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38910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轴电缆的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尤其是有关一种直接置放及盖合夹固方式的连接器,其连接稳固且同轴电缆无变形损伤的问题。
背景技术
就电气产品的导线而言,最传统者为单心线,但其有噪声,传输速度慢,而且体积大。为此,有业者提供一种同轴电缆,以克服此等问题,而为业者目前所广泛使用。该同轴电缆是由复数同轴线排列而成。如后附图式所示,显示该同轴线(同轴电缆)1由内层至外层依序具有蕊线11、绝缘层12、网状编织线13、以及绝缘表皮1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器,是提供作为该同轴电缆与其它同轴电缆或其它对象作接合之用。
同轴电缆的连接器一般是包括线端连接器及板端连接器。该线端连接器是与同轴电缆相连接,而该板端连接器则接至一设备的电路板或其它对象,再将该线端连接器与该板端连接器两相接合,而完成电气上的连接。
目前已知的连接器构造,通常是以插合方式将线端连接器插固于板端连接器。然而,因现今电子产品愈来愈要求轻薄短小,因此,其同轴电缆也被要求愈来愈细,相对使其蕊线也变得极细;由于蕊线线径变细,本就较易受到损伤,尤其,已知连接器是以插合方式接合线端连接器及板端连接器,在此插拔过程中,其插拔的瞬间作用力容易波及同轴电缆及其蕊线,使原本细小的蕊线受到扭曲变形及损伤,甚至不能使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已知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缺点而研创出本实用新型,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同轴电缆的连接器,以一种直接置放及盖合夹固方式来接合线端连接器及板端连接器,其连接稳固且同轴电缆无变形损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包括有一线端连接器及一板端连接器。该线端连接器包括有一对接地片,分别焊接于同轴电缆的网状编织线的上、下面;一板体,其底面具有与同轴电缆的蕊线相配应数量的导电层,并分别与各该蕊线相焊接;一上金属壳,位于接地片及板体的上面,并相互结合;以及一下金属壳体,位于该接地片的底面,并相互结合。该板端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其上开设有复数端子槽;复数端子,突容于该端子槽,并与一板端电路板相连接,以及一金属壳盖,枢设于该绝缘本体的后端。线端连接器是以上下方向置放于板端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内,并使该线端连接器的板体的导电层与该端子相接触;再将金属壳盖予以盖合,而将该线端连接器夹合固定于该金属壳盖与该绝缘本体的间。由于线端连接器是以上下方向取置于板端连接器,无强力插拔的作用力,因此,同轴电缆无扭曲变形及损伤的问题,保持该同轴电缆的正常使用功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线端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第1图所示线端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3为第1图所示线端连接器由底面所视的立体图。
图4为第3图所示线端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中板端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6为第5图所示板端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7为第5图所示板端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其中板端连接器由上向下置放于板端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9为延续第8图的动作并将板端连接器的金属壳盖向前盖合的示意图。
图10为金属盖盖合后而完成线端连接器及板端连接器的接合的示意图。
图11为第10图所示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12为第10图所示连接器的剖面立体图。
图13为第10图所示连接器的部份剖面图,显示接地脚与绝缘本体及金属壳盖相互卡合的状态。
图14为第10图所示连接器的部份剖面图,显示绝缘本体及金属壳盖相互卡合的状态。
图中1.同轴电缆 11.蕊线12.绝缘层 13.网状编织线14.绝缘表皮2.线端连接器21.接地片 22.板体221.导电层 222.导位孔23.上金属壳231.内凹肋部232.导位孔 233.侧边板234.扣孔 24.下金属壳241.内凹肋部 242.侧边板243.扣片 3.板端连接器31.绝缘本体311.端子槽312.导位柱 313.臂体314.插槽 315.卡突316.定位柱 32.端子
