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头装置及采用该光学头装置的光记录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451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头装置及采用该光学头装置的光记录再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头装置及采用该光学头装置的光记录再现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学头装置一般由具备物镜的物镜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和经由物镜传播或接受光的光学系统构成,在光学系统块的安装台上配置物镜驱动装置。
物镜驱动装置大致包括保持物镜、聚焦线圈和跟踪线圈的透镜架和具备磁电路的固定部件。透镜架利用多个弹性支持部件在固定部件上以悬臂梁式被支撑。
图6是在保持物镜59的状态下的透镜架53的透视图。图6中上下方向伸出的箭头表示通过聚焦伺服器控制透镜保持部55的位置时的聚焦位置控制方向F,与它大致正交的同时互相正交的2个箭头分别表示通过跟踪伺服器控制透镜保持部55的位置时的跟踪位置控制方向(光记录媒体半径(径向)方向)R和光记录媒体的轨道的切线(切向)方向T。还有,后述的图7所示方向F、R、T也相同。
如图6所示,透镜架53包括保持透镜外周为圆筒状的物镜59的透镜保持部55和与磁体组合而构成磁电路的线圈(未图示)安装于框状壁部的框状部57。在透镜保持部55的大致中央设有向物镜59入射光的中空圆筒状的开口部(未图示)。在开口部周围形成有将物镜59固定配置的透镜配置部63。透镜保持部55的透镜配置部63侧的外周侧壁从搭载物镜59的方向看,在方向T的一方具有以凸状突出的梯形轮廓。从构成梯形上底部的侧壁55a两侧按预定角度扩展地形成侧壁55b、55c。
透镜保持部55的开口部的开口中心轴从框状部57的框的中心轴偏离预定距离。在从透镜保持部55两端相对地延伸的框状部57的2个侧壁外侧,形成有连接对未图示的线圈通电的导线(弹性支持部件)的长方体形的导线连接部57a。
为了在旋转的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使物镜59聚焦(焦点定位)或跟踪(轨道定位),从导线(未图示)向透镜架53的框状部57上安装的聚焦线圈或跟踪线圈(均未图示)供给聚焦伺服信号或跟踪伺服信号。从而,受框状部57的框内配置的磁体(未图示)的磁场影响,产生使线圈向预定方向移动的力,以此为驱动力,移动固定于透镜架53的物镜59,实现聚焦或跟踪。
由于需要极高速且高精度将物镜59定位于预定位置,聚焦伺服信号或跟踪伺服信号成为近似阶梯函数的时间波形。因此,这些伺服信号中包含从DC(直流)到数十kHz(例如50kHz以上)的宽带的频率分量。因而,基于伺服信号向透镜架53提供驱动力的情况,换一角度说明,则为在从DC到数十kHz宽的频带上使透镜架53励振。
另一方面,透镜架53上根据其形状或材质等存在多个谐振频率。若在这些谐振频率上励振,则透镜架53以对应于各谐振频率的固有振动模式振动。图7示意表示透镜架53中聚焦位置控制方向F的有害谐振模式。图7(a)及图7(c)用一根线示意表示含物镜59的光轴且与方向T平行的虚拟平面切断的透镜架53,图7(b)用一根线示意表示含物镜59的光轴且与方向R平行的虚拟平面切断的透镜保持部55。图7(a)至图7(c)中,透镜架53或透镜保持部55将静止状态用点划线表示,且将振动模式的最大及最小振幅分别用实线及虚线表示。
例如,图6所示结构的透镜架53,在20kHz、40kHz及50kHz附近存在高次(2次、3次、4次)谐振频率fr2、fr3、fr4。若用2次谐振频率fr2使透镜架53励振,则如图7(a)所示,透镜架53在包含方向T和方向F的平面内沿方向F移位,在透镜架53的大致中央部产生波腹,以从透镜架53两端部稍微向内侧产生波节的弯曲模式振动。另外,若用3次谐振频率fr3使透镜架53励振,则如图7(b)所示,透镜架53在包含方向R与方向F的平面内沿方向F移位,在透镜架53的大致中央部产生波节,产生透镜架53的两端部反相位且成为波腹的方向T的轴周围的扭振。还有,若用4次谐振频率fr4使透镜架53励振,则如图7(c)所示,透镜架53的图左端的透镜保持部55在包含方向T与方向F的平面内沿方向F移位,在透镜保持部55的大致中央部产生波节,产生透镜保持部55的前端部上产生波腹的摆头振动。还有,1次谐振为导线悬挂的谐振,与透镜架53的刚性无关。
