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拾取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7879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拾取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拾取致动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细长结构、 能够进行独立的倾斜伺服操作的光学拾取致动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倾斜光学4合取致动器可以分为独立驱动和差动驱动的致动器。在 独立驱动致动器的情况下,为了形成独立于聚焦线圈的倾斜驱动机构,设置 具有单独磁体、倾斜线圈和其它元件的磁路来独立地驱动致动器的倾斜。
在差动驱动的致动器的情况下,电流施加到在物镜的寻道方向上的一对 分离聚焦线圏中的每一个。在聚焦操作期间,施加到每个聚焦线圈的电流的 差用于倾斜。此类差动驱动致动器的优点在于,不需要或消除了单独的磁体 或倾斜线圈。此外,由于可以利用现有的一对聚焦线圈来进行倾斜操作,所 以可以使该差动驱动致动器更加细长。然而,因为借助于一对聚焦线圈来进 行聚焦和倾斜操作,所以在伺服操作中应用该方法较为困难。当由于光学拾 取致动器的结构或由于光学拾取致动器的组装所带来的限制而在聚焦和倾 斜操作之间存在互耦合时,该耦合在用于伺服控制时的影响增加了执行聚焦 和倾斜伺服操作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结构简单并能够进行独立倾斜伺服操作的光学拾取致动器。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或优点将部分地在随后的描述中提出,部分地从描 述中变得明显,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获知。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光学拾取致动器,其具有可移动部分, 物镜安装在该可移动部分上;支撑部分,其可移动地支撑所述可移动部分; 以及三轴磁驱动部分,其安装在可移动部分和支撑部分上,用于使可移动部 分在聚焦方向和寻道方向上移动以及使可移动部分倾斜。所述三轴磁驱动部
分包括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用于使可移动部分在聚焦方向上移 动,其相对于物镜以对角设置且相互面对的布置安装在支撑部分上;第一和 第二寻道驱动》兹体,用于使可移动部分在寻道方向上移动,其相对于物镜以 对角设置且相互面对的布置安装在支撑部分上;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用于 使可移动部分在聚焦方向上移动,其安装在可移动部分上,从而第一聚焦线 圈面对第一聚焦/倾斜驱动磁体,第二聚焦线圈面对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 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用于使可移动部分倾斜,其安装在可移动部分上,使 得第 一倾斜线圈面对第 一聚焦/倾斜驱动磁体,第二倾斜线圈面对第二聚焦/ 倾斜驱动磁体,所述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独立于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布线;
以及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用于使可移动部分在寻道方向上移动,其安装在 可移动部分上,使得第一寻道线圈面对第一寻道驱动磁体,第二寻道线圈面 对第二寻道驱动磁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倾斜线圈设置在第一聚焦线圈的内部,第 二倾斜线圏设置在第二聚焦线圈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一聚焦线圈安装在可移动部分的一端,第二
聚焦线圈安装在可移动部分的另一端以面对第一聚焦线圈;第一倾斜线圈安 装在可移动部分的一端,第二倾斜线圈安装在可移动部分的另一端以面对第 一倾斜线圈;并且第一寻道线圈安装在可移动部分的一端,第二寻道线圈安 装在可移动部分的另 一端以面对第 一寻道线圈。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可以在聚焦方向 上垂直极化。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 方面,设置在光入射的 一侧的第 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 动磁体中的一个与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磁体中的一个彼此隔开一距离,该距 离等于或大于入射光的直径,以允许光入射在物镜上。
除了上述的示例实施例和方面以外,其它方面和实施例将通过参照附图 研究下面的描述而变得明显。


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从下面结合附图对示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权利 要求书中变得明显,所有这些构成本发明公开内容的一部分。虽然下面所示 的内容集中于公开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是为了说明并
且仅作为示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此。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
