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伺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60091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焦伺服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焦伺服设备,其执行沿着聚焦方向移动从光头指向信号记录介质的信号层的光束的聚焦位置的聚焦搜索操作。
背景技术
对于使用激光从其光学再现和/或对其记录信号的诸如光盘的信号记录介质,已经提出了诸如蓝光(Blu-ray)标准和HD-DVD(高密度数字通用光盘)标准的新格式光盘标准,其在记录密度方面超过了作为当前光盘标准的DVD和CD。
由于记录密度的改进,对具有更高记录密度的这些光盘标准的光头的光学特征有更严格的要求,以便提高信号记录质量,并且已知光头配有用于校正由指引激光到光盘的输出光学系统导致的球面象差的象差校正透镜(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待审公开说明书2003-257069)。
象差校正透镜由扩束器或准直透镜构成,其可沿光轴方向移位并且能够被致动器驱动,并且被移位以便使通过覆盖信号层的覆盖层(透明基底)聚焦在光盘的信号层上的激光中出现的球面象差最小。
在蓝光(Blu-ray)标准的情况下,物镜的NA是0.85,其远大于DVD的0.6和CD的0.45。光头的外形,由于为改进记录密度和信号记录质量而增加光学部件数量所导致的光学设计方面的约束,以及来自物镜致动器的特性的约束,限制了物镜的选择,使得物镜的直径不能过大,并且因而其焦距变小。因此,从物镜到光盘的距离较短,并且因而物镜的聚焦方向的工作距离较短。
在使用单个光头的情况下,用单个物镜传统DVD和CD标准盘片以及蓝光(Blu-ray)标准盘片,优选地根据结构处理每个标准的光盘。然而,使用装配了单个物镜的这种光头,由于光盘的覆盖信号层的覆盖层的厚度的差异,即蓝光(Blu-ray)标准为0.1毫米,DVD为0.6毫米及CD为1.2毫米,所以物镜的聚焦方向的工作距离变得更短。
使用激光光学地从光盘再现和/或对光盘记录信号的光盘设备包括聚焦伺服设备,其在聚焦搜索操作中沿聚焦方向移动从光头指向光盘的信号层的激光的聚焦位置,从而把聚焦位置导入(bring-in)聚焦伺服范围。
为了沿聚焦方向移动来自光头的激光的聚焦位置,光头通常包括透镜固定器,其装配有并且弹性支撑物镜,以便可沿包含光轴方向的两个彼此正交的方向移位,以及物镜驱动器,用于通过电磁力驱动透镜固定器。聚焦伺服设备操作物镜驱动器以驱动透镜固定器,从而沿光轴方向移位物镜以实现聚焦搜索操作(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待审公开说明书2004-273023)。
在沿光轴方向移位物镜的聚焦搜索操作中,物镜可能碰上光盘,这取决于物镜的工作距离。尤其是,用于蓝光标准光盘的光头存在由于物镜的工作距离更短而使得物镜可能碰上光盘的更大风险。
由于透镜固定器的重量的不平衡,可能出现在与物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有害旋转力,使得透镜固定器被倾斜和移位。在这种情况下,透镜固定器的一侧更接近光盘,并且因而透镜固定器碰上光盘的风险变得更大。
因此,通常透镜固定器配有保护构件,其突出而比其它部分更接近光盘,并且与光盘相对,该构件由比光盘覆盖层的材料更软的材料组成,以便通过与光盘碰上的保护构件来保护光盘和物镜。
然而,由于保护构件的材料和安装位置,保护构件可能需要作为单独部分提供,或者适当的安装位置可能不能得到保证。另外,当碰撞时,保护构件的材料可能粘在光盘上。
即,为使用保护构件保护光盘和物镜,尚未提供必要的解决方案。
而且,存在通过电子控制和限制聚焦搜索操作中物镜沿聚焦方向被驱动的摆动距离来防止物镜碰撞光盘的方法。然而可以预计,对于使用电气控制的方法,透镜固定器会倾斜,或者由于有限的摆动距离范围内的变化,不能防止物镜碰撞光盘,或者物镜的摆动距离可能不足以在聚焦搜索操作中到达聚焦伺服范围。因此,难以决定诸如物镜的有限摆动距离范围的控制设置。

发明内容
