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极片滚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57907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池极片滚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极片制造设备范围,特别涉及用于电池极片轧机的一种电池极片滚压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自然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原因,镍氢、锂离子、锌空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型能源及储能方式迅速发展。为此镍氢、锂离子、锌空燃料、铝空燃料、氢空燃料等电池的极片轧制设备需求也日趋攀升,尤其是大辊径宽辊面的电池极片轧机的需求更显迫切。滚压装置是电池极片轧机上的核心部件。传统装置受轧辊同轴度误差、轴承制造精度、轧辊挠度变形以及零部件接触刚度的影响,滚压出的电池极片压缩率小、厚薄不均、中间厚两边薄、幅面窄等等,严重地影响了电池极片品质和生产效率,并严重地制肘着电池品质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用于电池极片轧机的一种电池极片滚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片滚压装置的小辊轴3二分之一以上的辊面放入无油润滑或瓦式的轴承8内圈中,轴承座固定在的支撑物体2上,支撑物体2与上面的支撑件1连接,并固定在轧机框架上,小辊轴3辊面直接接触并支撑在工作辊4的辊面上,支撑上辊系的工作辊4免于上移,组成上辊系(避免上辊系工作辊4因自重下落的方式很多,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支撑物体2与下面的支撑件1连接,并通过小辊轴3辊面直接接触并支撑在下辊系的工作辊4的辊面上,使工作辊4免于下移,组成下辊系;下辊系可以随施压装置7施压而上下移动,调节两个工作辊之间的压力。上下辊系各有两个小立辊6固定在轧机框架上,紧靠工作辊4的端面进行轴向定位;两个同步动力传输轴5分别给上下辊系的两个工作辊4传输动力。
所述同步动力传输轴5通过抗剪紧固螺栓10将止口式连接法兰9固定在工作辊4的一个端面中央上;该连接还可以为键连接、铆连接或焊接等各种无油润滑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抛弃分散载荷集中在两端支撑的传统,用分散载荷对应分散支撑的设计理念,避开了轧辊同轴度误差、轴承制造误差对被滚压物体薄厚均匀性影响;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各零部件之间的接触强度,克服了大载荷宽幅面时轧辊的挠度变形,解决了被滚压物体压不薄和中间厚两边薄的技术难题。


图1为电池极片滚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小辊轴轴承局部支撑示意图。
图4为动力轴与工作辊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电池极片轧机的一种电池极片滚压装置。在图1、图2所示的电池极片滚压装置的结构图中,用两个以上的小辊轴3作支撑辊,小辊轴3二分之一以上的辊面放入无油润滑或瓦式的轴承8内圈中(如图3所示),轴承座固定在的支撑物体2上,支撑物体2与上面的支撑件1连接,并固定在轧机框架上,小辊轴3辊面直接接触并支撑在工作辊4的辊面上,支撑上辊系的工作辊4免于上移,组成上辊系(避免上辊系工作辊4因自重下落的方式很多,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支撑物体2与下面的支撑件1连接固定,并通过小辊轴3辊面直接接触并支撑在下辊系的工作辊4的辊面上,使工作辊4免于下移,组成下辊系;下辊系可以随施压装置7施压而上下移动,调节两个工作辊之间的压力。上下辊系各有两个小立辊6固定在轧机框架上,紧靠工作辊4的端面进行轴向定位;两个同步动力传输轴5分别给上下辊系的两个大工作辊4输入纯扭矩,传递动力。所述同步动力传输轴5通过抗剪紧固螺栓10将止口式连接法兰9固定在工作辊4的一个端面中央上(如图4所示);该连接还为键连接、铆连接或焊接等各种无油润滑连接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极片滚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片滚压装置的小辊轴(3)辊面直接接触并支撑在工作辊(4)的辊面上;小辊轴(3)二分之一以上的辊面放入无油润滑或瓦式的轴承(8)内圈中,轴承座固定在的支撑物体(2)上,支撑物体(2)与上面支撑件(1)连接,并固定在轧机框架上,通过小辊轴(3)支撑上辊系的工作辊(4);下辊系的工作辊(4)通过小辊轴(3)、支撑物体(2)支撑在下面的支撑件(1)上,下面的支撑件(1)与施压装置(7)连接,随施压装置(7)而上下移动,上下辊系各有两个小立辊(6)固定在轧机框架上,并紧靠工作辊(4)的端面进行轴向定位;两个同步动力传输轴(5)分别给上下辊系的两个工作辊(4)输入纯扭矩,传递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池极片滚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动力传输轴(5)通过抗剪紧固螺栓(10)将止口式连接法兰(9)固定在工作辊(4)的一个端面中央上;该连接还为键连接、铆连接或焊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电池极片制造设备范围的用于电池极片轧机的一种电池极片滚压装置。以大辊径轧辊为工作辊,用两个以上的小辊轴作支撑辊,使小辊轴辊面直接接触并支撑在工作辊的辊面上组成上下辊系。上辊系固定,下辊系随施压装置施压而上下移动,调节两个工作辊之间的压力;上下辊系各用两个小立辊完成轴向定位。用两个同步动力传输轴分别给上下辊系的两个工作辊输入纯扭矩,传递动力。本实用新型避开了轧辊同轴度误差、轴承制造误差对被滚压物体薄厚均匀性影响;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各零部件之间的接触强度,克服了大载荷宽幅面滚压时轧辊的挠度变形,解决了被滚压物体压不薄和中间厚两边薄的技术难题。
文档编号H01M4/04GK2786797SQ20052000182
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日
发明者王俊涛, 王晓功, 高柏军, 姚林, 关玉明 申请人:北京海域百特电池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