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端子及包含所述端子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2662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端子及包含所述端子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端子和包含这种连接端子的连接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形成一连接端子的单元端子之间以及在形成一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之间建立连接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以一种挠性方式作为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电路连接系统的功能来获得这些连接的装置。
连接器有时用于将共用电路系统如接地线的电缆(例如接地线)互相连接起来。

图1示出一个连接器1,其包括一连接器壳体1a、一适合于一种理想类型的连接并插入连接器壳体的连接汇流条2以及一装入连接器壳体1a的连接器C。连接器C包括先前连接于相应的电缆D的端子3。
上述连接器1的构造具有需要的部件太多的缺点。而且,根据连接器电路的类型必需能够获得各种连接回流条2和连接器壳体1a。还有,上述连接器1不容易适应由于电路的改进而引起的连接数量的增加。因此,已经有人仔细考虑过图2A所示的一种变型的连接器1’,并在以平8-306451号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中予以公开。这种变型的连接器1’包括一变型的连接器壳体1a’,其包括有端子腔1b’,各端子腔内插入一个连接器端子3’,例如图2B所示的端子。
这种变型的连接器壳体1a’包括一用于的端子腔1b’的多级结构(图2A中示出四级结构)。限定这些端子腔1b’的间隔壁上具有用于在垂直方向上建立电连接的开孔(在图2A)中。变型连接器壳体1a’的前面1c’(在图2A中的左侧)包括有一个与各端子腔1b’的位置相对应的相应的插入孔1d’。连接器端子3’上设有一第一弹性接触件3a’,一第二弹性接触件3b’和一连接器部分3c’,它们分别在各连接器端子3’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延伸(图2A和2B)。
在将这种连接器端子3’插入一变型连接器壳体1a’以形成一层时,位于底部的连接器端子3’的第一弹性接触件3a’与位于上部的连接器端子3’的连接器部3c’接触。因此,不用像以前那样施加连接汇流条2就可将重叠的连接器端子3’连接。而且,一阳端子4可以通过设在变型连接器壳体1a’的前面1c’的相应的插孔1d’插入各端子腔1b’,阳端子4可以这样连接于连接器端子3’的第二弹性接触件3b’。这样的一种结构很容易响应连接数量的增加。
如上所述,这种变型的连接器1’与连接器1相比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连接的数量。然而,在变型连接器1’中,连接的数量还是受到了包括变型连接器壳体1a’在内的端子腔1b’的数量的限制。因此,必需根据电路类型的变化制备出一定范围的连接器壳体产品。而且,当连接器端子3’重叠时,形成了强制连接,既使所有的连接都是不需要的。所以,这种变型的连接器不是万用的。
而且,在安装一导线束时,首先通过预捆扎形成分束K-1、K-2和K-3,如图3所示。在这一阶段,设计成完全暴露于另一分束的电缆端部分T-1、T-2和T-3保持着不与任何分束的连接器连接,形成所谓“待连接端子”。然后用一组装的设计板对这些分束进行主捆扎。在进行主捆扎时,必需将待连接端子插入另一分束的连接器中。这种安装工艺降低了组装效率。通常,导线束W/H的预捆扎和主捆扎是在不同的车间进行的。结果,在分束K-1、K-2和K-3中的待连接端子T-1、T-2和T-3容易在输送过程中变形。这种变形或损坏会使这些“待连接端子”很难以一种适当的方式插入另一分币束,并使其连接不牢。
本发明试图解决这种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中的分束不含“待连接”端子,并且其挠性地响应于被连接电缆的数量的增加,以便能够改进电路。本发明还试图提供适用于这样的一连接器的连接端子。
为此提供一种连接端子,其包括若干单元端子,各单元端子包括一细长条形的茎部,其具有第一和第二面,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侧边缘部;至少一个第一夹钳式连接器,其沿一基本上垂直于茎部的第一面的方向从第一侧边缘部延伸出,第一夹钳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夹钳爪部,其适合于连接于第一电缆;至少一个第二夹钳连接器,其沿一基本上垂直于茎部的第二面的方向从第二侧边缘部伸出,第二夹钳连接器包括一第二夹钳爪部,其适合于连接于一第二电缆;至少一个在与茎部基本上相同的平面上从第三侧边缘部伸出的连接部;其中所述若干单元端子在它们的整个长度上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部连接。
优选的是,上述各单元端子还包括至少一个电缆保持部,其从茎部的一侧边缘部伸出,适合于保持放置在茎部上的第一电缆。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单元式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上述连接端子和与其固定的绝缘板。
