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8874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产品充气时以气压控制充气泵电源开断的开关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工作、生活中所使用的充气产品多种多样,如充气床垫、充气跳床、充气沙发以及大型充气玩具等等。充气产品内的气压随着使用者在其上或站或坐或充气跳床、充气沙发以及大型充气玩具会发生变化,气压的变化会影响人们使用过程中的舒适程度以及安全性,因此,一旦充气产品内的气压降低,必须及时进行充气,对充气产品的气压进行监控及自动进行充气的动作由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来完成。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充气跳床以及大型充气玩具等供人们在其上反重跳跃的充气产品,在多人在其上进行跳跃时,充气产品内的气压会随多人在其上进行跳跃动作而反复发生高低变化,如图5A至图5E所示,分别为一人至五人同时在充气产品上进行跳跃时充气产品内气压的波形图,图中260-320mmaq区域为气压开关的工作区域,当气压开关所受压力P1小于260mmaq时,气压开关接点闭合使气泵工作进行充气,气压开关所受压力P1上升达到320mmaq时,所压开关接点打开,气泵停止充气,直至P1再次降至260mmaq以下重复以下动作。从5A至图5E,随着在其上进行跳跃动作的人数增多,气压开关所受压力P1小于260mmaq的次数,也就是气泵重复进行充气动作的次数不断增加,气压开关频繁动作,也不利于充气产品的安全性。
综上可知,现有的充气产品,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充气气囊上设有向内凹陷的收容部且收容部中装设有充气泵的具有隐藏式充气泵的充气产品。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至少包括一缓冲体,装设在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与充气产品内部空腔之间并将两者隔开,且在气压开关一侧形成一缓冲通道。
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中,所述的气压开关上的进气口处装设有一缓冲盒体,缓冲盒体上远离进气口的位置设有一通孔。
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中,所述的缓冲盒体中还装设有多个缓冲隔板,多个缓冲隔板将缓冲盒体中隔开成多个相互隔离的空腔,缓冲隔板设有通孔。
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中,所述的缓冲隔板的通孔设置成尽量的远离错开。
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中,所述的气压开关的壳体向外延伸形成一包容空间,包容空间中装设有缓冲气管,缓冲气管贯穿装设在气压开关的壳体的壳壁中,且一端与充气产品内相通,另一端与气压开关内的空腔相通。
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中,所述的缓冲气管在包容空腔中的部分形成数个弯折以尽量延长缓冲气道。
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中,所述的气压开关的壳体向外延伸形成一密封的包容空间,包容空间中装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出气管贯穿装设在气压开关的壳体的壳壁中,且一端与包容空间内相通,另一端与气压开关内的空腔相通;进气管也贯穿装设在壳体的壳壁中,且一端与包容空间内相通,另一端充气产品相通。
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中,所述的出气管和进气管在包容空间中的部分形成数个弯折以尽量延长缓冲气道。
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中,所述的缓冲装置,结合于充气产品上。
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缓冲装置的作用,当充气产品内气压缓慢变化时,缓冲装置的进气管与充气产品内相通的端口处的压力P1和出气管与气压开关相通的端口处的压力P2相等,当充气产品内的压力发生突变时,被缓冲装置隔开的P1、P2相差很大,从而有效防止气压开关频繁动作。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图1A为本发明的缓冲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立体分解图;图2A为本发明的缓冲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立体分解图;图3A为本发明的缓冲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立体分解图;图4A为本发明的缓冲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立体分解图;图5A至图5E为未装缓冲装置时1至5人同时在充气产品上跳跃时的气压的波形图;图6为装有缓冲装置后5人同时在充气产品上跳跃时的气压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应当可由此得到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图1A和图1B中所示的为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装设在充气产品1上的气压开关2并不是本发明的特征所在之处,其工作原理此处不在赘述,气压开关2上的进气口21处装设有一缓冲盒体3,缓冲盒体3与气压开关2为卡合连接,缓冲盒体3上远离进气口21的位置,图中所示是缓冲盒体3的底面上设有一通孔31,充气产品1内的空气是先通过通孔31进入缓冲盒体3中后再通过进气口21进入气压开关2中的。
