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轴电缆上装配连接器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6924230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同轴电缆上装配连接器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输、交换、接入网等通讯产品中所用的电缆,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同轴电缆上装接连接器的加工方法。
一、微同轴电缆目前使用的75欧姆微同轴电缆有单芯结构,也有8芯结构。如

图1所示是型号为SFYZ-75-2-1(A)的单芯同轴电缆1的结构示意图,由外到内依次是单芯护套101、单芯金属编织102、接地导体103、PE绝缘104、F46(聚四氟乙烯)绝缘105以及内导体106。其中,单芯同轴电缆1的外径为2.7-2.9mm,PE绝缘104的外径为1.35-1.55mm,F46绝缘105的外径为0.55mm。如图2所示是型号为SFYZ75-2-1*8(A)的8芯微同轴电缆2的结构简图,相当于将8根图1中所示的单芯微同轴电缆1包在一起,外面增加了撕裂线207、聚脂带208以及外护套209。
二、微微同轴电缆目前使用的75欧姆微微同轴电缆只有8芯结构,如图3所示是型号为SFYFZ-75-2*8的75欧微微同轴电缆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其中的每一根单芯电缆,由外到内依次是接地导体303、单芯金属编织302、发泡绝缘304、F46绝缘305以及内导体106。外面包了聚酯带307、内护套308、总金属编织309和外护套310,同样还设有撕裂线311。可见它与微同轴电缆的主要区别在于增加了总金属编织309作为总屏蔽层,而且线芯的尺寸有所变化,其中单根线芯的外径为0.247-0.257mm,发泡绝缘304的外径为1.25-1.35mm,F46绝缘305的外径为0.55mm。
三、连接器目前常用的2mmFB连接器具有出线密度高、连接可靠等优点,其结构如图4所示。整个连接器4由端子插头401和外壳组件402两部分构成。如图5所示是从连接器4的端子插头401中取出的一个连接端子404的放大示意图,包括端子触点405、前刀口406、后刀口407以及包线片408。如图6所示是端子404中压接了导线5时的俯视图,具体的压接过程如图7所示,图7相当于在图6中压接导线时的A-A剖视效果。在压接过程中前后刀口可刺破导线的绝缘,与内部的导体接触,压接后,导线的绝缘皮位于端子刀口的底部为最佳,导线位置过浅易造成接触不良,过深易造成导线断裂。
四、现有加工工艺下面介绍微同轴、微微同轴电缆与2mmFB连接器配合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4-1电缆下线、剥皮、套热缩套管对微同轴电缆和微微同轴电缆,可采用专用剥线钳或同轴电缆剥皮机,根据专用工艺规范及电缆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剥皮,并套装热缩套管6。
4-1-1对于微同轴电缆,如图8所示,先将其单芯护套101和单芯金属编织102剥去,露出接地导体103,再剥去一段PE绝缘,露出附有F46绝缘105的内导体。
4-1-2对于微微同轴电缆,如图9所示,先剥去其外护套310和总金属编织309,露出内护套308;然后将内护套308剥去一段,露出内部线芯;再将各根线芯的单芯编织302剥去一段,使其与内护套的根部有一定距离;再将发泡绝缘304剥去一段,使其与单芯编织的根部有一定距离,最后露出带F46绝缘305的内导体。另外,在电缆的外护套和内护套上各套有一个热缩套管6。
4-2套装外壳如图10所示,将连接器4的外壳组件402预先套装在电缆上。
4-3装线、压接2mmFB连接器与微同轴电缆或微微同轴电缆的装接是通过端子压接机来进行的。操作时,将电缆固定在端子压接机的固定台上,并将需要压接的线芯固定在端子插头401上方,与对应的压接位置对齐;启动端子压接机完成单面压接操作后,再进行另一面的压接。压接时将接地导体及附有F46绝缘的内导体分别压入端子插头401内连接端子中,压接后的效果如图11所示。
4-4总装将预先套装的热缩套管推至端子插头401根部,或依照电缆设计图纸的要求,用热风枪将其吹缩;再将预先套装的连接器外壳组件402推至端子插头401处,并与端子插头401进行卡装,装配成品如图12所示。
五现有技术的缺点因为最适合与2mmFB连接器匹配的是28AWG-30AWG的扁平或双绞线,所以采用这种连接器与微同轴电缆或微微同轴电缆配合时,存在以下问题5-1对于微同轴电缆以及微微同轴电缆,每一根线芯的接地导体的线径较细,并且没有带绝缘层,外径仅0.28mm,当将其压接在2mmFB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中时,由于连接端子404中的包线片408可压紧的线芯最小外径为0.8mm,远大于接地导体的外径,所以在压接后包线片没有起任何固定作用,一旦受到外力作用,很容易造成接地导体在该处断开。