连接端子与绝缘板如此固定所述至少一个夹钳式连接器沿一基本上垂直于茎部的第一面的方向从第一侧边缘部延伸出,该第一夹钳式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夹钳爪部,该部适合连接于第一电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夹钳式连接器沿一基本上垂直于茎部的第二面的方向从第二侧边缘延伸出,该第二夹钳式连接器包括一第二夹钳爪部,该部适合连接于一第二电缆;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在基本上与茎部相同的平面上伸出;其中所述若干单元端子基本上在其长度上彼此平行,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连接;所述至少第一单元式连接器组件叠置在所述至少第二单元式连接器组件上,使得所述至少第一单元式连接器组件的第二夹钳式连接器穿过绝缘板上的孔,并夹住第二电缆;因此,装在至少第一单元式连接器组件上的第一电缆可以连接于装在至少第二单元式连接器组件上的第二电缆。
上述绝缘板可以包括一个孔,其位置对应于上述一个连接部上的孔。
优选的是,单元端子还包括至少一个电缆保持部,其从茎部的侧边缘部伸出,适合于保持放置在茎部上的一第一电缆。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连接器,其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单元式连接器组件,该两组件分别包括一绝缘板和固定于其上的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包括若干单元端子,各单元端子包括一茎部,其形状为一细长条,它具有第一和第二面,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边缘部;至少一个第一夹钳式连接器;至少一个第二夹钳式连接器;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连接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板,使得
该至少一个第一夹钳式连接器沿一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茎部的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从所述第一侧边缘部伸出,所述第一夹钳式连接器包括一第一夹钳板部,其适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夹钳式连接器沿一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茎部的所述第二面的方向从所述第二侧边缘部伸出,所述第二夹钳式连接器包括一第二夹钳板部,其适合于与第二电缆连接;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在基本上与所述茎部相同的平面上从所述第三侧边缘部伸出;其中所述若干单元端子在长度方向上彼此基本上平行,并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连接起来;所述至少第一单元式连接器组件叠置在所述至少第二单元式连接器组件之上,使得所述至少第一单元式连接器组件的所述第二夹钳式连接器夹住所述第二电缆;因此,所述装在所述至少第一单元式联组件上的第一电缆可以连接于所述装在所述至少第二单元式连接器组件上的所述第二电缆。
优选的是,各单元端子还包括至少一个电缆保持部,其从茎部的一侧边缘部伸出,并适合于保持一放置在茎部上的第一电缆。
适合的是,连接器还包括一壳体,其包含至少第一和第二单元式连接器组件。
进而,在上述连接器中,绝缘板可以设有一个孔,该孔的位置对应于至少一个连接部上的孔,因此,该孔可以接收一个用于切割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的切割工具。
再进而,绝缘板可以包括一个肋部,其与第一和第二夹钳式连接器的一侧相邻,与安装所述一对夹钳爪的一侧相对,因此,防止了第一和第二夹钳式连接器在第一和第二电缆插入时弯曲。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上述连接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茎部(11a)上提供第一和第二对加大的侧部,从其上压出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对夹钳爪,(b)分别弯曲第一和第二对加大部,使得第一对夹钳爪彼此相对,同时使第二对夹钳爪彼此相对,从而形成第一和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d、11e)。
上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c)通过插入模塑使连接端子(11)与绝缘板(12)固定。
在上述结构中,将一电缆的一端部放置在各茎部上,由第一夹钳式连接器夹住,并且可以由电缆保持部固定。由于各茎部通过一连接部与另一茎部连接,所以,被夹住的电缆彼此电连接。当带有由一第一夹钳式连接器夹住的第一电缆的第一连接端子叠置在一以相似的方法准备的第二连结端子上时,第一连接端子的一第二夹钳连接器夹住一第二电缆的一端部,该第二电缆由第二连接端子夹住。通过这种方式,由第一和第二夹钳连接器夹住的电缆彼此电连接。
