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831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盘托(Tray)方式的光盘装置,特别是涉及该光盘装 置中的弹出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中装载的光盘装置,大多是采用搭载光盘的托盘(Disk Tray)能够从框体自由地进出移动的盘托方式,在该装置中,在安装光 盘时,将盘托从框体引出,将光盘安装(装载)于该盘托,再次回到 框体内,开始进行关盘的驱动。在该现有的盘托方式的光盘装置中, 一般地,采用从由上型箱(t叩 case)与底箱(bottom case)组合构成的框体上形成的开口 ,使该盘托 出入的结构。此外,在该盘托上,装载有旋转驱动光盘的盘电动机, 对光盘照射激光、进行信号的记录与再现的光拾取器,使光拾取器在 光盘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光拾取器进给机构,以及将盘托锁定在装置框体内的插入位置的弹出锁定机构。而且,在该盘托的两侧,设置有 对向框体的插入或排出进行导向的导轨。另一方面,在上述框体一侧,设置有引导轨道的轨道导向体,锁定上述导轨的锁定部件等,这样, 使用前盖(FrontBezel)的弹出按钮,就能够进行盘托的弹出操作。此外,作为该盘托式光盘装置中现有的弹出锁定机构,例如根据 以下的专利文献l,给出了由锁臂与锁弹簧、复位臂与复位弹簧、驱动 臂与驱动弹簧、以及螺线管活塞(Solenoid Plunger)等所构成,稳定 地进行小型的弹出的机构。而且,同样的结构在以下的专利文献2中 也有公开。进而,根据以下的专利文献3,为了提高对于上述弹出锁定 的寿命的可靠性,公开采用多个部件构成的解锁臂的结构。而且,根据以下的专利文献4,不是由上述3个部件所构成,而是 采用一体的结构,进而在以下的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以下的技术,通 过由塑料模一体形成现有的弹出锁定结构中的锁臂,省略其驱动弹簧。[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3032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5]曰本专利特开2004-234800号公报 日本专利特开2006-120190号公报 日本专利特开2006-190350号公报 日本专利特开平8-235717号公报发明内容然而,今年来,对于携带性优异的笔记本电脑的需求在不断提高, 同时对于装载于笔记本电脑的光盘装置,也要求更为薄型轻量化,更 具体地,要求光盘装置的厚度为12.7mm 9.5mm左右的薄型化。与此 相比,该光盘装置内插入的光盘的厚度,或光盘的变形等与现有相比 都未变化,而光盘装置的厚度必须薄型化,因此,特别是其盘托部必 须薄型化。但是,在将上述现有的技术中,特别是专利文献1 3中公开的由 3个臂部组成的弹出锁定机构进一步薄型化的情况下,如下进行的详细 说明的那样,特别是在该弹出锁定机构中,会产生损害弹出操作稳定 性的问题。而且,在上述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不采用3个部件,而是 采用一体的结构中,难以达到由上述3个部件所能够达到的弹出锁定 中所必要的功能。进而,在专利文献5中,虽然给出了由塑料模一体 成形锁臂的结构,但是,由于需要一直对该锁臂施加比较强的驱动力, 所以由塑料模一体成形是不利的。即,经过长期的使用,会产生驱动 弹簧的变形或破损(即恶化)。从而不能得到弹出锁定机构所应该得到 的动作。