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30528发布日期:2020-05-06 23:0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近地走近人们的生活,与之而来车流智能诱导等智能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目前交通诱导往往采用摄像头等采集的数据,数据采样不合理,采集成本高昂,存在大片盲区,不利于整体交通的调控和诱导。有鉴于此,相关技术人员研发了应用埋入路面下的地磁传感器采集行车数据,由于车辆本身含有的铁磁物质会对车辆存在区域的地磁信号产生影响,使车辆存在区域的地球磁力线发生弯曲,因此当车辆经过地磁传感器附近,地磁传感器能够灵敏感知到信号的变化,经信号分析就可以得到检测目标的相关信息,由此可知,利用地磁传感器采集行车数据的方式相比摄像头采集的方式更为精确合理。然而,目前采集道路行车数据的地磁传感器一般是壳体埋入地下,且壳体的上端面与地表面持平,壳体与盖体采用插装方式装配,使盖体与地路面持平,然后利用明装螺丝固定,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安全保护性差,由于安装在公路地表等公共领域,其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偷盗取走,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地磁装置8容易被窃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包括有设置在灯控路口一侧的控制系统和各车道上均设置有的地磁装置所述地磁装置包括有用以感应车辆经过的传感器模块和信号连接至控制系统的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接收所述传感器模块的信号并传递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采集通讯模块的信号并分析后,控制信号灯执行相应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磁装置还包括有壳体、盖体、智能锁、连杆和顶杆以及控制模块,所述壳体嵌入并固定于路面下方,所述盖体倒扣并盖住于壳体上方,盖体和壳体外侧的环面均设有若干安装孔,且盖体的安装孔和壳体的安装孔一一对应;所述智能锁固定于壳体内的下方,且智能锁的锁销竖直向上,锁销的上端还连接有若干组所述连杆和顶杆,所述连杆和顶杆的组数与所述壳体的安装孔数量一致,且各组的顶杆分别穿过所述壳体和盖体的各安装孔,各组连杆和锁销中的连杆的两端分别与顶杆和锁销的顶部铰接;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控制系统的指令并控制所述智能锁的锁销伸出或退回。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行车路面上用于嵌入所述壳体的位置均设有凹陷的容置槽,该容置槽底部固定有膨胀螺丝;所述壳体底部设有贯穿的固定孔,该安装孔对应穿套在膨胀螺丝上后,在壳体内放入螺母与膨胀螺丝螺旋至紧固于壳体底面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地磁装置还包括有底板,所述智能锁固定于该底板的顶部,底板底部固定有与所述膨胀螺丝适配的螺母,该螺母螺旋膨胀螺丝的顶部螺旋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地磁装置还包括有安装盒,该安装盒的端口向外延伸形成外沿,且安装盒适配嵌入所述壳体内之后,壳体顶部边缘承托安装盒的所述外沿;所述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和通讯模块均固定于该安装盒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壳体外侧环面设有凹陷的定位槽,所述盖体内侧环面设有对应所述定位槽的定位凸起,且定位凸起嵌入定位槽后,所述盖体的安装孔和所述壳体的安装孔一一对应。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锁销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该连接座上设有与所述连杆数量一致的安装槽,各所述安装槽均配置有垂直的穿过安装槽的螺杆,所述连杆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槽后,所述螺杆穿过安装槽且穿过连杆上预设的连接孔,且螺杆穿过安装槽后螺旋连接螺母。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壳体的安装孔靠近壳体内侧的边缘可固定橡胶密封圈,在所述顶杆依次穿过所述密封圈和壳体的安装孔后,所述顶杆和密封圈过盈配合的连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可直接通过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控制智能锁的锁销伸出,使得壳体内的顶杆自动的穿出盖体的安装孔,从而使得外人在行车路面上无法将盖体取出,即实现防止地磁装置被窃取的作用;而当维护工人需要更换内部损坏的传感器模块或者通讯模块等结构时,可直接通过控制系统发出指令,发出指令控制智能锁的锁销退回,此方式可不必破坏地磁装置原本的结构即可将盖体取出进行更换,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地磁装置分部于路面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信号灯的各部件信号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智能锁的各部件信号连接的示意图。

图4为地磁装置完成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地磁装置的改立与壳体分离后仰视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地磁装置嵌入于行车路面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地磁装置侧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向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顶杆和盖体连接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智能锁连接连杆和顶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智能信号灯控制系统,包括有设置在灯控路口一侧的控制系统91和各车道上均设置有的地磁装置8。所述地磁装置8包括有用以感应车辆经过的传感器模块73和信号连接至控制系统的通讯模块74,所述传感器模块73可以是地磁传感器,所述通讯模块74现有技术中为无线网络数据的收发模块,传感器模块73将感应车辆的电平信号传递至通讯模块74,通讯模块74接受此信号后传递至控制系统91。所述控制系统91可配置有服务器,控制系统91的服务器与各地磁装置8的通讯模块74通过无线网络建立通信连接,且服务器接收信号后将信号发送至控制系统91,由控制系统91进行分析。在各所述地磁模块中,通讯模块74接收所述传感器模块73的信号并将该信号传递至控制系统91,控制系统91采集地磁装置8的通讯模块74的信号并经比较和分析后,依据比较和分析的结果控制信号灯的显示时长,进而对所处路口的交通进行疏导。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可设置中继器92和ups(不间断电源)93,各地磁装置8的通讯模块74和控制系统91通过该中继器92传递信号,用于支持安装在控制系统91无线范围外的地磁装置8,防止检测信号中断。而ups93用以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控制系统91和中继器92以及信号灯使用,当市电中断时,ups93可将电池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切换转换的方法向控制系统91和中继器92以及信号灯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使控制系统91和信号灯可保持正常的工作,从而避免交通的堵塞和滞留。

