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5733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装置,其通过使用两个光学拾取头在如数字化视频光盘或数字多功能光盘的光盘上记录和重放数据。
背景技术
用于记录和重放如DVD的光盘上数据的光盘装置的光盘旋转方法(也就是,主轴旋转控制法),可使用CAV(恒定角速度)系统,该系统根据到光盘中心的距离,改变RF频率,以使光盘恒速旋转,和/或使用CLV(恒定线速度)系统,该系统根据到光盘中心的距离来改变主轴的旋转。通常,CLV系统能够在连续磁道上发送数据,而CAV系统能够访问不同磁道。
此外,光盘装置可装有两个光学拾取头,以便在光盘上高速写入数据。
这样的光盘装置能够以两倍于只有一个光学拾取头的光盘装置的速度写入数据。然而,当从光盘中心到两个光学拾取头的位置距离相同时,那么光学拾取头的线速度就不同,因此在CLV系统中不允许实施地址读取操作和数据的读/写操作。
因此,希望一种带有两个光学拾取头的光盘装置,它能够响应于光盘旋转的运行模式对每个光学拾取头实施优化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就是一种响应于光盘旋转的运行模式对两个光学拾取头实施优化控制的光盘装置。
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可以包括用于在光盘上读/写数据的第一光学拾取头和第二光学拾取头的光盘装置。
电机用于旋转光盘,该电机至少在(i)光盘的第一区域以第一速度运行,和(ii)光盘的第二区域以第二速度运行。
该装置还具有一光盘控制单元,用于管理光盘上的地址,并控制第一光学拾取头和第二光学拾取头,以使光学拾取头处于光盘上所期望的地址。
该光盘控制单元,在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目标地址的寻道操作中,根据目标地址相对所述第一区域的位置关系,或分别对应于第一光学拾取头和第二光学拾取头位置的第一和第二区域之间的差,判断是否将第二光学拾取头与第一光学拾取头一起同时移动至目标地址。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包括用于在光盘上读/写数据的第一光学拾取头和第二光学拾取头的光盘装置。
电机用来旋转光盘,该电机至少在(i)光盘的第一区域以第一速度运行,和(ii)光盘的第二区域以第二速度运行。
光盘控制单元用于管理光盘上的地址,并控制第一光学拾取头和第二光学拾取头,以使该光学拾取头处于光盘上所期望的地址。
光盘以恒定线速度旋转,且光盘控制单元,在寻道操作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目标地址的寻道操作中,当目标区域,即目标地址所属区域,远离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区域多于一个区域时,将第二光学拾取头与第一光学拾取头一起同时移动至目标地址。
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包括用于在光盘上读/写数据的第一光学拾取头和第二光学拾取头的光盘装置。
电机用来旋转光盘,该电机至少在(i)光盘的第一区域以第一速度运行,和(ii)光盘的第二区域以第二速度运行。
光盘控制单元用于管理光盘上的地址并控制第一光学拾取头和第二光学拾取头,以使该光学拾取头处于光盘上所期望的地址。
光盘控制单元根据第一和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第一和第二光学拾取头被分别安置的地址差,判断是否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
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包括用于在光盘上读/写数据的第一光学拾取头和第二光学拾取头的光盘装置。
电机用来旋转光盘,该电机至少在(i)光盘的第一区域以第一速度运行,和(ii)光盘的第二区域以第二速度运行。
光盘控制单元管理光盘地址并控制第一光学拾取头和第二光学拾取头,以使该光学拾取头处于光盘上所期望的地址。当第一和第二地址所处的地址差超出第一地址长度时,该光盘控制单元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和特征将参照附图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配置的实施例的方框图;图2为描述在LCLV模式下的旋转控制的视图;图3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中的信号处理过程的方框图;图4表示同步寻道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图5表示同步寻道操作的第二个示例的流程图;图6表示跟踪寻道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和图7表示跟踪寻道操作的第二个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图1表示光盘装置配置的示例的方框图。如图1所示,该光盘装置通过两个光学拾取头OP0,OP1在光盘3上记录/重放数据。其被配置为包括光盘控制单元1和驱动单元2。
