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03750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现有的小型断路器零件众多,结构复杂,因而成本高、安装不便。同时其合闸的速度受到手柄的操作的速度的控制,合闸速度不可靠,当合闸速度慢时,容易产生大的火花,安全性不高,还有其电磁跳闸装置的瞬间跳闸电流不可调,不能适应不同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闸速度可靠、瞬间跳闸电流可调的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本实用新杆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电磁跳闸装置、静触头、动触头、手柄和传动连柄,静触头与跳闸装置的线圈相连并同跳闸装置一同固定在壳体内,动触头设在与静触头相对的位置上,在壳体上端设有开口,手柄穿过开口并通过手柄轴铰接在壳体上,手柄弹簧以螺旋方式安装在手柄轴上,其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手柄上并使手柄偏向断开位置,传动连杆的一端与手柄铰接,另一端为一“L”形弯头,在壳体内还设有锁扣和脱扣杆,锁扣通过锁扣轴铰接在壳体内手柄闭合一侧高于跳闸装置的位置,锁扣弹簧以螺旋方式安装在锁扣轴上,其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固定在锁扣上并使锁扣偏向手柄位置,在锁扣上设有圆弧形的凹槽,传动连杆的弯头陷入在凹槽中,在凹槽靠近手柄的一端的上方设有一缺口,脱扣杆通过脱扣杆轴铰接在锁扣上离开手柄的一侧,脱扣杆的上端靠近锁扣的弧形凹槽,并在与弧形凹槽的缺口对应的位置设有一缺口,缺口的方向与弧形凹槽的缺口的方向相对,脱扣杆的下端伸出到跳闸装置并与跳闸装置的顶杆的位置相对,脱扣杆弹簧以螺旋方式安装在脱扣杆轴上,其一端固定在锁扣上,另一端固定在脱扣杆上并使脱扣杆上端偏向锁扣弧形凹槽的位置。动触头通过动触头轴铰接在锁扣上,动触头弹簧以螺旋方式安装在动触头轴上,其一端固定在锁扣上,另一端固定在动触头上并使动触头的触点端靠向静触头一侧。
本实用新型在手柄的下方还设有圆弧面的凸轮,动触头离开触点的一端与凸轮的圆弧面相配合。在壳体上还设有一顶杆弹簧,顶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顶杆上,另一端活动,顶杆弹簧将顶杆拉向离开脱扣杆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同时在手柄的下端设有凸轮使合闸可在瞬间完成,避免产生大的火花,提高了安全性,同时通过调节顶杆弹簧的活动端可以控制电磁跳闸装置的瞬间跳闸电流,使其可调,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图1本实施例在断开状态下的结构示图;图2本实施例在闭合过程中的结构示图;图3本实施例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图。
本实施例包括壳体15,在壳体15内设有电磁跳闸装置、静触头13、动触头12、手柄1和传动连杆3,静触头13与跳闸装置的线圈相连并同跳闸装置一同固定在壳体15内,动触头12设在与静触头13相对的位置上,在壳体15上端设有开口,手柄1穿过开口并通过手柄轴21铰接在壳体15上,手柄弹簧20以螺旋方式安装在手柄轴21上,其一端固定在壳体15上,另一端固定在手柄1上并使手柄1偏向断开位置,传动连杆3的一端与手柄1铰接,另一端为一“L”形弯头,在壳体15内还设有锁扣5和脱扣杆6,锁扣5通过锁扣轴4铰接在壳体15内手柄1闭合一侧高于跳闸装置的位置,锁扣弹簧9以螺旋方式安装在锁扣轴4上,其一端固定在壳体15上,另一端固定在锁扣5上并使锁扣5偏向手柄1位置,在锁扣5上设有圆弧形的凹槽,传动连杆3的弯头陷入在凹槽中,在凹槽靠近手柄1的一端的上方设有一缺口,脱扣杆6通过脱扫杆轴7铰接在锁扣5上离开手柄1的一侧,脱扣杆6的上端靠近锁扣5的弧形凹槽,并在与弧形凹槽的缺口对应的位置设有一缺口,缺口的方向与弧形凹槽的缺口的方向相对,脱扣杆6的下端伸出到跳闸装置并与跳闸装置的顶杆14的位置相对,脱扣杆弹簧8以螺旋方式安装在脱扣杆轴7上,其一端固定在锁扣5上,另一端固定在脱扣杆6上并使脱扣杆6上端偏向锁扣5弧形凹槽的位置。动触头12通过动触头轴18铰接在锁扣5上,动触头弹簧19以螺旋方式安装在动触头轴18上,其一端固定在锁扣5上,另一端固定在动触头12上并使动触头12的触点端靠向静触头13一侧。在手柄1的下方设有圆弧面的凸轮2,凸轮2通过手柄轴21与手柄1实现铰接并可绕手柄轴21有限地转动,动触头12离开触点的一端与凸轮2的圆弧面相配合。在壳体15上还设有一顶杆弹簧17,顶杆弹簧17的一端固定在顶杆14上,另一端活动,顶杆弹簧17将顶杆14拉向离开脱扣杆6的一端。
