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拾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0760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拾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拾音装置,至少能对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复制、抹除和记录进行其中一种操作。


图14所示的光学拾音装置中,由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发射的在有效区中的激光束110穿过分色分束器103,然后经准直仪透镜104准直,并由引上反射镜105垂直弯曲,然后通过四分之一波长板106,最后由物镜107会聚在光盘108的记录表面。此时,分色分束器103将反射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01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内的部分激光束110,如图15所示,被反射的激光束进入监控光探测元件109。电信号驱动自动功率控制电路(未示出)。该自动功率控制电路控制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01的输出。从而,会聚在光盘108记录表面上的激光束具有合适的功率。
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02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内的激光束111,有部分激光束穿过分色分束器103,其余部分激光束被分色分束器103反射。被分色分束器103反射的激光束沿着与第一接收和反射组合装置101发射出的激光束110一样的光路传播,并会聚在光盘108的记录表面上。穿过分色分束器103的激光束111入射在监控光探测元件109上。因此,在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01有输出的情况下,自动功率控制电路对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02的输出进行自动功率控制。因此,会聚在光盘108记录表面的激光束具有合适的功率。
光盘108反射的激光束经物镜107返回到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01或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02,四分之一波长板106,引上反射镜105,准直仪透镜104和分色分束器103。因而,光盘108反射的激光束被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01或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02内的光接收元件(图中未示出)接收。因此便可探测到光盘108记录的信息。
图16显示另一种光学拾音装置的俯视图。图16显示的与图14和15显示的同样的部件,标有与图14和15显示的同样的附图标记,故在此不作描述。
在图16所示的光学拾音装置中,监控光探测元件116接收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01发射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114。监控光探测元件117接收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02发射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115。监控光探测元件116和117输出的电信号,驱动自动功率控制电路,从而控制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01和102的输出。
分色分束器103具有一种控制反射/透射比特性的薄膜。该薄膜难以制作,并且由于温度的变化,其反射/透射比特性变化很大。此外,不同的产品,分色分束器103也有很大的不同。当制造许多个如图14和15所示的光学拾音装置时,由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01和102发射的激光束110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入射在监控光探测元件109上的激光束数量之间的关系,变化很大。因此,采用背景技术的光学拾音装置出现一个问题,即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的控制增益范围必须很宽。
诸如可记录只读光盘和可记录数字多用光盘等光盘记录信息的速度,与会聚在光盘记录表面上的激光束的功率成正比。因此,激光束的利用效率越高,记录速度越快。
图14和15所示的光学拾音装置出现一个问题,即会聚在光盘108记录表面的激光束的功率,因通过分色分束器103入射在监控光探测元件9上的激光束的数量而降低,可记录速度也就减慢。该问题与光学拾音装置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密切相关。
与之相反,在图16显示的光学拾音装置中,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114和115的方向对着监控光探测元件116和117。因此,会聚在光盘表面的激光束的功率不会降低。
图16显示的光学拾音装置不会受到分色分束器103反射/透射比特性变化的不利影响。但是,该光学拾音装置需要两个监控光探测元件116和117。因此,采用监控光探测元件116和117,引起部件数量的增加,并在工作中需对这些部件进行控制。因而,图16所示光学拾音装置的制造成本高。
监控光探测元件116和117的位置靠近处于有效区内的激光束110和111。因此,如果监控光探测元件116和117的位置稍有移动,处于有效区内的激光束110和111有可能出现储晕映图像。即处于有效区内的激光束的数量会减少。这一情况与光学拾音装置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具有很大的关系。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至少能对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复制、抹除和记录进行其中一种操作的光学拾音装置,包括向信息记录介质发射激光束的一个第一光源;向信息记录介质发射激光束的一个第二光源,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波长不同于第一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波长,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不平行于第一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一个光学元件,其位置放置得使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经该光学元件传播,并使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在该光学元件输出侧基本上互相重合;一个监控光探测元件,接收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部分激光束。该监控光探测元件具有一个光接收表面,基本上与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平行。