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特别伴随着薄型化的光盘 驱动装置的弹出锁定机构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 弹出操作的稳定性,同时减少该机构的部件数目,且操作容易,适合 于薄型化的弹出锁定机构,同时提供采用该机构、廉价且薄型化的光 盘驱动器装置。此外,在由本发明者所提出的专利文献1、即日本专利特开 2004-303289号公报所公开的光盘装置的结构中,特别是在将其弹出锁 定机构进而薄型化的情况下,对于确保复位弹簧与扭转弹簧重叠结构 的弹簧强度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是通过发现不损害弹出操作的稳 定性的课题而形成的发明,而且,复位臂与扭转弹簧的重叠结构,由 于需要将扭转弹簧的两端设置于两处的小的卡止部,所以在制造时的 组装性方面也需要改进,是在提供廉价的光盘装置的基础上,给予必 要的改良的新认识而达到的发明。而且,在本发明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达到本发明的目的,通 过在弹出锁定机构的复位臂自身上设置弹性部而削除扭转弹簧的结 构,实现弹出锁定机构的薄型化。艮口,根据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光盘装置,其中光盘驱动装置 具有框体和可插入上述框体内的盘托,并且具有在上述框体一侧设置锁定部件,在上述盘托一侧,当上述盘托插入上述框体内时卡止,并 当将上述盘托从上述框体搬出时进行弹出的弹出锁定机构,在上述盘 托一侧设置的弹出锁定机构具有与上述框体一侧设置的上述锁定部 件结合,卡止上述盘托的锁定臂;与上述锁定臂连接,将上述锁定臂 移动到与上述锁定部件结合的或解除结合的位置的驱动臂;具有与上述驱动臂结合的可动活塞的螺线管;以及使上述螺线管的活塞回复的复位臂,并且,上述复位臂由以下部件一体形成在将上述盘托向上述框体的外部搬出时,通过与上述锁定部件的相接地转动而将上述驱动臂移动到上述锁定臂的结合解除位置的驱动臂部;以及在将上述盘托向上述框体的内部搬入时,在使上述螺线管的活塞回复的位置对上 述驱动臂部加力的弹性部。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在上述的光盘装置中,上述复位臂的上述弹性部具有经由上述驱动臂部的上部,包围上述复位臂一侧的"u"字型部,而且,优选由上述弹性部与上述驱动臂部构成的上述复位臂 构成为由塑料一体形成的结构。更具体地,由与在框体侧设置的锁定部件结合并卡止上述托盘的锁定臂;与锁定臂连接并将锁定臂移动到与锁定部件结合的位置或解 除结合的位置的驱动臂;具有能够与驱动臂结合的可动活塞的螺线管, 以及使上述螺线管的活塞复位的复位臂等3个臂部构成,上述复位臂 由塑料等一体形成的臂部与弹性部构成,臂部具有2个臂片,第一臂 片具有通过与锁定部件结合以及转动而将驱动臂移动到锁定臂的结合 解除位置的功能,第二臂片具有由弹性部的赋能力而使驱动臂移动到
螺线管的活塞复位位置的功能,弹性部具有经由驱动臂的上部而包围 复位臂一侧的"U"字型部,具有通过第一臂片与锁定部件结合以及转 动而使"U"字型部的相互间隔变窄,由此确保弹簧赋能力的稳定性的 结构。


