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驱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8228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盘驱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光盘驱动设备,其中壳体和盘托架通过连接器连接。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第2005-44492号公报公开一种光盘设备,其中省略了用于将托 架的电路板与壳体的电路板连接的柔性印刷电缆。该光盘设备具有壳体、从壳体中突出 并缩回到壳体中的托架,设置在壳体中的第一电路板、设置在托架中的第二电路板,以 及设置在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的一个端子连接到第一电路 板,且另一个端子连接到第二电路板。
在该光盘设备中,所述一个端子和另一个端子在托架縮回到壳体中的状态下被连 接,并且在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建立电导通。进一步地,当托架从壳体中突出 时,使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不导通。如上所述,在光盘设备中,连接器被设置在第 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之间,从而柔性印刷电缆是不必要的。
然而,在以上先有技术的光盘设备中,托架和壳体的位置在连接连接器时变成问 题。然而,在以上光盘设备中没有考虑托架和壳体之间的定位。因此,如果托架的设置 位置因任何原因而被移动,则当托架突出或縮回时,负载被放在连接器上,并且存在连 接器过早变坏的忧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置一种可以增加连接器的持久性的光盘驱动设备。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光盘驱动设备包含壳体;可在盘托 架縮回到壳体中的第一位置和盘托架从壳体中突出到外部的第二位置之间来回移动的盘 托架;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印刷电路板;设置在盘托架上的第二印刷电路板;设置在壳 体上并连接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器;设置在盘托架上并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 的第二连接器,当盘托架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导通,并且当盘托 架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连接器与第一连接器分离;以及设置在壳体和盘托架之间的定 位机构,并且该定位机构在盘托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相对于第一连接器定位
第二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以增加连接器持久性的光盘驱动设备。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在下面的说明中给出,并且其中一部分将从该说明中变
得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本发明的应用来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通过下面具体指
出的手段和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和获得。


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阐释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 给出的总体说明和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一起用于说明发明的原理。 图1是沿根据第一实施例的DVD驱动设备的水平方向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说明图1中所示的DVD驱动设备的盘托架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示意性截面
图3是沿图1中所示的DVD驱动设备的垂直方向的截面图4是沿根据第二实施例的DVD驱动设备的水平方向的示意性截面图5是说明图4中所示的DVD驱动设备的盘托架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示意性截面
图6是沿图4中所示的DVD驱动设备的垂直方向的截面图7是沿根据第三实施例的DVD驱动设备的水平方向的示意性截面图8是说明图7中所示的DVD驱动设备的盘托架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的示意性截面