在光学拾音装置中,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经光学元件传播,并撞击信息记录介质。这时,监控光探测元件的光接收表面基本上与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平行。这样,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入射在监控光探测元件的光接收表面。由于监控光探测元件接收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对于不同的光学拾音装置,监控光探测元件接收到的激光束数量不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自动功率控制电路在控制第一和第二光源的输出时,可减少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的控制增益的可调节范围。
由于监控光探测元件接收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到达信息记录介质的激光束的数量不会减少。因此,信息记录介质的记录速度会降低(译注原文如此)。
此外,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入射在同一个监控光探测元件的光接收表面,自动功率控制电路对第一和第二光源的输出进行控制,只需要一个监控光探测元件。因此,部件数量可减少,光学拾音装置的制造成本降低。
本专利说明书所述的“信息记录介质”应理解为包括光盘、磁盘、相变光盘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和第二光源中,至少其中一个包括一个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该组合装置中的光发射元件和接收信息记录介质反射激光束的光接收元件组合在一起。
在该实施例的光学拾音装置中,第一和第二光源至少其中之一是一种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因此,部件的数量进一步减少。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光源至少其中之一有一个组成光发射元件,并且该光发射元件与接收信息记录介质反射激光束的光接收元件分立。
这种配置可提高光学系统的设计自由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不与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正交。该光学元件是个多面体,多面体的一个表面接收第一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多面体的一个表面接收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这两个激光束相互之间呈非90度倾斜。
这种配置可使两根正交的光轴在光学元件外侧互相重合。即,有可使第一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与第二光源发射出激光束的光轴互相在光学元件外侧基本上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拾音装置还可包括一个第三光源,该光源发射出的到达信息记录介质的激光束的波长,与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波长不同。光学元件使得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相互在光学元件外侧基本重合。
在光学拾音装置中,第三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波长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波长。对于第一和第二激光束不能应付的信息记录介质,该光学拾音装置利用第三光源对介质上的信息至少可以进行复制、抹除和记录操作中的一种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置于监控光探测元件一侧的光学元件表面,与包括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光轴的一个平面或多个平面呈现一个倾角。
因此,有可能减少光学元件的厚度,使之与处于有效区内的激光束不发生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光学元件和监控光探测元件互相构成一个整体。此种配置可减少部件的数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光学元件的一个端面上配置一个第一反射镜,以增加入射到监控光探测元件上的激光束。
由于有了第一反射镜,入射在监控光探测元件上的激光束的数量增加,因而能可靠地监控入射在监控光探测元件上的激光束。
在一个实施例中,能将更多的激光束入射到监控光探测元件上的第一反射镜,嵌入在光学元件内,因此,该反射镜不暴露在外面。
在此情况下,有可能可靠地监控入射在监控光探测元件上的激光束。
此外,由于第一反射镜不暴露在外面,该反射镜可不受腐蚀、性能退化等坏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反射镜的表面是弯曲的,引导来自两个不同方向的激光束到达监控光探测元件的光接收表面。因而,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可很好地被导引到监控光探测元件的光接收表面,并被其接收。
在一个实施例中,能将更多的激光束入射到监控光探测元件上的第二反射镜,放置在光学元件附近。
在该实施例的光学拾音装置中,由于在光学元件附近提供了第二反射镜,入射在监控光探测元件上的激光束增加,监控可靠。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反射镜制作得成为一个罩的一部分。该罩内安放有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光学元件和监控光探测元件。这种配置可避免部件数量增加。
如图1和2所示,光学拾音装置包括一个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作为第一光源,向信息记录介质光盘8发射出激光束10、一个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作为第二光源,向光盘8发射出波长与激光束10的波长不相同的激光束11、一个立方形分色分束器3,作为一种光学元件,激光束10和11经过它传播、以及一个置于分色分束器3附近和上方的监控光探测元件9。准直仪透镜4、引上反射镜5、四分之一波长板6和物镜7置于分色分束器3和光盘8之间的光路内。