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的光盘装置中,排出了托盘 状态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详细表示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的托盘,从背面侧看的分解 立体图。图3是在上述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中,将托盘收存于内部的状态 的整体结构的局部展开立体图。图4是表示在上述光盘装置的弹出锁定机构中,托盘被锁定状态 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表示在上述光盘装置的弹出锁定机构中,复位臂的具体结 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在上述光盘装置的弹出锁定机构中,托盘从锁定状态 退出的中途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表示在上述光盘装置的弹出锁定机构中,托盘已经从锁定 状态退出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表示在上述光盘装置的弹出锁定机构中,托盘从锁定状态 退出后,托盘移动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表示在上述光盘装置的弹出锁定机构中,托盘从锁定状态 退出后,托盘再次插入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IO是表示在上述光盘装置的弹出锁定机构中,螺线管活塞的特 性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光盘装置的外观图,在该图1中, 符号1是表示构成装置框体的上型箱,2表示构成装置框体的底箱,由 这些上型箱与底箱构成装置本体。另一方面,图中的符号3表示,对于上述装置框体可滑动地(沿 图中箭头方向)安装,能够收纳于装置本体内部,或排出到其外部的 托盘,g卩,通过将光盘安装于该托盘3上的规定位置(图中大致圆形 的凹部),能够将该光盘搬入装置本体内,或从装置本体内向外部搬出。而且,在该托盘3上,装载有旋转驱动安装的光盘的盘电动机4、对光 盘的记录面照射激光、进行信号的记录或读取的光拾取器5、以及能够 使光拾取器5在盘的半径方向上移动的光拾取器进给装置6。而且,在 对于上述框体能够滑动的托盘3的侧面上,沿其移动方向(图中箭头 方向)设置有导向轨7,另一方面,在装置本体一侧(这里是底箱2 一侧),设置有对上述导向轨7进行导向的轨道导向体8。进而,在上述托盘3上,在其正面侧(图中左右方向),设置有前 聚光圈9,在其一部分上,安装有托盘排出(弹出)操作用的弹出按钮 10。此外,这里虽然未图示,但是将上述托盘3锁定(卡止)于装置 本体内规定的插入位置的弹出锁定机构,也配置于该托盘3的背面侧, 距离弹出按钮IO近的位置。而且,在上述结构的光盘装置中,例如,在将用于记录或再现的 光盘插入装置本体的情况下,按下弹出按钮10。通过按下该弹出按钮 10,上述弹出锁定机构动作,解除托盘3对于装置本体例的锁定状态, 该托盘3从装置本体排出(弹出)。其后,在该排出的托盘3的规定位 置上设置光盘(具体地,将光盘插入图中盘电动机4的上部安装的旋 转台的内孔),再次插入装置本体内。通过该托盘3的安装动作将光盘 装入装置本体内。而且,搬入的光盘由盘电动机4设置于可旋转的规 定位置。另一方面,托盘3在装置本体内离开了光盘的规定位置,再 次由弹出锁定机构锁定于装置本体侧。接着,附图2是表示上述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的分解立体图,特 别是,表示的是从其背面一侧看到的上述图1的结构的样子。S卩,在 该图2中,托盘3设置有上述光拾取器进给装置6,进而在其下方安装 有下盖21。而且,在该托盘3上,以图的左下部为中心,设置有弹出 锁定机构。艮P,该弹出锁定机构设置有具有在支点周围转动的臂部上与装
