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9159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所属领域本发明涉及煤矿井下防爆充电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煤矿井下的防爆充电装置,大都采用传统技术,即一、采用阻容吸收回路用于过电压保护;二、采用多个开关分别操作启动、停止、过流复位及电压、电流调节;三、采用同步变压器并设置相序检测装置;四、采用传统的触发移相电路;五、采用电流互感器及比较电流变压器;六、采用指针式电压、电流表,其在煤矿井下工作时存在以下缺点一、过电压保护不可靠;二、设置开关过多,相应存在的失爆点过多,很不安全;三、经常要对相序进行检测,检测工作量大;四、触发移相电路易出现故障,维护工作量较大;五、设置电流互感器及比较电流变压器,不仅重量、体积增大,而且计量误差较大;六、指针式电压、电流表在井下光线不足情况下不易观察。由此,传统防爆充电装置是无法满足在煤矿井下的特殊环境下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过电压保护不可靠、设置开关过多而存在失爆点过多、经常要对相序进行检测、触发移相电路易出现故障、电流互感器及比较电流变压器重量、体积增大及计量误差较大、指针式电压电流表在井下光线不足情况下不易观察的诸多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它有壳体,壳体上有门,壳体内安装充电装置,壳体内上部分别安装观察窗及开关电位器RPK,安装在壳体内的数字电压表V、数字电流表A分别与观察窗相对应,数字电压表V、数字电流表A及开关电位器RPK分别通过导线与充电装置相连接。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充电装置的电路包括整流变压器T、防爆开关控制变压器KB1及控制变压器KB2、KB3,整流变压器T与可控硅KV1-3及整流管VD1-3相接,可控硅KV1-3串联平流电抗器L与充电端103相接,整流管VD1-3串联分流器F4与充电端104相接,可控硅KV1-3、整流管VD1-3分别与模块U相接,防爆开关控制变压器KB1接控制变压器KB2,控制变压器KB3、分流器FA、开关电位器RPK分别与模块U相接。
整流变压器T二次绕组端a1、b1、c1相与相之间分别并联压敏电阻RV1-3,并且,二次绕组端a1、b1、c1分别与相互连接的整流管VD1-3负极及可控硅KV1-3正极相接,可控硅KV1-3负极短接后串联平流电抗器L接充电端103,整流管VD1-3正极短接后串联分流器FA接充电端104,压敏电阻RV4-9分别与整流管VD1-3及可控硅KV1-3相并联,VD1、FA节点串联电阻R101、电位器R102接充电端103,同时,VD1、FA节点串联电阻R103、继电器K1线圈、二极管ZD接电位器R102调节端,继电器K1线圈两端并联稳压管DW;数字电压表V并联在VD1、FA节点与充电端103之间,数字电压表V线圈端与数字电流表A线圈端相并联,数字电流表A与分流器FA相接,分流器FA进、出端分别与模块U脚G1、脚MV+相接;数字电流表A线圈端与控制变压器KB2二次绕组相并联。
模块U脚G1、脚G3、脚G5分别接可控硅KV1-3控制极;模块U脚K1、脚K3、脚5短接后与可控硅KV1-3负极相接,模块U脚A、脚B、脚C分别与整流变压器T二次绕组端a1、b1、c1相接;模块U脚R1、脚R2与开关电位器RPK相并联,开关电位器RPk调节端与模块U脚H相接,模块U脚H、脚X短接;模块U脚R3、脚4并联电位器RK,模块U脚H1接电位器RK调节端。
模块U脚V1、脚V2与控制变压器KB3一次绕组相并联,控制变压器KB3二次绕组的一端分别接信号灯XD1-3的一端,信号灯XD1-3的另一端分别串联继电器K2-3触点接控制变压器KB3二次绕组另一端。
防爆开关控制变压器KB1一次绕组串联熔断器RD1与交流电源相接,二次绕组T1-2端串联常闭按钮QA与控制变压器KB2一次绕组相并联,二次绕组T1端串联常闭按钮TA、接触器C线圈、继电器K2触点接二次绕组T2端;QA、KB2节点串联开关电位器RPK触点分别接继电器K2-3线圈一端,继电器K2线圈另一端串联继电器K3触点接二次绕组T2端;继电器K1触点、继电器K3触点、触点J2-J3相互并联后,其一端与继电器K3线圈另一端相接、其另一端与二次绕组T2端相接;模块U脚J2′、脚J3′与触点J2-3相并联。