基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聚焦伺服设备,其包括光头,该光头具有改变入射到物镜的激光的入射角度的屈光透镜(powerlens),和沿光轴方向驱动屈光透镜的屈光透镜致动器。在聚焦搜索操作中,聚焦伺服设备控制屈光透镜致动器以沿光轴方向驱动屈光透镜,并且根据由来自光头的光电检测器的光电接收输出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检测已经导入聚焦伺服范围,并且接着允许锁定聚焦伺服,并且通过驱动物镜以使屈光透镜返回到其初始位置,以便保持锁定状态。
基于本发明,通过驱动屈光透镜来执行聚焦伺服的导入,并且在导入聚焦伺服之后,移位物镜。因此,即使物镜在聚焦方向的工作距离较短,仍然可靠地执行聚焦伺服的导入,并且可靠防止物镜和透镜固定器碰撞光盘。
此外,光头中提供的象差校正透镜被用作屈光透镜,并且因而无需附加的透镜和透镜致动器,因此很方便。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通过驱动物镜以使象差校正透镜返回到初始位置以便保持聚焦伺服锁定状态,所以在聚焦伺服锁定之后,象差校正透镜可被用于初始目的。
此外,能够执行象在现有技术中那样驱动屈光透镜的聚焦搜索操作和驱动物镜的聚焦搜索操作,因而具有更大自由度。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根据检测的信号记录介质类型来选择聚焦搜索操作中驱动的透镜,所以即使物镜和光盘覆盖层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在聚焦于信号层时根据物镜的NA,及物镜和覆盖信号层的覆盖层之间的距离而改变,通过在这个距离较短的情况下使用驱动屈光透镜的聚焦搜索操作,来防止物镜与信号记录介质碰撞,并且如果保证某个量的距离,则通过使用驱动物镜的聚焦搜索操作来提高可靠性。
除了上述之外的本发明的特征和目的将通过参考附图阅读当前说明书的描述而变得清晰。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及其优点,现在参照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其中图1是图解基于本发明的聚焦伺服设备的实现的电路模块图;图2是图解图1的聚焦伺服设备中使用的光头的例子的光学结构图;图3是说明在全息元件16上形成的第一区域16A,第二区域16B和第三区域16C的形状的图例;图4是示出图1的的聚焦伺服设备中聚焦伺服导入方法的流程图;及图5是说明驱动扩束器14的凹透镜14a的聚焦搜索操作的图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通过当前说明书的解释及附图的描述至少能明白以下事项。
<实现1>
图1是图解基于本发明的聚焦伺服设备的实现的电路模块图,并且图2是图解图1的聚焦伺服设备中使用的光头的例子的光学结构图。图2的光头被配置为处理CD,DVD及蓝光标准的光盘。
第一激光单元由在相同半导体基底上具有发射第一波长,例如在适于CD的765到805nm的红外波段中的780纳米的激光的第一发射点2,及发射第二波长,例如在适于DVD的645到675nm的红光波段中的650纳米的激光的第二发射点3的激光二极管构成。单个激光单元发射适于CD记录/重放及DVD记录/重放的两个波长的激光。
第二激光单元4由具有发射第三波长,例如在适于蓝光标准光盘的400到420nm蓝-蓝紫(蓝)波段中的405纳米的激光的第三发射点5的激光二极管构成。
从第一激光单元1的第一和第二发射点2和3发射的第一和第二波长的激光均通过衍射栅6衍射,以产生用于循轨控制的±一阶衍射光,接着通过半波片7进行偏振方向调整,并且沿着分色棱镜8的过滤器表面8a的透射方向被提供给分色棱镜8。
而且,从第二激光单元4的第三发射点5发射的第三波长的激光通过衍射栅9衍射,以产生用于循轨控制的±一阶衍射光,接着通过半波片10的偏振方向调整,并且沿着提供过滤器表面8a的反射方向被提供给分色棱镜8。
分色棱镜8用于在分立光路中布置第一激光单元1和第二激光单元4,并且分色棱镜8的过滤器表面8a涂有波长可选的反射/透射涂层,该涂层对于650和780nm的激光具有不小于95%的透过率,并且对于405nm的激光具有小于5%的透过率,即反射系数不小于95%。