5-2对于微同轴电缆,在内导体的压接过程中,如图13所示,需用包线片408压住线芯的PE绝缘处,以保证包线片起到压紧线芯的作用;但因为线芯PE绝缘层的外径太大(1.35-1.55mm),很容易损坏包线片;同时,为了保证线芯的内导体能压接到位,在压接过程中,线芯的PE绝缘很可能会将如图14中箭头所指的连接器的横梁压裂。
5-3对于微微同轴电缆,当它与连接器装接时,现有技术中各单根线芯的剥皮尺寸相同(如图9所示),在压接到端子插头中之后,由于各线芯的伸展方向不同,如图15中箭头所指,位于两侧的线芯会存在预应力,在使用的过程中,电缆的弯曲会产生一定的外应力,压接在端子两侧的线芯可能会因受力而断开或时通时断,从而造成设备故障或运行不稳定。根据目前使用的统计,采用上述方法加工的电缆约有15%出现了断路、时通时断、信号质量不好等情况,即使是暂时能够正常使用的电缆,也存在接触不良的隐患。目前的一个解决断路的办法对断点进行焊接,但又会造成焊点处的导线比较脆硬,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容易断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在同轴电缆上装配连接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取一段同轴电缆,剥去其外皮,直至露出其内部的接地导体和附有聚四氟乙烯绝缘的内导体,并在电缆护套上套热缩套管;b、对剥皮后的电缆进行处理,在每一根接地导体上套装线皮,以增加其外径;c、将连接器的外壳组件预先套装在同轴电缆上;d、将所述套有线皮的接地导体和附有聚四氟乙烯绝缘的内导体压接在连接器的端子插头内的对应连接端子中;e、调整预先套装的热缩套管,并将预先套装在电缆上的所述外壳组件与压接后的所述端子插头进行卡装,完成装配过程。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c中的连接器为2mmFB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接地导体上所套的线皮是规格为28AWG-30AWG的用户电缆的线皮。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步骤a中,对于微微同轴电缆,在剥去电缆内各根线芯的单芯编织,露出其发泡绝缘后,采用弧形剥线方式剥去各根线芯的发泡绝缘,露出附有聚四氟乙烯绝缘的内导体,使压接时位于端子插头两侧的线芯所保留的发泡绝缘最长、而压接时位于端子插头中间的线芯所保留的发泡绝缘最短。其中,所述位于中间的线芯所保留的发泡绝缘到其单芯编织根部的长度为8-12mm;所述位于两侧的线芯所保留的发泡绝缘到其单芯编织根部的距离比位于中间的线芯所保留的长度要长出5mm以上。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在所述步骤b中,对于微同轴电缆,还以PE绝缘与聚四氟乙烯绝缘的交接处为中心,套装一截φ1mm热缩套管,所述φ1mm热缩套管的一部分套在PE绝缘上,另一部分套在聚四氟乙烯绝缘上,然后用热风枪将其吹缩。相应地,在所述步骤d中,对于微同轴电缆,压接时将附有聚四氟乙烯的内导体压接在所述连接端子的前后刀口处,并将所述附有聚四氟乙烯内导体的套装了所述φ1mm热缩套管的一段压入所述连接端子的包线片内。
本发明通过采用新的加工工艺,可改善连接器与微同轴电缆及微微同轴电缆装配时的可靠性,大大提高电缆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并降低加工成本。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8是本发明中对微微同轴电缆进行弧形剥皮的示意图。
6-1-2对于微微同轴电缆,如图18所示,先剥去其外护套310和总金属编织309,露出内护套308;再将内护套308剥去一段,露出内部线芯;再将各根线芯的单芯编织302剥去一段,使其与内护套的根部有一定距离。在剥去电缆内各根线芯的单芯编织302,露出其发泡绝缘后,本发明中根据微微同轴电缆在使用过程中压接在两边的线芯易断路和出现时通时断的情况,采用弧形剥线方式来剥除发泡绝缘304,使其中压接时位于端子插头两侧的线芯所保留的发泡绝缘最长、而压接时位于端子插头中间的线芯所保留的发泡绝缘最短;其中,位于中间的线芯所保留的发泡绝缘到其单芯编织根部的长度可以是8-12mm,而最长与最短之间的长度差应等于或大于5mm。另外,同样需要在电缆的外护套和内护套上各套有一个热缩套管6。
6-2压接线芯处理这是本发明新增的步骤,6-2-1接地导体套装线皮对于微同轴电缆和微微同轴电缆,在每一根接地导体上套装规格为28AWG-30AWG的用户电缆线皮。如图16所示为对微同轴电缆实施时的情况,这种线皮109的外径约为0.8mm,而连接端子404中的包线片408可压紧线芯的最小外径为0.8mm,可见包线片对于套上28AWG用户电缆线皮后的接地导体能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不会因受到外力作用而造成接地导体在该处断开。