模块U型号为MYS-0~0.75MVG1W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因采用压敏电阻RV1-9,其对过电压保护相当可靠;二、因只采用一个开关电位器RPK综合控制启动、停止、过流复位及电压、电流调节,其大大减少了失爆点,故大大减少了事故隐患;三、因采用向对应触发相序,故不采用同步变压器,并省去对相序的检测工作;四、因触发移相工作采用模块U控制形式,故触发、控制系统无须维护;五、因采用分流器FA替代电流互感器、比较电流变压器,其不仅体积、重量大大减轻,而且计量误差大大降低;六、因采用数字式电压、电流表,其计量精度高、便于在光线不足的煤矿井下观察。本发明广泛用于煤矿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它有壳体1,壳体1上有门2,壳体1内安装充电装置5,壳体1内上部分别观察窗3、4及开关电位器RPK,安装在壳体1内的数字电压表V、数字电流表A分别与观察窗3、4相对应,数字电压表V、数字电流表A及开关电位器RPK分别通过导线与充电装置5相连接。充电装置5的电路包括整流变压器T、防爆开关控制变压器KB1及控制变压器KB2、KB3,整流变压器T与可控硅KV1-3及整流管VD1-3相接,可控硅KV1-3串联平流电抗器L与充电端103相接,整流管VD1-3串联分流器FA与充电端104相接,可控硅KV1-3、整流管VD1-3分别与模块U相接,防爆开关控制变压器KB1接控制变压器KB2,控制变压器KB3、分流器FA、开关电位器RPK分别与模块U相接。
整流变压器T二次绕组端a1、b1、c1相与相之间分别并联压敏电阻RV1-3,并且,二次绕组端a1、b1、c1分别与相互连接的整流管VD1-3负极及可控硅KV1-3正极相接,可控硅KV1-3负极短接后串联平流电抗器L接充电端103,整流管VD1-3正极短接后串联分流器FA接充电端104,压敏电阻RV4-9分别与整流管VD1-3及可控硅KV1-3相并联;VD1、FA节点串联电阻R101、电位器R102接充电端103,同时,VD1、FA节点串联电阻R103、继电器K1线圈、二极管ZD接电位器R102调节端,继电器K1线圈两端并联稳压管DW;数字电压表V并联在VD1、FA节点与充电端103之间,数字电压表V线圈端与数字电流表A线圈端相并联,数字电流表A与分流器FA相接,分流器FA进、出端分别与模块U脚G1-、MV+相接;数字电流表A线圈端与控制变压器KB2二次绕组相并联。
模块U脚G1、脚G3、脚G5分别接可控硅KV1-3控制极;模块U脚K1、脚K3、脚5短接后与可控硅KV1-3负极相接,模块U脚A、脚B、脚C分别与整流变压器T二次绕组端a1、b1、c1相接;模块U脚R1、脚R2与开关电位器RPK相并联,开关电位器RPK调节端与模块U脚H相接,模块U脚H、脚X短接;模块U脚R3、脚4并联电位器RK,模块U脚H1接电位器PK调节端。
模块U脚V1、脚V2与控制变压器KB3一次绕组相并联,控制变压器KB3二次绕组的一端分别接信号灯XD1-3的一端,信号灯XD1-3的另一端分别串联继电器K2-3触点接控制变压器KB3二次绕组另一端。
防爆开关控制变压器KB1一次绕组串联熔断器RD1与交流电源相接、二次绕组T1-2端串联常闭按钮QA与控制变压器KB2一次绕组相并联,二次绕组T1端串联常闭按钮TA、接触器C线圈、继电器K2触点接二次绕组T2端;QA、KB2节点串联开关电位器RPK触点分别接继电器K2-3线圈一端,继电器K2线圈另一端串联继电器K3触点接二次绕组T2端;继电器K1触点、继电器K3触点、触点J2-J3相互并联后,其一端与继电器K3线圈另一端相接、其另一端与二次绕组T2端相接;模块U脚J2′、脚J3′与触点J2-3相并联。
模块U型号为MYS-0~0.75MVG1W1。
制作时,按上述要求组装各种部件、元器件即可。使用时,交流电源与开关GK相接,操作开关电位器RPK,其触点闭合,继电器K2线圈导通其触点闭合,接触器C工作其触点闭合,本发明则工作对井下设备的充电电池E充电。本明电路中的熔断器KED1-2、RD2-4为公知技术。控制变压器KB2-3为同一铁芯,也可以分别单独设置铁芯。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不仅限于本实施例记载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完成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