因此,从第一激光单元1发射的第一和第二波长的激光穿过分色棱镜8的过滤器表面8a,并且入射到偏振分光器11。而且,从第二激光单元4发射的第三波长的激光通过分色棱镜8的过滤器表面8a反射,并且入射到偏振分光器11。
在这里,第一、第二和第三波长的激光被半波片7和10调整为在偏振分光器11的偏振过滤器表面11a上p偏振,因而穿过偏振过滤器表面11a。
来自第一和第二激光单元1和4、经过偏振分光器11的偏振过滤器表面11a的激光均被准直透镜12均变成平行光,并且被反射镜13反射,使得其光轴弯折一个直角。
被反射镜13反射的激光穿过扩束器14和四分之一波片15,通过全息元件16,并且入射到将它聚焦和照射在光盘D上的物镜17。
扩束器14由凹透镜14a和凸透镜14b的组合构成,并且凹透镜14a可沿光轴方向移位并且能够由象差校正致动器18驱动。移位凹透镜14a以便调整入射到物镜17的激光射线的角度,从而引入用于从物镜17出来的激光中的校正的球面象差,并且使在通过覆盖信号层的覆盖层(透明基底)聚焦在光盘D的信号层上的激光中出现的球面象差最小。扩束器14是球面象差校正透镜,用于校正在聚焦在信号记录介质的信号层上的激光中出现的球面象差,并且扩束器14的凹透镜14a和凸透镜14b是能使激光的射线发散或会聚的屈光透镜(入射角度改变透镜)。权利要求1的屈光透镜具体对应于凹透镜14a,其能够由象差校正致动器18(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驱动。
全息元件16是孔径设置装置,其设置入射到物镜17的激光的直径,并且从内圆周到外圆周以光轴为中心地同心形成第一区域16A,第二区域16B和第三区域16C。第一区域16A由对第一,第二和第三波长的激光具有95%的透过率或更大透过率的衍射栅构成;第二区域16B由对第二和第三波长的激光具有95%的透过率或更大透过率,并且由于衍射(或反射)而对第一波长的零阶激光具有5%或更低透过率的衍射栅(或波长可选分色过滤器薄膜)构成;并且第三区域16C由对第三波长的激光具有95%的透过率或更大透过率,并且由于衍射(或反射)而对第一和第二波长的零阶激光具有5%或更低透过率的衍射栅(或波长可选分色过滤器薄膜)构成。
在这个光学系统中,从第一激光单元1的第一和第二发射点2,3发射的用于CD的第一波长的激光和用于DVD的第二波长的激光,及从第二激光单元4的第三发射点5发射的用于蓝光盘的第三波长的激光入射到单个物镜17,并且接着通过沿聚焦和循轨方向驱动物镜17的物镜致动器19聚焦和照射在光盘D的信号层中的指定信号轨道上。
适于CD,DVD和蓝光盘的各波长和NA的衍射栅(未示出)在物镜17的入射表面上形成。当从第一激光单元1的第一发射点2发射的用于CD的第一波长的激光以预定发散角度入射到衍射栅的预定区域时,物镜17实现这样的特性,即产生具有适于CD的记录/重放的NA的经过象差校正的激光斑,并且当从第一激光单元1的第二发射点3发射的用于DVD的第二波长的激光或从第二激光单元4的第三发射点5发射的用于蓝光盘的第三波长的激光以平行光形式入射到衍射栅的预定区域时,物镜17实现这样的特性,即产生具有适于DVD或蓝光盘的记录/重放的NA的经过象差校正的激光斑。
通过光盘D的信号层调制和反射的激光返回到物镜17,并且通过相同光路返回并且到达偏振分光器11。到达偏振分光器11的激光在前向和后向光路中两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15,并且因此使其偏振方向旋转90度,并且在到光盘D的前向光路中p偏振的激光变成s偏振,并且入射到偏振分光器11。
具有照射在光盘D上的激光的聚集误差分量的返回到偏振分光器11的激光被偏振过滤器表面11a反射,并且通过执行聚集调节的伺服透镜20引向光电检测器21。光电检测器21具有在其上形成的用于CD记录/重放的CD光电接收器(未示出),用于DVD记录/重放的DVD光电接收器(未示出),和用于蓝光盘记录/重放的蓝光盘光电接收器(未示出)。用于CD的第一波长的激光被CD光电接收器的光接收部分接收;用于DVD的第二波长的激光被DVD光电接收器的光接收部分接收;及用于蓝光盘的第三波长的激光被蓝光盘光电接收器的光接收部分接收。
从而,获得每种光盘的记录信号,并且另外,获得用于每种光盘的聚焦控制,循轨控制及倾斜控制的控制信号。
接着,将参考图1描述使用具有如上所述的象差校正透镜(对应于图2的扩束器14)的光头的聚焦伺服设备。
光头30的象差校正透镜(或形成它的一个透镜,其对应于扩束器14的凹透镜14a)被支持以便能够沿光轴方向移位,并且被由象差校正透镜驱动器28驱动的象差校正致动器29(对应于图2的象差校正致动器18)移位。