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的激光束10的光轴12不平行于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的激光束11的光轴13。光轴12和光轴13互相在分色分束器3处直角交叉。分色分束器3使光轴12和13在分色分束器3的输出端相互重合。
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光接收表面9a与光轴12和13基本上平行。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位置放置得使来自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14入射到光接收表面9a,并使得来自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入射到光接收表面9a。
一个光发射元件和一个接收光盘8反射的光束用的光接收元件,安装在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和2内。安装在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和2内的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相互构成一个整体。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光学拾音装置内,由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内的激光束10,通过分色分束器3,然后激光束彼此平行,经引上反射镜5垂直弯曲,通过四分之一波长板6,并通过物镜7会聚在光盘8的记录表面。光盘8反射的光束沿着与光束传播到光盘一样的光路返回到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然后被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内的光接收元件接收。根据光发射元件的输出信号,就可探测到记录在光盘8上的信息。
由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发射的处于有效区内的激光束11,经分色分束器3反射,然后经准直仪透镜4、引上发射镜5和四分之一波长板6传播,然后由物镜7将其会聚在光盘8的记录表面。光盘8反射的光束沿着与光束传播到光盘相同的光路返回到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因此,光盘8反射的激光束被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内的光接收元件接收。根据光发射元件的输出电信号,可探测到光盘8上记录的信息。
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和2有一个椭圆分布,激光束的辐射角垂直方向的比水平方向的要长。另一方面,会聚在光盘8的记录表面上的处于有效区内的激光束10和11,呈圆形。因此,可以说,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14,在垂直方向要比在水平方向扩展更多。
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14,撞击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光接收表面9a。监控光探测元件9输出与接收到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14的数量对应的电信号。向自动功率控制电路输送电信号,以驱动自动功率控制电路。自动功率控制电路控制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元件1的输出,这样,会聚在光盘8的记录表面上的激光束便提供一个合适的功率。
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入射在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光接收表面9a。监控光探测元件9输出电信号,该电信号对应于处于有效区外的接收到的激光束数量。将电信号提供给自动功率控制电路,以驱动自动功率控制电路。该自动功率控制电路控制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的输出。这样,会聚在光盘8的记录表面的激光束,便具有合适的功率。
由于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光接收表面9a与光轴12和13基本平行,与含有光轴12和13的平面更是精确平行,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和2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14入射在监控光探测元件的光接收表面9a。因而,光学拾音装置的监控光探测元件9接收到的激光束的数量,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化。因此,有可能减小自动功率控制电路控制增益的可调节范围。
鉴于监控光探测元件9接收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和2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14,到达光盘8的激光束的数量不会减少,并且可提高光盘8的可记录速度。
由于只有一个监控光探测元件9接收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和2发射出的激光束14,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和2输出控制用的部件数量就可减少,制造成本也就可降低。
监控光探测元件9置于分色分束器3附近和上方,其光接收表面9a基本上平行于光轴12和13。因此,即使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位置从预定位置出现某种程度的移动,监控光探测元件9也不会干涉处于有效区内的激光束10和11。因此,有可能不会降低光学拾音装置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由于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和2的光接收元件与接收光盘8反射的激光束的光接收元件构成整体,部件的数量可以减少。
在第一实施例中,监控光探测元件9置于分色分束器3附近和上方。然而,监控光探测元件9也可置于分色分束器3附近和下方。可容易地了解到,在此情况下,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光接收表面9a放置得与光轴12和13基本上平行。