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为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气压开关2上的进气口21处装设有一缓冲盒体3,缓冲盒体3与气压开关2为卡合连接,缓冲盒体3上远离进气口21的位置,图中所示是缓冲盒体3的底面上设有一通孔31,缓冲盒体3中还装设有多个缓冲隔板32,多个缓冲隔板32将缓冲盒体3中隔开成多个相互隔离的空腔,缓冲隔板32设有通孔321,为了尽量延长缓冲路径,缓冲隔板32的通孔321可设置成尽量的远离错开,图中所示的为每两个相邻的隔板32上的通孔321错开180度设置,充气产品1内的空气是先通过通孔31进入缓冲盒体3中后,再通过多个隔板32上的通孔321,最后通过进气口21进入气压开关2中的。
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为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气压开关2的壳体22向外延伸形成一包容空间23,包容空间23中装设有缓冲气管33,缓冲气管33贯穿装设在气压开关2的壳体22的壳壁中,且一端与充气产品1内相通,另一端与气压开关2内的空腔相通,缓冲气管33在包容空腔23中的部分形成数个弯折以尽量延长缓冲气道。
图4A和图4B中所示的为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气压开关2的壳体22向外延伸形成一密封的包容空间23,出气管331贯穿装设在气压开关2的壳体22的壳壁中,且一端与包容空间23内相通,另一端与气压开关2内的空腔相通,进气管332也贯穿装设在壳体22的壳壁中,且一端与包容空间23内相通,另一端与充气产品1相通,出气管331和进气管332在包容空间23中的部分形成数个弯折以尽量延长缓冲气道。
装有缓冲装置后,五人同时在充气产品上跳跃时的气压的波形图如图6所示,当充气产品内气压缓慢变化时,缓冲装置的进气管332与充气产品1内相通的端口处的压力P1和出气管331与气压开关2相通的端口处的压力P2相等,当充气产品内的压力发生突变时,被缓冲装置隔开的P1、P2相差很大,从而有效防止气压开关频繁动作。
本发明可用于各类充气产品。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缓冲体,装设在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与充气产品内部空腔之间并将两者隔开,且在气压开关一侧形成一缓冲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压开关上的进气口处装设有一缓冲盒体,缓冲盒体上远离进气口的位置设有一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盒体中还装设有多个缓冲隔板,多个缓冲隔板将缓冲盒体中隔开成多个相互隔离的空腔,缓冲隔板设有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隔板的通孔设置成尽量的远离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压开关的壳体向外延伸形成一包容空间,包容空间中装设有缓冲气管,缓冲气管贯穿装设在气压开关的壳体的壳壁中,且一端与充气产品内相通,另一端与气压开关内的空腔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气管在包容空腔中的部分形成数个弯折以尽量延长缓冲气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压开关的壳体向外延伸形成一密封的包容空间,包容空间中装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出气管贯穿装设在气压开关的壳体的壳壁中,且一端与包容空间内相通,另一端与气压开关内的空腔相通;进气管也贯穿装设在壳体的壳壁中,且一端与包容空间内相通,另一端与充气产品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管和进气管在包容空间中的部分形成数个弯折以尽量延长缓冲气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装置,结合于充气产品上。
全文摘要
一种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的缓冲装置,至少包括一缓冲体,装设在充气产品的气压开关与充气产品内部空腔之间并将两者隔开,且在气压开关一侧形成一缓冲通道。缓冲装置的作用,当充气产品内气压缓慢变化时,缓冲装置的进气管与充气产品内相通的端口处的压力P1和出气管与气压开关相通的端口处的压力P2相等,当充气产品内的压力发生突变时,被缓冲装置隔开的P1、P2相差很大,从而有效防止气压开关频繁动作。
文档编号H01H35/26GK1892957SQ20051003569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7日
发明者王正宗 申请人:王正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