置本体结合的结合部的锁定臂35、具有在支点周围转动的臂部上与上述锁定臂35结合的结合部的驱动臂32、以及可动片结合于上述驱动臂 32的螺线管活塞50。而且,在上述驱动臂32上连接有驱动弹簧31, 在锁定解除时,由其弹性复原力,在螺线管活塞50的可动片从螺线管 活塞50的固定部离开的方向上,且该驱动臂32与上述锁定臂35结合 的方向将上述驱动臂32上旋转移动。而且,图中的符号34是由后面 说明的弹性部的复原力而赋能,并推压返回上述驱动臂32,使托盘3 回到装置本体侧被锁定的原来状态的复位臂。进而,图中的符号36a、 36b、 36c分别表示吊钩(Hook),符号39 表示挠性基板,符号40a表示形成锁定臂35的转动支点部的轮毂 (Boss),符号40b表示形成驱动臂32的转动支点部的轮毂,符号40c 表示形成复位臂的转动支点部的轮毂,符号41表示提供用于对锁定臂 35结合于装置本体侧(轨道导向体的轮毂部)的赋能力的锁定弹簧, 符号42表示用于安装上述螺线管活塞50的螺丝,而且,符号43表示 防震橡胶。此外,在上述结构中,上述驱动弹簧31、驱动臂32、螺线 管活塞50以及锁定臂35构成弹出锁定机构部的主要部分。接着,对上述图2所示的弹出锁定机构部的动作加以说明,首先, 按下上述图1的弹出按钮10时,通过上述挠性基板39对上述螺线管 活塞50的线圈施加电压,减弱可动片的电磁吸引力。此外,可动片保 持力(吸引力)对于螺线管活塞50的线圈施加电压的特性的一例示于 图10。 g口,螺线管活塞50的主螺线管活塞,在不对线圈施加电压(= 线圈中没有电流)的状态下,该可动片被磁性以比上述驱动弹簧31的 复原力大的约4N的力吸附在轭的固定部一侧。因此,在对线圈施加电 压、供给电流时,形成与该磁体的磁极方向相反的电流磁场,减弱可 动片的吸引力,其结果是,成为与驱动弹簧31的复原力相比充分小的 值。此外,在该状态下,驱动弹簧31由该复原力而使驱动臂32旋转 移动。该驱动臂32由该旋转移动而使上述螺线管活塞50的可动片从 固定部离开。而且,由该离开使螺线管活塞50内该可动片与固定部之 间的电磁吸引力急剧减小。即,在该离开的状态下,驱动臂32与锁定 臂35相接,该锁定臂35旋转移动。而且,由该旋转移动,上述锁定 臂35解除托盘3对于装置本体侧的锁定状态,这样,该托盘3能够从
装置本体排出(弹出)。接着,附图3是表示上述图1所示的光盘装置中,特别是弹出杆与其周围结构的示意图。在该图3中,符号11表示用于使上述托盘3 弹出移动的弹出杆,符号12表示由其复原力通过弹出杆11将托盘3 向弹出方向推压的弹出弹簧。而且,在该图中,电路基板由符号13所 表示,进而,上述锁定臂35与轨道导向体8—起表示。而且,在该图 3的右侧,表示上述轨道导向体8的一部分的取出放大的结构,由该图 可知,在该轨道导向体8 —侧(即本体侧)设置有用于锁定(结合) 上述锁定臂35的钩状结合部的轮毂部(锁定部件)60。此外,该轮毂 部(锁定部件)60还可以由其它,例如通过在上述轨道导向体8的规 定位置竖立弹簧或销等而形成。此外,在上述图3所示的结构中,上述锁定臂35旋转移动,其钩 状的结合部从上述轮毂部60离开,这样,在解除托盘3对于装置本体 侧的锁定状态时,上述弹出弹簧12通过弹出杆11将托盘3向弹出方 向推压。由此,托盘3在由轨道导向体8进行导向的状态下移动其导 向轨7 (参照图l),进行弹出(排出)。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基本是对于光盘装置的弹出锁定机构, 在排出托盘时,当弹出操作的励磁电流流过螺线管活塞时,由驱动弹 簧的弹性复原力使驱动臂旋转移动,首先使上述螺线管活塞的可动部 与固定部离开,在该离开后旋转移动锁定臂,解除与装置本体侧的结 合的结构。接着,对于上述已经说明的光盘装置的弹出锁定机构的更详细的 结构以及各种状态,参照以下的图4 图9一起进行说明。首先,附图4是表示托盘3锁定于装置本体侧的状态的示意图。 在该图4中,托盘3将其锁定臂35锁定(结合)于设置在装置本体侧 的轨道导向体8上设置的轮毂部(锁定部件)60。