求限定。下面是对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致动器的示意性透视图2示出图1的光学拾取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3是单独示出图1的光学拾取致动器的三轴磁驱动部分的透视图4是用于解释图1的光学拾取致动器的三轴磁驱动部分的操作原理的 概念图5A和5B是解释聚焦伺服操作的原理的概念图; 图6A和6B是解释倾斜伺服操作的原理的概念图; 图7A和7B是解释寻道伺服操作的原理的概念图;和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采用图1的光学拾取致动器的光学 记录/读取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示出这些实施例的示例,附图 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参照附图描述这些实施例,以 解释本发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致动器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示出图1的光学拾取致动器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单独示出图1的光学 拾取致动器的三轴磁驱动部分的透视图。
参照图1至3,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包括可移动部 分20、可移动地支撑可移动部分20的支撑部分、和安装在可移动部分20 和支撑部分上以执行可移动部分20的伺服操作的三轴磁驱动部分,其中, 物镜10安装在可移动部分20上。用于可移动部分20的伺服操作的支撑部 分包括一端4关接到可移动部分20并提供弹性支撑的悬架31 、用于固定悬架 31的另一端的支架32、和基座33,其中支架32附接于基座33。三轴磁驱 动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兹体41和42、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磁 体43和44、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图3中示出)、第一和第二倾斜线 圈53和54(分别在图2和3中示出)、以及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55和56。
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41和42相对于物镜10沿对角对称地安 装在基座33上,并在Z方向上垂直极化。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41
和42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相互电磁作用,从而在土Z方向上 产生驱动力。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与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 相互电磁作用,从而在X方向上产生倾斜力。为了有效地产生驱动力,由第 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41和42产生的磁力的方向可以设置成垂直穿过 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和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
转到图3,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41和42这样来形成将上磁 体41a和42a分别与下;兹体41b和42b结合,使得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 石兹体41和42在由虚线所示的边界的任一侧在X方向上才及化。该对上^兹体 41a和42a的对角相对的磁极41 la和421a可以具有相同或相反的极性。类 似地,该对下》兹体41b和42b的对角相对的》兹才及411b和421b可以具有相同 或相反的极性。施加到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与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 53和54的电流的方向可以才艮据该对对角相对的;兹才及411b和412b的位置而 改变。
第 一和第二寻道驱动磁体43和44分别与第 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 41和42交叉。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兹体43和44在基座33上安装成在对角 方向彼此面对,并在Y方向上横向极化。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兹体43和44 与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55和56相互电磁作用,并在士Y方向上产生驱动力。 第 一和第二寻道驱动^f兹体43和44包括在图3所示虚线的任一侧分别附接到 右磁体43b和44b的左》兹体43a和44a。右磁体43b和44b在X方向上极化。 该对左;兹体43a和44a的石兹化部分(magnetization) 431a和441a 4皮此对角相 对,使得磁极可以设置在同 一方向上或相反方向上。该对右^F兹体43b和44b 的磁化部分431 b和441 b设置成彼此对角面对并可以设置在同一方向上或相 反方向上。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55和56的电流的方向是不同地施加 的。
转到图2,还包括磁轭,用于有效地形成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兹体 41和42与第 一和第二寻道驱动磁体43和44的磁路。该磁轭包括第 一和第 二外磁辄35和36以及内磁辄37。第一和第二外磁扼35和36在第一和第二 聚焦/倾斜驱动磁体41和42以及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兹体43和44的外侧设 置在基座33上。内磁轭37设置在基座33上,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 以及第 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在内磁轭37的臂之间,并且该内磁轭37 设置成面对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41和42。四个通孔27设置在可移动部分20上,以将可移动部分20耦接到内》兹轭37。