图8是表示透镜架53的振动传递特性的波特线图。横轴以对数显示频率(kHz),纵轴以分贝(dB)显示传递函数的振幅。图8的曲线表示在从透镜架53上保持的物镜59的光记录媒体侧的最凸部稍微偏离的位置上测量的传递特性。由图8所示传递特性可知透镜架53在谐振频率fr2=20、fr3=40、fr4=50kHz上产生基于固有振动模式的振动。
物镜59用透镜保持部55保持,因此会以上述的振动模式一起振动。因此,该振动模式的物镜59的振动成为干扰(噪声),会令聚焦伺服系统或跟踪伺服系统不稳定,最终使系统振荡的危险性高。若发生振荡,则不能进行最初聚焦控制或跟踪控制,来自光学头装置的激光束光点不能在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形成的轨道上以最佳焦点位置随动。另外,如果想要抑制振荡,就不能充分提高系统增益,因此存在不能将物镜59以高速且高精度定位的问题。
为了改善此状况,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光读写头的物镜驱动装置,在设有可对旋转中心旋转及上下移动的物镜架的光读写头的物镜驱动装置中,上述物镜架上装载物镜,且在上述物镜的安装位置与相反侧的上述物镜架最外周面,通过具有粘接性的粘接材料安装取得上述物镜架的重量平衡的平衡器,使其安装面与上述物镜的控制驱动而来的上述物镜架的振动谐振方向平行,并通过该粘接材料的歪曲吸收振动能量。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与图6所示结构同样的由多个弹性支持部件在固定部件上被悬臂式支撑的透镜架的防振技术。即,专利文献2的透镜架中透镜保持部从保持驱动线圈的线圈保持部突出。另外,通过将透镜保持部设成大致环状,将振动总括在聚焦方向的振动,用第一振动吸收部件抑制该振动。另外,通过从透镜保持部去除肋部,将振动总括在跟踪方向的振动,且用第二振动吸收部件抑制该振动。就是说,在与图6所示透镜架53的透镜保持部55的侧壁55a相当的位置配置第一振动吸收部件,且在与透镜保持部55的框状部57的2个根部分配置第二振动吸收部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59853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27415号公报发明内容但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以能够相对旋转中心旋转及上下移动的物镜架为前提,不适用于如图6所示用多个弹性支持部件在固定部件上以悬臂式支撑的透镜架。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图1所示结构中,用一个振动吸收部件衰减聚焦位置控制方向F的振动分量,因此难以抑制方向T的轴周围的扭振。另外,该图4所示结构有可能抑制扭振,但至少需要将振动吸收部件设在3处,存在制造工序复杂且成本高的问题。另外,需要安装各振动吸收部件的充分的空间,存在装置会大型化的问题。
还有,专利文献1及2的任一结构都难以对2次、3次及4次谐振频率的所有有害振动模式同时起衰减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除去在高次(2次以上)谐振频率上产生的机械振动的影响的光学头装置及采用该光学头装置的光记录再现装置。