而且,在该图中, 符号31表示驱动弹簧、符号32表示驱动臂、且符号34表示复位臂, 特别是,该复位臂34详细结构的一例示于图5。艮口,从该图5可知,该复位臂34具有外形大体为三角形状的驱动 臂部341,和从该驱动臂部341的上部经过,包围上述复位臂一侧的弯 曲部("U"字型弹性部)342。而且,驱动臂部341在其一部分上形成 有插入上述托盘3上形成的上述轮毂40c的旋转支点孔343,而且,在 该弯曲部342前端的环部上,即插入托盘3上形成的轮毂40d。此外, 该复位臂34,通过POM(聚縮醛Polyacetal)那样具有弹性的塑料件, 将上述驱动臂部341与上述弯曲部("U"字型弹性部)342等,例如 与驱动臂部341作为一体,由溅射成形而制造。此外,根据该结构的复位臂34,如图中虚线所示,即使是上述驱 动臂部341的位置移动(转动),也能够使弯曲部("U"字型弹性部) 342的"U"字型部的相互间隔很窄,由此能够得到对于驱动臂部341 确保弹簧赋能力的结构。BP,通过在该弯曲部("U"字型弹性部)342 中,并非是一直有拉伸力,因此,不会由长时间的使用而产生变形以 及破损。此外,根据上述复位臂34的结构,配置成在该臂安装于盘托 时,盘侧直立的轮毂40c插入该驱动臂部341的旋转支点孔343的同 时,轮毂40d位于该弯曲部("U"字型弹性部)342前端的环内即可, 不仅如此,而且与现有的复位臂和扭转弹簧重叠的结构相比,其组装 操作也简单。这里,再次回到图4,图中的其它符号35、 50、 37分别表示上述 锁定臂、螺线管活塞、螺线管活塞的可动片,而且,图中的符号41表 示锁定弹簧,符号c表示上述锁定臂35与驱动臂32之间的空隙,而 且,符号d表示螺线管活塞50内可动片37与固定部的吸附部。在该图4所示的状态(锁定状态)下,即,在螺线管活塞50内线 圈中未流过电流的情况下,可动片37由磁体的吸引力而吸附于固定部 一侧。更详细地,该可动片37与驱动臂32的一部分结合,而且,该 驱动臂32与驱动弹簧31连接。而且,驱动臂32的结合部(第二结合 部)对于上述锁定臂35仅隔离空隙c,处于所谓的非接触状态。在该 状态下,上述驱动弹簧31的复元力,由于比螺线管活塞50内可动片 37向固定部的吸引力小,所以驱动臂32不会由驱动弹簧31而旋转移 动,与锁定臂35之间保持有上述空隙c。而且,在该状态下,锁定臂 35前端部的钩状结合部(第一结合部)与装置本体一侧设置的轨道导 向体8的轮毂部(结合部件)60相结合,这样,将托盘3锁定(结合) 于装置本体侧。接着,在附图6中,表示对上述螺线管活塞50施加电压,可动片 37由驱动弹簧31的复原力,通过驱动臂32而拉伸,可动片37从该固 定部离开的状态。艮P,按下上述图1的弹出按钮10,对螺线管活塞50的线圈施加电 压、供给电流时,减弱可动片37向固定部的吸引力,成为与驱动弹簧 31的复原力相比充分小的值。其结果是,由托盘3的复原力,驱动臂 32旋转移动(参照图中箭头),螺线管活塞50的可动片37从固定部离 开。由该离开,该可动片37的与固定部之间的电磁力急剧减小。这样, 在电磁吸附力减小,且该可动片37从固定部离开的状态下,驱动臂32 由其结合部(第二结合部)开始对于锁定臂35相接,进而旋转移动, 由此使该相接的锁定臂35旋转移动(参照图中箭头)。即,驱动臂32 在离开可动片37之后,对于锁定臂35由第二结合部相接,其后,进 而旋转移动,使该锁定臂35旋转移动。而且,由该锁定臂35的旋转 移动,锁定臂35前端部形成的钩状结合部(第一结合部)也旋转移动, 这样,与轨道导向体8的轮毂部(结合部件)60之间的结合减弱。附图7是表示上述驱动臂32从上述图6的状态进而由驱动弹簧31 的复原力而旋转移动,锁定臂35旋转移动的结果,解除了托盘3的锁 定状态的示意图。