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980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具有平插片(flat blade)的插销的插座。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10-326658号公开了一种用于具有平插片的插销的插座。这种插座是一种墙壁插座,其安装在墙中,前表面露在外面。该插座包括壳体(case),其在前表面具有插片插槽(blade slots),用来插入插销的平插片;和多个插片容放簧片(blade receiving springs),其装在该壳体中,用来容放从插片插槽中插入到该壳体的平插片,并电连接到从外部延伸来的电线上。
如图28所示,传统的插片容放簧片110包括,按照预定距离彼此相对用来夹住每个插片的一对簧片对(a pair of spring pieces)120,用来夹持簧片对120的框架(frame)130。框架130从簧片对120的后末端(在图28的下端)延伸。即在传统的插片容放簧片110中,从靠近插片插槽的边开始,按照簧片对120和框架130的顺序依次设置在壳体中。
图29示出如图28所示的具有插片容放簧片110的传统插座100,其中插入了插销200的平插片210的前端。如图29所示,对于传统的插座100,当平插片210的前端逐渐地接触到插片容放簧片的前端(在图29的顶端)时,从壳体前表面101到插销200的外壳之间的距离L100过长,以致具有手指尖进入到壳体和外壳之间缝隙并触到插片而触电的危险。
防止这样意外触电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插片容放簧片110位置向后移,以将插片210和插片容放簧片110之间的接触点向后移,如图30所示。可是在这种方案中,如果壳体不在尺寸上作修改,就必须通过移动插片容放簧片110的位置来减小框架130或者簧片对120的长度。由此,簧片对120的弹力变小,以至难以保持簧片对120的夹持力和接触压力。
此外,簧片120具有一个凸出(没有显示)以配合在平插片210上形成的孔,从壳体前表面到凸出中心的距离是由(例如)“电气用具和材料安全法(Electrical Appliance and Material Safety Law)”或者JIS C 8303(日本标准协会C 8303)定义。因此插片容放簧片110位置的简单移动,插座就不能满足规定所定义的凸出的位置。
再次,传统的插片容放簧片在簧片对120的前端具有引导片121,其预先张开以用来引导簧片对120之间的平插片。所以,插片容放簧片的长度较长,这将产生壳体的厚度(高度)变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其能够防止意外触电,而且保证插片容放簧片的夹持力和连接压力与传统的插片容放簧片一致,除了上述以外,其还能够减小壳体的厚度。
本发明中用于平插片插销的插座包括一个在其前表面具有用来插入平插片的插槽的壳体,和覆盖在壳体中用来容放从插槽插入壳体中的插片并电连接从外部延伸来的电线的多个插片容放簧片。每个插片容放簧片包括一对簧片对,它们按照预定距离彼此相对设置,用来夹住每个插片;和用来固定簧片对的框架。框架包括一对边片(a pair of side pieces),它们在大于簧片对之间距离的预定距离上彼此相对设置;连接片(a coupling piece),其在侧面连接边片对,和结合片(a joint piece),其从在插槽的另一边上的边片对的后端延伸。并且,簧片对从在插槽的另一边上的结合片的后端延伸。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插片容放簧片中,框架和簧片对按照从靠近插槽的一边开始依次设置在壳体中,边片对以超过簧片对之间距离的预定距离彼此面对,以便从插槽插入壳体中的平插片不能接触到边片。因此,平插片和插片容放簧片之间的接触点后移,所以当平插片的前端接触到簧片时壳体和机架之间的缝隙变小,不能放进手指尖。所以本发明的插座能够阻止意外触电。因为平插片和插片容放簧片之间的接触点向后移了,而且并没有缩短框架或者簧片的长度,插片容放簧片能够确保夹持力和接触压力与传统的簧片相一致。
此外,因为本发明的插片容放簧片通过框架(具体说,通过框架的连接片)能够引导插入壳体的平插片进入簧片对之间,插片容放簧片与传统上在前端具有引导片的插片容放簧片相比能够减少长度。因此,这种插座能够减小壳体的厚度(高度)。
优选地,结合片从边片的后端朝着簧片对彼此靠近的方向上倾斜延伸。这样,连接片能够引导插入壳体的平插片平滑地进入簧片对之间。