上述目的由以下光学头装置达成,该光学头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保持物镜的透镜架;可移动所述透镜架地以悬臂梁式支撑的导线;以及在包含所述物镜光轴且与所述导线的延伸方向平行的虚拟平面上,分别安装到位于该平面两面侧的所述透镜架的两侧壁的一对减振系统。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头装置,所述减振系统使所述透镜架的所述光轴方向的振幅衰减。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头装置,在所述透镜架的2次谐振频率以上的频带,所述减振系统的振动相位相对所述透镜架的振动相位反转180°。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头装置,所述减振系统的谐振频率低于所述透镜架的所述2次谐振频率。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头装置,在所述两侧壁以彼此反相位振动的振动模式中,所述一对减振系统以与所安装的所述侧壁的振动相位的反相位振动。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头装置,所述减振系统包括锤和粘弹性粘合剂,所述粘弹性粘合剂具备将所述透镜架的所述光轴方向的振动传递给所述锤的同时,使所述光轴方向的所述锤的振动衰减的粘性衰减特性,并将所述锤粘合在所述侧壁。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头装置,所述锤具有薄片形状,所述粘弹性粘合剂以面状连接所述薄片形状的一表面与所述侧壁。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头装置,所述透镜架还包括具备从所述物镜的光轴偏离的框结构的框状部。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头装置,所述透镜架具有向所述框状部相反侧突出而对所述虚拟平面大致对称的梯形轮廓,所述一对减振系统分别安装于从构成所述梯形上底部的上底部侧壁两侧以预定角度扩展并延伸的第一和第二侧壁。
另外,上述目的通过设有上述本发明的光学头装置为特征的光记录再现装置来达成。
依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可除去高次(2次以上)谐振频率上产生的机械振动的影响的光学头装置及采用该光学头装置的光记录再现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头装置具备的物镜驱动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头装置具备的透镜架3及减振系统30、31的振动模型的透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头装置具备的减振系统30的尺寸示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头装置具备的透镜架3及减振系统30、31的振动传递特性的波特线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概略结构示图。
图6是表示传统透镜架53的概略结构的透视图。
图7是传统透镜架53中聚焦位置控制方向F的有害谐振模式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传统透镜架3的振动传递特性的波特线图。
(符号说明)1物镜驱动装置,3、53透镜架,5、55透镜保持部,7、57框状部,7a、57a导线连接部,9、59物镜,11树脂,13、63透镜配置部,15导线,17底座,18透镜保持侧壁部,19减振外壳,21基板,23聚焦线圈,25跟踪线圈,27磁铁,29顶座,30、31减振系统,30a、31a锤,30b、31b粘弹性粘合剂,150光记录再现装置,152主轴马达,154控制器,155激光器驱动电路,156透镜驱动电路,157聚焦伺服随动电路,158跟踪伺服随动电路,159激光器控制电路,160光学头装置,161光记录媒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