光学拾取头OP0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光学拾取头的实施例;光学拾取头OP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光学拾取头的实施例;光盘控制单元1为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控制单元和电机控制单元的实施例。
将说明构成光盘控制单元1的每个元件。
CPU11响应于主机经由ATA接口12提供的命令控制光盘控制单元1。
例如,下面的命令(请求)是从主机发出的。
(1)驱动关断请求停止光盘3的驱动操作。
(2)寻道请求移动光学拾取头OP0/OP1至光盘3上所期望的位置。
(3)读请求从光盘3的预期位置读取数据,并将读取的数据发送给主机。
(4)写请求在光盘3的预期位置上写入数据。
CPU11通过RUB值管理光学拾取头OP0和OP1所在的地址。RUB值为物理数据单元,其中光盘上的地址按预定字节划分,举例来说,64KB。
CPU11还通过称为Band的数据区管理光学拾取头OP0,OP1在光盘上的位置。Band为数据区,其中的地址从光盘中心每隔2048RUBs按次序分配,。也就是,用软件管理从光盘中心到外缘的地址,举例来说,Band0,Band1,Band2,……,Bandn(其中n为任何数)。在后文的描述中,“Band”可以被用作光学拾取头OP0,OP1所处数据区或区域的变量。
注意根据本发明,每个Band对应于多个数据区或区域中的一个;Band的数据总量,也就是,2048RUBs,相当于第一地址长度。
CPU11控制驱动单元2中的主轴电机29。
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能够在CAV模式,CLV模式,和LCLV(限定恒线速)模式下旋转主轴电机20。
图2为描述LCLV模式下旋转控制方法的视图。CLV模式要求接近光盘3中心处具有高转速。然而,接近光盘中心,就要花费时间来达到使主轴电机20稳定于目标转速的状态,也就是,主轴锁定状态,其不满足寻道操作的规范并因此不允许在CLV模式下运行。
因此,如图2所示,依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具有LCLV模式,其中它响应于光学拾取头的位置,既可以在CLV模式下又可以在CAV模式下运行。也就是,在LCLV模式下,当两个光学拾取头OP0和OP1处在从光盘中心到预定磁道位置时,光盘装置运行于CAV模式下,而当光学拾取头处在从预定磁道到磁道的外侧时,它运行于CLV模式下。
本实施例中,将描述一实例,其中在LCLV下发生运行模式(CAV/CLV)变化的磁道归属于Band8。
注意本发明的Band8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数据区或第一数据区域。
下表指示光学拾取头位置和运行模式之间的关系。



光盘控制单元1有双信号处理单元10_0,10_1,经由光学拾取头OP0,OP1在光盘3上读和写数据。
在每个信号处理单元中实施同样的操作,因此在下文将只描述信号处理单元10_0。
信号处理单元10_0,在光盘3上读出数据过程中,对由光学拾取头OP0进行光电转换的信号进行RF处理(凹坑检测),然后实施多种信号操作(SIGNAL),例如实施时钟再现和解码处理(DEC)。读出的数据经由ATA接口(ATAI/F)12发送到主机。
信号处理单元10_0,在光盘3上写入数据过程中,对主机通过ATA接口12发送的数据执行包括纠错处理的编码(ENC),然后实施写处理操作过程(写),并通过控制激光驱动器(未示出)产生的激光功率将数据记录在光盘3上。
伺服机构操作单元(SERVO)100_0和驱动单元2中的每个电机共同形成反馈伺服机构控制系统。它控制光学拾取头OP0相对于光盘3的聚焦,跟踪,和滑动。
举例来说,当搜索请求从主机发送出时,CPU11就命令伺服机构操作单元100_0以使它基于该请求移动光学拾取头至指定位置。然后,伺服机构操作单元100_0控制驱动单元2中的滑动电机21_0。结果,光学拾取头基于该请求移动至指定位置。图3表示由CPU11实施的信号处理的方框图。
如图3所示,CPU11具有中断操作单元110_0、110_1和伺服监测单元111_0和111_1。
中断操作单元110_0、110_1周期性执行中断操作来检查是否有任何寻道请求从主机提出。
中断操作单元110_0和110_1,响应主机发出的请求(命令),改变它们的状态至下述任一种(1) 空闲状态;(2) 驱动接通状态(其中伺服机构工作);(3) 驱动关断状态(其中伺服机构不工作);(4) 寻道状态;(5) 读状态;和(6) 写状态。
当主机提出寻道请求时,中断操作单元110_0和110_1实施后文描述的同步寻道操作。当主机没有提出寻道请求时(空闲状态),它们自动实施后文描述的跟踪寻道操作。
伺服机构监测单元111_0和111_1分别监控伺服机构操作单元100_0和100_1。
举例来说,当中断操作单元110_0决定对光学拾取头OP0实施寻道操作,以使其移动至目标地址时,伺服机构监测单元111_0就监控伺服机构操作单元100_0来查看是否对目标地址适当实施寻道操作。
下一步,当中断操作单元110_0和110_1实施寻道操作时,将考虑描述光学拾取头的位置限定。
光学拾取头的位置限定如上所述,依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根据每个CAV,CLV,和LCLV运行模式运行。它在最优方式下控制光学拾取头OP0,OP1进行寻道操作。在寻道操作实施过程中,光盘装置参考光学拾取头OP0,OP1随后的位置来控制寻道操作。
(1)CAV模式如上所述,CAV模式是根据远离光盘中心的距离改变射频频率的模式,以使光盘恒速旋转。在CAV模式中,可能没有光学拾取头OP0,OP1的位置限定。
