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593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备有各种插头插座或单头插座的改良式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近来连接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气/电子回路零件与电子设备的连接器,大多是采用电路板插入式及表面实装式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电路板插入式是将连接器的端子插入印刷电路板的贯通孔,而表面实装式是将连接器实际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的表面。
上述任何一种连接器都必须通过焊接,才能将电路板上的回路零件固定于电路板上,上述电路板插入式的连接器必须经过焊剂涂抹、热流处理、焊接浸渍与洗净等各项程序,故必须考虑耐焊剂性(抗腐蚀性)、热流耐热性、焊接耐热性、抗药性与焊接密合性;表面实装式的连接器必须经过热流处理与洗净等程序,故必须考虑热流耐热性、抗药性与焊接密合性。
不过,近年来由于地球自然环境遭受破坏、天然资源枯竭等问题相继出现,由所谓消耗型经济转型为回收型经济已是燃眉之急。不久的将来,制造商将消费者所报废的各种电气产品零件回收,然后加以分解,将可重复利用的零件应用在新产品的组装上,无法重复利用的零件则予以报废,产品回收将是制造商必尽的一种义务。
上述任何一种连接器都是以焊接方式固定于电路板上,特别是电路板插入式的连接器,就其安装构造面而言,焊接的固定强度比较强,故要在不会损伤到连接器及印刷电路板的情况下,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分开,事实上似乎是不可能。表面实装式的连接器,其焊接的固定强度比较弱,为了防范使用时印刷电路板的型状产生剥离,会在安装部位的四周进行补强。因此与上述相同,要在不会损伤连接器及印刷电路板的情况下,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分开,事实上似乎是不可能。
以现阶段的技术水准而言,要在连接器或印刷电路板上制造高耐热性材质的东西相当困难,所以无法利用熔点太高的合金做为焊接材料。因此,除了充分了解铅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之外,不得不以熔点较低的锡和铅的合金做为焊接材料。再者,使用焊接方式将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必须经过焊剂涂抹、热流处理、焊接浸渍与洗净等程序,这些程序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衍生出许多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无须焊接即可以足够安装强度夹持电路板的连接器,并使连接器很容易就可以从电路板卸下,并且不会刮伤电路板。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连接器,其是由电路板定位装置与夹持装置所构成,上述的电路板定位装置是以电气方式连接电路板与其它电气/电子设备,且藉由夹持装置的压掣弹力以夹持住电路板,使电路板于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从固定位置脱离。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一种用于电路板和电气装置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有一电路板定位装置,用于以电气方式连接电路板与其它电气/电子设备;及一电路板夹持装置,用于通过压掣弹力以夹持住电路板,使电路板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从固定位置脱离;其中,所述电路板定位装置是一方便插入的电路板以电气方式连接其它电气/电子设备的电路板插入部位,且电路板插入部位和夹持装置设置在主体外壳内;其中,所述电路板是通过插入插座的电气连接装置以便于自电路板插入部位插入其它电气/电子设备的插头与其它电气/电子设备电气连接;及所述插座为一个或数个插头插座。
上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头插座包括构成外廓的外部端子,以及设置于外部端子所划定内部空间内围的绝缘体,并且前述电气连接装置具有外部端子及位于绝缘体内围至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附近的内部端子。
上述的连接器,其中包括内部端子,其具有设置在绝缘体内围的插头接触部位及设置在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接触部位;外部端子,其具有设置在绝缘体外围的插头接触部位及设置在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接触部位;及所述插头接触部位,受插头插入插座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从插头接触部位脱离的压掣弹力所夹持。
上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接触部受到插头插入插座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从插头接触部位脱离的压掣弹力所夹持。
上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夹持装置是内部端子与外部端子的电路板接触部位。
上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在组接槽处设置有防止变形的补强肋,并且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插入位置是固定在电路板接触部位所夹持的位置上。