为了保证能使入射光到达物镜10的通路,设置于入射光方向上的第一 聚焦/倾斜驱动》兹体41和第一寻道驱动^兹体43隔开一直径距离,该直径等于 或大于入射光的直径。设置在第一聚焦/倾斜驱动磁体41和第一寻道驱动磁 体43侧的第一外》兹轭35具有光导35a,以允许入射光到达物镜10。
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圏53和54连同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 —起安 装在可移动部分20上,分别位于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41和42上。 考虑到用于聚焦伺服操作和倾斜伺服操作的驱动力,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 和54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的内侧。第一倾斜线圈 53缠绕在设置在可移动部分20上的线轴21上,第一聚焦线圈51缠绕在所 绕的第一倾斜线圈53的外部。第二聚焦线圈52缠绕在所绕的第二倾斜线圈 54的外部。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独立于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 52缠绕。
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55和56缠绕在设置在可移动部分20上的线轴22 上,位于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石兹体43和44上。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 52以及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借助于在士Y方向上流动的电流提供伺 服运动。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55和56借助于在士Z方向上流动的电流提供伺 服运动。在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以及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 中,其对应于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41和42的上下磁极的上下区域 为有j丈区i或。
为了保证有效的操作,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以及第一和第二倾 斜线圈53和54可以缠绕成使得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以及第一和第 二倾斜线圈53和54的绕线长度在Y方向上更长,并且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 55和56可以缠绕成使得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55和56的绕线长度在Z方向 上更长。如图2所示,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圏51和52以及第一和第二倾斜线 圈53和54可以缠绕成矩形,其中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以及第一和 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的绕线在Y方向上更长,并且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圏 55和56可以缠绕成矩形,其中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55和56的绕线在Z方 向上更长。安装可移动部分20的相互面对的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 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和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55和56,以提高安装 面积的利用率。
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以及第 一和第二寻道线圈55和56已经描述为缠绕线圏;然而,第一和第二聚焦线 圈51和52、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圏53和54、以及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55和 56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 和54、以及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55和56可以是膜上的构图,从而成为薄膜 型线圈。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以及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设 置成面对相同的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兹体41和42。如果选择薄膜线圈 作为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以及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则多 个薄膜线圈可以叠置在同一位置上。
