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80324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轴电缆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同轴电缆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就电器产品的导线而言,最传统者为单心线,但其有杂讯,传输速度慢。为此,乃有业者提供一种同轴电缆,以克服此等问题。如后附诸多图式所示,显示该同轴电缆1由内层到外层依序具有芯线11、绝缘层12、网状编织线13,以及绝缘表皮14。
在同轴电缆与连接器连结时,除了该同轴电缆1的芯线11要与设于该连接器内的端子结合之外,该同轴电缆的网状编织线13亦必须与该连接器作接地结合。
以往关于同轴电缆的连接器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该习用连接器2一般包含有一本体21、一铆接管22、以及一种缘套管23。
上述本体21为一管体座,其后端缩小管径并向后突出形成一凸座211,该凸座后端再缩小管径形成一凸管212,该凸管212具有一通孔213连通至本体21前端,且该凸座211一面设有开口214;铆接管22具有与本体21后端相配应的喇叭体形态,亦即,该铆接管22具有一扩口管体221彼与本体21的凸座211相配应,以及具有一铆合管体222彼与本体21的凸管212相配应;缘套管23套置于本体21内部,该绝缘套管23具有穿孔231,供穿设一端3(公端子或母端子),并以该套管23隔绝端子3与本体21内壁的接触,而本体21内部约中央部位设有一内凸缘215,以阻挡及定位该绝缘套管23于本体21内部的位置。
上述同轴电缆1与连接器2连结时,是将绝缘套管23穿设端子3后,由本体21前端置入本体21内部,并受该本体21内凸缘215的阻挡而定位;再将该同轴电缆1的绝缘层12及芯线11由后端伸入于连接器2的通孔231,并由本体21的开口214施行该芯线11与端子3的焊接工作;复将该同轴电缆1的网状编织线13向外翻开扩大,套覆于本体凸管212外周;然后,再以铆接管22套覆于本体21后端,且使该铆接管22的铆合管体222包覆于该外翻扩大的网状编织线13的外周,并予以铆合,使得该网状编织线13被铆合于连接器2的凸管212,而使网状编织线13接地。
然而,上述习用连接器在与同轴电缆连结当中,有如诸明显缺点一、在进行同轴电缆线1网状编织线13的接地作业时,必须将该诸多细密的网状编织线13逐一向外翻开扩大并整齐套覆于本体21凸管212外周,该项加工作业完全依赖人工进行,其作业极为不便,无法自动化生产;二、复必须利用工具将铆接管22的铆合管体222连同该网状编织线13铆合于该凸管212外周,其作业亦属麻烦;三、上述以人工进行网状编织线的外翻作业,甚易因人为的疏失,未将该网状编织线全数外翻,而留有部分余线于内,造成“残线”现象,引起短路等接触上的不利影响;四、端子3必须连同绝缘套管23装设于本体21内部后,再由本体的开口214部位实施该端子3与同轴电缆1芯线11间的焊接作业,无法施行自动化焊接,而必须以例如烙铁手工焊接,不但麻烦费时,且焊锡的锡量多寡无法标准控制,而影响其品质及功能;五、本体21为不等外径的管体,而端子3与芯线11的焊接部位乃接近于小外径的凸管212部位,极易因焊接上的疏失或焊接品质的不稳定而彼此接触,造成短路;六、本体21及铆接管22皆为具有复数不等外径的内管体,其皆以实心棒材车制成型,既费时又费材,且无法大量生产;七、本体21及铆接管22为分开的两件式零件,在组合时,其相临端b难以完全保证密接,容易造成讯号的干扰;八、同轴电缆1的结合端被剥除绝缘表皮14,且以其网状编织线13外翻套覆于本体21的凸管212,因此,绝缘表皮14与凸管212的相临端乃会形成一间隙d,且使部分的网状编织线13显露于外,在同轴电缆弯曲时,容易自最脆弱的该间隙b部位曲折而损坏。
如图4、图5、图6所示,为同轴电缆习用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其连接器的型式与前述者稍有差异,但大部分相同。其不同之处是,该连接器的本体21的后端缩小管径并向后突出形成一管体216,该凸管具有一内孔217连通至本体21前端;并另设有一铜管24及一绝缘垫圈25。
上述同轴电缆1与该习用连接器连结时,是将同轴电缆1的网状编织线13向外翻开扩大,套覆于铜管24外周;再将该同轴电缆1的芯线11穿过绝缘垫圈25的中心通孔251后与端子3(公端子或母端子)焊接,同时,该同轴电缆1的网状编织线13的一部分也抵接触于绝缘垫圈25;之后,将上述结合完成的构件插置于连接器本体21内部,使得端子3位于本体内的绝缘套管23的穿孔231内部,以及使得铜管24及同轴电缆1的网状编织线13位于本体的管体216的内孔217;最后,将该管体216向内铆合,使得同轴电缆1的网状编织线13被铆合于铜管24及连接器2的管体216之间,而使该网状编织线13接地。
该习用连接器同样具有上述习用连接器的缺憾,即,要将同轴电缆1的诸多细密的网状编织线13逐一向外翻开并整齐套覆铜管24外周;该项外翻作业容易疏漏不全;必须进行本体1管体216的铆合作业;以及同轴电缆1的绝缘表皮14与管体216的相临端会形成一问隙d,而容易自该间隙b部位曲折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同轴电缆连接器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构造简捷易行,且施作上极为省时便利的同轴电缆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管状的本体、绝缘套管、保持器、以及补强垫圈,该本体后端设有一凹口,该保持器包括一盘体及一凸管彼自盘体向后凸伸,该保持器内部设有贯通且不等径的通孔为小径通孔及大径通孔;同轴电缆的绝缘表皮的端部及网状编织线,分别插置于该保持器的大径通径及小径通孔,且以其芯线插置于端子内部,并予以焊接,于该端子及保持器间的同轴电缆的绝缘层外周,套覆以补强垫圈,尔后其整体由本体之一端组装于该本体内部;其整体组装简易,并可自动化大量生产,且可避免同轴电缆结合端部的曲折损坏。