优选地,该插座还包括一个终端构件以电连接到从外界插入到壳体内的电线,并且框架具有传统的U-型结构,其中边片对的每边的边缘通过连接片彼此连接,并且边片对的一个边片的另一边的边缘通过一个连通片连接到终端构件,并且边片对的另一个边片的另一边的边缘是自由端,终端构件和每个插片容放簧片使用同一个金属板经过弯曲工艺形成。这样,可以实现用一块金属板有效地形成终端构件和每个插片容放簧片,并且它使得装配终端构件和每个插片容放簧片变得容易。
在上述情况下,优选从边片对的一个边片延伸连接到终端构件的一个簧片具有一个沿着插销插入方向的狭长切口。通过形成沿着插销插入方向的狭长切口,能够实现一对接触的构造,因此簧片能够和平插片之间形成良好的接触。如此,如果在簧片上形成的狭长切口是从自由端的边片延伸,可能难以保证簧片预定的夹持力,所以,在簧片上形成的狭长切口是从连接到终端构件的边片上延伸,从而可能在不降低夹持力的情况下构成成对的接触构造。
插片容放簧片和终端构件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例如,也优选框架具有传统的U-型结构,其边片对的每一边缘彼此通过连接片连接,并且连接片通过连通片连接到终端构件,边片对的每个另一个边缘是自由端,而终端构件和每个插片容放簧片用同一个金属板采用弯曲工艺形成。
优选地,簧片对不是平行的设置,以便簧片对之间的距离从边片对的连接片朝着边片的自由端变窄。当平插片插入到簧片对之间时,在边片自由端面的簧片比在连接片端面的簧片更容易张开。因此通过非平行地设置簧片,以便在边片自由端面(容易张开这边)的簧片对之间的距离比在连接片端面的窄,当平插片插入到簧片对之间时,簧片对与平插片之间能够很好接触。
优选地,壳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前表面的主体(body),和一个盖在所述的主体前表面并在它的前表面具有插槽的盖板(cover)。每个插片容放簧片覆盖在壳体中,在此,簧片对插入到主体中,框架从主体前表面凸出。壳体具有突向每个插片容放簧片的连接片的肋,每个连接片都支撑在该肋上。或者,这样也是优选的,壳体包括一个具有开口的前表面的主体,和一个覆盖所述的主体的前表面并在它的前表面上具有插槽的盖板,每个插片容放簧片覆盖在该壳体中,在此,簧片对插入到主体中,框架从主体前表面凸出,并且每个插片容放簧片的连接片具有凸向主体的肋,每个肋的一端接触到主体的前表面。
在这种情况下,当平插片插入到壳体中时,肋能够承受插片容放簧片所受的力,因此可以防止簧片的变形。
优选地,该插座还包括一个固定在所述的壳体内关闭物。当插销平插片没有插入到壳体里时该关闭物关闭插槽,当插销的平插片通过插槽插入到壳体里时使用平插片来打开插槽。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插座截面图,其中插销插入至平插片的顶端接触到插片容放簧片的位置。
图2是图1所示插座的分解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插座的插片容放簧片和终端构件的透视图。
图4是图1所示插座的主体的透视图,其中插片容放簧片已经嵌入。
图5是图1所示插座和传统插座的比较图,其中插销插入至平插片的顶端接触到插片容放簧片的位置。
图6是图1所示的插片容放簧片与传统簧片高度的比较图。
图7是图1所示插座的簧片对的放大图。
图8是图1所示插座的簧片对的后视图。
图9A是用来解释簧片对与平插片之间的接触条件的示意图。
图9B是用来解释簧片和平插片之间的接触条件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插片容放簧片和终端构件的展开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插片容放簧片和终端构件修改形式的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插片容放簧片和终端构件的展开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插片容放簧片和终端构件再修改形式的透视图。
图14A是图1所示的连接片和主体修改形式的透视图。
图14B是图1所示的连接片和主体再修改形式的透视图。
图15A是图14B所示的连接片和主体修改形式的示意图。
图15B是图14B所示的连接片和主体再修改形式的示意图。
图16是图1所示插座的簧片对的修改形式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所示插座的簧片对的可选形式的示意图。