当上述连接端子固定在一个绝缘板上时,前者可以与绝缘板插入模塑在一起。一种替换方式是,可以使连接端子的茎部设有一个凸起,并使绝缘板设有一个相应的凹入,使茎部位于绝缘板的一第一或一第二面的侧面,从而使所述凸起与所述凹入配装在一起。在这样的一种结构中,通过夹紧将一分束的电缆的至少那些被设想连接于包含在另一分束中的电缆的端部连接于一第一单元式连接器组件。然后,在主捆扎步骤中,将第一单元式连接器组件叠置在一第二单元式连接器组件上,该第二单元式连接器组件连接于另一分束。因此,不同分束的电缆通过一相应的连接端子的第二夹钳式连接器彼此连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借助于与一个单元式连接器组件连接,将迄今位置都是留出来以便以后插入的电缆处理成最后的分束形式。进而,在将第一与第二单元式连接器组件叠置的同时,一些部位之间无需连接,所以无需使用第二夹钳式连接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夹住电缆的端部,使其不伸出到第一夹钳式连接器之外。这样可以选择性地切断通过第二夹钳式连接器的连接。
壳体可以包括一个引导装置,叠置的单元式连接器组件通过该引导装置定位并插入壳体。优选的是,壳体还包括一个锁定装置,单元式连接器组件只要完全移入壳体,就借助于该锁定装置固定在壳体内。这样,在单元式连接器组件叠置后即可保持在一起,并在它们之间建立必要的连接。于是,所安装的连接器组件可以很容易地固定在一导线束中的一理想的位置。
如果在同一单元式连接器组件中,在由相应的第一夹钳式连接器所保持的相邻电缆之间不需要连接,则用一个切割工具通过孔切除连接端子中的连接部。这样,可以很快地响应于各种电路配置。进而,在通过插入模塑或类似法将连接端子固定于一绝缘板之前,无需将连接部切除就可将一电缆夹持在一连接端子上。因此,可以避免了在连接端子一级的不必要的工作步骤。
适意的是,设计一肋部的高度,从而限定一个当单元式连接器组件叠置时可获得的空间。通过限定这一高度,可以避免夹钳爪的歪斜,当夹钳式连接器夹住电缆的端部时,可以使夹钳式连接更容易。进而,单元式连接器组件彼此叠置,叠置的单元式连接器组件的电缆由夹钳式连接器固定,所以,可以使用肋部作为一个调节垂直运动的止挡件。
从下面结合附图所做的对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该实施例是一个非限定性例子,其中图1一个公知的连接器在安装时的透视图;图2A是另一种公知的连接器的横剖面侧视图;图2B是用于图2A所示的连接器的一端子的一透视图;图3是一示意简图,示出一种公知的预捆扎分束和一捆扎的导线束的结构;图4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种连接器的透视图;图5是按照本发明的一种连接器的透视图;图6A本发明的一单元式连接器组件与电缆连接时的一上侧透视图;图6B是图6A所示的单元式连接器组件的一上侧透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一第一夹钳式连接器的一横剖面图;图8A是本发明的一单元式组件的一透视图;图8B是图8A所示的单元式连接器组件的一横剖面图;图9是切除一中间连接时的横剖面图;图10B是图10A所示的连接器储存在壳体中时的一前视图;和图11是一连接端子固定于一绝缘板的一种变异的固定部的横剖面图。
图4示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一连接器10。一连接端子11连接于相应的电缆W的端部,并固定在一个基本上扁平的绝缘板12上,从而形成一个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通过叠置若干这样的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形成一连接器10。以这种方式,可以使安装在一单独的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中的电缆W彼此电连接,同时可以使那些安装在不同的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中的电缆彼此电连接。
图5示出通过折叠以一给定形状冲压出的一金属板而形成的连接端子11。在连接端子11中,多个单元端子11A、11B平行布置,各端子分别包括具有细长形状的茎部11a。通过基本上位于各茎部11a的整个长度的中点的一中间连接11b将各单元端子11A、11B的茎部彼此连接起来,从而使所需数量的单元式端子连接起来。在与茎部11a的第一端相邻的一部分(图5中的右上侧)上设有从中延伸出的一电缆保持部11c,其在使用时可以形成一筒状。各电缆保持部11c以加压的形式固定接收在茎部11a的一电缆W的端部。
还提有一离茎部11a的第一端更远并与电缆保持部11c相邻的第一夹钳式连接器11d。第一夹钳式连接器11d包括一对第一侧壁11d-1,其通过向上弯曲茎部11a的一对加大的侧部而形成。而且,各第一侧壁11d-1包括一对第一夹钳爪11d-2,其从侧壁11d-1向相对的第一侧壁11d-1的对应的第一夹钳爪11d-2延伸。与此相似,茎部11a的一第二端(图5中的左下侧)上设有一对第二侧壁11e-1,各侧壁分别带有一对第二夹钳式第二夹钳爪11e-2,从而形成一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e。然而,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e在与第一夹钳式连接器11d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因此,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e可以用于夹住一个连接于另一连接端子11的电缆W。当在单元端子11A、11B等之间建立机械和电连接时,所用的装置不限于上述中间连接11b。利用在制造单元端子时作为制造输送机的一个端部连接11b-1也是适意的。然而,中间连接11b更适合于使连接端子11最小。在这种情况下,在形成一连接端子11后就将连接11b切除。
