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1756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携带式电子装置的发展及其功能的不断加强,与之配合的板对板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排列越来越密,为确保电讯号传输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所述导电端子的构造、组装及接触方式尤为重要。
传统的板对板连接器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将所述导电端子焊接到固定的电路板上,然而,由于导电端子的排列越来越密,因此在焊接的过程中很容易在两相邻端子焊接部之间发生桥接短路等不良情形,从而严重影响电讯号的可靠传输,且这种板对板连接器不可拆卸,从而不便于更换失效的元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可靠传输电信号且可拆卸的板对板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和若干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若干贯穿于该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端子容置通道。所述导电端子对应收容于所述端子容置通道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固持部,固持部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来回弯折的弹性压缩部,该弹性压缩部底端具有从所述下表面凸露出来的第二接触部,固持部顶端向上延伸形成来回弯折的曲折部,该曲折部向上延伸形成从所述上表面凸露出来的第一接触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通过导电端子采用来回弯折而形成的弹性压缩部以及数次来回弯折形成的曲折部提供的弹性力,确保导电端子始终与外部印刷电路板处于稳固的弹性抵接状态,进而确保上、下印刷电路板之间电信号的可靠传输。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采用导电端子与外部印刷电路板进行弹性抵接,因此,该板对板连接器拆卸容易,从而无须因为个别元器件失效而更换整个板对板连接器,进而达成降低成本的功效。


在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沿IV-IV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沿VI-VI的剖视图。
图中各元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板对板连接器 1绝缘本体 10上表面11 下表面12容置通道 13 第一收容槽131第二收容槽132 第三收容槽133第一阻挡壁134 第二阻挡壁135防呆定位柱14 导电端子 20固持部21 基部 211第一固持臂212 第二固持臂213开口 214 止挡块215弹性压缩部22 第一弹性臂221第一弯折部222 第二弹性臂223第二弯折部224 第三弹性臂225第二接触部226 曲折部23第一弹性横梁 231 第一弯曲部232第二弹性横梁 233 第二弯曲部234第三弹性横梁 235 第一接触部24
基板241接触头2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予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及收容于该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绝缘本体10为一长方体,具有上表面11及与上表面11平行的下表面12,其中上表面11与外部上印刷电路板(图未示)接触,下表面12与外部下印刷电路板(图未示)接触。该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之间呈阵列状贯穿开设若干端子容置通道13。所述端子容置通道13包括位于最底部且与绝缘本体10的下表面12连通的第一收容槽131、连接于第一收容槽131顶部的较窄的第二收容槽132以及连接于第二收容槽132顶部且与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11连通的第三收容槽133。其中第一收容槽131与第二收容槽132的连接处具有第一止挡壁134,第二收容槽132与第三收容槽133的连接处具有第二止挡壁135。绝缘本体10于下表面12垂直向下凸伸出若干防呆定位柱14。该等防呆定位柱14大小不一,且成不对称分布以达成防呆之功效。所述防呆定位柱14与外部下印刷电路板上相对应的若干圆孔相卡扣结合。
请参阅图5,导电端子20包括一固持部21、连接于固持部21下端的来回弯折的弹性压缩部22、连接于固持部21顶端且经过数次来回弯折的曲折部23以及由曲折部23顶端向上伸出的第一接触部24。
固持部21具有呈方形板状的基部211以及由该基部211两侧分别向下伸出的第一固持臂212及第二固持臂213。该基部211和该两固持臂212、213之间形成开口214。该第一固持臂212与基部211的拐角处形成有止挡块215。
弹性压缩部22位于所述开口214处,具有自第二固持臂213与基部211的连接处斜向下延伸至第一固持臂212附近的第一弹性臂221,该第一弹性臂221末端向下弯折延伸出呈弧形的第一弯折部222,该第一弯折部222末端延伸出与第一弹性臂221大致平行的第二弹性臂223,该第二弹性臂223末端向下弯折延伸出与第一弯折部222呈相反方向弯折的且呈弧形的第二弯折部224,该第二弯折部224末端斜向下延伸出第三弹性臂225,该第三弹性臂225末端弯折延伸出大致呈上弯弧形的第二接触部226。其中第三弹性臂225末端及第二接触部226凸露于所述开口214下侧,用于和外部下印刷电路板抵接。
曲折部23具有自基部211顶端一侧伸出的第一弹性横梁231,该第一弹性横梁231末端向上弯折延伸出呈弧形的第一弯曲部232,该第一弯曲部232末端延伸出与第一弹性横梁231大致平行的第二弹性横梁233,该第二弹性横梁233末端向上弯折延伸出与第一弯曲部232呈相反方向弯曲的且呈弧形的第二弯曲部234,该第二弯曲部234末端延伸出与第一弹性横梁231大致平行的第三弹性横梁235。按照上述方式,第三弹性横梁235的末端进一步向上弯折延伸从而形成该经过数次来回弯折的曲折部23。
第一接触部24具有自所述曲折部23的最顶部的弹性横梁末端伸出的扁平基板241。该基板241横向延伸,其起始端和末端分别与曲折部23的弹性横梁两端大致齐平。该基板241中部竖直向上延伸形成接触头242。
请参阅图5及图6,导电端子20对应收容于端子容置通道13内。固持部21及弹性压缩部22收容于端子容置通道13的第一收容槽131内。其中固持部21之基部211的上边缘抵顶于第一止挡壁134处,弹性压缩部22的第三弹性臂225末端及第二接触部226从第一收容槽131底端凸露出来从而与外部下印刷电路板抵接。曲折部23及第一接触部24的扁平基板241收容于第二收容槽132内。扁平基板241的上边缘抵顶于第二止挡壁135处。第一接触部24的接触头242收容于第三收容槽133内,且接触头242的末端从第三收容槽133的顶端凸露出来与外部上印刷电路板相弹性抵接。