6-2-2微同轴电缆套压接热缩套管对于同轴电缆,如图16所示,取一截φ1mm的热缩套管108,以PE绝缘104与聚四氟乙烯绝缘105的交接处为中心,一部分套在PE绝缘104上,另一部分套在聚四氟乙烯绝缘105上,然后用热风枪将其吹缩。
6-3套装外壳如图10所示,将连接器4的外壳组件402预先套装在电缆上。
6-4装线、压接在本步骤中,也是通过端子压接机将微同轴电缆或微微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压入2mmFB连接器中,但是在本发明方法中,因微同轴电缆和微微同轴电缆的接地导体上都已套了用户电缆的线皮,所以压接的是附有线皮的接地导体,而不是现有技术中裸露的接地导体;另外,对于微同轴电缆,因套装了一截φ1mm的热缩套管,压接首先将附有聚四氟乙烯的内导体压接在连接端子的两个刀口处,同时将附有聚四氟乙烯的内导体的套有热缩套管108的这一段压入包线片408内,如图17所示,可见此时PE绝缘104在包线片的外而不在包线片内,与包线片及端子插头的横梁接触的是外径较小的一段热缩套管,因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PE绝缘会损坏包线片及连接器横梁的问题。
6-5总装将预先套装的热缩套管推至端子插头401根部,或依照电缆设计图纸的要求,用热风枪将其吹缩;再将预先套装的连接器外壳组件402推至端子插头401处,并与端子插头401进行卡装,装配成品如图12所示。
可见,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同轴电缆与2mmFB连接器装接时存在的接地导体易断路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微同轴电缆的PE绝缘会损坏连接端子的包线片和端子插头的横梁的问题,以及微微同轴电缆中位于连接器两侧的内导体易断路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在同轴电缆上装配连接器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取一段同轴电缆,剥去其外皮,直至露出其内部的接地导体和附有聚四氟乙烯绝缘的内导体,并在电缆护套上套热缩套管;b、对剥皮后的电缆进行处理,在每一根接地导体上套装线皮,以增加其外径;c、将连接器的外壳组件预先套装在同轴电缆上;d、将所述套有线皮的接地导体和附有聚四氟乙烯绝缘的内导体压接在连接器的端子插头内的对应连接端子中;e、调整预先套装的热缩套管,并将预先套装在电缆上的所述外壳组件与压接后的所述端子插头进行卡装,完成装配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连接器为2mmFB连接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接地导体上所套的线皮是规格为28AWG-30AWG的用户电缆的线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对于微微同轴电缆,在剥去电缆内各根线芯的单芯编织,露出其发泡绝缘后,采用弧形剥线方式剥去各根线芯的发泡绝缘,露出附有聚四氟乙烯绝缘的内导体,使压接时位于端子插头两侧的线芯所保留的发泡绝缘最长、而压接时位于端子插头中间的线芯所保留的发泡绝缘最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位于中间的线芯所保留的发泡绝缘到其单芯编织根部的长度为8-12mm;所述位于两侧的线芯所保留的发泡绝缘到其单芯编织根部的距离比位于中间的线芯所保留的长度要长出5mm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对于微同轴电缆,还以PE绝缘与聚四氟乙烯绝缘的交接处为中心,套装一截φ1mm热缩套管,所述φ1mm热缩套管的一部分套在PE绝缘上,另一部分套在聚四氟乙烯绝缘上,然后用热风枪将其吹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中,对于微同轴电缆,压接时,将附有聚四氟乙烯的内导体压接在所述连接端子的前后刀口处,并将所述附有聚四氟乙烯内导体的套装了所述φ1mm热缩套管的一段压入所述连接端子的包线片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同轴电缆上装配连接器的加工方法,其中,通过在每一根接地导体上套装线皮以增加其外径,解决了同轴电缆与2mmFB连接器装接时存在的接地导体易断路问题;另外,通过以PE绝缘与聚四氟乙烯绝缘的交接处为中心套装一截φ1mm热缩套管,并在压接时将PE绝缘装在包线片外面,解决了微同轴电缆的PE绝缘会损坏连接端子的包线片和端子插头的横梁的问题;还通过对微微同轴电缆的发泡绝缘采用弧形方式剥皮,解决了微微同轴电缆中位于连接器两侧的内导体易断路的问题。
文档编号H01R43/04GK1464594SQ0212292
公开日2003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6日
发明者汪东, 武鸿彬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