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7339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电缆,具体地说,涉及介于内部导体和外部导体之间的绝缘体部分,及外部导体的结构。
背景技术
绝缘体介于同轴电缆的内部导体和外部导体之间。作为绝缘体具有多个种类,历来,被人们熟知的包括由作为非热塑性含氟树脂的PTFE(PoliTetraFluoroEthylene)构成的绝缘体,或由作为热塑性含氟树脂PFA(PerFluoroAlkoxy)构成的绝缘体。
由作为非热塑性含氟树脂的PTFE构成绝缘体的情况,虽然能够较高地维持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但难以通过连续成形挤压这种廉价的制造方法制造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的制造成本上升。
由作为热塑性含氟树脂的PFA构成绝缘体的情况,能够通过连续挤压成形制造绝缘体,降低同轴电缆的制造成本。然而,由PFA构成绝缘体的情况,从该材质看,难以使同轴电缆中的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等同于含有PTFE的绝缘体的同轴电缆。
为了提高PFA的绝缘体的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在树脂绝缘体PFA上,可以配合作为理想的绝缘体而起作用的空气层构成绝缘体。因此,历来,就实施了通过气体发泡挤压成型形成绝缘体(PFA),从而在绝缘体(PFA)内部形成空气层(气泡)。
然而,为了在绝缘体(PFA)上高精度地形成气泡,需要向PFA内混入发泡剂。但是,向PFA内混入发泡剂,其本身就成为恶化绝缘体(PFA)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的主要原因。由此,为了使绝缘体(PFA)的介质损耗角正切与绝缘体(PTFE)同等,必须使其发泡率达到80%以上,然而这种发泡率作为工业制品是不能实现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可通过廉价的制造方法制造,并且具有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优异的绝缘体的同轴电缆。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形成如下结构。即,绝缘体,具有分别由热塑性含氟树脂构成的绝缘层和绝缘肋。所述绝缘层设为包覆内部导体的周面。所述绝缘肋从所述绝缘层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外部导体接触。所述绝缘肋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形状。所述绝缘肋以在圆周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设为3条以上。
根据该结构,通过由热塑性含氟树脂构成绝缘体,可由连续挤压成形成形绝缘体,由此可抑制制造成本。
另外,通过在内部导体和外部导体之间设绝缘肋,而使绝缘体形成中空结构,可以在邻接的绝缘肋之间的间隙中设空气层。由此,在绝缘体中,可实现与气体发泡同等或在其之上的空气层容积。进而,由于形成了并非完全含有发泡剂的空气层,所以可获得热塑性含氟树脂的纯粹的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等),由此,可实现具有良好的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并且衰减特性优异的同轴电缆。
另外,通过设3条以上的绝缘肋,能够确实地防止相对内部导体的外部导体的偏心。这种偏心,成为使同轴电缆的信号传输特性(VSWR等)劣化的主要原因。由此,在不产生偏心的本发明的结构中,在该方面,能够较高地维持这些特性。
另外,如果增加绝缘肋的根数,虽然能够确实地抑制外部导体的偏心,但作为绝缘体而起作用的空气层的容积会尽可能地减少。与此相反,如果设为2根,虽然空气层的容积会增加,但难以通过弯曲同轴电缆的形式抑制外部导体的偏心。根据这样的理由,在以抑制外部导体的偏心的形式确保充分的空气层的基础上,绝缘肋的根数优选为3根。
另外,通过将绝缘层设为包覆内部导体的周面,所述绝缘肋,通过绝缘层与内部导体接合,绝缘肋与内部导体之间的贴紧力,与绝缘肋直接与内部导体相接的情况相比大幅增加。
另外,在只设绝缘肋的结构中,由于绝缘肋部分地与内部导体接触,所以不能包覆内部导体。因此,有可能发生未被包覆的内部导体的腐蚀。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通过设包覆内部导体的绝缘层,可防止内部导体的腐蚀。
