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及与该屏蔽电线的连接方法

文档序号:6850467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及与该屏蔽电线的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电子元件、连接在屏蔽电线的终端的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及与该屏蔽电线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与屏蔽电线连接用的连接器的现有技术,有首先将内导体压焊到屏蔽电线的芯线上,并将芯片型电容器锡焊到内导体上进行电连接,并进一步使在外导体内保持的电介质容纳内导体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该现有技术,必须一次进行从屏蔽电线的芯线和内导体的连接作业到向外导体内容纳的作业,其作业性差。另外,必须向进行连接作业的场所全部单体搬运各个部件,其搬运作业的效率也差,而且,各部件的保存场所需要相当大的空间。
专利文献1特开2003-264043公报(第8-9栏,图1)发明内容本发明基于上述问题而完成,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屏蔽电线的连接作业性好的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及与该屏蔽电线的连接方法。
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装置,权利要求1的发明是一种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与电子元件的一个引线连接的内导体插入保持在电介质的容纳孔中,而且所述电介质插入保持在外导体的内部孔中,以这种状态提供所述与电子元件的一个引线连接的内导体,之后,所述电子元件的另一个引线与屏蔽电线的芯线连接,并且所述外导体与所述屏蔽电线的屏蔽体连接。
权利要求2的发明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为电容器,其静电电容值可以调整。
权利要求3的发明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为二极管,可以整流其传送的信号。
权利要求4的发明基于权利要求1至3的其中之一所述的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通过压焊而与所述电子元件的一个引线连接。
权利要求5的发明基于权利要求1至3的其中之一所述的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和所述电子元件的一个引线通过熔焊而连接。
权利要求6的发明是一种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和屏蔽电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与电子元件的一个引线连接的内导体插入保持在电介质的容纳孔中,再将所述电介质插入保持在外导体的内部孔中,从而形成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在提供了所述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后,将屏蔽电线的芯线与所述电子元件的另一个引线连接,并将所述屏蔽电线的屏蔽体与所述外导体连接。
<权利要求1的发明>
与电子元件的一个引线连接的内导体插入保持在电介质的容纳孔中,而且所述电介质插入保持在外导体的内部孔中,以这种状态提供所述与电子元件的一个引线连接的内导体,之后,所述电子元件的另一个引线与屏蔽电线的芯线连接,并且所述外导体与所述屏蔽电线的屏蔽体连接,这样构成就把屏蔽电线用连接器1装配成仅剩下与屏蔽电线7连接的作业的状态,所以连接作业性好,还提高了部件的搬运作业性。
<权利要求2的发明>
电子元件是电容器,屏蔽电线用连接器的静电电容值可以调整,这样构成就使得作为连接器可以有多种用途。
<权利要求3的发明>
电子元件是二极管,可以整流其传送的信号,这样构成就使得作为连接器可以有更多的用途。
<权利要求4的发明>
所述内导体通过压焊而连接到电子元件的一个引线上,这样构成就可以用简单的方法牢固连接内导体和电子元件。
<权利要求5的发明>
内导体和电子元件的一个引线通过熔焊而连接,这样构成与焊锡相比,就可以牢固地连接内导体和电子元件。
<权利要求6的发明>
将与电子元件的一个引线连接的内导体插入保持在电介质的容纳孔中,再将所述电介质插入保持在外导体的内部孔中,从而形成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在提供了所述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后,将屏蔽电线的芯线与所述电子元件的另一个引线连接,并将所述屏蔽电线的屏蔽体与所述外导体连接,采用这种连接方法,就可以把屏蔽电线用连接器1装配成仅剩下与屏蔽电线7连接的作业的状态,所以连接作业性好,还提高了部件的搬运作业性。