借助图1至图5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头装置及采用该光学头装置的光记录再现装置。首先,借助图1说明本实施例的光学头装置的概略结构。图1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光学头装置的物镜驱动装置1的结构的透视图。图1中上下方向伸出的箭头表示由聚焦伺服器控制透镜保持部5的位置时的聚焦位置控制方向F,与该方向大致正交的同时彼此正交的2个箭头分别表示由跟踪伺服器控制透镜保持部5的位置时的跟踪位置控制方向(光记录媒体的半径(径向)方向)R和光记录媒体的轨道的切线(切向)方向T。
如图1所示,在透镜架3上保持物镜9,该物镜9与光记录媒体(未图示)的信息记录面相对,通过将光束会聚并照射到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记录或再现信息。透镜架3由树脂材料形成。作为树脂材料,可采用例如液晶聚合物。只要能获得所期望的成形性及刚性,可使用各种工程塑料作为该树脂材料。
透镜架3包括保持透镜外周为圆筒状的物镜9的透镜保持部5和由透镜保持部5侧壁构成中空口字形的框体的框状部7。透镜保持部5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将物镜9固定配置的透镜配置部13。在透镜配置部13外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比其它部分突出并相对的壁状的透镜保持侧壁部18。相对的2个透镜保持侧壁部18的内壁为了容易收容物镜9,与物镜9的圆筒状外周侧壁隔着预定间隙,以仿效物镜9的形状形成。物镜9通过例如将用光或热固化的树脂制粘合剂11涂敷(滴下)固接在透镜配置部13及物镜9的侧壁来固定于透镜架3上。在透镜保持部5的大致中央开设了使光入射到物镜9的例如中空圆筒状的开口部(未图示)。透镜保持部5的透镜配置部13侧的外周侧壁从物镜9装载方向看,具有与框状部7相反侧的方向T的一方以凸状突出的梯形轮廓。该梯形轮廓对于包含物镜9的光轴且与方向T平行的虚拟平面大致对称。从构成梯形上底部的侧壁5a的两侧以预定角度扩展地形成侧壁(第一和第二侧壁)5b、5c。
对于包含物镜9的光轴且与方向T平行的虚拟平面,位于该平面的两面侧的两侧壁5b、5c上分别安装减振系统30、31。减振系统30、31配置在物镜9附近。减振系统30包括金属性薄片形状的锤30a和将锤30a粘接在侧壁5b的粘弹性粘合剂30b。粘弹性粘合剂30b具有将透镜架3的物镜9的光轴方向的振动传递给锤30a的同时衰减该光轴方向的锤30a的振动的粘性衰减特性。粘弹性粘合剂30b使锤30a的薄片形状的一表面与侧壁5b以面状连接。减振系统31设有金属性薄片形状的锤31a和将锤31a粘接在侧壁5c的粘弹性粘合剂31b。粘弹性粘合剂31b具有将透镜架3的物镜9的光轴方向的振动传递给锤31a的同时衰减该光轴方向的锤31a的振动的粘性衰减特性。粘弹性粘合剂31b使锤31a的薄片形状的一表面与侧壁5c以面状连接。
固定于透镜保持部5的物镜9的光轴从框状部7的框的中心轴偏离预定距离地配置。在框状部7的框内壁固接了线圈部的一部分沿着框壁缠绕的聚焦线圈23和其中心轴形成在与聚焦线圈23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的、线圈部缠绕的跟踪线圈25。在透镜架3的图中下侧配置的底座17突出地配置以预定间隙相对的2个磁铁(磁体)27。一方磁铁27配置在聚焦线圈23的内周侧,另一方磁铁27配置跟踪线圈25与透镜保持部5之间。跨2个磁铁27,配置例如下侧开口的“ㄈ”字形截面的顶座29。通过顶座29及底座17抑制在磁铁27上产生的磁通从磁路泄漏。由2个磁铁、顶座29和底座17构成磁电路。
从透镜保持部5两端相对地延伸的框状部7的2个侧壁的外侧形成有分别连接可向线圈通电的多根(本例中两侧各2根)导线(弹性支持部件)15的大致长方体形的多个导线连接部7a。由于向聚焦线圈23及跟踪线圈25供给伺服信号(电流),两线圈23、25的各端部扎到导线连接部7a,与导线15的一端例如焊接而连接固定。导线15的另一端例如焊接而固定于减振外壳19。从而,透镜架3被底座17、顶座29、磁铁27、减振外壳19及固定于减振外壳19的基板21构成的固定部可移动地悬臂梁式支撑。