艮P,驱动臂32从上述图6的状态进而旋转移动时,螺线管活塞50 的可动片37从固定部离开更远的距离,与周定部之间的吸引力进一步 减小。在该状态下,该驱动臂32使锁定臂35进一步旋转移动。这样, 由该锁定臂35的旋转移动,使锁定臂35前端部形成的钩状结合部(第 一结合部)移动,与轨道导向体8的轮毂部(锁定部件)60的结合脱 离,成为图7的状态。而且,该锁定臂35的结合部从轮毂部(锁定部件)60离开时,托 盘3对于装置本体的锁定状态解除,弹出弹簧12 (参照图3)通过弹 出杆11 (图3)将托盘3向弹出(排出)方向推压。结果是,托盘3 在由轨道导向体8进行导向的状态下移动其轨道7 (参照图1),进行弹出(排出)(参照图中箭头)。由以上的结果,即如上述图7的箭头所示,托盘3弹出(排出) 时,如附图8所示,轨道导向体8的轮毂部(锁定部件)60对于上述 托盘3,相对地向图中箭头方向移动。这样,由该轮毂部(锁定部件60的移动,使得与上述复位臂34的驱动臂部341的前端部相接,这样, 该驱动臂部341以轮毂卯d为中心向箭头方向旋转。此时,复位臂34 的弯曲部("U"字型部)342拉伸。其后,轨道导向体8的轮毂部(锁定部件)60,进一步向上述图8 的方向移动时,如附图9所示,上述复位臂34的驱动臂部341的前端 部,从与上述轮毂部(锁定部件)60的相接放开。此外,如上述图8 所示,此时上述复位臂34的驱动臂部341暂时向轨道导向体的轮毂部 (锁定部件)60推压而旋转(参照图8的箭头),虽然其前端部向图的 右方向引入,但其后由于弯曲部("U"字型部)342的弹性,上述复 位臂34的驱动臂部341回到规定的位置,即,对于驱动臂部341,在 将托盘3搬入装置本体时,驱动臂32向原来的方向旋转驱动,对螺线 管的活塞向回归的位置加力。艮口,从图9可知,在该复位臂34的驱动臂部341的前端部,在其 后用于将托盘3再次搬入装置本体(1、 2)的内部而移动时(参照图 中箭头),上述轨道导向体8的轮毂部(锁定部件)60的相反侧的面确 实相接,这样,该复位臂34的驱动臂部341向箭头方向旋转。即,从 图可知,由该复位臂34的驱动臂部341,上述驱动臂32向箭头方向旋 转,这样,螺线管活塞50的可动片37被推压回到原来的位置(与其 固定部接触),同时,锁定臂35由该锁定弹簧41的动作而回到原来的 位置。由此,光盘装置的弹出锁定机构再次回到上述图4的状态。艮P,如上所述,具有驱动臂部341、从该驱动臂部341上部经过并 包围上述复位臂侧的弯曲部("U"字型部)342,如上述图5中虚线所 示,根据与它们一体化形成的复位臂34,即使是驱动臂部341由轨道 导向体8轮毂部(锁定部件)60而转动,其后由其弯曲部("U"字型 部)342的动作,驱动臂部341能够回复(赋能)到规定的位置(即托 盘3搬入本体内部时能够返回驱动臂32的位置)。由此,即使是在弹 出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解除,托盘3向装置本体(框体l、 2)的外部 搬出的状态下,也不采用现有的复位臂与扭转弹簧重叠的结构,仅通 过安装一体化的复位臂34,在其后将托盘3搬入装置本体时,能够确 实地使弹出锁定机构回到原来的状态。而且,特别是此时如果采用驱 动臂部341与弯曲部("U"字型部)342 —体形成的结构,取代现有
的复位臂与扭转弹簧重叠的结构,能够消除由现有的弹出锁定机构所 发生的、盘托锁定时金属的弹力音所引起的不期望的声音,能够使盘 托锁定的声音比较悦耳,所以能够实现光盘装置的心情良好的操作性。 而且,根据以上本发明的实施例,在光盘装置中,除了上述效果之外,在进行托盘3的弹出动作时,(a)在螺线管活塞50的可动片37 从固定部离开时,由于锁定臂35不与驱动臂32相接,所以该锁定臂 35不是该驱动臂32以及驱动弹簧31的负荷。