图1是在用于装配本发明的屏蔽电线用连接器的工艺中,表示所装载的内导体的截面图(A),表示将电容器的一个引线连接到内导体时的截面图(B),表示将连接到电容器的内导体插入到外壳中时的截面图(C),表示在外壳内保持内导体和电容器时的截面图(D),表示将外壳插入到外导体中时的截面图(E)和表示在外导体内保持外壳时的截面图(F);图2是在用于将屏蔽电线用连接器连接到屏蔽电线上的工艺中,表示所装载的屏蔽电线的截面图(A),表示使屏蔽电线的端部剥离时的截面图(B),表示在装配好的屏蔽电线用连接器的外导体上配置了屏蔽电线时的截面图(C)和表示连接电容器的引线和屏蔽电线的芯线时的截面图(D);图3是图1所示的内导体的截面图;图4是图1所示的外壳的侧面图;图5是外壳的俯视图;图6是图1所示的外导体的侧面图;图7是从外导体的前方看到的图;图8是图2所示的铆接体的侧面图;图9是铆接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通过图1到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说明中,将图1的左方设为前方,上方设为上方,对于各个构成部件也与其相同。如图1到图3所示,构成屏蔽电线用连接器1的内导体2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具有基体21。基体21是将金属板弯曲为筒状,使其具有矩形状的截面,并在上部使其端部相对而形成的。另外,在其后方部包括具有相对的一对铆接片,通过压焊而铆接到后述的电容器6的引线61上的线套筒22。
在基体21的后端部的上面,在使内导体2保持在后述的外壳3内时,具有止拔功能的卡合片23向上方突出。另外,在基体21的前端部上设置通过将其一侧的侧面折返到基体21内而形成的夹压部24(图3示出)。再有,在前端部的另一侧的侧面设置具有挠性的挠片(图中未示),使其与夹压部24相对。挠片与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卡合,在与夹压部24之间夹持对方侧的连接器的端子。
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的外壳3(相当于本发明的电介质)由具有预定的介电常数的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大致呈现筒状,使其内部可以容纳内导体2和电容器6。在外壳3的前方部形成内置内导体2的内导体容纳部31,在其内部设置截面为矩形状的内导体容纳孔33(与元件容纳孔37一起,相当于本发明的容纳孔)。另外,内导体容纳孔33的前端部关闭为袋状,在此,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进入的端子孔34贯通(图1示出)。
另外,在内导体容纳孔33的天井面上,如上所述,在将内导体2插入到了内导体容纳孔33中时,该卡合片23卡合而变为止拔的卡合孔35向外壳3的外部贯通。再有,如后所述,在内导体容纳部31的后端面的下面,在将外壳3插入到外导体4中时,卡合保持在该锁定片45的锁定突部36设置为向下方突出。另一方面,在内导体容纳部31的后方部设置元件容纳部32,在其内部形成截面为正圆状的元件容纳孔37(图1示出)。另外,在内导体容纳部31和元件容纳部32之间的部位上形成向上打开的开口部38,使得其内部的可视性好。
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的外导体4与内导体2相同,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形成,在其长向方向的中央部通过向上方打开而设置截面形状为コ字状的连接部41,在连接部41的前方部设置其截面形成为圆形的筒状的屏蔽部42,在后方部分别形成屏蔽套筒43和电缆套筒44。屏蔽部42具有内部容纳了上述外壳3的内部孔42a,在其前方部的下面,外壳3的锁定突部36卡合的悬臂状的锁定片45向上可弯曲地延伸(图1(F)和图7示出)。
另外,在屏蔽部42的侧面设置具有挠性的一对保持片46,使其露出屏蔽部42的内周面,在将外壳3容纳到外导体4中时,由此夹持外壳3的外周面。另外,在屏蔽部42的锁定片45的后方部位通过其下面向上方勾起而形成止动器47,上述外壳3的锁定突部36的后端部通过与其对接而可进行外导体4内的外壳3的定位(图1(E)示出)。再有,在屏蔽部42的上面,与上述外壳3的开口部38连通的上部孔48贯通。屏蔽套筒43和电缆套筒44分别通过彼此相对的一对筒状片形成,如后所述,通过压焊到屏蔽电线7的屏蔽体73和绝缘外皮74的外周面上进行铆接。
图8和图9所示的铆接体5如后所述,连接电容器6的引线62和屏蔽电线7的芯线71,通过成型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而形成。如图8所示,铆接体5形成为从侧面看为U字状,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铆接片51。
接着,根据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屏蔽电线用连接器1与屏蔽电线7的连接方法。通过图1(A)所示的内导体2的线套筒22,铆接(压焊)连接作为电子元件的电容器6的一个端子即引线61(图1(B)示出)。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电容器6可以使用陶瓷电容器、薄膜电容器、纸电容器等各种电容器。
接着,如图1(C)所示,从外壳3的后方插入与电容器6连接的内导体2。随着内导体2的插入,在卡合片23与内导体容纳孔33的天井面对接而向下弯曲后,与卡合孔35嵌合后恢复形状,将内导体2内置在内导体容纳孔33内,在电容器6容纳在元件容纳孔37内的状态下进行保持(图1(D)示出)。
接着,如图1(E)所示,从前方向外导体4的内部孔42a内插入与内导体2和电容器6一体化的外壳3。随着外壳3的插入,在锁定片45与外壳3的锁定突部36对接而向下弯曲后,使该卡合松开而恢复形状,锁定突部36在锁定片45和止动器47之间夹着的状态下不能移动,而将外壳3保持在外导体4上(图1(F)示出)。这时,外壳3通过在外导体4的侧面形成的一对保持片46进行夹持,能够位于屏蔽部42内的中央部。
通过上述方法,装配屏蔽电线用连接器1,成为仅剩下与屏蔽电线7连接的作业的状态。屏蔽电线用连接器1由于具有电容器6,因而其静电电容值可进行调整。另外,在该状态中,通过在外导体4上形成的上部孔48,可以观察内导体2和电容器6的引线61的连接状态。