(2)CLV模式如上所述,CLV模式是根据到光盘中心的距离改变主轴旋转的模式。在CLV模式中,地址读取操作和数据读/写操作不能实施,除非从光盘中心到两个光学拾取头位置的距离相等。
因此,通常光学拾取头OP0和光学拾取头OP1所在位置的Band有一个差,例如差为1个或更少(一个区域或更少,或者一个数据区或更少)。
(3)LCLV模式在LCLV模式中,希望保持光学拾取头OP0和光学拾取头OP1的位置关系以避免上述表1中的“不可能运行”。
例如,当光学拾取头OP0和OP1一起从中心端(Band0)到预定Band(本实施例中Band8,)时,光盘装置就运行于CAV模式。因此,对光学拾取头OP0、OP1没有位置限定。
当两个光学拾取头OP0和OP1在超出预定Band(本实施例中Band8)的Band(本实施例中Band9或更多)中时,光盘装置就运行于CLV模式。因此,希望保持光学拾取头的Band的差为1个或更少(一个区域或更少,或者一个数据区或更少)。
此外,在两个光学拾取头之一被移动或者光盘中的数据由光学拾取头之一读出的情况下,控制通常跟踪另一光学拾取头。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具有同步寻道操作和跟踪寻道操作,这些将在下文中描述。
同步寻道操作首先,描述同步寻道操作。
同步寻道操作的实施,是当寻道/读/写命令伴随的寻道操作只发送给其中一个光学拾取头时,考虑上述限制与一个光学拾取头同步移动另一个光学拾取头的操作。由于同步寻道,维持读地址是可能的状态。
图4和图5所示的流程图指示同步寻道操作的例子。下面,将参照图4和图5描述同步寻道操作。
注意,假定图4和图5所示的流程图中对光学拾取头OP0发出寻道请求。更进一步,在图4中,“必须的”意味着必须实施同步寻道操作,而“不必须”意味着不必实施同步寻道操作。
图4中,实施同步寻道操作的前提条件为伺服机构对于两个光学拾取头OP1和OP1有效(步骤ST10);且主轴电机20运行于CLV模式(步骤ST11)。正如仅应用于读取操作的那样,CAV模式不需要同步寻道操作。
下面,在图4中,将描述需要同步寻道操作的情况,也就是,需要两个光学拾取头OP0和OP1同步移动。
首先,如果主轴电机20运行于CLV模式(步骤ST12);并且,光学拾取头OP1所处的Band和光学拾取头OP1的目标Band,即,基于寻道请求的目标地址所属的目标Band之间的差值,超过1,那么要求同步寻道操作以使两个光学拾取头的Band差为1或更少(一个区域或更少,或者一数据区或更少)。
在LCLV模式中,当光学拾取头OP0的目标Band为9或更多时,也要求同步寻道操作,因为主轴电机20运行于CLV模式。
在LCLV模式中,如果光学拾取头OP0的目标Band为8(步骤ST14);且光学拾取头OP1所在的Band为10或更多(步骤ST15),则要求在对光学拾取头OP0寻道操作后进行同步寻道操作,以使两个光学拾取头的Band差为1或更少(一个区域或更少,或者一数据区或更少)。
在LCLV模式中,如果光学拾取头OP0的目标Band为7或更少(步骤ST16);且光学拾取头OP1所在的Band为9或更多(步骤ST17),则要求在对光学拾取头OP0寻道操作后进行同步寻道操作,以使全部光学拾取头的Band差为1或更少(一个区域或更少,或者一数据区或更少)。
图5表示依据图4所示操作在同步寻道操作执行或不执行的不同情况的操作流程图。
在判断希望同步寻道操作的情况下,如果伺服机构对于两个光学拾取头OP0和OP1有效(步骤ST20);并且光学拾取头OP1处于寻道操作是可能的状态(步骤ST21),那么光学拾取头OP0、OP1就在对光学拾取头OP0的寻道请求同时(同步或同时)移动至目标地址(步骤ST22)。
即使处于判断需要同步寻道操作的情况,如果伺服机构对于两个光学拾取头OP0和OP1无效(步骤ST20);或光学拾取头OP1不处于寻道操作是可能的状态下(步骤ST21),那么就不实施寻道操作,并延缓直至提出下一中断为止(步骤ST23)。
在判断不需要同步寻道操作的情况下,只有光学拾取头OP0基于寻道请求被移动(步骤ST24),因为不要求移动光学拾取头OP1。
跟踪寻道操作下面,将描述跟踪寻道操作。
跟踪寻道操作是一种在命令没有发出的空闲状态下移动光学拾取头的操作。更具体的说,在跟踪寻道操作中,当只对其中一个光学拾取头实施读/写操作时,其中一个光学拾取头在光盘上逐步移动,另一个光学拾取头跟随第一光学拾取头移动。由于跟踪寻道,能够维持读地址是可能的状态。
图6和图7为描述跟踪寻道操作的流程图。下面,将参照图6和图7描述跟踪寻道操作。
注意,在图6和图7所示的流程图中假定进行读取等操作的光学拾取头,例如为光学拾取头OP1。更进一步,在图6中,“必须的”意味着必须实施跟踪寻道操作,而“不必须”意味着不必须执行跟踪寻道操作。
如图6所示,实施跟踪寻道操作的前提条件是光学拾取头OP0处于空闲状态(步骤ST30);伺服机构对于两个光学拾取头OP1和OP1有效(步骤ST31);主轴电机20运行于CLV模式或LCLV模式下(步骤ST32);能够读出光学拾取头OP0,OP1的地址或用三个或更少的采样通过内插法估算它们(步骤ST33);并且不对光学拾取头OP1提出寻道请求或执行寻道操作(步骤ST34)。
也就是说,当同步寻道请求提出给光学拾取头OP1时,该请求优先进行处理。
下面,将描述要求跟踪寻道操作的情况,也就是说,要求移动光学拾取头OP0以使其跟随光学拾取头OP1。
首先,如果主轴电机20运行于CLV模式(步骤ST35);并且,光学拾取头OP0和OP1所处的地址差超出2048RUBs(相当于1个Band的数据总量)(步骤ST36),那么就要求跟踪寻道操作以满足全部光学拾取头的位置限定。
在LCLV模式中,如果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的Band为9或更多(步骤ST35);那么也要求跟踪寻道操作,因为主轴电机20运行于CLV模式下。
