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6699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特别是两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大通断能力的单极交流接触器需要较大的铁芯,因此其体积较大,使用和安装不便。许多用户用双极或三极交流接触器通过在接触器外增加导线或用一个附加的组件将伸出接触器罩壳外的多极接线端并联连接,以构成有足够的通断能力的单极交流接触器。联接的导线或附加组件吊挂在接触器外,由此带来接线困难,接线不可靠,使用不方便、不美观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厂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ZL01256623.3“带极间联接板的多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在该专利中提出在接触器的外壳内对应于同侧两端触头处,各有一个联接板分别将各组触头系统上同一侧的触头联通,实现电路并联,从而构成多极增强为单极交流接触器。此种方案的确方便地将多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且使用安全,接线可靠,但因涉及联结板和各组触头接触板并要相互固定连接,零件较多,制作生产也较复杂。例如用于两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每侧就需要两个触头接触板和一个联结板三个零件,且还需要用铆钉或螺钉将联接板两端分别与两个触头接触板固定联接,由此也容易发生因铆接不好或螺钉紧固不紧而引起电接触不可靠的问题。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两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其结构更加实用简单。
两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包括底板上被隔板分隔成彼此绝缘的两个容纳槽的外壳,两极的触头系统呈左右平行分布的形式分别置于二容纳槽内,其特征在于接触器的外壳内对应于同侧的两组触头接触板合二为一成为一体化接触板,实现两极等电位并联。没有额外的联结板,当然也不需铆钉或螺钉进行固定联接了,即同侧的两组触头同固接在一个导电接触板上,设于外壳内的容纳槽中,可垂直移动的触桥设于接触板上方。一组接线插片与一体化接触板连接作为外接线端。
所述隔板对应于一体化接触板处开有凹槽或通孔,一体化接触板通过隔板的凹槽或通孔跨过隔板,贯穿隔板两端,实现整体装配于外壳中。
本实用新型的两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具有一体化接触板,与前一专利“带极间联接板的多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的设计相比,将两组触头和联接板三个零件合三为一,又可一次加工成型,节约原材料,节约能源,便于生产与安装。且一体化的接触板,电接触更加可靠。与同样通断能力的单极交流接触器相比,本接触器的体积小,使用方便。又由于本新型接触器的外壳、电磁系统、触头系统与接线插片等部件均与原有的双极交流接触器的部件相同,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生产十分简便易行。


图1为本两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一个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面半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外壳1的底座由隔板5分隔成两个彼此绝缘的容纳槽,两极的触头系统分别置于二容纳槽内,二触头系统呈左右平行状设置;同侧的两组触头的接触板合二为一成为一体化接触板3,即同侧的两组触头同铆接或焊接在一体化的导电接触板3上,接触板3使同侧的两组触头等电位并联。该侧的接触板3与一组接线插片2铆接,接线插片2的插接端伸出外壳1外,用于与外界电路相连。用以控制接触器断通的触桥4设于接触板3上方,并可垂直移动;触桥4当然也可设于接触板3下方,但此时操作较困难。
所述隔板5对应于接触板3处开有凹槽6,接触板3通过隔板5的凹槽6、跨过隔板5,贯穿隔板5两端。
权利要求1.两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包括底板上被隔板分隔成彼此绝缘的两个容纳槽的外壳,两极的触头系统呈左右平行分布的形式分别置于二容纳槽内,其特征在于接触器的外壳(1)内对应于同侧的两组触头接触板合二为一成为一体化接触板(3),设于外壳(1)的容纳槽中,即同侧的两组触头通过接触板(3)等电位并联,可垂直移动的触桥(4)设于接触板(3)上方;一组接线插片(2)与该侧触头系统上的接触板(3)连接作为外接线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对应于接触板(3)处开有凹槽(6)或通孔,接触板(3)通过隔板(5)的凹槽(6)或通孔、跨过隔板(5),贯穿隔板(5)两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两极增强为单极的交流接触器,它包括底板上被隔板分隔成彼此绝缘两个容纳槽的外壳,两极的触头系统呈左右平行分布的形式分别置于容纳槽内,接触器的外壳内对应于同侧的两组触头接触板合二为一成为一体化的接触板,设于外壳内的容纳槽中,即同侧的两组触头系统通过一体化接触板等电位并联,可垂直移动的触桥设于接触板上方。一组接线插片与该侧触头系统上的接触板连接作为外接线端。本新型一体化接触板将两组触头和联接板三个零件合三为一,可一次加工成型,节材,节能,便于生产,且电接触更加可靠。本接触器的体积小,使用方便。主要部件均与原有接触器相同,其生产十分简便易行。
文档编号H01H50/54GK2916917SQ20062003496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4日
发明者李文礼, 周泰武 申请人:桂林机床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