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拾音装置至少应能实现光盘8的信息复制、抹除和记录操作中的一种操作。
很明显,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的激光束10照射的光盘8的种类,不同与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的激光束11照射的光盘8的种类。例如,只读光盘可以经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的激光束10照射,而数字多用光盘可以经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的激光束11照射。
除光盘8以外,还可使用相变光盘或磁光盘。
可采用全息激光元件和激光耦合器,作为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和2。还可使用半导体激光器件,作为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内的光发射元件。(第二实施例)图3以俯视图形式,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拾音装置的结构。图3所示的与图1和2所示的相同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故在此不作叙述。
图1和图2所示的光学拾音装置具有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和2。与之相比,如图3所示,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拾音装置包括一个第一光发射元件21和一个第二光发射元件22。前者作为第一光源,将激光束23发射到光盘(图中未示出);后者作为第二光源,将激光束24发射到光盘。激光束24的波长与激光束23的波长不同。第一和第二光发射元件21和22与接收光盘反射光束用的光接收元件31和32分立。分束器27和28、圆柱形透镜29和30置于分色分束器3和光接收元件31和32之间的光路内。
第一光发射元件21发射出的激光束23的光轴25,不平行于第二光发射元件22发射出的激光束24的光轴26。在分色分束器3处,光轴25和26基本上互相正交。分色分束器3使得光轴12和13在分色分束器3的外侧互相重合。
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光接收表面9a(如图1所示),基本上与光轴25和26平行。该监控光探测元件9放置得使第一和第二光发射元件21和22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入射在光接收表面9a上。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光学拾音装置中,第一光发射元件21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内激光束23,通过分色分束器103,然后,通过准直仪透镜4变得与另一束激光束平行,经引上反射镜5垂直弯曲,通过四分之一波长板6(如图1所示),并经物镜7会聚在光盘的记录表面上。当沿着与一条与波束传播到光盘相同的路径返传播时,光盘反射的光束通过分色分束器3,经分束器27反射,通过圆柱形透镜29进入光接收元件31。根据光接收元件31输出的电信号,可探测光盘记录的信息。
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2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内的激光束24,经过分色分束器3反射后,经准直仪透镜4、引上反射镜5和四分之一波长板6传播,由物镜7会聚在光盘的记录表面。光束返回传播的路径与光束传播到光盘的路径是相同的。光盘反射的光束,经分色分束器3反射,并经分色分束器28进一步反射,最后通过圆柱形透镜30进入光接收元件32。根据光接收元件32输出的电信号,就可探测光盘上记录的信息。
由于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光接收表面9a基本上平行于光轴21和22,第一和第二光发射元件21和22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入射在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光接收表面9a。光拾音装置的监控光探测元件9接收到的激光束数量,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有可能减少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的控制增益的可调节范围。
由于监控光探测元件9接收第一和第二光发射元件21和22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到达光盘的激光束数量不会减少,光盘的记录速度可提高。
由于只采用一个监控光探测元件9接收第一和第二光发射元件12和22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控制第一和第二光发射元件21和22输出必需的部件数量减少,因此,制造成本可降低。
监控光探测元件9置于分色分束器3附近和上方,光接收表面9a基本上平行于光轴25和26。因而,即便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位置稍偏离预定位置,也不会与处于有效区内的激光束23和24发生干涉。因此,就可避免降低光学拾音装置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由于第一和第二光发射元件21和22与接收光盘反射光束用的光接收元件31和32是分立的,这就有可能提高光学系统的设计自由度。
光学拾音装置的许多个部件置于第一和第二光发射元件21和22的周围。如图14-16所示的采用背景技术制造的光学拾音装置处于相同的状态,监控光探测元件的定位比较困难。相反,在第二实施例中,监控光探测元件9置于分色分束器3附近和上方,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安装就比较容易。
在第二实施例中,监控光探测元件9置于分色分束器3附近和上方。然而,监控光探测元件9也可以置于分色分束器3附近和下方。在此情况下,应将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光接收表面9a放置得与光轴25和26基本上平行。
第二实施例采用分束器27和28。此外,还可采用极化分束器。
可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第一和第二光发射元件。
可不采用第一光发射元件21,而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在此情况下,便无需图3所示的分束器27、圆柱形透镜29和光接收元件31。因此,图4所示的光学拾音装置的部件数量,比图3所示的光学拾音装置的部件数量要少得多。
在图4所示的光学拾音装置的情况下,监控光探测元件9可置于分色分束器3附近和下方。这样,光接收表面9a基本上平行于光轴12和26。