然后将这样制造的连接端子11固定在一个绝缘板上,从而形成一个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为此,在包含在一分束中的电缆中,首先至少选择那些要连接于其它的分束中的电缆W。然后用连接端子11的第一夹钳式连接器11d将那些被选择的电缆W夹住,使后者与包含在一电缆W(见图7)中的一芯线Wb接触。此外,夹住电缆W,使其一端部处于茎部11a上一位置,该位置对应于位于茎部11a的第二端附近的第二夹钳式连接器的后侧。如果单元端子11A、11B等被电关闭,则事先将中间连接11b切除。然后,将若干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叠置,使得电缆W也连接在垂直方向上。当不再需要一种连接时,所涉及的电缆W不延伸到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的背后,同时,同样电缆W被第一夹钳式连接器11d所夹持。
从图6和7可以理解,穿过夹钳式连接器的连接于一电缆W的连接端子11可以与一个绝缘板12一起插入模塑而成。于是,固定在绝缘板12上的一第一面上的连接端子11可以包括分别从第一面向上突出的一个第一夹钳式连接器11d和一个电缆保持部11c,以及一个从绝缘板12的一第二面向下伸出的第二夹钳式连接器。在绝缘子12的第一面上于各单元端子11A、11B等的第一夹钳式连接器11d之间可以提供一第一肋部12a。与此相似,在其第二面上,于各单元式连接器11A、11B等的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e之间可以提供一第二肋部12b。第一和第二肋部12a和12b可以与绝缘板12一体形成,当它们夹住一电缆W时,防止相应的夹钳爪11d-2和11e-2弯曲。肋部12a和12b的高度略大于第一和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d和11d的高度,因此,当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叠置时,肋部12a和12b限定一可获得的空间,并保护第一和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a和11e。
一种替换形式是,如图8A和8B所示,可以将一未与电缆W连接的连接端子11与一绝缘板12一起插入模塑而成。
进而,可以在绝缘板12上提供一个孔12c,该孔的位置对应于桥接各单元端子11A、11B等的茎部11a的中间连接11b。如图9所示,该孔12c用于插入一个将中间连接11b切断的切割工具14。于是,可以借助于切割工具14切除所需的一个中间连接11b来关闭相邻的单元端子11A、11B等之间的电连接。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使分束的最后形式为不包含“待连接端子”。在一个组装板上对这样的分束进行主捆扎步骤。在此步骤中,如图4和10A所示,连接于各分束的电缆的端部的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叠置。为此,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垂直地设置,并用组装工具从上面推它们。以这种方式,在一第二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中的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e的夹钳爪11e-2将从一第一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中的第一夹钳式连接器11d上伸出的一第一电缆W夹住。因此,叠置的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通过其电缆W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处于第一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中的第一夹钳式连接器11d的位置上的一第二电缆Wa不被第二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中的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e抓住。因此,这样的在叠置的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之间不建立电连接。
如图10A和10B所示,叠置的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可以例如包含在一个壳体15中。壳体15可以包括,例如,若干腔15a,各腔可以包含一个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壳体15还可以包括一形成为槽的引导装置15b,通过该引导装置,一绝缘板12的两侧边缘被引入腔15a。而且,各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可以借助于一锁定装置16固定在壳体15中。锁定装置16包括一设在绝缘板12的各侧面上的凸起16a和设在引导装置15b上的相应的凹入16b。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端子11通过插入模塑固定在绝缘板12上。图8示出另一实施例,其中连接端子11的茎部11a上设有一螺栓11f,而绝缘板12上设有一对应的螺栓孔12d。于是,茎部11a沿着绝缘板12的一表面位于其侧面,并借助于螺栓和螺栓孔固定于其上。