上述述的连接器,其中包括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形成在外部端子的适当位置处;及爪部,是由主体外壳适当位置处与前述连接孔连接形成;其中所述连接孔与爪部的连接关系切断,即为外部端子、绝缘体、内部端子及主体外壳间的夹持状态切断。
上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可以是单头插座,并且所述单头插座是在其内围设置有具有圆筒状端部的接地(earth)弹性组件。
上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连接装置是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向单头插座延伸的压接(break)弹性组件、顶接(tip)弹性组件、导接(link)弹性组件或接地(earth)弹性组件,而且所述夹持装置是备有压接(break)弹性组件、顶接(tip)弹性组件、导接(link)弹性组件和接地(earth)弹性组件的电路板接触部位。
上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各弹性组件的电路板接触部位受到电路板插入电路板插入部位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从电路板接触部位脱离的压掣弹力所夹持。
上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插入位置固定在电路板接触部位所夹持的位置上。
本发明的连接器,其中,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具有一种赋予插座至插头退耦之力量(使插头与插座分离的力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连接器无需焊接即可以足够安装强度夹持电路板的连接器,连接器从电路板卸下时不会刮伤电路板。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第一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3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背面立体图。
图4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5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6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电路板插入部位运作说明图。
图7是图2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8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组装分解立体图。
图9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组装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组装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组装立体斜视图。
图12是将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和面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13是将第一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背面垂直剖面立体图。
图14是将第一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背面垂直剖面立体图。
图15是将第一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16是将第一最佳实施便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时的背面图。
图17是现有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18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第二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19是图18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电路板插入部位背面图。
图20是将第二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背面垂直剖面立体图。
图21是第二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22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正面立体图。
图23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24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背面立体图。
图25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26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B-B’线剖面图。
图27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组装分解立体图。