另外,通过将外部导体作成波纹瓦楞管形状,进一步增加作为绝缘体而起作用的空气层的容积。其理由如下。将外部导体作成波纹瓦楞管形状时,通过该凹凸形状,在外部导体的内部区域内,产生外部导体的山部分的内侧区域和谷部分的内侧区域。通过连续挤压成形制造绝缘肋时,绝缘肋虽然与成为小直径的谷部分的内侧区域接触,但不与成为大直径的山部分的内侧区域接触。因此,在山部分的内侧区域中,通过绝缘肋而残留有未填充的空气层。由此,附加该部分的空气层的部分,作为全体的空气层的容积增加,该部分,使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优选所述绝缘肋以螺旋状设于所述内部导体的四周。这样,可较高地维持外部导体的正圆度。其理由如下。将绝缘肋未设为螺旋状的形状放到轴方向上时,绝缘肋将与外部导体的同一部位接触。此时,与绝缘肋接触的外部导体的部位,被绝缘肋支撑,不易变形。然而,与绝缘肋未接触的外部导体的部位,由于未被绝缘肋支撑而容易变形,因此,难以维持正圆度。
与此相对,将绝缘肋设为螺旋状的形状放到轴方向上时,绝缘肋,成为使与外部导体接触的部位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地变动的形状。这样,绝缘肋与外部导体接触的部位,将在圆周方向上均等地分散配置,作为该结果,外部导体不易变形且可较高地维持其正圆度。
同轴电缆,外部导体的圆度越高,与内部导体之间的间隔距离在圆周方向上越均等。内部/外部导体之间的间隔距离中的圆周方向的均等性,对同轴电缆的信号传输特性(衰减特性等)影响较大。如果通过将绝缘肋以螺旋状设于内部导体的周围,较高地维持上述间隔距离中的圆周方向的均等性,则该部分,可进一步提高信号传输特性。
如上,本发明通过由热塑性树脂构成内外导体间的绝缘体,可进行连续挤压成形,并能够控制成本。
另外,通过不使用发泡材而是绝缘肋的设置,使绝缘体形成中空结构。由此,能够提高绝缘体的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实现衰减率低的良好的同轴电缆。另外,通过使外部导体形成波纹瓦楞管形状,能够进一步增大作为中空结构的绝缘体中的空气层的容积,该部分,能够进一步提高同轴电缆的衰减率。
另外,通过使外部导体形成波纹瓦楞管形状,外部导体的可挠性提高,由此,装置机器内的配线时,不必事前的三维加工,能够实现作业的高效化。
本发明的此外的目的如果理解下面要说明的实施方式,即可明白,在附带的要求中写明。而且,本说明书中未涉及的很多的利益,如果实施该发明,本行业人员是能够想出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将图1断裂的内部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基于设计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至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图1是同轴电缆的立体图,图2是其剖面图,图3是将同轴电缆断裂,表示其内部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变形例的立体图。
符号1是内部导体,2是绝缘体。绝缘体2,具有绝缘层3,其包覆内部导体1的周围;绝缘肋4,其与绝缘层3一体化并与外部导体5接触。5是外部导体,其设为围绕内部导体2的周围;6是被覆,其包覆外部导体5的外围。内部导体1,例如,通过对含铜被膜的钢线镀银来构成。外部导体5,由铜管构成。外部导体5,为波纹型的瓦楞管。被覆6例如,由聚烯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同轴电缆,特征是,在内部导体1与外部导体5之间,具有由作为热塑性含氟树脂的PFA构成的绝缘体2。绝缘体2,具有绝缘层3,其为包覆内部导体1的周围全周的薄膜;绝缘肋4,其从绝缘层3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外部导体5接触。绝缘肋4,以在圆周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设为3条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条)。各绝缘肋4具有在轴方向上连续的形状。
由此,绝缘体2,成为在邻接的绝缘肋4之间,具有空气层7的中空结构。空气层7作为理想的绝缘体而起作用。并且,绝缘体2,通过设3条以上的绝缘肋4,避免含有使其介质特性恶化的杂质(发泡剂等),而实现中空结构。因此,由PFA(热塑性含氟树脂)构成的绝缘体2(含有空气层7),成为具有与PTFE(非热塑性含氟树脂)同等或在其之上的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的绝缘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肋4,设为在被绝缘层包覆的内部导体1的周围螺旋状卷绕的状态。根据此结构,与绝缘肋4设为轴方向直线状的情况相比,能够较高地维持外部导体5的正圆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肋4设为3条。由此,通过充分维持外部导体3的正圆精度的状态,可以使空气层7的容量达到最大限度。在能够使作为理想的绝缘体而起作用的空气层7的容积达到最大限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够充分地确保作为同轴电缆所要求的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在较高地维持外部导体5的圆度、最大限度的加大空气层7的容积的基础上,将绝缘肋4优选设为3条。