33.金属壳盖 331.接触片332.内凹肋部 333.侧边334.卡口 335.卡孔34.接地脚341.内壁342.底壁 343.外壁344.内壁卡钩 345.外壁卡钩4.板端电路板 41.定位孔C.扣合构造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点及其功效,依附图的实施例更详细说明如下。
如后附图式所示,本实用新型同轴电缆的连接器主要包括有一线端连接器2及一板端连接器3。
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线端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为第1图所示线端连接器的剖面图,图3为图1所示线端连接器由底面所视的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线端连接器的分解图。
如这些图式所示,上述该线端连接器2包括有一对接地片21、一板体22、一上金属壳23、以及一下金属壳24。
上述该一对接地片21是分别焊接于同轴电缆1网状编织线13的上面及下面,以作接地之用。
上述该板体22为例如一电路板,该板体的底面设有与同轴电缆1蕊线11相配应数量的导电层221,各该导电层221并分别与各该蕊线相焊接。又,该板体22设有至少一导位孔222,以与上金属壳23及后述绝缘本体31结合时对准位置之用。
上述该上金属壳23是位于接地片21及板体22的上面,并与该等接地片及板体相结合,例如以焊锡相焊接。该上金属壳23的面板部份设有至少一向内部凹入的内凹肋部231,以加强该上金属壳23的强度。且该上金属壳23于相对于板体22的导位孔222位置,亦设有一相对的导位孔232,以确保该上金属壳23及该板体22装设位置的准确度。
上述该下金属壳24是位于接地片21的底面,并相互结合。该下金属壳24的面板部份设有至少一向内部凹入的内凹肋部241,以加强该下金属壳24的强度。又,该下金属壳24及上述该上金属壳23各设有侧边板242及233彼等相互迭合,且该等侧边板设有扣合构造C而可相互扣合。该扣合构造包括于其中一侧边板例如下金属壳24的侧边板242设有一扣片243,而另一侧边板例如上金属壳23的侧边板233则设有一扣孔234,而可两相扣合,并固定上述诸构件,而完成该线端连接器2与同轴电缆1间的连接。
请参考图5至图7,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中板端连接器的外观立体图,图6为第5图所示板端连接器的剖面图,图7为第5图所示板端连接器的分解图。
如这些图式所示,上述该板端连接器3包括有一绝缘本体31、复数端子32、以及一金属壳盖3。
上述该绝缘本体31开设有复数端子槽311,可供分别容置各该端子32。且该绝缘本体31于相对于板体22及上金属壳23的导位孔222及232的位置,设有一导位柱312,以作为其接合时的导引定位之用。又,该绝缘本体31的两侧各设有一臂体313,各臂体各设有一插槽314,且另设有一接地脚34插固于该插槽。另外,该绝缘本体31的各臂体313并各设有一卡突315,可与后述金属壳盖33所设相对应的卡孔335相卡合。此外,该绝缘本体31的底面设有向下突出的定位柱316,在与板端电路板4相结合时,该定位柱316可突容于该板端电路板4的定位孔41而相定位。
上述该接地脚34例如为一U型接地脚,具有内壁341、底壁342、以及外壁343。该内壁及该外壁各设有卡钩,其内壁卡钩344是卡固于绝缘本体31的插槽314,而外壁卡钩315则可供与后述金属壳盖33所设的卡口334相卡合。
上述该复数端子32的各该端子是分别突容于绝缘本体31的各该端子槽311,并与板端电路板4相连接。
上述该金属壳盖33是枢设于绝缘本体31后端,并可相互掀开或盖合。该金属壳盖33设有至少一向内突出的接触片331,在盖合时,该接触片331可顶触于上金属壳23。该金属壳盖33亦设有至少一向内部凹入的内凹肋部332,以加强该金属壳盖33的强度。又,该金属壳盖33两侧各设有侧边333,各该侧边各设有一卡口334及一卡孔335,在该金属壳盖33盖合时,可分别与接地脚34的外壁卡钩345及绝缘本体33的卡突315相卡合。
请参考图8至图14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线端连接器及板端连接器接合时的使用状态图,其中,图8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线端连接器由上向下置放于板端连接器的示意图,图9为延续图8的动作并将板端连接器的金属壳盖向前盖合的示意图,图10为金属盖盖合后而完成线端连接器及板端连接器的接合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连接器的剖面图,图12为图10所示连接器的剖面立体图,图13为图10所示连接器的部份剖面图,显示接地脚与绝缘本体及金属壳盖相互卡合的状态,图14为图10所示连接器的部份剖面图,显示绝缘本体及金属壳盖相互卡合的状态。
如这些图式所示,当欲接合本实用新型线端连接器2及板端连接器3时,是将该线端连接器2以其导位孔222及232对准于导位柱312的位置,而将该线端连接器2由上向下置放于板端连接器3的绝缘本体31,此时,与同轴电缆1各蕊线11相焊接的板体22各导电层221,亦各对准于板端连接器3的各端子32;的后,将板端连接器3的金属壳盖33向前盖合,使得该金属壳盖33的卡口334及卡孔335,分别与接地脚34的外壁卡钩345及绝缘本体33的卡突315相卡合,同时将线端连接器2夹固于该板端连接器3,在此时,该板端连接器3金属壳盖33的接触片331亦顶触于线端连接器2的上金属壳23。