悬架31由多个导电的弹性支撑元件形成,所述元件的一端4关接到可移 动部分20的突出部25,另一端联接到支架32。悬架31成为给第一和第二 聚焦线圈51和52、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以及第一和第二寻道线 圈55和56提供电流的通路。悬架31设置在可移动部分20上,使得悬架31 的一端弹性地连接到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 和54、以及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55和56,另一端弹性地连接到设置在支架 31后部的印刷基板(未示出)。电流施加到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第 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以及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55和56,因此悬架 31包括至少六个弹性支撑元件。
驱动聚焦伺服的第 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兹体51和52以及驱动倾斜伺 服的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F兹体53和54成对使用。常规上用于聚焦伺服和用 于倾斜伺服的单独的磁体被形成为一体,以便共享该对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 驱动磁体41和42。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三轴磁驱动单元可以实现三轴方向(即, 聚焦、寻道和倾斜方向)上的伺服运动。而且,根据本发明的三轴磁驱动单 元不受聚焦和倾斜操作的互耦合的影响,从而能够独立地倾斜并能够形成为 简单且细长结构的差动驱动光学拾取致动器。
下面参照图3至7B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致动器的操 作程序。图4是解释图1的光学拾取致动器的三轴磁驱动部分的操作原理的 概念图。图5A至7B是图3的三轴;兹驱动部分的平面图。
参照图4,当金属丝(wire ) 60在磁场B中垂直于磁场B方向放置时, 由于通过金属丝60的电流i的电磁相互作用,根据每单位长度上的增量Bi, 产生洛伦茨力F,并且该力朝向物镜施加于物镜10。当电流i的方向是X方
向并且》兹场B是Y方向时,洛〗仑茨力F是Z方向。三轴-兹驱动部分利用该 洛伦茨力F进行伺服操作。
参照图3以及5A至7B,光学拾取致动器的伺服操作是可移动部分20 相对于光盘(未示出)的位置的校正运动。光学拾取致动器的三轴磁驱动部分 可以用于限制光学拾取致动器相对于光盘的位置。X方向是与光盘(未示出) 的轨道相切的方向,Y方向可以是光盘的直径的径向方向,Z方向可以是垂 直于光盘表面的垂直方向。可移动部分20的轴线在与光盘轨道相切的方向 (即,X方向)上的倾斜称为倾斜伺服搡作,从而切线方向称为倾斜方向。可 移动部分20的寻道伺服操作中的径向方向(即,Y方向)称为寻道方向。物镜 10的聚焦伺服操作中的垂直方向(即,Z方向)称为聚焦方向。
图5A和5B示出了聚焦伺服操作。在图5A和5B中,第一和第二聚焦/ 倾斜驱动磁体41和42的磁极是上磁体41 a和42a的磁极。俯视示出了在第 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中流动的电流i。聚焦伺服操作通过由第一和第 二聚焦/倾斜驱动-兹体41和42产生磁场B以及沿士Y方向在第一和第二聚焦 线圈51和52中流动的电流i产生的力来实现。
图5A示出具有相同方向且彼此对角面对的第 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 体41和42的各自的极化情况。流过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的相应电 流i的方向在一侧的线圈中顺时针流动,在另一侧的线圈中逆时针流动。第 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设置成使得,当施加电流时,电流在第一和第二 聚焦线圈51和52中分别顺时针和逆时针流动。类似地,当可移动部分20 的两侧受到Z方向或-Z方向上的力Fol和力Fo2时,执行聚焦伺服操作。
第一聚焦/倾斜驱动磁体41产生朝向第一聚焦线圈51的-X方向的磁场 B。电流i在第一聚焦线圏51中沿Y方向流动。第二聚焦线圏52所接收的 力Fo2沿Z方向上。附接有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的可移动部分20 受到Z方向上的力。如果使在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中流动的电流i 的方向反向,则作用在可移动部分20上的力Fol和Fo2沿-Z方向。
图5B示出彼此对角相对的具有相反极性的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兹 体41和42的相应极化情况。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设置成使得,当 电流施加到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时,在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 52中电流流动方向要么是顺时针的,要么是逆时针的。在该情况下,可移动 部分20的两侧受到Z方向或-Z方向的力Fo3或Fo4,从而#1行聚焦伺服操 作。
以下将参照图6A和6B描述伺服倾斜操作。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 磁体41和42的磁化部分是上磁体41a和42a的磁化部分。在第一和第二倾 斜线圈53和54中流动的电流i沿士Y方向。倾斜伺服操作通过来自第一和第 二聚焦/倾斜驱动石兹体41和42的》兹场B以及流过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 54的电流i产生的力来实现。
图6A示出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41和42的极性相同的情况。 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设置成使得所施加的电流i沿相同方向流动。 在该情况下,可移动部分20的两侧受到彼此相反方向的力Til和Ti2,从而 使得可以进行倾斜伺服操作。例如,当第一聚焦/倾斜驱动》兹体41在-X方向 上产生朝向第一倾斜线圈53的磁场B且电流i沿-Y方向流过第一倾斜线圈 53时,第一倾斜线圈53受到-Z方向上的力Til。当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 42在X方向上产生朝向第二倾斜线圏54的^F兹场B且电流i沿-Y方向流过第 二倾斜线圈54时,第二倾斜线圈54受到Z方向上的力Ti2。当力Til施加 到第一倾斜线圈53且力Ti2沿相反的方向施加到第二倾斜线圈54时,可移 动部分20受到扭力作用。