可不采用第二光发射元件22,而采用图1和2所示的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在此情况下,光学拾音装置的部件数量要比图3所示的光学拾音装置的部件数量要少得多。
在采用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而不采用第二光发射元件22的情况下,很明显,可将监控光探测元件9置于分色分束器3附近和下方。(第三实施例)图5以俯视图形式,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拾音装置的结构。图5所示的与图1和2所示的相同部件,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的相同附图标记,故在此不作叙述。
该光学拾音装置有一个非立方形分色分束器33作为光学元件,放置得使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和2发射出的激光束,经分色分束器33传播。监控光探测元件9置于分色分束器33附近和上方。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光接收表面9a(见图1)基本上平行于光轴12和13。激光束10的光轴12既不平行于激光束11的光轴13,又不与激光束11的光轴13正交。分色分束器33使得光轴12和13在分色分束器33的输出端相互基本上重合。
与图1和2所示的光学拾音装置类似,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拾音装置包括准直仪透镜4、引上反射镜5、四分之一波长板6和物镜7。图5未显示出这些部件。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光学拾音装置中,监控光探测元件9置于分色分束器3附近和上方,光接收表面9a基本上平行于光轴12和13。因此,监控光探测元件9能有效地接收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和2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
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音装置可以有一个非立方形、构型复杂的分色分束器。也即本发明的光学拾音装置有一个呈多面体形状的分色分束器,其中一个表面接收激光束10,一个表面接收激光束11,激光束10和激光束11相互之间非正交倾斜。分色分束器可使得二根非正交的光轴相互在分色分束器输出端基本重合。
很明显,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拾音装置的显示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效果类似。
在第三实施例中,监控光探测元件9置于分色分束器33附近和上方。然而,监控光探测元件9还可置于分色分束器33附近和下方。在此情况下,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光接收表面9a的位置应放置得基本上平行于光轴12和13。(第四实施例)图6以俯视图形式,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拾音装置的结构。图6所示的与图1和2所示的相同部件,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的相同附图标记,故在此不作叙述。
该种光学拾音装置包括一个第三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41,作为第三光源。第三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41发射出的激光束42,其波长不同于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和2发射出的激光束10和11的波长。该光学拾音装置有一个矩形分色分束器43,作为光学元件,放置得使第一、第二和第三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2和3发射的激光束10、11和42,经分色分束器43传播。
激光束10的光轴12既不平行于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的光轴11,也不平行于第三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41的光轴42。光轴13与光轴44完全平行。光轴12与光轴13和44正交。分色分束器43使得光轴12、13和44之间在其输出端基本重合。
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光接收表面9a(见图1)基本上平行于光轴12、13和44。将监控光探测元件9放置得使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入射到光接收表面9a,使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入射到光接收表面9a。更为特别的是,将监控光探测元件9置于光轴12和13互相交叉的位置和分色分束器43附近。
将光发射元件和接收光盘反射光束的光接收元件安装在第三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41内。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互相组合,构成一个整体。
在具有该种结构的光学拾音装置中,第三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41发射出的激光束42的波长,不同于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和2发射出的激光束10和11的波长。因而,第三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41能对采用第一和第二激光束不能加工的光盘进行信息复制、抹除和记录操作中的至少一种操作。
显然,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拾音装置的显示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类似。
一个四分之一波长板(见图1)放置在引上反射镜5和物镜7之间。(图6未示出)在第四实施例中,监控光探测元件9置于分色分束器43附近和上方,然而也可置于分色分束器43附近和下方。在此情况下,应将监控光探测元件9的光接收表面9a放置得与光轴12和13基本平行。(第五实施例)图7以侧视图形式,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光学拾音装置的结构。图7所示的与图1和2所示的相同部件,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的相同附图标记,故在此不作叙述。