在LCLV模式中,如果光学拾取头OP1所处的地址的Band为8(步骤ST37);且光学拾取头OP0的地址大于光学拾取头OP1 2048 RUBs(相当于1Band的数据总量)或更多,也就是,光学拾取头OP0处于光学拾取头OP1外端超过1Band数据总量(或区域总量)或更多,那么就要求跟踪寻道操作以满足两个光学拾取头的位置限定。
当在跟踪寻道操作中对其中一个光学拾取头连续实施读/写操作时,它通常更是逐渐移动。因此,在读/写操作过程中,存在光学拾取头的Band差超出1个的情况。所以,当光学拾取头离开相当于1个Band的地址时,就执行跟踪寻道操作。因此,确保光学拾取头Band差维持在+/-1之间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在已描述的其中光学拾取头同时移动(同步或同时)的同步寻道操作中,与跟踪寻道操作相比能够在不严格条件下开始实施操作,举例来说,光学拾取头的Band差应当在+/-1之间,而地址差不需要在1个Band等效地址长度内。
在LCLV模式中,如果光学拾取头OP1所处的地址的Band(RUB)为7或更少(步骤ST39);且光学拾取头OP0所处的地址的Band(RUB)为9或更多(步骤ST40),那么就要求跟踪寻道操作以满足光学拾取头的位置限定,换句话说,光学拾取头的Band差应为1或更少(一个区域或更少,或者一个数据区或更少)。
图7是表示根据图6所示操作需要或不需要跟踪寻道操作各自情况下操作的流程图。在跟踪寻道操作被判断为必须的情况下,如果伺服机构对于两个光学拾取头OP0和OP1有效(步骤ST50);并且对光学拾取头OP0没有提出寻道请求或实施寻道操作(步骤ST51),光学拾取头OP0就移动至光学拾取头OP1所处的地址以跟随光学拾取头OP1。在步骤ST50和ST51中只检查光学拾取头OP0的原因是因为光学拾取头OP0仅是要用于寻道操作的光学拾取头。
另一方面,在跟踪寻道操作被判断为不必须的情况下,就不实施跟踪寻道操作。如果伺服机构对于两个光学拾取头OP0和OP1有效(步骤ST50);或者对光学拾取头OP0实施寻道操作等(步骤ST51),则也不实施跟踪寻道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具有两个光学拾取头,基于各自运行模式,CAV、CLV和LCLV,根据两个光学拾取头的位置限定实施寻道操作。
也就是,在同步寻道操作中,当对其中一个光学拾取头提出寻道请求时,光盘装置作出判断,是否同步或者同时移动另一个光学拾取头来满足两个光学拾取头的位置限定。在跟踪寻道操作中,,当移动其中一个光学拾取头时,光盘装置作出判断是否移动另一个光学拾取头进行跟踪。
因此,通过两个光学拾取头在光盘上高速写入数据并一直保持它们处于地址可读的状态是可能的。
上述实施例并不限定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改变或修改。
例如,作为上述从光盘中心开始次序分配Band的情况的例子已作为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它没有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因为本发明用于根据光学拾取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控制光学拾取头,如果光盘上两个光学拾取头的位置和软件中相应的数据区相关联,则就能够实现。
更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中,执行同步/跟踪寻道操作以使光学拾取头的Band差保持在+/-1之间,它没有限定本发明范围。显然可以根据能够读取地址的光学拾取头的位置关系设定软件中的变量阈值。
依据本实施例的光盘装置以最佳方式控制两个光学拾取头,并能进行高速写操作。因此,当引入图像捕捉装置,能更好地应用于光盘上大量图像数据的高速写入。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装置,包括第一光学拾取头和第二光学拾取头,用于在光盘上读/写数据;电机,用于旋转光盘,所述电机至少在(i)光盘的第一区域以第一速度运行,和(ii)在光盘第二区域以第二速度运行;和光盘控制单元,用于管理光盘上的地址并控制第一光学拾取头和第二光学拾取头,以使光学拾取头处于光盘上的所期望的地址;其中该光盘控制单元,在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目标地址的寻道操作中,根据目标地址相对所述第一区域的位置关系,或分别对应于第一光学拾取头和第二光学拾取头位置的第一和第二区域之间的差,判断是否将第二光学拾取头与第一光学拾取头一起同时移动至目标地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光盘控制单元,在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目标地址的寻道操作中,将第二光学拾取头与第一光学拾取头一起同时移动至目标地址,当目标区域,其为目标地址所在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之外;且目标区域,离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第二区域一个或更多区域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光盘控制单元,在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目