图18是具有图17所示的插片容放簧片的插座的截面图,其中插销插入至平插片的顶端接触到插片容放簧片的位置。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插座分解视图。
图20A是图19所示插座的平面图。
图20B是图19所示插座的截面图。
图21A是图19所示插座的部分截面图,其中插销插入至平插片的顶端接触到插片容放簧片的位置。
图21B是图19所示插座的部分截面图,其中关闭物已经被插入到插座的平插片打开。
图22是图19所示插座的关闭物的后视图。
图23A是图19所示插座的部分截面图,其中一个外来物从一个插槽插入。
图23B是图19所示插座的部分截面图,其中一个外来物从另一个插槽插入。
图24是图19所示插座的插片容放簧片的透视图。
图25是图19所示插座的中间框架后面的透视图。
图26是图19所示插座的修改形式的分解视图。
图27是图19所示插座的再修改形式的分解透视图。
图28是传统插片容放簧片的透视图。
图29是传统插座的截面图,其中插销插入至平插片的顶端接触到插片容放簧片的位置。
图30是图29所示插座的修改形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第一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插座是墙壁插座,其安装在墙中而其前表面露在外面。如图1所示,该插座包括壳体1,在其前表面具有两个成对插槽12,用来插入插销200的平插片210;和插片容放簧片2,其装在壳体中,用来容放从插槽12插入到壳体1中的平插片,并且电连接到从外界延伸而来的电线(图中未给出)。
如图2所示,壳体1具有开口前表面(在图2中的上表面)的塑料箱式主体10,和盖在主体10前表面并在其前表面具有插槽12的塑料盖板11。主体10和盖板11通过装配框架50相互连接,装配框架还作为将插座安装到墙上的安装框架。
插槽12具有用来插入JIS C 8303(日本工业标准C 8303)规定的额定125伏和15安插销的形状,并具有用来插入插销200的平插片210的矩形开口。
每个插片容放簧片2对应于每个插槽12设置,并且与终端构件3整体形成,其电连接到插入到壳体的电线。后面将详细描述插片容放簧片2。
终端构件3,和链状簧片4及一个释放按钮6整合在一起,构成快速连接终端,其用来夹持从主体10后表面形成的电线插入孔(图中未画出)中插入到壳体1中的电线。更详细地说,如图3所示,终端构件3具有向后延伸(在图3中的向下)以便面向链状簧片4的压片30,和插入到壳体的电线,其夹在链状簧片4和压片3之间以电连接到终端构件3。链状簧片4的末端连接夹在链状簧片4和压片30之间的电线,从而防止电线的脱落。当由板簧片5偏压向后的释放按钮6推向前时,链状簧片4弹性变形,电线能够拔出。
盖板11也具有接地插槽13,其中可以插入3-插脚插销(未示出)的接地插脚,用来容放插入接地插槽3中的接地插脚的接地插脚容放簧片7设置在壳体1中。
在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插片容放簧片2。如图3所示,每个插片容放簧片2包括一对簧片21,它们以预定的距离彼此面对,用来夹住每个平插片210;和框架22,其用来固定簧片对21。框架22具有大致上U-型结构(从上面俯视),其包括一对边片23,它们以比簧片21间的距离大的预定距离彼此面对,这样不会使其接触到插入到壳体的平插片;和连接片24,其连接到各边片对23的每一个边缘。框架22还具有结合片25(见图1),其从在插槽12另一边上的边片对23的后端(在图3中的下端)延伸。结合片25从边片23的后端以彼此靠近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而簧片对21从在插槽的另一边的连接片25的后端(下端)延伸。
边片对23的一个边片23a的另一边缘通过连通片26连接到终端构件3,而边片对23的另一个边片23b的另一边缘是自由端。换句话说,边片对23的另一个边片23b是使用连接片24支撑的悬臂。
如图1和4所示,每个插片容放簧片2装在壳体1中,在此,簧片对21插入在主体10上形成的存储凹槽14中,并且框架22从主体的前表面凸出。主体10具有凸向各个插片容放簧片2的连接片24的凸出肋15,每个连接片由肋15支撑。肋15容放当平插片210插入到壳体1时施加在插片容放簧片上的力,所以插片容放簧片2的变形可以抑制。
插入插片容放簧片的主体10的前表面由盖板11覆盖。结果,在该实施例的插片容放簧片中,框架22和簧片对21按照从靠近插槽12的边开始顺序设置在壳体1中。