图9是沿图7中所示的DVD驱动设备的垂直方向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考

根据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
在下面,参考图l至3,在将第一实施例应用于数字多用途盘(DVD)驱动设备的情 况下,说明本发明的光盘驱动器设备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3所示,DVD驱动设备ll具有壳体12、可以相对于壳体12在前后方向上 移动的盘托架13、以及相对于壳体12使盘托架13定位的定位机构14。盘托架13可在如 图2所示的盘托架13縮回到壳体12中的第一位置P1,以及如图l和3所示的盘托架13 从壳体12中突出到外部的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盘托架13可以从图1和3所示的状态
进一步地向前移动,并且光盘(未显示)可以被放置在盘托架13上并且从盘托架13处移 走。
壳体12具有基部21、包围基部21的盖22、附接到基部21的第一印刷电路板23, 被固定在第一印刷电路板23上的第一连接器24和主连接器25、以及用以引导随后说明 的盘托架13的轨道27的导槽部26。第一连接器24以及主连接器25被电连接至第一印 刷电路板23。当DVD驱动设备11被安装在个人计算机中时,主连接器25确保了个人计 算机的印刷电路板和DVD驱动设备11之间的电连接。第一印刷电路板23包括导线32, 并且该导线32连接第一连接器24与主连接器25。
盘托架13具有由树脂制成的托架主体33、设置在托架主体33上并且在其上放置光 盘的安装部34、设置在安装部34的中心部中的盘马达35,设置在安装部34上的拾取模 块36、附接到托架主体33的第二印刷电路板37、固定在第二印刷电路板37上的第二连 接器38、以及设置在托主体33侧部上的一对轨道27。第二连接器38被电连接至第二印 刷电路板37。
如图2所示,当盘托架13处于第一位置P1时,第二连接器38连接至第一连接器24 并且电连接至第一连接器24。进一步地,如图1和3所示,当盘托架13处于第二位置P2 时,第二连接器38与第一连接器24分离。
定位机构14被设置在壳体12和盘托架13之间。具体地,定位机构14具有附接到基 部21的凹部41、以及附接到盘托架13的托架主体33的基部的凸部42。
如图l所示,凸部42具有从上看时的梯形的形状。凸部42具有一对左右第一滑动部 42A,并且该第一滑动部42A相对于盘托架13的前/后方向被倾斜。如图3所示,凸部42 具有从侧面看时的梯形的形状。凸部42具有一对上下第二滑动部42B,并且该第二滑动 部42B相对于盘托架13的前/后方向被倾斜。具体地,凸部42从第二位置P2向第一位置 Pl逐渐变细。第二连接器38的基部被嵌入凸部42。
如图1所示,凹部41具有从上看时朝向盘托架13扩展的横截面。凹部41具有一对 左右引导部41A,并且该第一引导部41A相对于盘托架13的前/后方向被倾斜。如图3所 示,凹部43具有从侧面看时朝向盘托架13扩展的横截面。凹部41具有一对上下第二引 导部41B,并且该第二引导部41B相对于盘托架13的前/后方向被倾斜。具体地,凹部 41从第一位置Pl向第二位置P2扩展,并且具有与凸部42互补的形状。如图2所示,当 盘托架13处于第一位置Pl时,凸部42被插入到凹部41中。第一连接器24被放置在与 凹部41的底部相对应的位置中。
接下来,说明在盘托架13的位置向右下位置倾斜的情况下,当盘托架13从第二位置 P2退回至第一位置P1时,定位机构14的功能。当盘托架13从第二位置P2移动至第一 位置Pl时,凸部42的右第一滑动部42A接触凹部41的右第一引导部41A。以同样方 式,位于凸部42下部的第二滑动部42B接触位于凹部41下部的第二引导部41B。然后, 当盘托架13被进一步地退回时,盘托架13通过第一引导部41A和第二引导部41B被引 导至要求的位置中。由此,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器38相对于第一连接器24被准确定 位,并且第一连接器24和第二连接器38被正确地连接。这样,第一连接器24和第二连 接器38被电连接在一起。同样在盘托架13向其它方向倾斜的情况下,盘托架13通过第 一引导部41A和第二引导部41B以同样方式被引导至正确的位置。
根据上面说明的第一实施例,DVD驱动设备ll具有壳体12;能在盘托架13被縮回 到壳体12中的第一位置Pl和盘托架13从壳体12中突出至外面的第二位置P2之间来回 移动的盘托架13;设置在壳体12上的第一印刷电路板23;设置在盘托架13上的第二印 刷电路板37;设置在壳体12上并连接到第一印刷电路板23的第一连接器24;设置在盘 托架13上并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37的第二连接器38,当盘托架13处于第一位置Pl 时第二连接器38与第一连接器24导通,并且当盘托架13处于第二位置P2时第二连接器 38与第一连接器24分离;以及设置在壳体12和盘托架13之间并且当盘托架13从第二 位置P2移动到第一位置Pl时相对于第一连接器24定位第二连接器38的定位机构14。
根据以上结构,不需要在盘托架13和壳体12之间设置柔性印刷电缆,因此縮短了导 线的长度。由此,即使在如采用串行ATA和串行ATAII来高速进行数据传送的情况下, 也可以防止作为柔性印刷电缆辐射出的不希望的电磁波的产生。进一步地,由于不需要 柔性印刷电缆,因此可以将来自外面的噪音的影响减少到最小。此外,近年来,用于光 盘驱动设备的传输标准是为高速传输路径服务的串行ATA,并且对于传输线需要严格的 说明。根据如第一实施例中的通过连接器连接壳体12和盘托架13的结构,可以轻易地获 得满足串行ATA标准的传输特性。