将具备物镜驱动装置1的光学头装置配置成2个磁铁27的相对面与跟踪位置控制方向R平行,若对框状部7内的聚焦线圈23及跟踪线圈25通电,则基于弗来明左手定律,夹在2个磁铁27之间的聚焦线圈23的线圈部上产生沿聚焦位置控制方向F移动的驱动力,且夹在2个磁铁27之间的跟踪线圈27的线圈部上产生沿跟踪位置控制方向R移动的驱动力。从而,能够使物镜9在与光记录媒体的信息记录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以调整焦点位置,且使物镜9在光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R移动,以调整轨道位置。
图2表示透镜架3及减振系统30、31的振动模型。透镜架3表现为质量Mh的质点从固定端由弹簧常数Kh与粘性系数Ch连接的1个自由度的振动系统Rh。减振系统30、31表现为与锤30a、31a等效的质量Md的质点从透镜架3的侧壁5b、5c由粘弹性粘合剂30b、31b的弹簧常数Kh与粘性系数Ch连接的1个自由度的振动系统Rd。在2次谐振、3次谐振或4次谐振下的各振动模式可分别由图2所示振动模型表现。
损耗能量(能量的衰减)通过对粘性系数乘上速度(dx/dt)来求得,因此振动系统Rh与振动系统Rd的速度差越大振动系统Rd的减振效果就越大。因此,只要在低于振动系统Rh的2次谐振频率的频率上使振动系统Rd的振动相位相对振动系统Rh的振动相位反转180°即可。通过使用这样的振动系统Rd,针对振动系统Rh的高次谐振频率可以最大效率获得振幅的衰减效果。在预定频率以上的频带上,通过使振动系统Rd的振动相位相对振动系统Rh的振动相位反转180°,可在振动系统Rh的高次谐振频率的全部振动模式上获得振幅的衰减效果。
接着,借助图3说明减振系统30、31的具体结构。减振系统30与31为同一结构,因此以减振系统30为例进行说明。图3表示减振系统30的尺寸。图3(a)表示从其法线方向看锤30a的一表面的减振系统30,图3(b)表示减振系统30的一侧面。粘弹性粘合剂30b与锤30a粘合而构成一个减振系统30,使减振系统30本身的谐振频率低于透镜架3的谐振频率(例如,约一半)地设定。
若认为减振系统30为以侧壁5b为固定端的悬臂梁,则梁截面为减振器纵宽h(m)、减振器横宽b(m)的长方形,若设减振器臂长为l(m),则减振系统30的谐振频率frd可由下式(1)表示。
frd=(1/2π)(K/m)1/2=(1/4π)(Ebh3/ml3)1/2(1)式(1)中,K表示粘弹性粘合剂30b的弹簧常数,E表示粘弹性粘合剂30b的杨氏模量,m表示锤30a的质量。粘弹性粘合剂30b的弹簧常数K可由下式(2)表示。
K=3EI/l3(2)式(2)中,I表示粘弹性粘合剂30b的截面2次力矩,可由式(3)表示。
I=bh3/l2 (3)例如,设透镜架3的2次谐振频率fr2为20kHz时,减振系统30a、30b的谐振频率最好与10kHz一致。这是因为当减振系统30a、30b的谐振频率为10kHz时,其峰上相位反转90°,在20kHz上相位完全反转180°。这里,为了将减振系统30、31的谐振频率frd设成10kHz,设b=0.002(m)、h=0.002(m)、l=0.0006(m)、m=0.00001392(kg)、E=3250000(Pa),并设锤30a的厚度tp为0.0004(m)、锤30a的比重为8.7,设粘弹性粘合剂30b的厚度tv为0.0004(m)。将上述各参数代入式(1)至式(3),则减振系统30a的谐振频率成为frd=10465.1466(Hz)。
图4是一例表示透镜架3及减振系统30、31的振动传递特性的波特线图。图4(a)表示透镜架3及减振系统30、31的振幅的传递特性,横轴以对数表示频率(kHz),纵轴以分贝(dB)表示传递函数的振幅。图4(b)表示透镜架3及减振系统30、31的振动相位的频率特性,横轴以对数表示频率(kHz),纵轴表示相位(°)。图4(a)及图4(b)的实线的曲线H表示从透镜架3上保持的物镜9的光记录媒体侧最凸部稍微偏离的位置上测量的传递特性。虚线的曲线D表示在减振系统30、31的锤30a、30b的光记录媒体侧的侧壁上测量的传递特性。在图4(a)的曲线H上重叠示出的点划线的曲线H’为传统的透镜架53的传递特性。
如图4(a)及图4(b)所示,若透镜架3的振动频率约在7kHz以下,则减振系统30、31随着透镜架3的振动而振动,因此减振系统30、31与透镜架3的振动的相位差大致为0。若透镜架3的振动频率超过7kHz,则减振系统30、31并不与透镜架3的振动随动,在减振系统30、31与透镜架3的振动相位上开始产生相差。形成减振系统30、31约在10kHz上谐振,因此当透镜架3的振动频率成为10kHz时谐振而振幅变大。另外,减振系统30、31的相位在谐振频率frd=10kHz上相对初始相位反转90°。