如附图4至7所示,所述地磁装置8还包括有壳体1、盖体2、底板6、安装盒4、智能锁51、连杆55和顶杆54以及控制模块56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贯穿的固定孔12,在固定放置地磁装置8时,预先在行车路面上用于嵌入所述壳体1的位置挖一个凹陷的容置槽31,该容置槽31底部固定膨胀螺丝32。安装时将壳体1的固定孔对应穿套在膨胀螺丝32上后,再在壳体1内放入螺母33与膨胀螺丝32螺旋至紧固于壳体1底面上,即可使壳体1嵌入并固定于行车路面的下方。所述安装盒4适配嵌入所述壳体1内,且安装盒4与壳体1可以螺旋连接的结构装配固定,即壳体1内侧环面的上方设有内螺纹,安装盒4下方的外侧环面设有外螺纹,两者适配螺旋连接。安装盒4的端口还向外延伸形成外沿41,该外沿41上方配置有橡胶垫42,在安装盒4嵌入壳体1的上方内之后,壳体1顶部边缘承托安装盒4的所述外沿41,具体如附图8所示。

如附图5至8所示,所述传感器模块73、控制模块56和通讯模块74均固定于该安装盒4内,且安装盒4的顶面还固定有太阳能充电板71,安装盒4内还同时配置有蓄电池组72,利用太阳能充电板71进行充电并且将电能存储至蓄电池组72内,用于对地磁装置8内的各用电器进行供电。所述盖体2的顶部设有透光孔22,盖体2内的顶面粘贴有钢化玻璃21,装配盖体2时,将盖体2倒扣并盖住于壳体1的上方,使盖体2内的顶面和壳体1顶部边缘将安装盒4的所述外沿41固定夹于其中,以进一步的对安装盒4进行加固,并且利用安装盒4的外沿上的橡胶圈42还可对盖体2起到减震的作用。盖体2和壳体1外侧的环面均设有若干安装孔24,且盖体2的安装孔24和壳体1的安装孔13一一对应。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外侧环面设有凹陷的定位槽11,所述盖体2内侧环面设有对应所述定位槽11的定位凸起23,且定位凸起23嵌入定位槽11后,所述盖体2的安装孔24和所述壳体1的安装孔13一一对应。通过此定位凸起23和定位槽11的结构可便于装配盖体2时,保证壳体1的安装孔13和盖体2的安装孔24一一对应于同一个竖直的方向上。

如附图6和7所示,所述智能锁51固定于所述底板6的顶部。具体的,智能锁51的顶部和底板6之间贯穿螺栓62进行连接,且螺栓62穿过底板6后在底板底部螺旋连接螺母至紧固。底板6底部固定有与所述膨胀螺丝适配的螺母61,该螺母61螺旋膨胀螺丝32的顶部螺旋连接。即,在智能锁51的锁销52顶部装配连杆55和顶杆54后,将底板6放置于壳体1内,并转动智能锁51使底板6底部的螺母61和膨胀螺丝32固定,即可实现底板6和智能锁固定于壳体1内。另外,所述安装盒4底面还可设置一个贯穿的通孔,用以穿装导线至智能锁51,实现所述控制模块56和智能锁51的信号连接。