如图1所示,当插销200的平插片210从插槽12插入到壳体1时,平插片210没有与框架22的边片对23接触,它们在通过边片对23之间后进行与簧片对21接触。当平插片210的前端接触到簧片对21时,在壳体1前表面和插销200的外壳之间的距离L1小到不能够插入手指尖。因此,不用担心指尖接触到平插片210和用户受到电击。也就是说,因为该插座的每个插片容放簧片2设置在壳体1中,所以框架22和簧片对21按照从靠近插槽的边开始顺序设置,平插片210和插片容放簧片2之间接触点向后(向下)移动。因此与图5所示的传统插座100相比,当平插片210的前端接触到簧片对21时,壳体1前表面和插销机体之间的距离L1比传统的距离L10小,作为结果,不用担心指尖接触到平插片210和用户受到电击。
此外,因为框架22的长度和簧片21的长度与传统的插片容放簧片的相等,所以该簧片2能够保证夹持力和接触压力等于传统插片容放簧片。
参照如图5所示的距离L2,显示了从壳体1的前表面到用来配合到插片210上形成的孔(未示出)的凸出(未示出)中心的距离,(在JIS中L2是11.7mm±1mm),本实施例的插座能够和传统的插座一样满足规定的距离L2。
在这个插座中,从插槽12插入到壳体中的平插片210在经过边片对23之间后,由连接片25平滑地引入簧片对23之间。也就是说,在该插片容放簧片中,框架22的连接片25发挥图28所示的普通引导片121的作用,用来引导平插片进入簧片对之间。因此,在该插座中,不像如图28所示的普通插片接受片110,其不需要在簧片对的前端形成引导片121。作为结果,如图6所示,插片容放簧片2通过消除引导片121来减小高度,这是和在簧片前端具有引导片的普通插片容放簧片相比的。如图5所示,该插座和传统的插座100的厚度H100相比能够减小壳体1的厚度(高度)H1。
如图7所示,簧片对21的一个簧片,从通过连通件26连接终端构件的边片对23的一个边片延伸,具有沿着插销插入的方向延伸的开口27。开口27从一个簧片的后端一直延伸到结合片25的上端。通过形成开口27,能够构成一种双接触结构,因此簧片对21和平插片具有好的接触。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开口27是在从连接到终端构件3的连接片延伸出来的弹簧片上形成的。如果开口27在另一个自由端且没有联接到终端构件3的连接片23b延伸出来的弹簧片上形成,对于簧片23来说难以保证预定的夹持力。所以,在从连接到终端构件3的连接片延伸出来的弹簧片上形成开口27,能够在不降低夹持力的情况下形成双连接结构。
如图8所示,簧片对21设置成非平行,以便簧片对21之间的距离从边片对23的连接片边朝着边片对23的自由端变窄。换句话说,簧片对21之间在边片自由端这面的距离D1比它们在连接片那面的距离D2窄。在该实施例中,边片对23只有一个边片23a通过连通片26连接到终端构件3,边片对23的另一个边片23b是自由端。在边片对23自由端这面(换句话说,在悬臂的自由端这面)的簧片21比在连接片端的簧片21容易扩张。因此,如图9A所示,如果簧片对21是平行的,当平插片210插入到簧片对21之间的时候,在自由端这面的簧片21和平插片210之间可能会形成缝隙,所以连接的可靠性降低和可能发生异常的温度升高。因此,通过在边片对自由端来将簧片对之间的距离D1变窄,这个距离容易扩张,要比在连接片的簧片对之间的距离D2窄,簧片对21和平插片21可以产生好的接触,如图9B所示,当平插片210被插入到簧片对21时,由此接触的可靠性能够得到加强。
插片容放簧片2、连通片26和终端构件3用如图10所示的一个金属片通过弯曲工艺形成。当如该实施例中插片容放簧片2和终端构件3用同一个金属片形成时,与那些插片容放簧片2和终端构件3用独立的部件形成的例子比较,部件的数量会减少。因此,能够降低成本,并且使装配过程变得简单。作为参考,如果金属片具有如图10所示的形状,优选在如图10中X区域所示的金属片处形成切下部分,其太小而不会影响簧片21的夹持力。通过这些切下部分,金属模具的设计(draft of the metal mold)可以增大,所以可以增加冲压力且金属模具的寿命得到延长。