因此,该驱动臂32以及 驱动弹簧31仅以螺线管活塞50的可动片37为负荷,由于该可动片37 从固定部离开即可,所以即使是在可动片37向固定部的吸附力因生产 时部件的特性偏差及使用环境的状态变化等而增大的情况下,该可动 片37也能够确实地从固定部离开,使驱动臂32旋转移动。(b)而且, 由于是锁定臂35通过驱动臂32的旋转移动,也是在螺线管活塞50的 上述可动片37从固定部离幵之后而进行的结构,所以在可动片37的 向固定部的吸附力与驱动弹簧31的复原力相比充分小的状态下,能够 通过该驱动臂32进行该锁定臂35的旋转移动。因此,上述可动片37 离开后,驱动弹簧31的复原力的大部分能够用于通过驱动臂32的锁 定臂35的旋转移动,能够确实地进行该锁定臂35旋转移动。所以, 基于上述(a)、 (b),根据本实施例能够进行确实的弹出动作。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是对在螺线管活塞50的可动片37吸附 于固定部的状态下,在驱动臂32与锁定臂35之间设置空隙,使得在 该状态下驱动臂32与锁定臂35不接触的结构进行的说明,但本发明 并不限于此。即,只要是在可动片37从固定部离开之后,驱动弹簧31 的复原力能够通过驱动臂32而传递到锁定臂35即可。根据本发明的弹出锁定机构,即使是光盘装置薄型化,也能够实 现稳定的弹出操作,同时能够通过部件数的减少以及工序麻烦的重叠 弹簧的固定操作的去除,能够降低成本。而且,能够消除由现有的弹 出锁定机构所发生的盘托锁定时金属的弹力音,实现光盘装置的心情 舒畅的操作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装置,其中光盘驱动装置具有框体和可插入所述框体内的盘托,并且具有在所述框体一侧设置锁定部件,在所述盘托一侧,当所述盘托插入所述框体内时卡止,并当将所述盘托从所述框体搬出时进行弹出的弹出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盘托一侧设置的弹出锁定机构具有与所述框体一侧设置的所述锁定部件结合,卡止所述盘托的锁定臂;与所述锁定臂连接,将所述锁定臂移动到与所述锁定部件结合的或解除结合的位置的驱动臂;具有与所述驱动臂结合的可动活塞的螺线管;以及使所述螺线管的活塞回复的复位臂,并且,所述复位臂由以下部件一体形成在将所述盘托向所述框体的外部搬出时,通过与所述锁定部件的相接地转动而将所述驱动臂移动到所述锁定臂的结合解除位置的驱动臂部;以及在将所述盘托向所述框体的内部搬入时,在使所述螺线管的活塞回复的位置对所述驱动臂部加力的弹性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位臂的所述弹性部具有经由所述驱动臂部的上部,包围所述复位臂一侧的"U"字型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弹性部与所述驱动臂部构成的所述复位臂构成为由塑料一体形成的结构。
全文摘要
在薄型光盘装置的弹出锁定机构中,由与在框体侧设置的锁定部件结合并卡止盘托的锁定臂;与锁定臂连接并将锁定臂移动到与锁定部件结合的位置或解除结合的位置的驱动臂;具有与驱动臂结合的可动活塞的螺线管,以及使螺线管的活塞复位的复位臂(34)这3个驱动臂部构成,该复位臂由塑料等一体形成的驱动臂部(341)与弹性部(342)构成,该弹性部具有“U”字型部,通过驱动臂部的转动而使“U”字型部的相互间隔变窄,由此确保弹簧赋能力的稳定性,这样,能够实现稳定的弹出操作,并能够降低成本,实现心情舒畅的操作性。
文档编号G11B17/04GK101154411SQ200710102218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8日
发明者原田望, 石塚阳介, 高塚信辅 申请人:日立乐金资料储存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