图28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组装立体图。
图29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组装立体图。
图30是图21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和面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图31是第三最佳实施例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背面垂直剖面图。
图32是第三最佳实施例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33是第三最佳实施例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背面图。
图34是现有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35是备有第一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美规连接器、Half Pitch连接器和Mini DIN连接器的VTR说明图。
符号说明1 主体1a基部1b直立部31~36插头插座5 电路板插入部71~74加强筋91~92、111~112爪部13a、13b 贯通孔15a、15b 螺丝贯通孔17a、17b、19c、19d 突出部19 基部19a、19b 定位用缺口
21 外部端子231~236绝缘体251~256内部端子271~276结合体29 面板31、45 印刷电路板33、35 突出部33a、35a L字型缺口37 配线区39 组接槽41、43 补强用柱子47、49 矩形状缺口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连接器,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连接器由主体1、插头插座31(~3n(图中为36))和电路板插入部位5所组成,由侧面检视,主体1的外观略呈L状,插头插座31位于主体1的正面是呈圆筒状,其数量为1个或数个(图中为6个),该电路板插入部位5于主体1的基部1a上有水平方向的开口状空隙,基部1a至直立部1b的背面设置有数个(图中为4个)一定间隔的加强筋71(~7n(图中为74)),其作用为加强主体1的直立部1b,并于直立部1b的上面有数个(图中为2个)爪部91(~7n(图中为92)),直立部1b的底面则有数个(图中为2个)爪部111(~11n(图中为112)),除了上面部部位外,连接器上还有2个开口状贯通孔13a、13b和圆形状的螺丝贯通孔15a、15b,且该开口状贯通孔和圆形状螺丝贯通孔是从直立部1b的正面贯通至背面,在图4中,符号21c和21d都是形成外部端子的小孔。
接着详细说明各部位。
于插头插座31~36有外部端子、绝缘体和内部端子,前述绝缘体并具有圆筒状的插头插入部,本最佳实施例是采用2个外部端子、6个绝缘体和6个内部端子,在电路板插入部位5中,与配线区(属于内部端子的一部分)之间的接触部位是以等间隔从直立部1b延伸,配线区为配置于印刷电路板上的一种配线类型,其是以电气方式连接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气和电子回路零件,详细说明请见后述,有关插头插座31~36和电路板插入部位5的详细结构说明,请见后述;在电路板插入部位5中与配线区(属于外部端子的一部分)之间的接触部位也是以等间隔从直立部1b延伸。
螺丝贯通孔15a和15b分别具有母螺旋部位,在这些母螺旋部位上分别螺合着螺丝以增强面板的安装强度,上述各螺丝将面板和直立部1b夹持住藉使主体1固定于面板上,而爪部91、92、111、112也可将外部端子固定于主体1之上。
又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电路板插入部位5总共面向3个方向组接槽,分别是基部1a(位于直立部1b背面的对面)的端面、直立部1b背面的左右两侧,在组接槽处靠近基部1a端面部位的上层与下层设置有数个突出部(图中仅以17a和17b等符号标示),由突出部17a开始所设置于顶面的各突出部位以及由突出部17b开始所设置于底面的各突出部是分别呈相对状,如图6所示,电路板插入部位5的组接槽可朝箭头方向(也就是上下)扩大。
图7是从图2A-A’线剖开后,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内部构造图。
如图7所示,直立部1b的背面和基部1通过基部19构成一体,基部1a为构成电路板插入部位5的外框并与直立部1b皆呈L状,且基部19的一部分在直立部1b的上面及下面形成数个爪部92(91)、112(111),另一方面,直立部1b的正面和各插头插座(图中仅以34、35和36等符号标示)的外框是通过外部端子21构成一体,也就是说,夹持外部端子21即可在基部19上形成主体1的外框和插头插座34~36(31~33)的外框。
在外部端子21中,各插头插座34~36(31~33)的外框部位内围设置有数个绝缘体(图中仅以234~236等符号标示),绝缘体上有呈圆筒状的插头插入部,且插头插入部的外围沿着长轴方向形成数个加强筋(标示于图8),在靠近各加强筋的基端部位,其全部或局部突出于插头插入部的半径方向以形成与外部端子21之间的嵌合部(请参阅图8),而各绝缘体234~236(231~233)的前端部位有外径,其大小比外部端子21的各部位内径稍小;当各前端部位与外部端子21的各部位内围紧密结合时,或当嵌合部与直立部1b的正面外框嵌合时,各绝缘体234~236(231~233)会被嵌入外部端子21内。
上述数个加强筋中具有相对关系的任意一对加强筋会形成空间部位,让以下说明的数个内部端子254~256(251~253)分别嵌入各绝缘体234~236(231~233)内,在靠近各空间部位的前端部位则形成一个贯通插头插入部的小孔。