插片容放簧片2、连通片26和终端构件3的结构不仅限于上述的结构。例如,他们可以使用如图11所示的配置。在图11中,框架22具有传统的U-型结构,其中每个边片23通过连接片24彼此连接。连接片24通过连通片26连接到终端构件3,每个边片对23的另一端是自由端且向内弯曲。在该例中,如图12所示,插片容放簧片2、连通片26和终端构件3也用同一个金属片通过弯曲工艺形成。与图10所示的金属片相比,图12所示的金属片基本上能够消除一个金属片的浪费。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终端构件3和链状簧片4是分立的,终端构件3链状簧片4可以形成在同一片上,例如,如图13所示。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0前表面具有肋15,其用来容放当平插片21插入到壳体1时插片容放簧片所受的力,每个连接片24可以具有凸向主体10的肋28,每个肋28的末端连接到如图14A所示的主体10的前表面。作为选择,如图14B所示,主体1在前表面可以具有在其上的肋15,并且每个连接片24可以具有肋28,并且肋28和对应于肋28的肋15在插片容放簧片2被插入到壳体1时可以彼此接触。在图14B所示的例子中,优选在主体10的肋15中形成沟槽16,连接片24的肋28插入到沟槽16中,如图15A所示。或者如图15B所示,优选连接片24的肋28具有沟槽29,并且主体10的肋15插入到沟槽29中。在这些例子中,可以防止插片容放簧片2沿着与壳体1经度垂直的方向移动。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簧片21具有开口27以实现双接触结构,但是簧片21当然可以没有开口。在该例中,也优选在边片对23自由端的簧片对21之间的距离D1比在连接片端它们之间的距离D2窄,如图16所示。
尽管本实施例中的插座是墙壁插座,本发明的插座并不局限于墙壁插座。例如本发明的插座可以用于插座条(换句话,电源条)。
图17是本实施例的插片容放簧片的一种可选形式。在本可选的插片容放簧片中,框架22的边片对23向后折叠,所以边片23和簧片对21设置在一细长列中。边片对23通过簧片对21下的连接片24彼此连接。边片对23可使用连接片24侧面彼此连接。在本可选的插片容放簧片中,因为边片23和簧片对21设置在一细长列中,平插片210和插片容放簧片2的接触点被向后移动,如图18所示。作为结果,具有本可选插片容放簧片的插座也能够在不降低插片容放簧片夹持力和连接压力的情况下防止意外触电。
(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基本构成和第一实施例相同,所以这些实施例的相似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在这里不再重复解释。
本实施例的插座具有关闭物(shutter)60,其在平插片210没有插入到壳体1的时候关闭插槽12,当平插片210通过插槽12插入到壳体1的时候被平插片210打开。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插座具有设置在主体10和盖板11之间的中间框架70,并且每个关闭物60由中间框架70滑动支撑。如图19,20A,20B所示,每个关闭物使用一个由中间框架70保护的单叶簧片71来沿着靠近插槽12的方向偏置,以便在平插片210没有插入到壳体1的时候关闭插槽12。并且如图21A和图21B所示,当平插片210通过插槽12插入到壳体1的时候,关闭物被平插片210推动并逆着单叶簧片71滑动,从而打开插槽12。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描述,本发明的插座可以减小壳体的厚度,所以可以实现具有关闭物的插座比传统的插座厚度小。
如图22所示,本实施例的每个关闭物60在下表面径向中心具有三角凸出61,该凸出61被沿着中间框架70径向活动的横梁72滑动支撑。当平插片210通过插槽12插入到壳体1时,如图21A、21B所示,每个的关闭物在横梁上滑动。但是,如图23A、23B所示,如果异物如棍子,插入到一个插槽12,关闭物60围绕着在横梁72上的凸出61旋转,其并不打开插槽12。因此,即使小孩将异物插入到一个插槽12中,他或她也不会触电。
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插片容放簧片2在连通片26上具有一个台阶80,如图25所示,中间框架70具有凸向壳体10的肋73,当中间框架70放入壳体1中时,每个肋73接触到台阶80以此来压下插片容放簧片2。所以,这能够防止当平插片210拔出的时候,插片容放簧片2弹出。
中间框架70的形状不局限于上述的形状。例如,中间框架可以具有如图26所示的形状,其中在横梁72周围的一部分与关闭物活动无关的框架被去除。或者中间框架70可以具有如图27所示的形状,在横梁72周围的一部分框架被去除。