图6B示出彼此对角相对的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41和42的极 性相反的情况。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设置成使得施加在第一和第二 倾斜线圈53和54上的电流沿相反方向流动。当可移动部分20在任一侧受 到相反方向上的力Ti3和Ti4时,执行倾斜伺服操作。
当悬架31附接到可移动部分20的未安装有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 54的一侧时,沿相反方向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的力Til和 Ti2沿x轴方向向可移动部分20施加径向倾斜力。可移动部分20的倾斜补 偿了光盘在光盘记录/读取期间的扭曲,从而防止发生故障。
光盘的扭曲一般很小;与伺服操作相比,上述可移动部分20的极小倾 斜一般就足以。因此,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圏53和54的力可以小于施 加到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的力。洛伦茨力的强度可以通过磁体上的 金属丝的垂直长度成比例地调节,使得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设置在 可移动部分20的外部以露出得较多,而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53和54设置 在可移动部分20的内部,从而相比之下露出得较少。聚焦/倾斜驱动磁体41 和42是共用的。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51和52以及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圏53
和54设置在可移动部分20的内部和外部,从而使结构更简单,容易制造成 细长的形式,并且可以在无互耦合的条件下进行聚焦和倾斜伺服操作。
寻道伺服操作将参照图7A和7B来描述。在图7A和7B中,第一和第 二寻道驱动磁体43和44的磁极相同,所述磁极在左磁体43a和44a与右磁 体43b和44b之间极化,并沿Z方向设置。寻道伺服操作通过由第一和第二 寻道驱动磁体43和44产生的磁场B和沿土Z方向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寻道线 圈55和56的电流产生的力来完成。
图7A示出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磁体43和44的极化的相同的各极性彼 此对角相对的情况。流过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55和56的电流i的方向分别 为逆时针和顺时针。当可移动部分20的两侧受到沿相同的Y或-Y方向的力 Trl和Tr2时,执行寻道伺服操作。
如果第一寻道驱动磁体43的左磁体43a的面对第一寻道线圈55的磁极 是S极,右磁体43b的面对第 一寻道线圈55的磁极是N极,电流i在面对 第 一寻道驱动磁体43的左磁体43a的第 一寻道线圈55的左部沿-Z方向流动, 而电流i在面对第一寻道驱动磁体43的右》兹体43b的第一寻道线圈55的右 部沿Z方向流动,则第一寻道线圈55受到-Y方向的力Trl。如果使流过第 一寻道线圈55的电流i的方向反向,则第一寻道线圈55受到Y方向的力 Trl。
如果第二寻道驱动磁体44的左磁体44a的面对第二寻道线圈56的磁极 是S极,右磁体44b的面对第二寻道线圈56的磁极是N极,电流i在面对 第二寻道驱动磁体44的左磁体44a的第二寻道线圈56的左部沿-Z方向流动, 而电流i在面对第二寻道驱动》兹体44的右》兹体44b的第二寻道线圈56的右 部沿Z方向流动,则第二寻道线圈56受到-Y方向的力Tr2。如果使流过第 二寻道线圈56的电流i的方向反向,则第二寻道线圈56受到Y方向的力 Tr2。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55和56受到同一方向的力Trl和Tr2,从而可移 动部分20受到士Y方向的力,即寻道方向的力,从而执行寻道伺服操作。
图7B示出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兹体43和44的相应极性相反且布置成 彼此相对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流过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55和56的电流i 的方向都为顺时针或都为逆时针。可移动部分20的两侧同时受到Y方向或 -Y方向的力Tr3和Tr4,从而执行寻道伺服操作。
装置的示意图。光学记录/读取装置包括使诸如光盘D的光学数据存储介 质快速旋转的主轴电机85;安装成沿着光盘D的径向移动以读取记录在光 盘D上的数据或在其上记录数据的光学拾取装置80;驱动主轴电机85和光 学拾取装置80的驱动器87;以及控制光学拾取装置80的聚焦、寻道和倾斜 伺服操作的控制器89。光盘D安装在转台82上。夹紧装置83用于夹紧光 盘D。光学拾取装置80包括具有物镜10、用于将从光源发出的光聚焦到光 盘D上的光学系统和上述的光学拾取致动器,从而在聚焦、寻道和倾斜方向 上执行伺服操作。
从光盘D反射的光由设置在光学拾取装置80中的光学检测器检测,并 被光电转换成一信号。该信号通过驱动器87输入到控制器89。驱动器87 控制主轴电机85的旋转速度,放大该输入信号,并驱动光学拾取致动器。 控制器89向驱动器87返回指令,以控制已经基于从驱动器87输入的信号 进行调节的伺服聚焦、倾斜和寻道操作,从而完成聚焦、倾斜和寻道伺服操 作。光学记录/读取装置采用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拾取致动器来使物镜相对于光 盘移动,从而在光盘上记录数据或从光盘读取数据。