内部端子251~256共分3种,分别是与最上层插头插座36(31)对应者256(251)、与中层插头插座35(32)对应者255(252)、以及与最下层插头插座34(33)对应者254(253),前述任何一种端子都是整个呈薄平板状,其组成元件包括与插头接触的接触部(插头接触部)P,以及与印刷电路板配线区(后述)的接触部(配线区接触部)W,在插头接触部P在靠近前端的地方有一对外型较大的端子,而配线区接触部W在靠近前端的地方也有一对端子,但外型比插头接触部P小。
插头接触部P和配线区接触部W是具有弹力,通过该一弹力使插头接触部P不致于从插头接触部P脱离而夹持住插头。同样地,通过该一弹力,配线区接触部W不致于从配线区接触部W脱离而夹持住印刷电路板,有关以配线区接触部W夹持住的印刷电路板的结构,在图14中有更详细的说明。
在与最上层插头插座36(31)对应的内部端子256(251)中,接触部P和W之间的连接通过一个较长的连接部件来实现;而在与中层插头插座35(32)对应的内部端子255(252)中,接触部P和W之间的连接通过一个较短的连接部件来实现;在与最下层插头插座34(33)对应的内部端子254(253)中,接触部P与W直接连接。
接着以图8、图9和图10详细说明外部端子21、绝缘体234~236(231~233)和内部端子254~256(251~253),不过,本文省略了各绝缘体234~236(231~233)的插头插入部、加强筋及其嵌合部的标示符号与详细说明。
图8、图9、图10和图11为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安装分解立体图。
首先如图8所示,在构成最上层插头插座36(31)的绝缘体236(231)中插入连接部较长的内部端子256(251),且在构成中层插头插座35(32)的绝缘体235(232)中插入连接部较短的内部端子255(252),然后在构成最下层插头插座34(33)的绝缘体234(233)中插入与接触部P、W直接连接的内部端子254(253),如图9所示,执行过这些程序后,即完成绝缘体236(231)和内部端子256(251)的结合体276(271),以及绝缘体235(232)和内部端子255(252)的结合体275(272),并以同样的方法完成绝缘体234(233)和内部端子254(253)的结合体274(273)。
接着,如图10所示,在与最上层插头插座36(31)对应的部位中插入结合体276(271),且与中层插头插座35(32)对应的部位中插入结合体275(272),然后在与最下层插头插座34(33)对应的部位中插入结合体274(273),最后将爪部91与外部端子21的小孔21a(标示于图10)嵌合,以及将爪部111与外部端子21的小孔21c(标示于图4)嵌合,如此一来,和内部端子(251~256)一样由插头接触部P及配线区接触部W构成一体的外部端子21会被安装固定于主体1之上;如图11所示,从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正面观看,位于左半边的插头插座36、35、34即告完成,执行同样的程序,从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正面观看,位于右半边的插头插座(31、32、33)亦随之完成。
图12为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及面板时的正面立体图。
在图12中,插头插座型连接器被夹持固定于面板29和印刷电路板31之上,将螺丝(图中没有标示)图2、图3及图11的螺丝贯通孔15a、15b螺合,通过这些螺丝夹持住面板29以增加连接器连接至面板29及印刷电路板31的安装强度。
面板29的背面设置有与连接器背面嵌合的爪部(图中没有标示),通过与爪部的嵌合以增加连接器连接至面板29及印刷电路板31的安装强度。
图13为第一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从背面观看的垂直剖面立体图。
在图13中,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插入部位为∩字型的缺口,并藉由该缺口所形成的一对突出部33、35前端内圈形成L字型的缺口33a、35a,如图所示,印刷电路板31的上面配置有许多配线区37,且其下面也配置着和配线区37一样的配线区(图中没有标示)。
从背面观看电路板插入部5,于基部19的左右两端分别有一对缺口19a和19b,而在缺口19a和19b的最底部则有突出部19d(19c),此外,在基部19中,从连接器主体1的背面到正面与配线区37对应的位置上是分别形成从上面贯通底面的数个组接槽39。
各组接槽39是面向着各内部端子(251~256)的配线区接触部W和外部端子21的配线区接触部W21,当印刷电路板31插入至电路板插入部5的固定位置时,各配线区接触部W21是配置于各组接槽39内,以可在上下夹持住配线区37的状态下利用电气方式和配线区37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当突出部33和35的内圈沿着定位用缺口19a和19b将印刷电路板31插入电路板插入部5时,L字型缺口33a、33b将和突出部19d(19c)连接,以使印刷电路板31的插入位置即被固定住,在这种状态下的印刷电路板31中,各配线区37的配置位置会被各内部端子21(251~256)的配线区接触部W和外部端子21的配线区接触部W21从上下夹持住,至此,连接器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31的程序便告结束。
图14为第一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明确标示出重要部位的背面垂直剖面立体图。
在图14中,配置于印刷电路板31最右下方上面及下面的配线区37分别被2个部分从上下夹持住,这2个部分是面向基部19最右下方的组接槽39的以实线标示的内部端子254的配线区接触部W的上侧部分,以及以虚线标示的配线区接触部W的下侧部分。
如上所述,配线区37所配置的上面及下面部位,会因内部端子254的配线区接触部W上侧和下侧所产生的弹力,被配线区接触部W夹持住,而上述以外配线区37所配置的印刷电路板31(上面及下面)是由上侧和下侧所产生的弹力夹持住。
因此,除非以外力将印刷电路板31从电路板插入部5卸下,否则不但能够确保印刷电路板31上面的回路零件和连接器之间能够以充分的电气连接,而且印刷电路板31也可以通过各配线区接触部,以足够的安装强度(亦即在一般使用状态下,连接器不会从印刷电路板31脱落的安装强度)夹持。