进一步地,因为不需要柔性印刷电缆,所以可以将盘托架13配置成可相对于壳体12 被移除。由此,仅仅通过更换盘托架13,就可以容易地进行故障时的更换并且升级至上 位机型。作为升级的例子,可以将DVD-ROM更换为大容量高清晰度的数字多用途盘 (HD DVD)。
此外,因为第二连接器38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器24被准确定位,所以防止第二连接 器38在切换状态下被插入到第一连接器24中,并且可以提高第一连接器24和第二连接
器38的耐久性。
在这种情况下,定位机构14具有设置在盘托架13的基部中并且从第二位置P2向第 一位置Pl逐渐变细的凸部42,以及设置在壳体12中并具有与凸部42互补形状的凹部 41,并且当盘托架13从第二位置P2移动到第一位置Pl时,凸部42被插入到凹部41 中。根据该结构,可以用简单的结构来实现高精度的定位机构14。
接下来,在将第二实施例应用于DVD驱动设备的情况下,参考图4至6说明本发明 的光盘驱动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DVD驱动设备51在第一印刷电路板52的 配置上以及第一连接器53的形状上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尽管DVD驱动设备51的其它部 分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因此,仅主要地说明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并且与第一实 施例的组成元件相同的组成元件用各自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且其说明从略。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DVD驱动设备51被安装在个人计算机的外壳内。如在图4所 示,DVD驱动设备51具有壳体12、可以相对于壳体1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盘托架13、 以及相对于壳体12定位盘托架13的定位机构14。盘托架13可以在如图5所示的盘托架 13縮回到壳体12中的第一位置Pl,以及如图4和6所示的盘托架13从壳体12突出到外 面的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
另一方面,个人计算机在其外壳内具有在DVD驱动设备51的壳体12外的第一印制 电路板52。印刷电路板52具有CPU等,并且用作个人计算机的主板。连接至盘托架13 的第一连接器53被装在第一印刷电路板52上。根据本发明的DVD驱动设备51被定义 为包括第一印刷电路板52和第一连接器53。
壳体12具有基部21、包围基部21的盖22,和用以引导随后说明的盘托架13的轨道 27的导槽部26。基部21具有第一连接器53穿过的开口部54。第一连接器53穿过开口 部54,并且具有与第二连接器38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被放置在壳体12内。
盘托架13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法被形成。盘托架13具有附接到托架主体33的 第二印刷电路板37,以及固定在第二印刷电路板37上的第二连接器38。第二连接器38 被电连接至第二印刷电路板37。
如图5所示,当盘托架13处于第一位置Pl时,第二连接器38连接至第一连接器53 并且与第一连接器53电导通。进一步地,如图4和6所示,当盘托架13处于第二位置 P2时,第二连接器38与第一连接器53分离。
定位机构14被设置在壳体12和盘托架13之间。具体地,定位机构14具有附接到基 部21的凹部41、以及设置在盘托架13的托架主体33的基部中的凸部42。如图4和6所示,凸部42和凹部41被形成为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的形状。 当盘托架13从第二位置P2移动至第一位置Pl时,位于凸部42的左右侧的第一滑动 部42A接触位于凹部41的左右侧的各第一引导部41A。以同样的方式,位于凸部42的 上下部的第二滑动部42B接触位于凹部41的上下部的各第二引导部41B。进一步地,当 盘托架13被进一步地退回时,盘托架13通过第一引导部41A和第二引导部41B被引导 至要求的位置中。由此,第二连接器38相对于第一连接器53被准确定位,并且第一连接 器53和第二连接器38被正确地连接。
根据第二实施例,DVD驱动设备51具有壳体12;能在盘托架13縮回到壳体12中的 第一位置Pl和盘托架13从壳体12突出至外面的第二位置P2之间来回移动的盘托架 13;设置在壳体12外的第一印刷电路板52;设置在盘托架13上的第二印刷电路板37; 设置在壳体12内并连接到第一印刷电路板52的第一连接器53;设置在盘托架13上并连 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37的第二连接器38,当盘托架13处于第一位置P1时,第二连接器 38与第一连接器53导通,并且当盘托架13处于第二位置P2时,第二连接器38与第一 连接器53分离;以及设置在壳体12和盘托架13之间的定位机构14,并且当盘托架13 从第二位置P2移动到第一位置Pl时,定位机构14相对于第一连接器53定位第二连接器 38。