1.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它有壳体(1),壳体(1)上有门(2),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安装充电装置(5),壳体(1)内上部分别安装观察窗(3)、(4)及开关电位器RPK,安装在壳体(1)内的数字电压表V、数字电流表A分别与观察窗(3)、(4)相对应,数字电压表V、数字电流表A及开关电位器RPK分别通过导线与充电装置(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充电装置(5)的电路包括整流变压器T、防爆开关控制变压器KB1及控制变压器KB2、KB3,整流变压器T与可控硅KV1-3及整流管VD1-3相接,可控硅KV1-3串联平流电抗器L与充电端103相接,整流管VD1-3串联分流器F4与充电端104相接,可控硅KV1-3、整流管VD1-3分别与模块U相接,防爆开关控制变压器KB1接控制变压器KB2,控制变压器KB3、分流器FA、开关电位器RPK分别与模块U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整流变压器T二次绕组端a1、b1、c1相与相之间分别并联压敏电阻RV1-3,并且,二次绕组端a1、b1、c1分别与相互连接的整流管VD1-3负极及可控硅KV1-3正极相接,可控硅KV1-3负极短接后串联平流电抗器L接充电端103,整流管VD1-3正极短接后串联分流器FA接充电端104,压敏电阻RV4-9分别与整流管VD1-3及可控硅KV1-3相并联;VD1、FA节点串联电阻R101、电位器R102接充电端103,同时,VD1、FA节点串联电阻R103、继电器K1线圈、二极管ZD接电位器R102调节端,继电器K1线圈两端并联稳压管DW;数字电压表V并联在VD1、FA节点与充电端103之间,数字电压表V线圈端与数字电流表A线圈端相并联,数字电流表A与分流器FA相接,分流器FA进、出端分别与模块U脚G1-、MV+相接;数字电流表A线圈端与控制变压器KB2二次绕组相并联;模块U脚G1、脚G3、脚G5分别接可控硅KV1-3控制极;模块U脚K1、脚K3、脚5短接后与可控硅KV1-3负极相接,模块U脚A、脚B、脚C分别与整流变压器T二次绕组端a1、b1、c1相接;模块U脚R1、脚R2与开关电位器RPK相并联,开关电位器RPK调节端与模块U脚H相接,模块U脚H、脚X短接;模块U脚R3、脚4并联电位器RK,模块U脚H1接电位器PK调节端;模块U脚V1、脚V2与控制变压器KB3一次绕组相并联,控制变压器KB3二次绕组的一端分别接信号灯XD1-3的一端,信号灯XD1-3的另一端分别串联继电器K2-3触点接控制变压器KB3二次绕组另一端;防爆开关控制变压器KB1一次绕组串联熔断器RD1与交流电源相接、二次绕组T1-2端串联常闭按钮QA与控制变压器KB2一次绕组相并联,二次绕组T1端串联常闭按钮TA、接触器C线圈、继电器K2触点接二次绕组T2端;QA、KB2节点串联开关电位器RPK触点分别接继电器K2-3线圈一端,继电器K2线圈另一端串联继电器K3触点接二次绕组T2端;继电器K1触点、继电器K3触点、触点J2-J3相互并联后,其一端与继电器K3线圈另一端相接、其另一端与二次绕组T2端相接;模块U脚J2′、脚J3′与触点J2-3相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模块U型号为MYS-0~0.75MVG1W1。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它有壳体,壳体上有门,壳体内安装充电装置,壳体内上部分别安装观察窗及开关电位器RPK,安装在壳体内的数字电压表V、数字电流表A分别与观察窗相对应,数字电压表V、数字电流表A及开关电位器RPK分别通过导线与充电装置相连接。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过电压保护不可靠、设置开关过多而存在失爆点过多,经常要对相序进行检测、触发移相电路易出现故障、电流互感器及比较电流变压器重量、体积增大及计量误差较大、指针式电压电流表在井下光线不足情况下不易观察的诸多问题。
文档编号H01M10/44GK1702906SQ20051004380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0日
发明者陈军, 李欢, 李 东, 董佩文, 刘兆祥, 李少杰, 李凤祥, 耿长娥 申请人:董佩文, 刘兆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