按照本发明,在要安装分束时,至少那些迄今位置都留出以便后来连接的电缆被设置在一单元式连接器组件中的一连接端子中。在主捆扎步骤中将这种单元式连接器组件彼此叠置时,电缆通过一相应的连接端子电连接于其它的分束。因此,这些分束不再包含留出的“待连接”端子。于是,减少了处理步骤和所需的时间,所以,可以更高效地安装导线束。进而,可以避免在分束的运输过程中常常发生的端子损坏。所以,导线束的质量较好,也更加可靠。进而,本发明的连接端子可以很容易地响应于被连接电路的变化。
一种替换形式是,可以首先将电缆夹持于一连接端子,无需将形成这样一种连接端子的单元式端子切除,并且将连接端子固定在一个绝缘板上。这样就可以合理而又经济地形成连接端子。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端子(11),其包括若干单元端子(11A、11B等),其特征在于,各单元端子包括一细长条形式的茎部(11a),其具有第一和第二面,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侧边缘部;至少一个第一夹钳式连接器(11d),其沿一基本上垂直子所述茎部(11a)的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从所述第一侧边缘部伸出,所述第一夹钳连接器(11d)包括一第一夹钳爪部(11d-2),其适合于连接于第一电缆;至少一个第二夹钳连接器(11e),其沿一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茎部(11a)的所述第二面的方向从所述第二侧边缘部伸出,第二夹钳连接器包括一第二夹钳爪部(11e-2),其适合于连接于一第二电缆;至少一个在与所述茎部(11a)基本上相同的平面上从所述第三侧边缘部伸出的连接部(11b);其中所述若干单元端子(11A、11B等)在它们的整个长度上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通过至少一个连接部(11b)连接;以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中,所述各单元端子(11A、11B等),还包括至少一个电缆保持部(11C),其从所述茎部(11a)的一侧边缘部伸出,并且适合于保持放置在所述茎部(11a)上的第一电缆。
3.一种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其包括一绝缘板(12)和一与之固定的连接端子(11),所述连接端子(11)包括若干单元端子(11A、11B等),其特征在于,各单元端子包括一细长条形式的茎部(11a),其具有第一和第二面,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侧边缘部;至少一个第一夹钳式连接器(11d);至少一个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e);至少一个连接部(11b);所述连接端子(11)与所述绝缘板(12)固定,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夹钳式连接器在一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茎部(11a)的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侧边缘部伸出,所述第一夹钳式连接器(11d)包括一第一夹钳爪部(11d-2),其适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e)在一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茎部(11a)的所述第二面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侧边缘部伸出,所述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e)包括一第二夹钳爪部(11e-2),其适合连接于一第二电缆;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12)在与所述茎部(11a)相同的平面上从所述第三侧边缘部伸出;其中所述若干单元端子(11A、11B等)在其长度上基本上平行,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11b)连接;以及所述绝缘板(12)包括一孔(12c),该孔的位置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11b)上的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其中,所述各单元端子(11A、11B等)还包括至少一个从所述茎部(11a)的一侧边缘部伸出的电缆保持部(11c),该部适合于保持放置在所述茎部(11a)上的第一电缆。