图2(A)所示的屏蔽电线7通常称作同轴电缆,由绝缘内皮72覆盖作为导电体的芯线71,再由具有导电性的编线形成的屏蔽体73覆盖后,由绝缘外皮74进行覆盖。如图2(B)所示,在屏蔽电线7的端部上,台阶状地剥离绝缘内皮72、屏蔽体73和绝缘外皮74,而露出芯线71和屏蔽体73的端部。
之后,为了与屏蔽电线7连接而提供由上述方法装配的屏蔽电线用连接器1。这里,芯线71的端部重叠在电容器6的另一个引线62上,使露出的屏蔽体73位于外导体4的屏蔽套筒43上,再将绝缘外皮74装载在电缆套筒44上,而相对屏蔽电线用连接器1配置屏蔽电线7(图2(C)示出)。这时,由于外导体4上的屏蔽电线7的位置由屏蔽套筒43和屏蔽体73的定位来决定,所以通过引线62和芯线71重叠的长度来吸收(调整)电容器相对外导体4的位置偏差和芯线71相对屏蔽体73的位置偏差。
之后,通过压焊铆接体5,连接电容器6的引线62与芯线71,并铆接屏蔽套筒43和电缆套筒44,从而连接外导体4和屏蔽体73,再使外导体4保持屏蔽电线7。铆接体5、屏蔽套筒43和电缆套筒44的压焊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错开时间来进行。另外,由于在上方打开外导体4的连接部41,所以该状态中,可以观察芯线71和电容器6的引线62的连接状态。
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将与电容器6的一个引线61连接的内导体2插入保持到外壳3的内导体容纳孔33中,再将外壳3插入保持到外导体4的内部孔42a中,以这种状态提供该与电容器6的一个引线61连接的内导体2,从而可以把屏蔽电线用连接器1装配成仅剩下与屏蔽电线7连接的作业的状态,所以连接作业性好,还可以提高部件的搬运作业性。
另外,屏蔽电线用连接器1由于具有电容器6,因而其静电电容值可以调整,作为连接器可以具有多种用途。另外,内导体2构成为具有与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卡合的挠片,从而降低了由于与对方侧的端子嵌合引起的磨损,其连接的可靠性提高。而且构成为,通过铆接(压焊)内导体2的线套筒22而与电容器6的一个引线61连接,可以由简单的方法牢固地连接内导体2和电容器6。另外,由于通过压焊进行电容器6和内导体2及屏蔽电线7的连接,而不进行焊锡,所以可以成为对环境好的屏蔽电线用连接器1。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于由上面的记载和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而且下面所记载之外也可以在不脱离精神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
(1)若与内导体连接的电子元件为二极管,则可以整流屏蔽电线用连接器传送的信号,作为连接器,可以有更多的用途。
(2)若熔焊连接电子元件的一个引线和内导体,则与焊锡相比,可以牢固连接内导体和电子元件。
(3)电子元件的另一个引线和屏蔽电线的信号的连接,除了压焊之外,也可使用熔焊连接、加蜡等所有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与电子元件的一个引线连接的内导体插入保持在电介质的容纳孔中,而且所述电介质插入保持在外导体的内部孔中,以这种状态提供所述与电子元件的一个引线连接的内导体,之后,所述电子元件的另一个引线与屏蔽电线的芯线连接,并且所述外导体与所述屏蔽电线的屏蔽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为电容器,其静电电容值可以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为二极管,可以整流其传送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通过压焊而与所述电子元件的一个引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体和所述电子元件的一个引线通过熔焊而连接。
6.一种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和屏蔽电线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与电子元件的一个引线连接的内导体插入保持在电介质的容纳孔中,再将所述电介质插入保持在外导体的内部孔中,从而形成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在提供了所述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后,将屏蔽电线的芯线与所述电子元件的另一个引线连接,并将所述屏蔽电线的屏蔽体与所述外导体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将内导体(2)的线套筒(22)铆接到电容器(6)的一个引线(61)上,并将与该电容器(6)连接的内导体(2)插入保持到由电介质形成的外壳(3)的内部。再将外壳(3)插入保持到外导体(4)的内部孔(42a)中,从而装配屏蔽电线用连接器(1)。在提供了装配好的屏蔽电线用连接器(1)后,把屏蔽电线(7)的芯线(71)压焊连接到电容器(6)的另一个引线(62)上,并将外导体(4)的屏蔽套筒(43)铆接到屏蔽电线(7)的屏蔽体(73)上。
文档编号H01R13/719GK1681168SQ200510063869
公开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7日
发明者川村智树 申请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