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偶性符号的形成方法及实现这一过程的电路设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2358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奇偶性符号的形成方法及实现这一过程的电路设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了奇偶性符号的形成方法以及实现在反馈移位寄存器中形成第一个奇偶性符号这一过程的电路设计。
在一个Reed-Solomon码的编码装置-被称做Reed-Solomon编码器中,加在数据码上的奇偶性符号在一个反馈移位寄存器中形成。例如Reed-Solomon编码器能用于按CD标准记录在CD盘上的音频编码信号。
然而,由于CD盘会有各种各样的、在生产CD盘过程中不能完全避免的物理误差,被记录的音频信号就会按照一种特殊的编码过程被编码。
在被脉冲编码的调制方法调制过的数字音频信号以外,产生一系列的数据流,并依靠一个Reed-Solomon编码器而形成从8到14的调制编码,被称为简短的EFM-编码,因为这种编码相对于CD-盘上最终存在的物理误差不灵敏,换句话说,这意味着CD盘的这种误差由于它们的特殊编码而不会改变音频信号。因此,对于CD盘的爱好者来说,CD放音机为其提供了一个能避免盘缺陷的优秀的声学复制品。
数字音频信号的编码是通过被称为交叉层间(Cross Interleave)Reed-Solomon编码依靠两个相互接通的Reed-Solomon编码器而形成的。由于音频信号在CD盘上记录不需要高的处理速度,两个编码过程可以用一个编码器代替两个编码器而实现。从Lin,Costello误差控制编码基础和应用可知一种Reed-Solomon编码器如

图1所示。
这种Reed-Solomon编码器包含一个其中有n-k级的反馈移位寄存器,在其中总有一个叠加器。最后一级的输出端与叠加器的第一个输入端相连接,在它的第二个输入端输入待编码的输入信号。这个叠加器的输出端通过一个开关与一个n-k乘法器的输入端连接,这个乘法器是为使每一个返回线路实现对反馈信号的每一级进行含预定系数的估值而设计的。
为了这种奇偶符号的形成,k数据代码被连续写在反馈移位寄存器中。此后,开关被打开以致反馈被中断。然后通过移位寄存器估值形成的n-k奇偶符号移出移位存现器,并且附加以要求的数据,从而所有的n符号得以形成。第一个编码的过程-即被称为C1-编码的编码过程就这样结束。
在下一个Reed-Solomon编码器中,形成四个奇偶符号,并且把它们加在要求的数据中心第二个编码阶段,即被称为C2编码的过程被制做完成。
本发明的任务是形成一种依靠反馈移位寄存器产生奇偶符号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使线路的费用减少。
本发明通过在反馈移位寄存器中将产生的第一个奇偶符号转移到移位存储寄存器中,从而在预定的圈数之后,移位存储寄存器中的数据流被倒转,并且当读出奇偶符号时,反馈移位寄存器的数据代码逻辑地与移位存储寄存器的数据代码连在一起。
图示如下
图示1一个有乘法器和叠加器的反馈移位寄存器。
图示2实现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有反馈移位寄存器和移位存储寄存器的电路设计。
在图2中,这项发明得到详细的描述和说明待编码的输入信号E被提供给反馈移位寄存器的输入端。在反馈移位寄存器中的S1-Sn的每一单独的级之间,总有一预知的加法器A1,在引向加法器A1的反馈支线里,也在引向第一级S1的输入信号的反馈支线里,总放置两个乘法器M1和M2,彼此相互平行,依靠一个在每一个反馈支线中可控制的双掷开关U1,两个乘法器之一带着第一级的输入信号被分别地与加法器连接,末级的输出信号Sn与移位存储寄存器的输入信号相连,与加法器A2的第一个输入信号相连,并与可控双向开关U3、U4的第一个输入信号相连。
如果移位存储寄存器中n个寄存器R1-Rn被一个接一个地打开,那么每个寄存器R2~Rn的输入除了第一寄存器R1的输入外都可以通过可控双掷开关U5与前面的或后面的寄存器的输出连接,使得数据代码能通过移位存储寄存器,在一个或其它方向被转换。第一个寄存器R1的输入信号被可控双掷开关U4与第二个寄存器R2的输出或反馈移位寄存器的最后一级Sn的输出相连接。第一寄存器R1的输出与加法器A2的第二输入相连A2的输出信号与可控双掷廾关U3第二个输入信号相连。