根据以上结构,作为个人计算机主板的第一印刷电路板52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器53和 第二连接器38与盘托架13的第二印刷电路板37直接连接。由此,不同于第一实施例, 不必要在壳体12上设置主连接器25,并且可以简化设备的结构并且提高信号传输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定位机构14具有设置在盘托架13的基部中并且从第二位置P2向第 一位置Pl逐渐变细的凸部42、以及设置在壳体12中并具有与凸部42互补形状的凹部 41,并且当盘托架13从第二位置P2移动到第一位置Pl时,凸部42被插入到凹部41 中。根据该结构,可以用简单的结构来实现高精度的定位机构14。
接下来,在将第三实施例应用于DVD驱动设备的情况下,参考图7至9说明本发明 的光盘驱动设备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DVD驱动设备61在使用柔性印刷电缆62 上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尽管DVD驱动设备61的其它部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因 此,仅主要地说明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并且与第一实施例的组成元件相同的组成 元件用各自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并且其说明从略。
如在图7所示,DVD驱动设备61具有壳体12、可以相对于壳体12在前后方向上移 动的盘托架13、以及相对于壳体12定位盘托架13的定位机构14。盘托架13可以在如图8所示的盘托架13縮回到壳体12中的第一位置Pl,以及如图7和9所示的盘托架13从 壳体12突出到外面的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
壳体12具有基部21,包围基部21的盖22、附接到基部21的第一印刷电路板23、 固定在第一印刷电路板23上的第一连接器24和主连接器25、以及用以引导随后说明的 盘托架13的轨道27的导槽部26。第一连接器24被电连接至第一印刷电路板23。第一连 接器24具有用于交换高速信号的多个引脚。
盘托架13具有由树脂制成的托架主体33、设置在托架主体33上并且在其上放置光 盘的安装部34、设置在安装部34的中心部中的盘马达35、设置在安装部34上的拾取模 块36、附接到托架主体33的第二印刷电路板37、固定在第二印刷电路板37上的第二连 接器38、以及设置在托架主体33侧部上的一对轨道27。第二连接器38被电连接至第二 印刷电路板37。第二连接器38具有用于交换高速信号的多个引脚。
如图8所示,当盘托架13处于第一位置P1时,第二连接器38连接至第一连接器24 并且与第一连接器24电导通。进一步地,如图7和9所示,当盘托架13处于第二位置 P2时,第二连接器38与第一连接器24分离。
DVD驱动设备61进一步地包括柔性印刷电缆62,柔性印刷电缆62是连接壳体12的 第一印刷电路板23和盘托架13的第二印刷电路板37的电源线。柔性印刷电缆62可以将 电源从第一印刷电路板23提供至第二印刷电路板37。提供给第二印刷电路板37的电源 被进一步地提供给盘马达35和拾取模块36。在第三实施例的DVD驱动设备61中,高速 信号通过第一连接器24和第二连接器38被传输,并且电源通过柔性印刷电缆62被传 输。
定位机构14被设置在壳体12和盘托架13之间。具体地,定位机构14具有附接到基 部21的凹部41、以及设置在盘托架13的托架主体33的基部中的凸部42。如图7和9所 示,凸部42和凹部41被形成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形状。
当盘托架13从第二位置P2移动至第一位置Pl时,位于凸部42的左右侧的第一滑动 部42A接触位于凹部41的左右侧的各第一引导部41A。以同样的方式,位于凸部42的 上下部的第二滑动部42B接触位于凹部41的上下部的各第二引导部41B。进一步地,当 盘托架13被进一步地退回时,盘托架13通过第一引导部41A和第二引导部41B被引导 至要求的位置中。由此,第二连接器38相对于第一连接器24被准确定位,并且第一连接 器24和第二连接器38被正确地连接。
根据第三实施例,DVD驱动设备61具有壳体12;能在盘托架13縮回到壳体12中的
第一位置Pl和盘托架13从壳体12突出至外面的第二位置P2之间来回移动的盘托架 13;设置在壳体12上的第一印刷电路板23;设置在盘托架13上的第二印刷电路板37;
设置在壳体12中并连接到第一印刷电路板23的第一连接器24;设置在盘托架13上并连 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37的第二连接器38,当盘托架13处于第一位置Pl时,第二连接器 38与第一连接器24导通,并且当盘托架13处于第二位置P2时,第二连接器38与第一 连接器24分离;将第一印刷电路板23与第二印刷电路板37连接并用作从第一印刷电路 板23向第二印刷电路板37提供电源的电源线的柔性印刷电缆62;以及设置在壳体12和 盘托架13之间并且当盘托架13从第二位置P2移动到第一位置Pl时相对于第一连接器 24定位第二连接器38的定位机构14。