如附图6、7和9所示,所述智能锁5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一端面设有可伸缩的锁销52的电子锁,智能锁51的锁销52上端还连接有若干组所述连杆55和顶杆54,即一连杆55和一顶杆54构成一组,且连杆55和顶杆54构成一组的组数与所述壳体1的安装孔13数量一致。所述锁销5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53,其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直接焊接。该连接座53上设有与所述连杆55数量一致的安装槽531,各所述安装槽531均配置有垂直的穿过安装槽531的螺杆57,所述连杆55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槽531后,所述螺杆57穿过安装槽531且穿过连杆55上预设的连接孔后,螺杆57螺旋连接螺母,以此方式即可实现连杆55和锁销52顶部的铰接,另外连杆55和顶杆54的铰接方式与连接座53和连杆55的铰接方式一致,同样可以采用穿装螺杆57的方式进行连接。将智能锁51固定于所述底板6上之后,并且在将底板6底部的螺母61与所述膨胀螺丝32螺旋连接的过程中,在转动至接近紧固时,注意将各顶杆54对应于壳体1的安装孔13即可完成底板6和智能锁51的固定。由于连杆55两端分别于锁销52顶部和顶杆54均为铰接的机构,因此可将连杆55往壳体1中间一端摆动,使顶杆54远离壳体侧1壁的一端靠近壳体1中心,此时在将顶杆54对应于壳体1的安装孔13后,再将顶杆54穿过壳体1的安装孔13即可使顶杆54可穿过壳体1和盖体2的安装孔2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的安装孔13和所述盖体2的安装孔24的孔径均大于所述顶杆54的直径,且所述顶杆54朝向壳体1的安装孔13的一端的末端上倒有斜角,此结构用以便于顶杆54嵌入壳体1的安装孔13和盖体2的安装孔24内。另外,所述壳体1的安装孔13靠近壳体内侧的边缘可固定橡胶密封圈14,其固定方式可以是直接用胶沾粘,或者在壳体1侧面设置一个环形的凹槽将密封圈14嵌入,且在顶杆54依次穿过密封圈14和壳体1的安装孔13后,密封圈14和顶杆54过盈配合的连接,此连接方式可实现壳体1的安装孔13的密封,从而实现壳体1的防水。

如附图3所示,所述地磁装置8内的控制模块56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单片机处理器,控制模块56的通讯端与地磁装置8的通讯模块74电连接,控制模块56的控制端与所述智能锁51电连接,即控制模块56控制所述智能锁的锁销52伸出或退回。具体的控制方式可以是,控制系统91将解锁指令发送至该灯控路口的各地磁装置8的通讯模块74内,实现各地磁装置8的通讯模块74接收此解锁指令后将指令传递至控制模块56,控制模块56核验此解锁指令的信息后再控制智能锁51的锁止或解锁,即实现控制模块56控制智能锁51的锁销52伸出或退回。另外控制智能锁51的方式还可以是,维护人员在手机内携带相应的解锁指令,该解锁指令可以是由控制系统91授权传送的,工作过程中利用手机的蓝牙接口将解锁指令传递至控制模块56,由控制模块56核验此解锁指令的信息后再控制智能锁51的锁止或解锁。

如附图6、7和9所示,由于各顶杆55均分别穿装于所述壳体1和盖体2的各安装孔内,因此当控制锁销52伸出时,锁销52向上移动可推动连杆55上升且向壳体1侧边摆动,使连杆55推动顶杆54向壳体1外移动,从而使顶杆54穿过所述盖体2的安装孔24,使壳体1与盖体2固定从而无法向上取出;而当控制锁销52缩回时,锁销52向下移动可拉动各连杆55下降且向壳体1中间集中,使连杆55拉动顶杆54向壳体1内移动,从而使顶杆54缩回壳体1的安装孔13内,此时便可将盖体2从壳体1上向上取出。采用上述结构后,可直接通过控制系统91发出指令控制控制智能锁51的锁销52伸出,使得壳体1内的顶杆54自动的穿出盖体2的安装孔24,从而使得外人在行车路面上无法将盖体2取出,即实现地磁装置8的防盗的作用;而当维护工人需要更换内部损坏的传感器模块73或者通讯模块74等结构时,可直接通过控制系统91发出指令,发出指令控制智能锁51的锁销退回,此方式可不必破坏地磁装置8原本的结构即可将盖体取出进行更换,较为方便。

如附图1和2所示,灯控路口的每个车道上根据不同路况安装四到五个地磁装置8,具体的,车道的出口和入口均安装两个地磁装置8,且各车道上的地磁装置8均沿行车方向的长度依次布置。车道入口端的两个地磁装置8输出电平信号给通讯模块74,通讯模块74将此信号传送至控制系统91,控制系统91根据电平信号变化频率计算车辆数目。若信号灯被强制转换为红灯时,未将转换绿灯前的等待车辆疏通完毕,则将未疏通完毕的车辆数目保存,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后来的车辆数目,即可算出该车道内目前滞留的车辆数目。另外,车道出口端的两个地磁装置8同样的输出电平信号给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将此信号传送至控制系统91,控制系统91根据车辆从同一车道的两个地磁装置8上方通过时所间隔的时间,计算车辆流速,根据最终的车辆数目和车辆平均长度计算距离,再与车辆流速相除得到通行时间;车辆流速实时变化,根据实时的车辆流速更新当前剩余的通行时间。

继续以附图1所示为例,当右侧车道对应的信号灯转为红灯时,控制系统91分析计算该车道内的车辆数目,并更新信号灯的优先级,判断车道内的车辆数目是否达到上限,若是,则立即将右侧车道对应的信号灯强制转换为绿灯,灯控路口其他三个方向的的信号灯均为红灯;若不是,则调整至正常的红绿灯的点亮周期。以此感应方式调整信号灯点亮的周期时间,避免造成路段滞留;另外,假设灯控路口四个方向的车道上的地磁装置8检测到的车辆行驶均较为顺畅即车流较小时,控制系统91控制朝向于右侧车道上的信号灯可适当的调整为黄灯点亮,以保证该路口的顺畅通行。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