球面象差检测器25基于以后描述的光头的各种误差信号检测在聚焦在光盘信号层上的激光中出现的球面象差的量,并且产生象差校正控制信号以产生与所检测球面象差的量相等但极性相反的象差,以便校正球面象差,并且通过这个通过选择开关27有选择地提供给象差校正透镜驱动器28的象差校正控制信号来控制象差校正透镜驱动器28。
选择开关27有选择地向象差校正透镜驱动器28提供象差校正控制信号和聚焦搜索信号生成器24产生的聚焦搜索信号。聚焦搜索信号生成器24产生的聚焦搜索信号是沿光轴方向强制移动从光头30输出的激光的焦点的信号,并且是例如三角波信号。
当光头30的光电检测器31(对应于图2的光电检测器21)接收来自光盘的反射光时,从各种光盘的光电检测器31的光电接收器中相应的一个光电接收器的光接收部分获得光电接收输出。
这些光电接收输出被提供给均衡它们的前端处理器32,并且前端处理器32的信号产生部分33执行预定计算以产生对应于光盘的记录标记(凹坑和凸台)的RF信号(射频信号),指示照射在光盘上的激光的焦点和信号层之间的偏差的聚焦误差信号(FE信号),指示激光和信号轨道之间的偏差的循轨误差信号(TE信号),及指示相对信号层的径向倾斜的倾斜误差信号。
在这里,针对CD格式,散光方法(astigmatic method)被用于产生聚焦误差信号,并且三光束方法被用于产生循轨误差信号。针对DVD和蓝光盘格式,散光方法被用于聚焦控制,并且差动推挽方法或相位差方法根据光盘类型(ROM,R,RW或RAM)被用于循轨控制。信号产生部分33基于这些方法执行计算。
信号产生部分33产生的FE信号被提供给聚焦伺服电路34,其产生聚焦控制信号以控制物镜驱动器36,该物镜驱动器36驱动物镜致动器35(对应于图2的物镜致动器19)以便把从光头30输出的激光聚焦在信号层上。
聚焦伺服电路34产生的聚焦控制信号通过伺服环路开关37被有选择地提供给物镜驱动器36,伺服环路开关37由聚焦伺服换入控制器38控制,以在导入聚焦伺服之前打开并且在已经导入之后闭合。
聚焦伺服导入控制器38根据信号产生部分33产生的FE信号,检测从光头30输出的激光的焦点被导入聚焦伺服范围,并且从而闭合伺服环路开关37,使得聚焦控制信号从聚焦伺服电路34提供给物镜驱动器36。
几乎在闭合伺服环路开关37的聚焦伺服导入控制器38将切换到聚焦伺服状态的同时,选择开关27被切换到其b端子,并且球面象差校正控制器26产生的象差校正信号被提供给象差校正透镜驱动器28。
注意,聚焦伺服导入控制器38和球面象差检测器25被并入用于基于预定处理过程控制聚焦伺服的导入的CPU39(控制器)。
使用具有这个结构的聚焦伺服设备,聚焦伺服导入方法如图4的流程图所示。
在执行聚焦伺服的导入时,选择开关27被切换到其a端子以选择聚焦搜索信号生成器24产生的聚焦搜索信号(步骤a)。接着,聚焦搜索信号生成器24产生聚焦搜索信号,其被提供给象差校正透镜驱动器28,并且通过该信号沿光轴方向驱动扩束器14的凹透镜14a,从而启动聚焦搜索操作。同时,CPU 39中的定时器开始计数,因而执行聚焦搜索操作的时间测量(步骤b)。
在这里,当沿光轴方向驱动扩束器14的凹透镜14a时,如图5的(A)到(C)所示,当移位凹透镜14a时,入射到物镜17的激光射线的角度改变。因此,从物镜17输出的激光的焦点被移位,从而执行聚焦搜索操作。
在聚焦搜索操作开始之后,聚焦伺服导入控制器38检测信号产生部分33产生的FE信号是否处于0,从而确定来自光头30的激光的焦点是否被导入聚焦伺服范围(步骤c)。
如果确定来自光头30的激光的焦点未被导入聚焦伺服范围,则确定定时器的所计的时间是否在预定聚焦搜索时间段内(步骤d)。如果在时间段内,则聚焦搜索信号被继续被提供给象差校正透镜驱动器28,从而继续聚焦搜索,直到确定来自光头30的激光的焦点被导入聚焦伺服范围或时间计数超出预定聚焦搜索时间段。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来自光头30的激光的焦点被导入聚焦伺服范围,则在聚焦搜索中打开的伺服环路开关37被闭合,使得聚焦控制信号被从聚焦伺服电路34提供给物镜驱动器36(步骤e)。聚焦伺服电路34基于信号产生部分33产生的FE信号产生聚焦控制信号,并且向物镜驱动器36提供聚焦控制信号,从而允许光头处在这样的聚焦伺服状态,即物镜致动器35驱动物镜17,使得FE信号保持为0,并且以便控制从光头30输出的激光以被聚焦在光盘D的信号层。
