b和移动通信标识c分组,由于移动通信标识a和移动通信标识c的注册时间一样,因此划分为分组1:a和c,分组2:b,由于移动通信标识a和移动通信标识c的归属地均不为目标区域,从分组1和分组2中,筛选出目标分组为分组1,而由于预设观察时间段内分组1中的移动标识a向基站请求注册,预设行动时间段内移动标识a也向基站请求注册,因此,可以表明移动通信标识a所对应的人员对象存在踩点嫌疑,因此可以输出报警信息。

相对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报警装置,应用于报警系统中的服务器,所述报警系统还包括基站,所述基站的信号范围覆盖目标区域,如图4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201,用于在预设行动时间段时,持续获取所述基站内当前发生注册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

第一确定模块202,用于确定所述基站所记录的符合第一预定条件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至少包括:注册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所述预设观察时间段的时间终点早于所述预设行动时间段的时间起点;

报警模块203,用于基于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

本发明中,服务器将基站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和预设行动时间段内所注册的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作为报警信息是否输出的评判依据。而由于预设观察时间段和预设行动时间段符合踩点犯罪的时间段特性(即存在观察时间段和行动时间段两个时间段),且所持移动设备的移动通信标识可以作为人员对象的有效标识,因此,通过本方案,可以及时对踩点方式的犯罪行为进行报警。

具体的,所述报警模块203,可以具体用于:

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是否相同,如果是,输出报警信息。

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还可以包括:与所述基站的通信连接时长超过预设阈值。

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还可以包括:归属地不属于目标归属地,所述目标归属地为与所述目标区域相匹配的归属地。

在图4所示装置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所述报警系统还包括多个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的图像采集范围包括所述目标区域中的车辆移动路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204,用于在预设行动时间段时,持续获取所述摄像装置所采集第一图像;

第二确定模块205,用于确定所述摄像装置预先采集的符合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至少包括:采集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

所述报警模块203,包括:

检测单元2031,用于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是否相同,以及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是否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

输出单元2032,用于在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相同,和/或,所述所获取到的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时,输出报警信息。

本发明中,服务器将基站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和预设行动时间段内所注册的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以及摄像装置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和预设行动时间段内采集图像的匹配关系,作为报警信息是否输出的评判依据。增加了摄像装置采集图像,并匹配图像的方式,对踩点方式的犯罪行为进行报警。

具体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还可以包括:

包含人脸信息且所包含人脸信息不为所述目标区域本地人员的人脸信息;

所述检测单元2031,具体用于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是否相同,以及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人脸相似度是否达到预设相似度阈值,如果是,表明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

具体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还可以包括:

包含车牌信息且所包含车牌信息不为所述目标区域的车牌的车牌信息;

所述检测单元2031,具体用于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是否相同,以及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车牌信息,如果是,表明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

在图4所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报警装置,还可以包括:

划分模块206,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注册时间,将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划分为至少一个分组,其中,每个分组中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对应的注册时间相同;

筛选模块207,用于从所述至少一个分组中,筛选出目标分组,其中,所述目标分组为:所包含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归属地均不为所述目标区域;

所述报警模块203,可以具体用于:

基于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目标分组内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

本发明中,通过对第二移动通信标识进行分组的方式,筛选出不包含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归属地为目标区域的分组,以对踩点方式的犯罪行为进行报警。

相应的,如图7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报警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器70及与所述服务器70通信连接的基站80,所述基站80的信号范围覆盖目标区域;

所述服务器70,用于在预设行动时间段时,持续获取所述基站80内当前发生注册的第一移动通信标识;确定所述基站80所记录的符合第一预定条件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基于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

所述基站80,用于记录符合第一预定条件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至少包括:注册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所述预设观察时间段的时间终点早于所述预设行动时间段的时间起点。

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还可以包括:与所述基站的通信连接时长超过预设阈值。

具体的,所述第一预定条件还可以包括:归属地不属于目标归属地,所述目标归属地为与所述目标区域相匹配的归属地。

本发明中,服务器将基站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和预设行动时间段内所注册的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作为报警信息是否输出的评判依据。而由于预设观察时间段和预设行动时间段符合踩点犯罪的时间段特性(即存在观察时间段和行动时间段两个时间段),且所持移动设备的移动通信标识可以作为人员对象的有效标识,因此,通过本方案,可以及时对踩点方式的犯罪行为进行报警。

具体的,所述服务器70,具体用于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是否相同,如果是,输出报警信息。

具体的,所述服务器7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注册时间,将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划分为至少一个分组,其中,每个分组中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对应的注册时间相同;从所述至少一个分组中,筛选出目标分组,其中,所述目标分组为:所包含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归属地均不为所述目标区域;基于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目标分组内的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确定是否输出报警信息。

在图7所示系统的基础上,如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报警系统,还包括多个摄像装置90,所述摄像装置90的图像采集范围包括所述目标区域中的车辆移动路径;

所述服务器70,还用于在预设行动时间段时,持续获取所述摄像装置90所采集第一图像;确定所述摄像装置90预先采集的符合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二图像;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是否相同,以及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是否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在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移动通信标识与所述第二移动通信标识相同,和/或,所述所获取到的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时,输出报警信息;

所述摄像装置90,用于采集符合第二预定条件的第二图像,其中,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至少包括:采集时间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内。

具体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还可以包括:

包含人脸信息且所包含人脸信息不为所述目标区域本地人员的人脸信息;

所述服务器70,具体用于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的人脸相似度是否达到预设相似度阈值,如果是,表明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

具体的,所述第二预定条件还可以包括:

包含车牌信息且所包含车牌信息不为所述目标区域的车牌的车牌信息;

所述服务器70,具体用于检测所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图像中是否包含所述第二图像中的车牌信息,如果是,表明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相匹配。

本发明中,服务器将基站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和预设行动时间段内所注册的移动通信标识的匹配关系,以及摄像装置在预设观察时间段和预设行动时间段内采集图像的匹配关系,作为报警信息是否输出的评判依据。增加了摄像装置采集图像,并匹配图像的方式,对踩点方式的犯罪行为进行报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