本断路器操作机构的运行概况如下在断路状态下(图1),手柄被手柄弹簧压向左侧断路的位置上,此时,连接手柄的传动连杆的弯头端陷入在锁扣的凹槽中并刚好位于凹槽的缺口与脱扣杆上端的缺口中,在脱扣杆弹簧的作用下脱扣杆压紧传动连杆的弯头,使传动连杆的弯头被锁在凹槽的缺口与脱扣杆上端的缺口中,暂时实现与锁扣的铰接,同时动触头离开静触头,跳闸装置的顶杆被顶杆弹簧拉向离开脱扣杆的位置;将操作机构闭合时(图2),将手柄往闭合的位置扳动,由于传动连杆的弯头被锁在凹槽的缺口与脱扣杆上端的缺口中,手柄通过传动连杆使锁扣转动,并带动动触头往静触头的方向移动,当移动到快要闭合的位置时,动触头的上端与手柄上的凸轮接触限制动触头继续转动,而凸轮的圆弧面仍然可以与动触头的上端相对滑动使手柄可以继续移动,此时锁扣在手柄和传动连杆的作用下继续转动,这样动触头弹簧将被压缩;继续扳动手柄,当凸轮与动触头的上端脱开时,压缩的动触头弹簧的能量将被释放,动触头在动触头弹簧的作用下迅速移向静触头,实现断路器的闭合,将手柄转动到闭合的极限位置(图3),此时手柄与传动连杆铰接的死点被越过,而手柄弹簧作用在手柄上的力不足以克服手柄越过死点,所以手柄在此极限位置是固定的,在此状态下,动触头压紧在静触头上,脱扣杆的下端靠近在跳闸装置的顶杆。当过负荷或电流短路时,跳闸装置上的顶杆将克服顶杆弹簧的作用力并移向脱扣杆的下端,同时克服脱扣杆弹簧的作用力使脱扣杆逆时针转动,这样脱扣杆的上端会离开锁扣的凹槽,使传动连杆的弯头从锁扣凹槽的缺口与脱扣杆上端的缺口中脱开,锁扣与传动连杆的铰接关系被解除,锁扣在锁扣弹簧的作用下移回到断开时的位置,动触头在锁扣的带动下也与静触头分离,此时,手柄在手柄弹簧的作用下、跳闸装置上的顶杆在顶杆弹簧的作用下移回到断开时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凸轮与手柄的铰接结构是为了防止断路器从闭合到断开的回复过程中凸轮阻碍动触头的移动而设置的。同时,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顶杆弹簧的活动端的位置可以调节顶杆克服顶杆弹簧的力,从而达到调节瞬间跳闸电流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电磁跳闸装置、静触头、动触头、手柄和传动连杆,静触头与跳闸装置的线圈相连并同跳闸装置一同固定在壳体内,动触头设在与静触头相对的位置上,在壳体上端设有开口,手柄穿过开口并通过手柄轴铰接在壳体上,手柄弹簧以螺旋方式安装在手柄轴上,其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固定在手柄上并使手柄偏向断开位置,传动连杆的一端与手柄铰接,另一端为一“L”形弯头,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5)内还设有锁扣(5)和脱扣杆(6),锁扣(5)通过锁扣轴(4)铰接在壳体(15)内手柄(1)闭合一侧高于跳闸装置的位置,锁扣弹簧(9)以螺旋方式安装在锁扣轴(4)上,其一端固定在壳体(15)上,另一端固定在锁扣(5)上并使锁扣(5)偏向手柄(1)位置,在锁扣(5)上设有圆弧形的凹槽,传动连杆(3)的弯头陷入在凹槽中,在凹槽靠近手柄(1)的一端的上方设有一缺口,脱扣杆(6)通过脱扣杆轴(7)铰接在锁扣(5)上离开手柄(1)的一侧,脱扣杆(6)的上端靠近锁扣(5)的弧形凹槽,并在与弧形凹槽的缺口对应的位置设有一缺口,缺口的方向与弧形凹槽的缺口的方向相对,脱扣杆(6)的下端伸出到跳闸装置并与跳闸装置的顶杆(14)的位置相对,脱扣杆弹簧(8)以螺旋方式安装在脱扣杆轴(7)上,其一端固定在锁扣(5)上,另一端固定在脱扣杆(6)上并使脱扣杆(6)上端偏向锁扣(5)弧形凹槽的位置。动触头(12)通过动触头轴(18)铰接在锁扣(5)上,动触头弹簧(19)以螺旋方式安装在动触头轴(18)上,其一端固定在锁扣(5)上,另一端固定在动触头(12)上并使动触头(12)的触点端靠向静触头(13)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手柄1的下方设有圆弧面的凸轮(2),动触头(12)离开触点的一端与凸轮(2)的圆弧面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凸轮(2)通过手柄轴(21)与手柄(1)实现铰接并可绕手柄轴(21)有限地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壳体(15)上还设有一顶杆弹簧(17),顶杆弹簧(17)的一端固定在顶杆(14)上,另一端活动,顶杆弹簧(17)将顶杆(14)拉向离开脱扣杆(6)的一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有电磁跳闸装置、静触头、动触头、手柄、传动连柄、锁扣和脱扣杆,静触头与跳闸装置的线圈相连并同跳闸装置一同固定在壳体内,手柄和锁扣分别与壳体铰接,脱扣杆和动触头分别与锁扣铰接,传动连杆连接手柄和锁扣。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同时在手柄的下端设有凸轮使合闸可在瞬间完成,避免产生大的火花,提高了安全性。
文档编号H01H71/52GK2407450SQ0021638
公开日2000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0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1月29日
发明者徐榜瑜, 祁卫华, 黄蓉蓉 申请人:浙江德力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