C1编码的奇偶符号的形成,可利用前述反馈移位寄存器的已知方法。这时移位存储寄存器不需要。在反馈移位寄存器的S1~Sn的每一级中,最初除了二进制零以外没有任何信息。现在n个数据代码在反馈移位寄存器中被以脉冲发生器T发生的时钟脉冲所输入。在这个过程中可控双向开关U2闭合,接通反馈支线,在n个时钟脉冲之后可控双向开关U2断开反馈支线,使得通过加法器和乘法器计算的奇偶符号通过可控双向开关U3脱离开反馈移位寄存器而被输出,由此C1编码的奇偶符号的形成过程结束。
为了产生C2-编码的奇偶符号,一半的数据代码接连地从输入端E进入反馈移位寄存器。以后,反馈移位寄存器中的数据代码传入移位存储寄存器中。当所有数据代码脱离了反馈移位寄存器中的S1到Sn进入移位存储寄存器的R1到Rn寄存器以后一个控制回路MP。例如一个微处理器,提供一个信号L,它将可控双向开关U1、U2、U3、U4和U5重新排列。在反馈移位寄存器中;数据代码因此而被其他的因子相乘。接下来另一半数据代码进入输入端E、即反转序列。在此期间数据代码在移位存储寄存器中以一个闭合回路循环,在全部数据代码通过输入E之后,就可以开始读出计算出的奇偶符号。在加法器A2中,反馈移位寄存器中的奇偶符号逻辑地与移位存储寄存器中的奇偶符号相关。加法器A2通过可控双向开关U3传输奇偶符号到达在图中没有标明的存储器,并且在这个存储器中,也存储着原始数据代码。一个控制电路按Reed-Solomon编码相应序列读出两个移位寄存器产生的奇偶符号,并同时从存储器中读出原始数据代码,现在,以这种方式从存储器中读出的数据已按和Reed-Solomon编码一致的方式被编码。
本发明可以胜任在遵照CD标准的记录介质(例如一个CD盘或一个磁光盘)上进行的数据记录。
权利要求
1.奇偶符号的形成方法及实现这一在反馈移位寄存器中形成第一个奇偶符号的过程的电路设计,其特征为第一个在反馈移位寄存器中形成的奇偶符号被转入一个移位存储寄存器,在循环预定的圈数之后,数据流出的方向在移位寄存器中被倒转并当读出反馈移位寄存器中的奇偶符号时,逻辑地与移位存储寄存器中的奇偶符号相连。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个在反馈移位寄存器中形成的奇偶符号被逻辑地在一个加法器A2中与移位存储寄存器中的奇偶符号相连接在一起。
3.实现权利要求1或2的过程的电路设计,其特征在于在反馈移位寄存器的每一级之间(S1……Sn)都有预知的第一加法器(A1),这其中导向输入信号的每个反馈支路都有两个预知的乘法器(M1、M2),它们依靠一个可控双向开关(U1),分别与反馈回路相连,此反馈回路能通过第二个双向可控开关(U2)闭合和断开,最后级(Sn)的输出信号与第三、第四个双向开关(U3、U4)的第一个输入信号相连,也与第二个加法器(A2)的第一个输入信号相连,移位存储寄存器的n个寄存器(R1……Rn)被按这种方法一个接一个地相连在一起,除R1外的每个寄存器(R2,……Rn)的输入信号,总能通过第五个双向开关(U5)与前面或后面寄存器的输出信号相连,以致使数据在移位存储寄存器中得到倒转。第一个寄存器(R1)的输入信号能依靠第四个双向可控开关(U4)与第二个移位存储寄存器(R2)的输出信号或与反馈移位寄存器的最后一级(Sn)的输出信号相连,移位存储寄存器的第一寄存器(R1)的输出信号与第二个加法器(A2)的第二个输入信号相连,A2的输出信号与第三个可控双向开关(U3)的第二个输入信号相连。双向可控开关U1、U3、U4、U5的控制输入信号与一个控制线路(MP)的第一个输出信号L相连,并且控制线路(MP)的第二个输出信号(EN)与第二个可控双向开关(U2)的控制输入信号相连。
全文摘要
Reed Solomon编码装置用于对按照CD标准记录在CD盘上的音频信号进行编码。第一奇偶符号产生于一个反馈移位寄存器。为了减少在线路上的消耗,第一奇偶符号被从反馈移位寄存器中转移到移位存储寄存器。在预定的圈数之后,移位存储寄存器中数据流出的方向倒转。当读出奇偶符号时,被计算的反馈移位寄存器(S
文档编号G11B20/18GK1051993SQ9010706
公开日1991年6月5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1989年8月21日
发明者海恩里奇·舍曼 申请人:德国索姆森-布兰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