如上所述,因为很明显本发明可以实现许多各不相同的实施例而不脱离其精神和范围,所以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其中的具体的实施例,除非如所附权利要求规定的之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具有平插片的插销的插座,包括在其前表面具有用于插入该平插片的插槽的壳体,装在所述壳体中,用来容放从所述插槽插入所述壳体并电连接从外界延伸进来的电线的该平插片的多个插片容放簧片;其中每个所述插片容放簧片包括用来夹持每个平插片以预定的距离彼此面对的簧片对,和用来固定所述簧片对的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以比所述簧片对之间的该距离大的预定距离彼此面对的一对边片对,在侧面连接所述边片对的连接片,和从在所述插槽的另一边的所述边片对的后端延伸的结合片,所述簧片对从处于所述的插槽的另一边的所述结合片的后端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的结合片从边片的后端朝着所述簧片对以彼此靠近的方向倾斜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还包括终端构件,其电连接到从外界插入该壳体的电线,所述框架具有大致上U-型结构,其中所述边片对的每个边缘通过所述连接片彼此连接,所述边片对的一个边片的另一边缘通过连通片连接到所述的终端构件,并且所述边片对的另一个边片的另一个边缘是自由端,所述的终端构件与每个所述的插片容放簧片使用一个金属板通过弯曲工艺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中从连接到所述的终端构件的所述边片对的一个边片延伸出来的一个簧片,具有沿着该插销插入方向延伸的狭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还包括终端构件,其电连接到从外界插入该壳体的电线,所述的框架具有大致上U-型结构,其中所述边片对的每个边缘通过所述连接片彼此连接,所述的连接片通过所述的连通片连接到所述的终端构件,每个所述边片对的另一个边片的另一个边缘是自由端,所述的终端构件与每个所述的插片容放簧片使用一个金属板通过弯曲工艺形成。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簧片对设置成非平行,以便在簧片对之间的距离从所述边片对的连接片的边朝着所述边片的自由端变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前表面的主体,和覆盖所述主体的该前表面并且在其前表面具有所述插槽的盖板,每个插片容放簧片装在所述壳体中,在此,所述簧片对插入该壳体中,并且所述框架从该壳体的该前表面凸出。所述主体具有凸向每个插片容放簧片的所述连接片的肋,并且每个连接片支撑在该肋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前表面的主体,和覆盖所述主体该前表面并且在其前表面具有该插槽的盖板,每个插片容放簧片装在所述壳体中,在此,所述簧片对插入该壳体中,并且所述的框架从该壳体的该前表面凸出。每个插片容放簧片的所述连接片具有凸向所述主体的肋,并且每个肋的末端接触到所述主体的该前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还包括可滑动地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关闭物,当该插销的该平插片没有插入所述壳体中时,所述的关闭物关闭所述插槽,并且当该插销的该平插片从所述插槽插入所述壳体时,由该平插片打开所述的插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插座包括具有用来插入插销200平插片210的插槽的壳体1,和覆盖在壳体1中用来容放平插片的多个插片容放簧片2。每个插片容放簧片包括用来夹持每个平插片并且以预定的距离彼此面对的簧片对21,和用来固定该簧片对的框架22。框架22包括以比簧片对之间距离大的距离彼此面对的边片对23,在侧面连接该边片对的连接片24,和从该边片对后端延伸的结合片25。该簧片对21从结合片25的后端延伸出来。
文档编号H01R13/40GK1819354SQ20061000501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18日
发明者桥本升, 近藤真树, 本田稔, 氏原秀哲, 加藤一佑, 岛冈国康, 今井克哉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