若透镜架3的振动频率约为15kHz,则减振系统30、31的相位相对初始相位反转180°。若透镜架3的振动频率近似2次谐振频率fr2=20kHz,则透镜架3的相位开始偏离初始相位,在20kHz上反转90°。另一方面,减振系统30、31以维持与透镜架3的180°的相位差的状态下相位反转。如图4(b)所示,在2次谐振频率fr2=20kHz时,透镜架3与减振系统30、31的相位差成为180°。透镜架3的振动与减振系统30、31的振动具有相对的关系,不管透镜架3响应外部输入以何种相位运动,透镜架3与减振系统30、31的相位关系也不变。因此,透镜架3与减振系统30、31的相对速度成为最大,减振系统30、31对于透镜架3的振动可以最大效率衰减振幅。从而,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头装置所具备的物镜驱动装置1与传统的物镜驱动装置相比,可充分减小在2次谐振频率fr2=20kHz上产生的谐振导致的振动。
减振系统30、31在3次谐振频率fr3=40kHz上对透镜架3也与2次谐振频率fr2时同样地作用,如图4(a)所示,可充分地减小谐振导致的振动。如图7(b)所示,3次谐振频率fr3下的振动模式为透镜保持部5上方向T的轴周围的扭振。因此,透镜架3的侧壁5b、5c在3次谐振频率fr3以反相位振动。减振系统30、31在从初始相位反转180°的频率以上的频带,相位常时对于透镜架3的振动相位反转180°,因此减振系统30、31以与所安装的侧壁5b、5c的振动相位反相位而振动。从而,减振系统30、31对于方向T的轴周围的扭振也能以最大效率减小谐振振幅。
另外,减振系统30、31在4次谐振频率fr4=50kHz上对透镜架3也与2次谐振频率fr2时同样地作用,如图4(a)所示,与传统的物镜驱动装置相比,可充分地减小谐振导致的振动。
如以上说明,依据本实施例,通过将一对减振系统30、31配置在透镜架3的物镜9侧的侧壁5b、5c,并将减振系统30、31的谐振频率设定成透镜架3的2次谐振频率fr2的约一半,从而能够减小2次谐振及更高次(3次、4次)谐振时的振幅的峰,并可充分除去在2次以上谐振频率上产生的机械振动的影响。另外,一对减振系统30、31可减小弯曲模式的振动(2次谐振)、透镜架3沿切向移动时产生的透镜保持部5的扭振(3次谐振)以及透镜架3沿聚焦位置控制方向F移动时产生的透镜保持部5的摆头振动(4次谐振)地形成并配置。如此,物镜驱动装置1可通过一种减振系统吸收全部振动模式的振动,因此显著提高光学头装置的空间效率。
接着,就本实施例的光记录再现装置进行说明。光记录再现装置具备例如沿着圆板状光记录媒体的圆周方向形成且在光记录媒体的半径方向形成多个的轨道的预定区域记录信息,或者在该轨道的预定区域记录的信息再现的光学头装置。光学头装置包括仅用于对光记录媒体记录信息的记录专用型、仅用于再现信息的再现专用型以及可用于记录再现两种情况的记录再现型。因而,搭载它们的装置分别为光记录装置、光再现装置、光记录再现装置,但本申请中将这全部统称为光记录再现装置。
图5表示搭载本实施例的光学头装置160的光记录再现装置150的概略结构。如图5所示,光记录再现装置150包括使光记录媒体161旋转的主轴马达152;对光记录媒体161照射激光束的同时接收其反射光的光学头装置160;控制主轴马达152及光学头装置160的动作的控制器154;向光学头装置160供给激光器驱动信号的激光器驱动电路155;以及向光学头装置160供给透镜驱动信号的透镜驱动电路156。
控制器154包含聚焦伺服随动电路157、跟踪伺服随动电路158及激光器控制电路159。若聚焦伺服随动电路157起动,则成为在旋转的光记录媒体161的信息记录面上聚焦的状态,若跟踪伺服随动电路158起动,则对于光记录媒体161的偏心的信号轨道,激光束的光点成为自动随动状态。聚焦伺服随动电路157及跟踪伺服随动电路158分别具有自动调整聚焦增益的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及自动调整跟踪增益的自动增益控制功能。另外,激光器控制电路159是生成由激光器驱动电路155供给的激光器驱动信号的电路,基于光记录媒体161上记录的记录条件设定信息,进行适当的激光器驱动信号的生成。