图15为第一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16为其安装结构的背面图。
图17为现有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的正面图。
将图15、图16、与图17做一比较对照后可发现,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与图17的现有安装构造不同,印刷电路板31的底面并没有形成如图17所示的焊接浸渍32或固定用核热电池34,因此,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比现有的安装构造更容易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31卸下,卸下时也不会刮伤印刷电路板31和连接器,此外,由于不使用焊接浸渍32或固定用核热电池34,所以本最佳实施例较符合环保需求。
再者,本最佳实施例插头插入型连接器的构成方式,是将主体1的爪部91~112嵌入外部端子21的孔21a~21d,藉以夹持固定住嵌入外部端子21内部的绝缘体231~236或内部端子251~256,所以只需解除嵌入,所有零件都可以随之卸下。因此,金属零件和塑胶零件的区分毫不费力,产品的回收轻而易举。
图18为本发明的第二最佳实施例的电路板插入式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图19为备有图18插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电路板插入部背面图。
如图18和图19所示,电路板插入部5的组接槽处,从直立部1b的背面观看,其左右两侧将形成加强柱41和43,这种构造和最佳实施例1不同处在于设置加强柱41和43可防止电路板插入部5的组接槽往上下方向扩大。
因此,可通过外部负荷或印刷电路板31所产生的弯度来限制组接槽变形(主要是上下扩大),让配线区37(设置于印刷电路板31的上面及下面)的夹持更确实,藉以充分确保各内部端子(251~256)、各外部端子21与配线区37的电气接触。
图20为第二最佳实施例的插头插座型连接器固定安装于印刷电路板时的背面垂直剖面立体图。
如图20所示,在连接器安装固定用的印刷电路板45上,连接器的插入部位(与最佳实施例1相同,呈∩字型的缺口状)有矩形缺口47、49,这种结构和最佳实施例1不同,其它结构则和最佳实施例一的印刷电路板31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图21为本发明的第三最佳实施例电路板插入式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22为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正面立体图。
图23为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背面图。
图24为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背面立体图。
图25为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右侧面图。
上述连接器由主体55和单头插座59组成,该主体55是由上侧基部51和下侧基部53组成,且上侧基部51是为一盖体而可从图21中以B-B’线所标示的部位卸下。下侧基部53为一零件容置座,单头插座59与主体55正面的圆筒状插头安装部57嵌合后安装固定于主体55之上。
上侧基部51的正面有突出部51a,该突出部51是与位于下侧基部53正面的第一凹部53a嵌合,并且上侧基部51和下侧基部53是构成主体55,二者为一体。另于上侧基部51和下侧基部53的两侧面分别形成第二凹部和定位耳61(63),定位耳61(63)的端面形成爪部61a(63a),当上侧基部51安装于下侧基部53时,爪部61a(63a)分别和爪部53d(53c)及爪部65a(67a)嵌合,爪部53d(53c)位于和爪部61a(63a)相对应的下侧基部53之上,爪部65a(67a)则位于下侧基部53两侧面定位耳65(67)之上,而上侧基部51以一定的强度安装固定于下侧基部53之上,并将上侧基部51安装于下侧基部53时的安装强度以不会脱离者为主。当上述结构的连接器插入电路板时,定位耳61(63)与印刷电路板的下面嵌合固定,定位耳65(67)则和印刷电路板的上面嵌合固定。因此,插入印刷电路板后,在一般使用状态下,上侧基部51和下侧基部53并不会分离。
如图23和图24所示的主体55背面设置有电路板插入部69,如图23、图24和图25所示的电路板插入部69共有3个分别是位于主体55的背面和主体55背面的左右两侧的组接槽,组接槽的顶面(也就是上侧基部51)和底面(也就是下侧基部53)在相对位置上是由主体55的背面朝向正面以分别并行延伸出一条较宽的缺口沟槽(第1缺口沟槽)和较窄的缺口沟槽(第2缺口沟槽)。
在本最佳实施例中揭示,第1缺口沟槽有3条,第2缺口沟槽有4条,在图23中,左侧位置的第1缺口沟槽有压接(break)弹性元件的接触部(压接(break)弹性元件接触部)71a,而中央位置的第1缺口沟槽有顶接(tip)弹性元件的接触部(顶接(tip)弹性元件接触部)73a。右侧位置的第1缺口沟槽则有第1导接(link)弹性元件的接触部(第1导接(link)弹性元件接触部)75a。从图23的左端,亦即从主体55背面观看,比电路板插入部69更里面的部位上有第2导接(link)弹性元件的接触部(第2导接(link)弹性元件接触部)77a。从图23的右端,亦即从主体55背面观看,比电路板插入部69更里面的部位上有接地(earth)弹性元件的接触部(接地(earth)弹性元件接触部)79a。在图26中详细说明了压接(break)弹性元件71、顶接(tip)弹性元件73、第1导接(link弹性元件75、第2导接(link)弹性元件77与接地(earth)弹性元件79等各弹性元件主体的结构。且在本最佳实施例中揭示,压接(break)弹性元件接触部71a、顶接(tip)弹性元件接触部73a、第1导接(link)弹性元件接触部75a、第2导接(link)弹性元件接触部77a与接地(earth)弹性元件接触部79a皆采用同一结构。