5.一种连接器(10),其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该两组件分别包括一绝缘板(12)和与之固定的连接端子(11),该连接端子(11)包括若干单元端子(11A、11B等),其特征在于,各单元端子包括一茎部(11a),其形式为一细长条,其具有第一和第二面,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边缘部;至少一个第一夹钳式连接器(11d);至少一个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e);至少一个连接部(11b);所述连接端子(11)固定于所述绝缘板(12),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夹钳式连接器(11d)在一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茎部(11a)的所述第一面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侧边缘部(11a)伸出,所述第一夹钳式连接器(11d)包括一第一夹钳板部(11d-2),其适合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e)在一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茎部(11a)的所述第二面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二侧边缘部伸出,所述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e)包括一第二夹钳板部(11e-2),其适合于与第二电缆连接;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11b)在基本上与所述茎部(11a)相同的平面上从所述第三侧边缘部伸出;其中所述若干单元端子(11A、11B等)在长度方向上基本上平行,并且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11b)连接起来;所述至少第一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叠置在所述至少第二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之上,使得所述至少第一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的所述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e)夹住所述第二电缆;以及因此,所述载装在所述至少第一单元式联组件(13)上的第一电缆可以连接于所述载装在所述至少第二单元式连接器组件(13)上的所述第二电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10),其中,所述各单元端子(11A、11B等)还包括至少一个电缆保持部(11c),其从所述茎部(11a)的一侧边缘部伸出,并适合于保持一放置在所述茎部(11a)上的一第一电缆。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连接器(10),其还包括一壳体(15),其包含所述至少第一和第二单元式连接器组件。
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10),其中,所述绝缘板(12)设有一孔(12c),该孔的位置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11b)上的孔,使得所述孔(12c)可以接收一个用于切割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部(11b)的切割工具。
9.如权利要求5至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绝缘板(12)包括一肋部(12a、12b),它们位于所述第一或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d、11e)的一侧附近,与所述夹钳爪对安装的一侧相对,使得所述第一或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d、11e)在插入第一或第二电缆时不会弯曲。
10.一种制造权利要求5-9所述的连接器(10)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茎部(11a)上提供第一和第二对加大的侧部,从其上压出相应的第一或第二对夹钳爪,(b)分别弯曲第一和第二对加大部,使得第一对夹钳爪彼此相对,同时使第二对夹钳爪彼此相对,从而形成第一和第二夹钳式连接器(11d、11e)。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如下步骤(c)通过插入模塑使连接端子(11)与绝缘板(12)固定。
全文摘要
一种连接器(10),其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器组件(13),二者分别包括一绝缘板(12)和一连接端子(11)。连接端子(11)包括端子(11A、11B等),各端子包括一茎部(11a),其有第一、第二面及侧边缘部;第一连接器(11d)和第二连接器(11e)分别沿垂直于茎部(11a)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方向从侧边缘部伸出;当第一组件叠置在第二组件上时,第一组件(13)的第二连接器(11e)夹住第二电缆,因此,第一组件上的电缆可以连接于第二组件上的电缆。
文档编号H01R31/08GK1294423SQ0013148
公开日2001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1999年10月22日
发明者楠本邦治, 伊藤康生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