根据以上结构,可以仅在第一连接器24和第二连接器38上配置交换高速信号的信号 线。由此,可以减少柔性印刷电缆62辐射出的不希望辐射的电磁波,并减少来自外部的 噪音的影响。另一方面,因为电源线通常由厚线形成,所以来自柔性印刷电缆62的不希 望的辐射量是小的。
进一步地,通常,当电源线被形成在连接器上时,从防止因热量造成的破坏的观点 出发,多个引脚被用作电源线。根据以上结构,可以减少用于第一连接器24和第二连接 器38的引脚数,并减少当第一连接器24和第二连接器38被连接和断开时放在盘托架13 上的负载。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减少连接器的引脚数来减少连接器的制造成本。
尽管在第三实施例中,电源线由柔性印刷电缆62形成,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结构。 具体地,通过轨道27和导槽部26可以实现从第一印刷电路板23向第二印刷电路板37的 供电。根据此结构,在不使用柔性印刷电缆62的情况下,盘托架13可以被配置为可从壳 体12中移除。
在这种情况下,定位机构14具有设置在盘托架13的基部中并且从第二位置P2向第 一位置Pl逐渐变细的凸部42、以及设置在壳体12中并具有与凸部42互补形状的凹部 41,并且当盘托架13从第二位置P2移动到第一位置Pl时,凸部42被插入到凹部41 中。根据该结构,可以用简单的结构来实现高精度的定位机构14。
本发明的光盘驱动设备不局限于DVD驱动设备11、 51和61,而是本发明可以被实 现用于例如压縮磁盘(CD)驱动设备的其它电气设备。此外,不用说,所述在不背离本 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可以对光盘驱动设备进行各种修改。
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方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因此,本发明就较宽的 方面来说不局限于文中给出并说明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而,可在不背离如所 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所定义的总发明构思的实质或保护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种种修 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2);盘托架(13),可在所述盘托架(13)缩回到所述壳体(12)中的第一位置(P1)和所述盘托架(13)从所述壳体(12)突出到外部的第二位置(P2)之间来回移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2)上的第一印刷电路板(23);设置在所述盘托架(13)上的第二印刷电路板(37);设置在所述壳体(12)上并连接到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23)的第一连接器(24);设置在所述盘托架(13)上并连接到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37)的第二连接器(38),当所述盘托架(13)处于所述第一位置(P1)时,所述第二连接器(38)与所述第一连接器(24)导通,并且当所述盘托架(13)处于所述第二位置(P2)时,所述第二连接器(38)与所述第一连接器(24)分离;以及定位机构(14),被设置在所述壳体(12)和所述盘托架(13)之间,并当所述盘托架(13)从所述第二位置(P2)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P1)时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器(24)定位所述第二连接器(38)。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14)包括凸部(42),被设置在所述盘托架(13)的基部中并且从所述第二位置(P2)向所述 第一位置(Pl)逐渐变细;以及凹部(41),被形成在所述壳体(12)上并具有与所述凸部(42)互补的形状,并且 当所述盘托架(13)处于所述第一位置(Pl)时,所述凸部(42)被插入到所述凹部 (41)中。
全文摘要
一种光盘驱动设备(11)具有壳体(12)、盘托架(13)、第一连接器(24)、第二连接器(38)以及定位机构(14)。第一连接器(24)被设置在所述壳体(12)上。第二连接器(38)被设置在盘托架(13)上,当盘托架(13)处于第一位置(P1)时,第二连接器(38)与第一连接器(24)导通,并且当盘托架(13)处于第二位置(P2)时,第二连接器(38)与第一连接器(24)分离。定位机构(14)被设置在壳体(12)和盘托架(13)之间,并且当盘托架(13)从第二位置(P2)移动到第一位置(P1)时相对于第一连接器(24)定位第二连接器(38)。
文档编号G11B17/04GK101373626SQ20081009256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0日
发明者鸟越保辉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