光学记录/读取装置还可以包括传统的倾斜传感器(未示出),用于在记录 数据和从光盘读取数据的过程中检测弯曲或翘曲的光盘D的倾斜情况。该倾 斜传感器可以附接到光学拾取装置80的基座表面或光学拾取致动器的盖(未 示出)。该倾斜传感器根据光盘D在快速旋转时的固有频率特性测量其倾斜 的程度。可以设置另一倾斜传感器,其可以利用物镜10的频率特性从可移 动部分一侧测量物镜10的倾斜角度。由这些倾斜传感器测量的光盘D和物 镜10的倾斜角度信号通过差动放大器送出以用作施加到光学拾取致动器的 一对倾斜线圈的输入信号。当电流施加到倾斜线圈时,由^f兹体与电流之间的 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或力矩),其中磁体在垂直于通过倾斜线圈的电流流动 的方向上产生磁化部分。由倾斜线圈产生的力矩被用于减小光盘D与物镜 81之间的倾斜量。
虽然已经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 该理解,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真实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 各种改变或修改,并且可以用等同物代替本发明的一些元件。在不偏离本发 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于具体场合可以做许多修改、置换、添加或子组 合。例如,光学拾取致动器可以结合到光学存储介质记录/再现设备、计算机(台式或便携式)、家庭娱乐装置、个人娱乐装置、移动装置等中。因此,本 发明不限制到所公开的各种示例实施例,本发明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 内的所有实施例。
本申请要求于2006年11月1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 请No.2006-l 13900的优先权,这里将其公开内容引作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拾取致动器,具有可移动部分,物镜安装在该可移动部分上;支撑部分,其可移动地支撑所述可移动部分;以及三轴磁驱动部分,其安装在所述可移动部分和支撑部分上,用于使可移动部分在聚焦方向和寻道方向上移动以及使可移动部分倾斜,其中,所述三轴磁驱动部分包括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其相对于所述物镜以对角设置且相互面对的布置安装在所述支撑部分上,用于使所述可移动部分在聚焦方向上移动以及使可移动部分倾斜;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磁体,其相对于所述物镜以对角设置且相互面对的布置安装在所述支撑部分上,用于使所述可移动部分在寻道方向上移动;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其安装在所述可移动部分上,用于使可移动部分在聚焦方向上移动,其中第一聚焦线圈面对所述第一聚焦/倾斜驱动磁体,第二聚焦线圈面对所述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其安装在所述可移动部分上,用于使可移动部分倾斜,其中第一倾斜线圈面对所述第一聚焦/倾斜驱动磁体,第二倾斜线圈面对所述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并且该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独立于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布线;以及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用于使所述可移动部分在寻道方向上移动,其安装在可移动部分上,使得第一寻道线圈面对所述第一寻道驱动磁体,第二寻道线圈面对所述第二寻道驱动磁体。
2. 如权利要求1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倾斜线圈设置在第 一聚焦线圈的内部,所述第二倾斜线圈设置在第二聚焦线圈的内部。
3. 如权利要求2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圏中的每一个围绕设置在所述可移动部分上的 多个线轴中的一个线轴缠绕;并且所述第一聚焦线圈围绕第一倾斜线圈缠绕,所述第二聚焦线圈围绕第二 倾斜线圈缠绕。
4. 如权利要求2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聚焦线圈安装在所述可移动部分的一端,所述第二聚焦线圈安 装在所述可移动部分的另 一端以面对第 一聚焦线圏;所述第 一倾斜线圈安装在所述可移动部分的一端,所述第二倾斜线圈安装在所述可移动部分的另一端以面对第一倾斜线圈;并且所述第 一寻道线圈安装在所述可移动部分的一端,所述第二寻道线圈安 装在所述可移动部分的另 一端以面对第 一寻道线圈。
5. 如权利要求1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 驱动磁体在聚焦方向上垂直极化。
6. 如权利要求5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 驱动磁体设置成使得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的相应的上部极化与第 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的相应的下部极化以相同的磁极沿对角面对彼此。
7. 如权利要求6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聚焦线圈具有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施加的电流,所述第二聚 焦线圈具有沿与第一聚焦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的电流,并且 所述第 一和第二倾斜线圈具有沿相同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施加的电流。
8. 如权利要求5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 驱动磁体设置成使得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的相应的上部极化与第 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的相应的下部极化以相反的磁极沿对角面对彼 此。