当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1与外部印刷电路板相结合时,固持部21固持于第一收容槽131内,弹性压缩部22于第二接触部226处受到下印刷电路板压迫而向上弹性压缩,曲折部23通过上印刷电路板压迫第一接触部24的接触头242而向下弹性压缩,从而使得接触头242向下移动少许。当导电端子20的接触头242和第二接触部226分别与上、下印刷电路板处于稳固抵接状态时,弹性压缩部22的第一弯折部222抵接于所述止挡块215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1通过导电端子0的接触头242和第二接触226分别与上、下印刷电路板抵接,从而达成上、下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同时,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1通过导电端子20的采用来回弯折而形成的弹性压缩部22以及数次来回弯折形成的曲折部23提供的弹性力,确保导电端子20始终与外部印刷电路板处于稳固的弹性抵接状态,进而确保上、下印刷电路板之间电信号的可靠传输。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1采用导电端子20与外部印刷电路板进行弹性抵接,因此,该板对板连接器1拆卸容易,从而无须因为个别元器件失效而更换整个板对板连接器1,进而达成降低成本的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若干贯穿于该上表面及下表面的端子容置通道,所述导电端子对应收容于所述端子容置通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固持部,固持部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来回弯折的弹性压缩部,该弹性压缩部底端具有从所述下表面凸露出来的第二接触部,固持部顶端向上延伸形成来回弯折的曲折部,该曲折部向上延伸形成从所述上表面凸露出来的第一接触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容置通道包括位于最底部且与绝缘本体的下表面连通的第一收容槽、连接于第一收容槽顶部的较窄的第二收容槽以及连接于第二收容槽顶部且与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连通的第三收容槽,其中所述第一收容槽与第二收容槽的连接处具有第一止挡壁,第二收容槽与第三收容槽的连接处具有第二止挡壁,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及弹性压缩部收容于第一收容槽内,固持部上边缘抵顶于所述第一止挡壁处,第二接触部从第一收容槽底端凸露出来,曲折部收容于第二收容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自曲折部顶部伸出的扁平基板以及从该基板中部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的接触头,扁平基板收容于第二收容槽顶部,扁平基板的上边缘抵顶于第二止挡壁处,第一接触部的接触头收容于第三收容槽内,且接触头的末端从第三收容槽的顶端凸露出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下表面垂直向下凸伸出若干防呆定位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包括基部以及由该基部两侧分别向下伸出的第一固持臂及第二固持臂,所述基部和该两固持臂之间形成开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固持臂与基部的拐角处形成有止挡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压缩部位于所述开口处,自第二固持臂与基部的连接处延伸出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弹性压缩部包括由固持部斜向下延伸出的第一弹性臂,由该第一弹性臂末端向下弯折延伸出的第一弯折部,由该第一弯折部末端延伸出与第一弹性臂大致平行的第二弹性臂,由该第二弹性臂末端向下弯折延伸出的第二弯折部,以及由该第二弯折部末端斜向下延伸出第三弹性臂,第三弹性臂末端弯折延伸出第二接触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曲折部包括自固持部顶端伸出的第一弹性横梁,由该第一弹性横梁末端向上弯折延伸出的第一弯曲部,由该第一弯曲部末端延伸出与第一弹性横梁大致平行的第二弹性横梁,由该第二弹性横梁末端向上弯折延伸出的第二弯曲部,由该第二弯曲部末端延伸出与第一弹性横梁大致平行的第三弹性横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三弹性横梁的末端进一步按照第二弹性横梁及第二弯曲部的弯折方式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曲折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包括自曲折部顶部伸出的扁平基板以及从该基板中部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的接触头,所述接触头从所述上表面凸露出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基板横向延伸,其起始端和末端分别与曲折部的弹性横梁两端大致齐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若干贯穿于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端子容置通道。所述导电端子对应收容于该等端子容置通道内。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一固持部,固持部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来回弯折的弹性压缩部,弹性压缩部底端具有从所述下表面凸露出来的第二接触部,固持部顶端向上延伸形成来回弯折的曲折部,该曲折部向上延伸形成从所述上表面凸露出来的第一接触部,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可达成可靠的电信号传输。
文档编号H01R12/55GK2916978SQ20062006025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8日
发明者彭勇锜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