标地址的寻道操作中,将第二光学拾取头与第一光学拾取头一起同时移动至目标地址,当目标区域,其为目标地址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相同;并且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区域,离第一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区域超过一个区域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光盘控制单元,在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目标地址的寻道操作中,将第二光学拾取头与第一光学拾取头一起同时移动至目标地址,当目标区域,其为目标地址所在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并且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区域从第一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区域移出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光盘控制单元,当光盘恒速旋转时,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目标地址,不考虑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光盘以恒线速旋转,且其中光盘控制单元,在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目标地址的寻道操作中,当目标地址,为目标地址所在区域,从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区域移动超过一个区域时,则将第二光学拾取头与第一光学拾取头一起同时移动至目标地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光盘控制单元,基于第一和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第一和第二光学拾取头各自所处的地址差来判断是否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光盘控制单元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当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之外;且第一和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差超出第一地址长度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光盘控制单元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当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与所述第一区域一致;且第一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大于第二光学拾取头超过一个第一地址长度或更多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光盘控制单元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当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并且第一光学拾取头所处的数据区在所述第一区域之外时。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中当第一和第二地址所处的地址差超出第一地址长度时,光盘控制单元就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
12.一种用于在光盘上记录数据的数据记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第一光学拾取头和第二光学拾取头,用于在光盘上读/写数据;提供一电机,用于旋转光盘,所述电机至少在(i)光盘的第一区域以第一速度运行,(ii)在光盘第二区域以第二速度运行;通过使用光盘控制单元管理光盘上的地址;并通过使用光盘控制单元控制第一光学拾取头和第二光学拾取头,以使光学拾取头处于光盘上的所期望的地址;其中该光盘控制单元,在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目标地址的寻道操作中,根据目标地址相对所述第一区域的位置关系,或分别对应于第一光学拾取头和第二光学拾取头位置的第一和第二区域之间的差,判断是否将第二光学拾取头与第一光学拾取头一起同时移动至目标地址。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光盘控制单元,在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目标地址的寻道操作中,将第二光学拾取头与第一光学拾取头一起同时移动至目标地址,当目标区域,其为目标地址所在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之外;并且目标区域,从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第二区域移动一个或更多区域时。