在本最佳实施例的连接器中,弹性元件接触部71a、73a、75a、77a及79a的构成方式是将配置有印刷电路板配线区的部位使印刷电路板上下具有弹力,通过该一弹力,除非故意将插入电路板插入部69的印刷电路板卸下,否则各弹性元件接触部71a、73a、75a、77a及79a将受印刷电路板不致于从各弹性元件接触部71a、73a、75a、77a及79a脱离的强度以夹持住印刷电路板。有关藉由各弹性元件71a、73a、75a、77a及79a夹持印刷电路板的结构是于图31中有更详细的说明。而图23和图25是第2导接(link)弹性元件接触部77a和压接(break)弹性元件接触部71a的局部图。
图26为从图21B-B’线切断的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内部结构图(亦即主要是零件容置座的下侧基部53的示意图)。
以下说明弹性元件73、75、77、79(压接(break)弹性元件除外)等用于电气连接插头(插入单头插座59中,图中没有标示)和印刷电路板配线区的零件。
如图26所示,压接(break)弹性元件71在下侧基部53内,从背面到底部延伸成呈∩字型,其端部与顶接(tip)弹性元件73连接。顶接(tip)弹性元件73于下侧基部53内是从背面到底部展开形面Ω状,其任一端部与压接(break)弹性元件71的端部连接,插入插头即从压接(break)弹性元件71的端部脱离。第1导接(link)弹性元件75于下侧基部53内则从背面到底部展开成S字型。第2导接(link)弹性元件77于靠近下侧基部53底部处是展开成U字型。接地(earth)弹性元件79于靠近下侧基部53底部处则展开成L字型,且端部于插头安装部57的外围卷成圆环状(图27和图28有圆环状部位的说明)。
图27、图28和图29为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组装立体图。
首先图27所示,将压接(break)弹性元件接触部71a嵌入面对下侧基部53左侧位置的第1缺口沟槽,然后将压接(break)弹性元件71嵌入下侧基部53,并将顶接(tip)弹性元件接触部73a嵌入下侧基部53中央位置上的第1缺口沟槽,然后将顶接(tip)弹性元件73嵌入下侧基部53。其是先将第1导接(link)弹性元件接触部75a嵌入面对下侧基部53右侧位置的第1缺口沟槽,然后将第1导接(link)弹性元件75嵌入下侧基部53,并将第2导接(link)弹性元件77嵌入面对下侧基部53底部左侧的位置,且从下侧基部53底部右侧位置到插头安装部57外围嵌入接地(earth)弹性元件簧79。如图28所示,执行过上述作业后,各零件(弹性元件71~79)即嵌入下侧基部53内的固定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将图29上侧基部51安装固定于下侧基部53,连接器的组装作业即告完成。
图30为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及面板的正面立体图。为了让安装结构更易于理解,假设面板已从中心部位附近切断。
当单头插座59嵌入面板81的圆孔时,单头插座型连接器会连同面板81和固定于面板81的印刷电路板83被夹持固定住。在与面板81的连接器嵌合的适当位置上并设置有1个或数个爪部(图中未标示),藉使爪部夹持连接器时以进一步增加安装强度。
图31为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时的背面垂直剖面立体图。
如图所示,单头插座型连接器的插入部为∩字型的缺口,并由该缺口所形成的一对突出部85、87前端内围形成L字型的缺口85a、87a。如图所示,印刷电路板83的上面是配置有许多配线区89,下面也配置着和配线区89一样的配线区(图中未标示)。
在电路板插入部69中,由主体55背面沿着正面方向与配线区89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第1、第2缺口沟槽,且压接(break)弹性元件接触部71a、顶接(tip)弹性元件接触部73a和第1导接(link)弹性元件接触部75a分别面对着第1缺口沟槽。当印刷电路板83插入电路板插入部69的适当位置时,在上下夹持住配线区89的状态下,可与各配线区89以电气方式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当突出部87、85的内围与定位耳65、67内部的下侧基部53外壁面、上侧基部51外壁面(分别请参阅图22、图24和图29)、符号70所代表的接地(earth)弹性元件接触部79a的收纳空间内围连接时,将印刷电路板83插入电路板插入部69。在这种状态下,若继续将印刷电路板83插入电路板插入部69,不久之后,L字型缺口87a会碰触到符号72所代表的接地(earth)弹性元件接触部79a的收纳空间内围,而L字型缺口85a会碰触到符号72所代表的同一个接地(earth)弹性元件接触部79a的收纳空间内围(图中未标示),印刷电路板83的插入位置即被固定住。
在上述状态下,印刷电路板83的配线区89的配置部位会从上下方向由各弹性元件接触部71a~79a夹持住。至此,将连接器安装固定于印刷电路板83的作业便全部完成。
图32为最佳实施例的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至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图33为其安装结构的背面图。
图34为现有单头插座型连接器安装至印刷电路板时的正面图。
将图32、图33、与图34做一比较对照后可发现,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与现有安装构造不同,印刷电路板83的下面并没有形成如图34所示的焊接浸渍90。因此,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结构比现有的安装结构更容易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83卸下,卸下时也不会刮伤印刷电路板83和连接器。此外,由于不使用焊接浸渍90,所以本最佳实施例较符合环保需求。