在切换到聚焦伺服状态之后,聚焦搜索信号生成器24被停止产生聚焦搜索信号,并且选择开关27被切换到其b端子以选择球面象差校正控制器26产生的象差校正信号。在切换到聚焦伺服状态之后的开始处,球面象差校正控制器26产生控制信号以将扩束器14的凹透镜14a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并且因而凹透镜14a被返回到初始位置(步骤f)。能够根据例如光电或机械开关的状态检测这个初始位置。
当把凹透镜14a返回到初始位置时,由于在聚焦伺服状态中,物镜致动器35被来自聚焦伺服电路34的聚焦控制信号驱动以移位物镜17,从而抵偿由于凹透镜14a的位移而导致的从光头30输出的激光的焦点的位移。即,当凹透镜14a被返回到初始位置时,物镜17被移位以保持聚焦伺服状态。
因此,即使物镜17被移位,仍然防止物镜17碰撞光盘D的表面。
当凹透镜14a被返回到初始位置时,球面象差校正控制器26基于球面象差检测器25检测的激光的球面象差量,产生象差校正控制信号以校正球面象差。象差校正致动器29基于象差校正控制信号驱动凹透镜14a,以将其移位到这样的位置,即校正聚焦在光盘信号层的激光中出现的球面象差。
虽然在这个实现中通过沿光轴方向驱动扩束器14的凹透镜14a来执行聚焦搜索,然而如果凸透镜14b能够被驱动,则可以使用它。不限于扩束器14,如果诸如准直透镜或耦合透镜的能使激光射线发散或会聚的屈光透镜能够沿光轴方向被驱动,则聚焦搜索能够使用屈光透镜来执行。
<实现2>
附加有如图1的电路模块图中的虚线所示的信号路径的电路是不同于上述实现的聚焦伺服设备。
即,增加一上信号路径,通过该路径,开关41有选择地把聚焦搜索信号生成器24产生的聚焦搜索信号提供给物镜驱动器36。根据由并入CPU 39的光盘确定电路40检测的光盘类型,切换开关41和选择开关27。
使用这个结构,根据所确定的光盘类型,即CD,DVD或蓝光盘,选择扩束器14的凹透镜14a或者物镜17作为在聚焦搜索中驱动的透镜。针对物镜17的工作距离不够用于聚焦搜索的蓝光盘,在聚焦搜索中驱动凹透镜14a,而针对物镜17的工作距离足够用于聚焦搜索的CD和DVD,象在现有技术中那样在聚焦搜索中驱动物镜17。
同样地,如果光盘确定电路40检测出蓝光盘,则为了导入聚焦伺服,聚焦伺服导入控制器38切换选择开关27到其a端子以选择聚焦搜索信号生成器24产生的聚焦搜索信号,并且打开开关41。因而,执行聚焦搜索,其中象在实现1中那样沿聚焦方向驱动扩束器14的凹透镜14a。
在焦点被导入聚焦伺服范围之后,伺服环路开关37闭合以切换到聚焦伺服状态。此后,执行象在实现1中那样的相同操作。
另一方面,如果光盘确定电路40确定光盘是除了蓝光盘之外的光盘,则为了导入聚焦伺服,聚焦伺服导入控制器38切换选择开关27到其b端子以选择球面象差校正控制器26产生的象差校正信号,并且闭合开关41。因而,执行传统聚焦搜索,其中沿聚焦方向驱动物镜17。在这种情况下,在聚焦搜索期间,球面象差校正控制器26被停止产生象差校正信号,并且扩束器14的凹透镜14a被停止在其初始位置。
在焦点被导入聚焦伺服范围之后,伺服环路开关37被闭合以切换到聚焦伺服状态。同时,打开开关41。此后,球面象差校正控制器26产生象差校正信号,并且基于象差校正信号驱动凹透镜14a,以校正聚焦在光盘信号层的激光中出现的球面象差。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现,然而提供上述实现只是为了利于理解本发明,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理解,各种改变和变更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并且本发明包含其等同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聚焦伺服设备,其执行沿着聚焦方向移动从具有驱动物镜的物镜致动器的光头引向信号记录介质的信号层的激光的聚焦位置的聚焦搜索操作,从而把聚焦位置导入聚焦伺服范围,其中光头具有改变入射到物镜的激光的入射角度的屈光透镜,和沿其光轴方向驱动屈光透镜的屈光透镜致动器,及其中在聚焦搜索操作中,聚焦伺服设备控制屈光透镜致动器沿光轴方向驱动屈光透镜,并且根据由来自光头的光电检测器的光电接收输出而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