在线端连接器2及板端连接器3的上述接合状态时,其同轴电缆1的蕊线11是经由导电层221及端子32传导至板端电路板4,而同轴电缆1的网状编织线13则经由接地片21、上金属壳23、金属壳盖33而传导至接地脚35,而分别完成其讯号及接地的传导。
依据本实用新型,其线端连接器是以上下方向取置于板端连接器,再将该板端连接器予以盖合夹固,其接合过程中,无强力插拔的作用力,因此,同轴电缆无扭曲变形及损伤的问题,保持该同轴电缆的正常使用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进行各式各样的应用实施,只要能发挥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此类的应用实施也应理解为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同轴电缆的连接器,该同轴电缆由复数同轴线排列构成,各同轴线由内层至外层依序具有蕊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线、以及绝缘表皮,该连接器用以接合该同轴电缆至一相对的设备,其特征是该连接器至少包括一线端连接器,该线端连接器包括有一对接地片,分别焊接于该网状编织线的上、下面;一板体,其底面具有与该蕊线相配应数量的导电层,并分别与各该蕊线相焊接;一上金属壳,位于该接地片及该板体的上面,并相互结合;以及一下金属壳体,位于该接地片的底面,并相互结合;以及一板端连接器,该板端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其上开设有复数端子槽;复数端子,突容于该端子槽,并与一板端电路板相连接,该线端连接器是可置放于该绝缘本体内,并使该线端连接器的板体的导电层与该端子相接触;以及一金属壳盖,枢设于该绝缘本体的后端,并可盖合,而将该线端连接器夹合固定于该金属壳盖与该绝缘本体之间。
2.依权利要求1所述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上金属壳及该下金属壳各设有侧边板彼等相互迭合,并设有扣合构造,可两相扣合。
3.依权利要求2所述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扣合构造是包括于该上金属壳及该下金属壳的该两侧边板的其中一侧边板设一扣片,而于另一侧边板则设一扣孔,可两相扣合。
4.依权利要求1所述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上金属壳及该下金属壳各设有至少一向内部凹入的内凹肋部。
5.依权利要求1所述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上金属壳及该板体的相对位置各设有至少一导位孔,该绝缘本体于相对于该导位孔的位置设有一导位柱。
6.依权利要求1所述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金属壳盖设有一至少向内突出的接触片彼可顶触于该上金属片。
7.依权利要求1所述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金属壳盖设有至少一向内部凹入的内凹肋部,该绝缘本体的底面设有向下突出的定位柱。
8.依权利要求1项所述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绝缘本体的两侧各设有一臂体,各该臂体各设有一插槽,且另设有一接地脚彼插固于该插槽。
9.依权利要求9所述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是该接地脚为一U型接地脚,具有内壁、底壁及外壁,该内壁及该外壁各设有卡钩,该内壁卡钩是卡固于该绝缘本体的插槽,且该金属壳盖两侧边各设有卡口,在该金属壳盖盖合时,该卡口是卡固于该接地脚的外壁卡钩。
10.依权利要求9所述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其特征是各该臂体各设有一卡突,而该金属壳盖两侧边的相对于各该卡突的位置则各设有一卡孔,在该金属壳盖盖合时,该卡孔是卡固于该卡突。
专利摘要一种同轴电缆的连接器包括一线端连接器及一板端连接器。该线端连接器包括有一对接地片,分别焊接于同轴电缆网状编织线的上、下面;一板体,其底面具有复数导电层,分别与各该蕊线相焊接;一上金属壳,位于接地片及板体上面;以及一下金属壳体,位于该接地片底面。该板端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上开设有复数端子槽,以及一金属壳盖,枢设于该绝缘本体后端。线端连接器是以上下方向置放于板端连接器绝缘本体内,再将金属壳盖予以盖合,而将该线端连接器夹合固定于金属壳盖与该绝缘本体之间。其接合固定时无强力插拔的作用力,同轴电缆无扭曲变形及损伤问题。
文档编号H01R24/02GK2715369SQ200420050810
公开日2005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9日
发明者胡宇栋 申请人:胡宇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