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光盘控制单元,在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目标地址的寻道操作中,将第二光学拾取头与第一光学拾取头一起同时移动至目标地址,当目标区域,其为目标地址所在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一致;并且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区域,从第一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区域向外移动超过一个区域时。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光盘控制单元,在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目标地址的寻道操作中,将第二光学拾取头与第一光学拾取头一起同时移动至目标地址,当目标区域,其为目标地址所在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中;并且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区域从第一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区域移出时。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光盘控制单元,当光盘旋转恒速时,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目标地址,而不考虑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区域。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光盘以恒线速旋转,且其中光盘控制单元,当目标地址,为目标地址所在区域,离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区域超过一个区域时,在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目标地址的寻道操作中,将第二光学拾取头与第一光学拾取头一起同时移动至目标地址。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光盘控制单元,基于第一和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区域和所述第一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第一和第二光学拾取头各自所处的地址差来判断是否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光盘控制单元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当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之外;且第一和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差超出第一地址长度时。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光盘控制单元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当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一致;且第一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大于第二光学拾取头超过第一地址长度或更多时。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光盘控制单元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当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且第一光学拾取头所处的数据区在所述第一区域之外时。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当第一和第二地址所处的地址差超出第一地址长度时,光盘控制单元就移动第一光学拾取头至第二光学拾取头所处的地址。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一种光盘装置,响应于光盘旋转的运行方式,以最佳方式控制两个光学拾取头。当接收到主机发出的寻道一个光学拾取头的请求时,CPU判断是否同步移动另一光学拾取头以满足两个光学拾取头的位置限定。更进一步,当基于例如从主机发出的读请求操作一个光学拾取头时,CPU判断是否移动另一光学拾取头来跟随它。
文档编号G11B7/08GK1697041SQ20051006854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4日
发明者永友孝志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