来检测已经导入聚焦伺服范围,并且接着允许锁定聚焦伺服,以及通过驱动物镜使屈光透镜返回到其初始位置,以便保持锁定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中屈光透镜是校正指引激光到信号记录介质的光头的输出光学系统所导致的球面象差的象差校正透镜,并且聚焦伺服设备被配置为调整一个量,其中通过沿光轴方向将象差校正透镜移位该量来校正球面象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中为保持聚焦伺服锁定状态而通过驱动物镜将象差校正透镜返回到的初始位置被设置为使得通过覆盖信号层的覆盖层聚焦在信号记录介质的信号层的激光中出现的球面象差最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中象差校正透镜是扩束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中聚焦搜索操作的聚焦搜索信号被有选择地提供给驱动物镜致动器的物镜驱动器及驱动屈光透镜致动器的屈光透镜驱动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处理在覆盖其信号层的覆盖层的厚度方面不同的多种信号记录介质格式,并且根据所检测的信号记录介质类型,提供聚焦搜索信号到物镜驱动器或屈光透镜驱动器。
7.一种聚焦伺服设备,包括物镜致动器,其相对信号记录介质的信号层驱动物镜;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其沿激光的光轴方向驱动能改变激光到物镜的入射角度的入射角度改变透镜;光电检测器,其从信号记录介质接收反射光;及控制器,其控制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以沿光轴方向强制移动激光的焦点,并且当在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的控制期间,检测到基于光电检测器的光电接收输出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处于预定值时,控制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及物镜致动器以便使激光聚焦在信号记录介质的信号层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中在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和物镜致动器的控制期间,控制器在开始控制之前把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中当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处于预定值时,控制器在开始控制之前使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返回到初始位置,同时控制物镜致动器以便保持聚焦误差信号处于预定值。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中入射角度改变透镜是球面象差校正透镜,其能够在物镜的入射激光一侧沿光轴方向移位以校正在信号层中会聚的激光的球面象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中球面象差校正透镜是具有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扩束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中球面象差校正透镜是凹透镜。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中初始位置是使在信号层中聚焦的激光的球面象差最小的位置。