该种光学拾音装置有一个分色分束器53,作为光学元件。分色分束器53的上部被割掉,这样便与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的激光束10不发生干涉。也即减小分色分束器53的厚度,使得分色分束器53的上表面53a与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发射出的激光束10不发生干涉。分色分束器53的上表面(位于监控光探测元件9处的分色分束器53的表面)与包含激光束10和11的光轴12和13(见图2)的平面呈一个倾斜角。
在第五实施例中,使分色分束器53的厚度减小到其上表面53a与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内的激光束10不发生干涉。或者使分色分束器53的厚度减小到其上表面53a与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内的激光束11不发生干涉。还可能使分色分束器53的厚度减小到其上表面53a与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内的激光束10不发生干涉,也不与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内的激光束11不发生干涉。
可将监控光探测元件9置于分色分束器53附近和下方。在此情况下,分色分束器53的下表面应与包含激光束10和11的光轴12和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拾音装置,至少能对信息记录介质上的信息复制、抹除和记录进行其中一种操作,包括一个第一光源,向信息记录介质发射激光束;一个第二光源,向信息记录介质发射激光束,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波长不同于第一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波长,并且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不平行于第一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一个光学元件,放置得使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经该光学元件传播,该光学元件使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互相在光学元件输出侧基本上重合;以及一个监控光探测元件,接收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部分激光束,其特征在于该监控光探测元件具有一个光接收表面,与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基本上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和第二光源中,至少有一个光源包括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其中,一个光发射元件与一个光接收元件组合在一起,接收信息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和第二光源中,至少有一个光源包括一个光发射元件,并且该光发射元件是与接收信息记录介质反射的激光束用的光接收元件分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不与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正交;并且,光学元件是个多面体,多面体的一个表面接收第一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多面体的一个表面接收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这两个激光束之间呈一个非正交倾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音装置,还可包括一个第三光源,将激光束发射到信息记录介质,该第三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波长不同于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波长,其特征在于光学元件使第一、第二和第三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光轴相互之间在光学元件的输出侧基本上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监控光探测元件一侧的光学元件表面倾斜于包括第一和第二光源发射出的激光束的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光学元件和监控光探测元件构成一个整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提高入射在监控光探测元件的光接收表面上的激光束数量用的第一反光镜,放置在光学元的端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提高入射在监控光探测元件的光接收表面的激光束数量用的第一反光镜,嵌入在光学元件内。反光镜不暴露在外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光镜的反射面是曲面,它将来自两个不同方向的激光束引导到监控光探测元件的光接收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光镜的反射面是曲面。它将以两个不同方向传播的激光束引导到监控光探测元件的光接收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提高入射在监控光探测元件的光接收表面的激光束数量用的第二反光镜,放置在光学元件附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反光镜采用一个罩的一部分制作成的,在该罩内放置有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光学元件和监控光探测元件。
全文摘要
一种光学拾音装置,具有一个向光盘发射激光束(10)的第一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一个向光盘发射激光束(11)的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2),激光束(11)的波长不同于激光束(10)的波长。一个分色分束器(3)放置在激光束的传播路径上,使激光束的光轴(12,13)互相在分色分束器的输出端重合。一个监控光探测元件(9)放置在分色分束器附近和上方,这样,监控光探测元件的光接收表面基本上平行于激光束(10,11)的光轴(12,13)。监控光探测元件(9)接收第一和第二接收和发射组合装置(1,2)发射出的处于有效区外的激光束。
文档编号G11B7/125GK1442851SQ0310701
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日
发明者片山忠则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