在本最佳实施例的安装构造中,可将印刷电路板83上面到单头插座59最上端的高度降低为图34现有安装构造的二分之一。
在本最佳实施例中揭示,只要将连接器从印刷电路板83卸下,即可将上侧基部51和下侧基部53分离,故可个别取出嵌入于上侧基部51和下侧基部53之间的弹性元件。因此,金属零件和塑胶零件的分类毫不费力,产品的回收相当容易。
如图35所示,VTR265以插头267(插入数个(图中为13个)插头插座型连接器265a)连接电视及音响(图中皆未标示),以Mini DIN插头269(插入Mini DIN连接器265b)连接电视(图中未标示)。VTR265以美规插头271(插入美规连接器265c)连接个人电脑(图中未标示),以Half Pitch插头273(插入Half Pitch连接器265d)连接电视(图中未标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电路板和电气装置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有一电路板定位装置,用于以电气方式连接电路板与其它电气/电子设备;及一电路板夹持装置,用于通过压掣弹力以夹持住电路板,使电路板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从固定位置脱离;其中,所述电路板定位装置是一方便插入的电路板以电气方式连接其它电气/电子设备的电路板插入部位,且电路板插入部位和夹持装置设置在主体外壳内;其中,所述电路板是通过插入插座的电气连接装置以便于自电路板插入部位插入其它电气/电子设备的插头与其它电气/电子设备电气连接;及所述插座为一个或数个插头插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头插座包括构成外廓的外部端子,以及设置于外部端子所划定的内部空间内围的绝缘体,并且所述电气连接装置具有外部端子及位于绝缘体内围至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附近的内部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包括内部端子,其具有设置在绝缘体内围的插头接触部位及设置在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接触部位;外部端子,其具有设置在绝缘体外围的插头接触部位及设置在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接触部位;及所述插头接触部位受到插头插入插座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从插头接触部位脱离的压掣弹力所夹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接触部受到插头插入插座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从插头接触部位脱离的压掣弹力所夹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夹持装置是内部端子与外部端子的电路板接触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在组接槽处设置有防止变形的补强肋,并且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插入位置是固定在电路板接触部位所夹持的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包括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在外部端子的适当位置形成;及爪部,所述爪部是由主体外壳适当位置处与前述连接孔连接形成;其中所述连接孔与爪部的连接关系切断,即为外部端子、绝缘体、内部端子及主体外壳间的夹持状态切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可以是单头插座,并且所述单头插座是在其内围设置有具有圆筒状端部的接地弹性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连接装置是电路板插入部位组接槽处向单头插座延伸的压接弹性组件、顶接弹性组件、导接弹性组件或接地弹性组件,而且所述夹持装置是备有压接弹性组件、顶接弹性组件、导接弹性组件和接地弹性组件的电路板接触部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各弹性组件的电路板接触部位受到电路板插入电路板插入部位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会从电路板接触部位脱离的压掣弹力所夹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路板插入部位的电路板插入位置固定在电路板接触部位所夹持的位置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路板和电气装置的连接器,包括一电路板定位装置及一电路板夹持装置;其中,所述电路板定位装置是一方便插入的电路板以电气方式连接其它电气/电子设备的电路板插入部位,且电路板插入部位和夹持装置设置在主体外壳内;其中,所述电路板是通过插入插座的电气连接装置以便于自电路板插入部位插入其它电气/电子设备的插头与其它电气/电子设备电气连接;及所述插座为一个或数个插头插座。本发明无需焊接即可提供足够安装强度以夹持定位电路板的连接器,连接器于电路板卸下时不会刮伤电路板。
文档编号H01R13/646GK1497789SQ0315603
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3日
发明者菊池英司, 山川广治, 治 申请人:日本迪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