这些聚焦伺服随动电路157、跟踪伺服随动电路158及激光器控制电路159未必是组装到控制器154内的电路,可为与控制器154分离的部品。还有,这些未必是物理电路,也可为控制器154内执行的软件。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作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以物镜9的光轴与框状部7的中心偏离的、所谓透镜补偿型的透镜架3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例如物镜配置在透镜架的大致中心的、所谓透镜中心型透镜架。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持物镜的透镜架;可移动所述透镜架地以悬臂梁式支撑的导线;以及在包含所述物镜光轴且与所述导线的延伸方向平行的虚拟平面上,分别安装到位于该平面两面侧的所述透镜架的两侧壁的一对减振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系统使所述透镜架的所述光轴方向的振幅衰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镜架的2次谐振频率以上的频带,所述减振系统的振动相位相对所述透镜架的振动相位反转18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系统的谐振频率低于所述透镜架的所述2次谐振频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侧壁以彼此反相位振动的振动模式中,所述一对减振系统以与所安装的所述侧壁的振动相位的反相位振动。
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系统包括锤和粘弹性粘合剂,所述粘弹性粘合剂具备将所述透镜架的所述光轴方向的振动传递给所述锤的同时,使所述光轴方向的所述锤的振动衰减的粘性衰减特性,并将所述锤粘合在所述侧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锤具有薄片形状,所述粘弹性粘合剂以面状连接所述薄片形状的一表面与所述侧壁。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架还包括具备从所述物镜的光轴偏离的框结构的框状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架具有向所述框状部相反侧突出而对所述虚拟平面大致对称的梯形轮廓,所述一对减振系统分别安装于从构成所述梯形上底部的上底部侧壁两侧以预定角度扩展并延伸的第一和第二侧壁。
10.一种光记录再现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头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除去在高次(2次以上)谐振频率上产生的机械振动的影响的光学头装置及采用该光学头装置的光记录再现装置。从构成透镜保持部(5)的梯形轮廓的梯形上底部的侧壁(5a)的两侧以预定角度扩展地形成侧壁(5b、5c)。在两侧壁(5b、5c)上分别安装减振系统(30、31)。减振系统(30、31)包括金属性薄片形状的锤(30a、31a)和将锤(30a、31a)粘接在侧壁(5b)的粘弹性粘合剂(30b、31b)。粘弹性粘合剂(30b、31b)具有将透镜架(3)的物镜(9)的光轴方向的振动传递给锤(30a、31a)的同时衰减该光轴方向的锤(30a、31a)的振动的粘性衰减特性。
文档编号G11B7/09GK1892850SQ200610103050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7日
发明者宇野胜, 寺崎泰弘, 植草伸夫, 詹益良 申请人:Tdk株式会社,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