9. 如权利要求8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具 有沿相同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施加的电流,并且所述第 一倾斜线圈具有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施加的电流,所述第二倾 斜线圈具有沿与第 一倾斜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的电流。
10. 如权利要求1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 》兹体在寻道方向上横向极化。
11. 如权利要求IO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 不兹体设置成,使得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兹体的相应的左侧极化和相应的右侧 极化以相同的磁极沿对角面对彼此。
12. 如权利要求11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寻道线圈具有沿 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施加的电流,所述第二寻道线圈具有沿与施加到第 一寻 道线圏的电流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的电流。
13. 如权利要求IO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 磁体设置成,使得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石兹体的相应的左侧极化和相应的右侧 极化以相反的磁极沿对角面对彼此。
14. 如权利要求13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 具有沿相同的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施加的电流。
15. 如权利要求1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设置在光入射的一侧的所 述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磁体中的一个彼此隔开一距离,该距离等于或大于入射光的直径,以允许光入射 在物镜上。
16. 如权利要求15的光学拾取致动器,其中,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和 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以及第 一和第二寻道驱动磁体一起形成磁路的磁轭, 该;兹辄包括允许入射光通过的光导孔。
17. —种三轴磁驱动装置,用于在寻道方向和聚焦方向上驱动光学拾取 致动器以及使光学拾取致动器倾斜,该三轴磁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用于在聚焦方向上驱动光学拾取致动器 以及使光学拾取致动器倾斜;第一聚焦/倾斜驱动磁体联接到一支撑部分的一 端,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与第一聚焦/倾斜驱动磁体对角相对地联接到支 撑部分的另一端,以面对第一聚焦/倾斜驱动磁体;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磁体,用于在寻道方向上驱动光学拾取致动器,第 一寻道驱动^f兹体联接到所述支撑部分的一端,第二寻道驱动^f兹体与第一寻道 驱动;兹体对角相对地联接到所述支撑部分的另 一端,以面对第一寻道驱动f兹 体;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圈,用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一起在 聚焦方向上驱动光学拾取致动器,其联接到光学拾取致动器的一移动部分, 第一聚焦线圈4关接到移动部分的一端,第二聚焦线圈与第一聚焦线圈对角相 对地联接到移动部分的另 一端,以面对第一聚焦线圈;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用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聚焦/倾斜驱动磁体一起使 光学拾取致动器倾斜,第一倾斜线圈联接到所述移动部分的一端,第二倾斜 线圈与第一倾斜线圈对角相对地联接到所述移动部分的另 一端,以面对第一 倾斜线圈;以及第一和第二寻道线圈,用于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寻道驱动磁体一起使光学拾取致动器在寻道方向上移动,第一寻道线圈联接到所述移动部分的一端, 第二倾斜线圈与第 一寻道线圏对角相对地联接到所述移动部分的另 一端,以面对第一寻道线圈,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倾斜线圈独立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聚焦线圏而布线。
18.如权利要求20的三轴磁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倾斜线圈设置在 第 一聚焦线圈的内部,所述第二倾斜线圈设置在第二聚焦线圈的内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进行倾斜操作的光学拾取致动器。该光学拾取致动器具有安装在可移动部分和支撑部分上、用于使可移动部分在聚焦方向和寻道方向上移动以及使可移动部分倾斜的三轴磁驱动部分。该三轴磁驱动部分包括一对聚焦/倾斜驱动磁体、一对寻道驱动磁体、聚焦线圈、一对倾斜线圈和一对寻道线圈。安装在可移动部分上的该对倾斜线圈各面对一对聚焦/倾斜驱动磁体中的一个,并独立于该对聚焦线圈而布线。
文档编号G11B7/09GK101183537SQ20071012736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7日
发明者安荣万, 朴世濬, 朴寿韩, 金石中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