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安全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2975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器安全隔离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开关装置,尤其是一种可以有效防雷击和节约电能的电器安全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随着电器的普及,安全用电、防雷及节约电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适应技术更新换代以及网络化的发展需求,电器制造商开发了遥控开关、持续数字显示、网络唤醒、定时开关等各种待机功能,这些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大量方便,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如电视机为了方便操作,一般能通过遥控器实现待机和再次启动,但长期处于待机状态下的电视机会造成可观的电能耗费并存在难以预料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有雷电入侵时,高压电流甚至能击坏处于交流关机状态下的电视机。另外,有的电视机的电源开关设在变压器次级,这种电视机只关开关,不拔掉电源插头,也会使电视机变压器长期空载带电而耗费电能。因此,只有将插头拨掉方可有效地防止感应雷及线路脉冲损坏电视机和杜绝不必要的电能耗费。同时,目前多数控制电路的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在供给负载用电时需通电工作,造成大量的电能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受指令断开时能将电源切断并保持一定断开距离的电器安全隔离开关。这种电器安全隔离开关主要部分为机体支撑板、传动机构和电动机,机体支撑板上有电动机、传动机构和用于限定开关动触点行程的限定开关,电动机与传动机构相连,开关动触点位于传动机构上并可随传动机构向开关静触点方向运动,开关静触点固定于机体支撑板或壳体上,开关动触点与开关静触点之间通过进行相对运动实现开关的断开与闭合;传动机构可以是齿轮、带状平齿机构,也可以是链条机构。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有效进行电源隔离,保持安全断开距离,防止雷击,节约电能。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依附图所示,这种电器安全隔离开关主要部分为机体支撑板6、传动机构5和电动机4,机体支撑板6上有电动机4、传动机构5和用于限定开关动触点2行程的限定开关3,电动机4与传动机构5相连,开关动触点2位于传动机构5上并可随传动机构5向开关静触点1方向运动,开关静触点1固定于机体支撑板6上,开关动触点2与开关静触点1之间通过进行相对运动实现开关的断开与闭合。传动机构5是齿轮7、带状平齿8机构。工作时,当处于电源断开状态下,电动机4接到工作指令需要进行开关闭合,此时电动机4动作并带动传动机构5上的开关动触点2沿机体支撑板6向开关静触点1运动,直至开关动触点2与开关静触点1接触实现开关闭合;反之亦然,电动机4接到工作指令需要进行开关断开时,电动机4动作并带动传动机构5上的开关动触点2沿机体支撑板6朝开关静触点1反向运动,直至开关动触点2与开关静触点1实现开关完全断开。如彩电在交流关机的情况下,开关触点之间断开的距离非常短,高压电流能轻易击穿,存在遭受雷击的隐患。开关的触点之间只有保持一定的断开距离才能有效隔离雷电。此开关在受指令断开时开关动触点与开关静触点之间保持了4cm的断开距离,杜绝了电器不必要的电能耗费和有效消除因长期带电所致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如在市电侧装有尖峰脉冲吸收元件,可使雷电感应脉冲及电网浪涌电压有效吸收落地,极大地提高了用电器的使用安全。同时,当电动机完成所受指令的工作后,立即进入不带电状态,受电动机与传动机构的支持,仍可使触点可靠接通或断开。本开关用于某些控制电路的继电接触控制系统时,将能实现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在供给负载用电时无需通电工作,从而节约电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器安全隔离开关,主要部分为机体支撑板、传动机构和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机体支撑板(6)上有电动机(4)、传动机构(5)和用于限定开关动触点(2)行程的限定开关(3),电动机(4)与传动机构(5)相连,开关动触点(2)位于传动机构(5)上并可随传动机构(5)向开关静触点(1)方向运动,开关静触点(1)固定于机体支撑板(6)或壳体上,开关动触点(2)与开关静触点(1)之间通过进行相对运动实现开关的断开与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器安全隔离开关,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5)可以是齿轮(7)、带状平齿(8)机构,也可以是链条机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开关装置,尤其是一种可以有效防雷击和节约电能的电器安全隔离开关。这种电器安全隔离开关主要部分为机体支撑板、传动机构和电动机。机体支撑板上有电动机、传动机构和用于限定开关动触点行程的限定开关。电动机与传动机构相连,开关动触点位于传动机构上并可随传动机构向开关静触点方向运动,开关静触点固定于机体支撑板或壳体上,开关动触点与开关静触点之间通过进行相对运动实现开关的断开与闭合;传动机构可以是齿轮、带状平齿机构,也可以是链条机构。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有效进行电源隔离,保持安全断开距离,防止雷击,节约电能。
文档编号H01H3/00GK1983482SQ200610066939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3日
发明者李科君, 陈机隆, 林卓 申请人:李科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