图1为习用电缆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连接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为另一种习用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为图4所示连接器的立体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
图9为图7所示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7、图8、图9所示,本实施例之连接器4主要包括含有一本体41、一绝缘套管42、一保持器43、以及一补强垫圈44。
所述的本体41为一管状体,其内部近前端部位设有向内凸出的内凸缘411,该本体的内壁自该内凸缘往后端方向呈平顺的内壁,且该内体后端设有一凹入的凹口412。
所述的绝缘套管42为一管状体,该绝缘套管42套置于本体41内部,并以该套管42前端抵靠于本体41的内凸缘411,作为该套管42组装于该本体41的定位位置。
所述的保持器43为一呈凸形的管状体,包含有一盘体431及一凸管432彼自该盘体向后凸伸,该保持器43内部设有贯通且不等到径的通孔为小径通孔433及大径通孔434。
所述的补强垫圈44为一C型环,于组装时,在介于端子3及保持器43间的同轴电缆的绝缘层12外周,可套覆该补强垫圈44,以加强该部位的坚硬度,使不挠性扭曲,而利于同轴电缆及连接器组装时拆装的插拔施作。
另外,上述的端子3端部的相对向管壁上分别设有一焊接孔31及排气孔32,以利于与同轴电缆1芯线11间的焊接施作,以及利于排除焊接时所产生的气体。
在组装连接器4及上述同轴电缆1时,是将该同轴电缆1的绝缘表皮14的端部及网状编织线13,分别紧密插置于保持器43的大径通孔434及小径通孔433,此时该同轴电缆1的芯线11并插置于端子3内部,且由焊接孔31施行该芯线11与端子3间的焊接,再于该端子3及保持器43间的同轴电缆的绝缘层12外周,套覆以补强垫圈44,最后将上述已结合好的构件由后向前以冷挤配合的方式紧密插置于本体41内部,并使得端子3位本体内的绝缘套管42的内部,以及使得保持器43的盘体431位于本体41的凹口412,而同轴电缆1的网状编织线13即经由紧密接触到该盘体431及该本体41而接地。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4构造及其与同轴电缆1的组装连结,至少有如下优点一、由于其焊接工作是在本体41外部进行之后再组装于该本体内部,因此可以自动化方式来进行焊接,且焊接时所产生的气体可由排气孔32向外排除;二、同轴电缆1的网状编织线13是直接套入于保持器43的小径通孔433内部,免除以人工将该网状编织线逐一向外翻开的作业,以及完全避免因上述外翻不全所造成“残线”的情况;三、连接器4的本体41及保持器43皆为平顺的管体,以管材加工即可,而不必以实心棒材一一车制,省时又省材;四、同轴电缆1绝缘表皮14的端部是被保持于保持器43的大径通孔432的内部,与该保持器结为一体,其相临端无间隙存在,因此,在该同轴电缆1弯曲时,不会自其结合端部曲折损坏。
权利要求1一种同轴电缆的连接器,该同轴电缆由内层至外层依序具有芯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线,以及绝缘表皮,该连接器用以接合同轴电缆及一端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本体,为一管状体,其内部近前端部位设有向内凸出的内凸缘,该本体的内壁自该内凸缘往后端方向是呈平顺的内壁,且该本体后端设有一凹入的凹口;一绝缘套管,其套置于本体内部,并抵靠于该本体的内凸缘,端子之一部分套置于该绝缘套管的内部,并与该同轴电缆的芯线相焊接;一保持器,其为一凸形体,包含有一盘体及一凸管彼自该盘体向后凸伸,该保持器内部设有贯通且不等径的通孔为小径通孔及大径通孔,分别紧密装设该同轴电缆的网状编织线及绝缘表皮的端部,该保持器的盘体并紧密装设于该本体的凹口内部;一补强垫圈,其为一C型环,套覆于介于该端子及该保持器间之该同轴电缆的绝缘层的外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为公端子。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子为母端子。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端部之一相对向管壁分别设有焊接孔及排气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其包含有管状的本体41、绝缘套管42、保持器43、补强垫圈44,该本体41后端设有一凹口412,该保持器43包含有一盘体431及一凸管432,该保持器43内部设有贯通且不等径的通孔为小径通孔433及大径通孔434;同轴电缆的绝绷表皮的端部及网状编织线,分别插置于该保持器的大径通孔433及小径通孔434,且以其芯线插置于端子3内部,并予以焊接,该端子3及保持器43间的同轴电缆的绝缘层外周,套覆补强垫圈44,尔后将其整体由本体41的一端组装于该本体41内部;其整体组装简易,并可自动化大量生产,且可避免同轴电缆结合端部的曲折损坏。
文档编号H01R9/05GK2667687SQ0325218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5日
发明者胡宇栋 申请人:胡宇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