另外,外部导体5,成为波纹瓦楞形状。通过此形状,在绝缘肋4与外部导体5(特别是其大直径区域)之间,形成两者不接触的区域,在此区域也可形成空气层7。通过作成这种结构,进一步提高介质特性(介质损耗角正切)。
另外,通过将外部导体5作成波纹瓦楞形状,提高同轴电缆(外部导体5)的可挠性。由此,与具有直管的外部导体的同轴电缆相比,不需要对同轴电缆进行在装置内配线时的事前的三维加工,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在具有无可挠性的直管的外部导体的同轴电缆中,在内置空间有限的装置机器内对同轴电缆配线时,需要预先使外部导体对应配线状态进行三维变形。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同轴电缆中,由于波纹瓦楞形状的外部导体5具有可挠性,所以不需要这种加工,可以在配线现场使同轴电缆任意变形,从而在装置内配线。
另外,外部导体5,如图1所示,既可以由螺旋状的波纹型的瓦楞管构成,也可以如图4所示,由非螺旋形状的波纹型的瓦楞管构成。所谓波纹型的瓦楞管,就是指在管径上,两个直径(大直径/小直径)在轴向上连续地交互变化的形状。这种情况,包括大直径(或小直径)的区域不在轴方向上移动而在圆周方向上连续的形状,和大直径(或小直径)的区域不在圆周方向上完全地连续而在轴方向上渐渐移动的形状。将前者称为非螺旋形状的波纹型的瓦楞管(图4),将后者称为螺旋形状的波纹型的瓦楞管(图1)。
另外,绝缘肋4,在图1中作成螺旋形状,在图4中作成非螺旋形状(沿着轴方向成为直线的形状)。这些结构,是为了表示本发明的多样的实施方式而变化其形状。将绝缘肋4作成螺旋形状,在较高地维持外部导体5的正圆度的基础上为优选。
在其最优选的具体例中,对该发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在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的组合和配列,是不违背该发明的主旨和区域,能够进行各种变更的后述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同轴电缆,其中,具有内部导体;管状的外部导体,其围绕所述内部导体的周围而设置;绝缘体,其设于所述内部导体和所述外部导体之间,所述外部导体具有波纹瓦楞管形状;所述绝缘体分别具有由热塑性含氟树脂构成的绝缘层和绝缘肋;所述绝缘层设为包覆所述内部导体的周面;所述绝缘肋从所述绝缘层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与所述外部导体接触;所述绝缘肋具有在轴向上连续的形状;所述绝缘肋以在圆周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设有3条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其中,在邻接的所述绝缘肋之间的间隙中设有空气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其中,所述绝缘肋在所述内部导体的周围沿着该轴向以螺旋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其中,所述绝缘肋在所述内部导体的周围沿着该轴向以直线状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电缆,其中,所述绝缘肋是3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具有绝缘体,其在内部导体和外部导体之间含有波纹瓦楞管形状。绝缘体由热塑性含氟树脂构成,具有绝缘层和绝缘肋。绝缘层设为包覆内部导体的周面。绝缘肋从绝缘层向径方向突出,并与外部导体接触,并且在轴向上具有连续的形状。绝缘肋以在圆周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状态设为3条以上。
文档编号H01B11/18GK101051539SQ20061007324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5日
发明者小林祐儿, 公贺邦明, 金子隆 申请人:三菱电线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