14.一种聚焦伺服设备,包括物镜致动器,其相对光盘的信号层驱动物镜;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其沿激光的光轴方向,驱动能改变激光到物镜的入射角度的入射角度改变透镜;光电检测器,其从光盘接收反射光;盘确定单元,其确定光盘的覆盖信号层的覆盖层的厚度是否大于预定值;控制器,如果盘确定单元确定覆盖层的厚度小于预定值,该控制器控制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以沿光轴方向强制移动激光的焦点,并且当在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的控制期间检测到基于光电检测器的光电接收输出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处于预定值时,该控制器控制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及物镜致动器以便使激光聚焦在信号层中,及如果盘确定单元确定覆盖层的厚度大于预定值,则该控制器控制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以沿光轴方向强制移动激光的焦点,并且当在物镜致动器的控制期间检测到基于光电检测器的光电接收输出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处于预定值时,该控制器控制物镜致动器以便使激光聚焦在信号层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中如果盘确定单元确定覆盖层的厚度大于预定值,则控制器控制物镜致动器以沿光轴方向强制移动激光的焦点,以及控制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以校正在信号层会聚的激光的球面象差,并且当在物镜致动器及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的控制期间检测到基于光电检测器的光电接收输出产生的聚焦误差信号处于预定值时,控制器控制物镜致动器以便保持激光聚焦在信号层中。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中在物镜致动器和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的控制期间,控制器在开始控制之前把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致动器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中当检测到聚焦误差信号处于预定值时,控制器在控制物镜致动器以保持聚焦误差信号处于预定值的同时,在开始控制之前把入射角度改变透镜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中入射角度改变透镜是球面象差校正透镜,其能够在物镜的入射激光一侧沿光轴方向移位以校正在信号层中会聚的激光的球面象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中球面象差校正透镜是具有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扩束器。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聚焦伺服设备,其中初始位置是使在信号层中聚焦的激光的球面象差最小的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聚焦伺服设备,其包括光头,该光头具有改变激光入射到物镜的入射角度的屈光透镜,及沿光轴方向驱动屈光透镜的屈光透镜致动器。在聚焦搜索操作中,聚焦伺服设备控制屈光透镜致动器沿光轴方向驱动屈光透镜,并且根据从光头的光电检测器的光电接收输出获得的聚焦误差信号检测已经导入聚焦伺服范围,并且接着允许锁定聚焦伺服,及驱动物镜使屈光透镜返回到其初始位置以便保持锁定状态。
文档编号G11B7/085GK1835095SQ20061007173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6日
发明者日比野清司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三洋光学设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