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4916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所属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爆设备,是一种主要用于矿井的防爆充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矿井的防爆充电机,无论其结构及电路控制有多少差别,但都是由多个开关分别控制启动、停止、过流复位及电压、电流等,使充电机的失爆点增多,防爆效果降低,而且体积大、维修不方便、不容易观察电压电流技术参数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使它能够解决因设置开关较多导致失爆点过多的不足,使失爆点降至最低数量,并且各种技术性能均能达到及超过标准要求,使用方便、调节快速准确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它有壳体,壳体内安装变压器,壳体前端安装检修门,壳体上部安装控制室,控制室上安装一个调节旋钮,调节旋钮上部安装左视窗和右视窗。调节器旋钮与转轴连接,转轴一端安装开关电位器,转轴上安装调整板,调整板上安装限位销。转轴上安装轴套,轴套上安装定位销。变压器安装在移动架上,移动架底部设置滚轮,移动架上安装电器元件。控制室内安装电压表及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电器元件及变压器之间采用导线连接。调节旋钮与转轴连接,转轴上安装调整板,调整板一端呈圆弧状,另一端两侧呈钩状。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整个充电机上只有一个调节旋钮,使失爆点降低到最低,采用一个调节旋钮可以达到控制启动、停止、电压、电流及过流复位等目的,使本发明的防爆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并使观察电压、电流等参数实现了简捷方便的目的;体积小,重量轻,检修方便,易于操作等。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对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中5是壳体,壳体5内安装变压器4,壳体5前端安装检修门3,壳体5上部安装控制室6,控制室6内安装电压表、电流表,控制室6上安装一个调节旋钮1,调节旋钮1上部安装左视窗8和右视窗7。调节器旋钮1与转轴14连接,转轴14一端安装开关电位器9,转轴14上安装调整板11,调整板11上安装限位销10。转轴14上安装轴套15,轴套15上安装定位销12。变压器4安装在移动架2上,移动架2底部设置滚轮,移动架2上安装各种电器元件17。控制室6内安装的电压表及电流表、移动架2上安装的各种电器元件17及变压器4之间均采用导线连接。调节旋钮1与转轴14连接,转轴14上安装调整板11,调整板11一端呈圆弧状,另一端两侧呈钩状;以限制开关电位器的调控位置。本发明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旋钮1达到调节开关电位器9的不同控制位置,从而达到综合控制本发明的启动、停止、过流复位及电压、电流的调节。本发明所述的调节钮1上安装的轴套15、调节板11、定位销12、限位销10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替代,以达到控制开关电位器的启动、停止、电压、电流及过流复位的综合控制功能为准。图中16是固定板。本发明未详述内容均为公知技术。本发明不被限制在本实施例之中。
权利要求
1.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它有壳体(5),壳体(5)内安装变压器(4),壳体(5)前端安装检修门(3),其特征在于壳体(5)上部安装控制室(6),控制室(6)上安装一个调节旋钮(1),调节旋钮(1)上部安装左视窗(8)和右视窗(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器旋钮(1)与转轴(14)连接,转轴(14)一端安装开关电位器(9),转轴(14)上安装调整板(11),调整板(11)上安装限位销(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14)上安装轴套(15),轴套(15)上安装定位销(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压器(4)安装在移动架(2)上,移动架(2)底部设置滚轮,移动架(2)上安装电器元件(1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室(6)内安装电压表及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电器元件(17)及变压器(4)之间采用导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旋钮(1)与转轴(14)连接,转轴(14)上安装调整板(11),调整板(11)一端呈圆弧状,另一端两侧呈钩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爆智能复合式充电装置,它有壳体,壳体内安装变压器,壳体前端安装检修门,壳体上部安装控制室,控制室上安装一个调节旋钮,调节旋钮上部安装左视窗和右视窗。本发明整个充电机上只有一个调节旋钮,使失爆点降低到最低,采用一个调节旋钮可以达到控制启动、停止、电压、电流及过流复位等目的,使本发明的防爆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并使观察电压、电流等参数实现了简捷方便的目的;体积小,重量轻,检修方便,易于操作等。
文档编号H01M10/44GK1738095SQ20051004380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0日
发明者陈军, 李欢, 李 东, 董佩文, 刘兆祥, 李少杰, 李凤祥, 耿长娥 申请人:董佩文, 刘兆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