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液流电池装置的电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170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功率液流电池装置的电堆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液流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流电池电堆的 加工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电能是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生产中必不可缺的二次能源。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人们对电的需求越来越高。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05年三 季度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分析报告2006年全国社会用电 量的增长速度在11%左右,用电量约为27300亿千瓦时。电力缺口主要集中在华 北和南方地区,华东地区夏季备用偏低、冬季基本平衡,华中、东北地区基本 平衡,西北地区供大于求。全国夏季最大电力缺口在800万千瓦左右,其中华北 和南方分别为300、 500万千瓦左右;冬季最大电力缺口900万千瓦左右,其中华 北、南方分别为400、 500万千瓦左右。由于电力需求昼夜、季节相差很大,但 发电厂的建设规模必须与高峰用电相匹配,投资大利用率较低,且对周边的环 境和生态平衡有较大的影响。大规模储能技术和储能装备是电力和电器行业中 备受关注但尚未解决的难题之一。
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源,以溶解在电解液中不同价态金属离子作 为电池正极和负极活性物质,正极电解液和负极电解液分开储存。电池充电或 放电时,通过外接泵,把正极电解液和负极电解液分别压入正极室和负极室, 完成氧化还原反应后,流回到储液槽。从液流电池的原理和特点来看,液流电 池适合于大规模储能应用。图1是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示意图。
为了研制开发大规模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围绕电堆结构已经进行了大量研
究,通过电堆结构设计,改善电解液流动分布(美国专利No. 6,475,661),减小 流动阻力(美国专利公开号20030087156)。然而,上述电堆仍然存在着结构复 杂、加工装配困难、流动性能差和电堆有效密封的问题,给电堆进一步大规模 应用带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液流电池电堆结构,提高了电堆密封的可靠 性,使电解液在电极表面均匀流动,该结构的电堆性能稳定,加工装配简单。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本发明目的实现的技术方案)
电堆各层边框采用特制弹性板,提高了各层之间的密封性能,能防止电解液 向外泄漏;电解液主流道采用嵌入导流板的设计方案,减小电池厚度,增大隔 膜、电极等电池材料的使用效率;采用导液分流层板,实现多路垂直主流道平 行水平并联进料方式,使进入不同电极腔室电解液的出入口压力相等,进入同 一电极腔室不同入口与出口处电解液的压力相等;采用导流线槽结构,引导电 解液进出电极腔室口,减小出入口阻力,使电极表面均匀流动;为了防止隔膜 在导流线槽处出现塌陷,改进了导流线槽的结构,在不影响导流的情况下,最 大化支撑隔膜的面积,避免隔膜正负电解液在入口处交叉内漏,减少由此带来 的自放电损失;采用互锁定位框对多层电池结构进行定位,提高装配效率和效 果。
图2是导液分流层板。导液分流层板的中心部位为电解液流道支撑压紧导 流网(1),支撑压紧导流网(1)是为了支撑隔膜,压紧电极材料与集流体,同 时使流经电极表面的电解液均匀流动。支撑压紧导流网(1)为塑料材料,这些
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或聚乙烯或改性的聚丙烯或改性聚乙烯,网格直径为
0.5~5mm,网格为平面网格或上下交替编织的立体网格。
支撑压紧导流网周边部位为层板框(2),层板框(2)的上、下部位分别设 有导液线槽(5)。导液线槽(5)为Z字形或垂直的L形,在组装成电堆时可有 效防止隔膜出现凹陷,防止渗漏。导流线槽(5)的宽度为0.2 5mm.
层板框(2)由耐酸腐蚀、耐氧化,且具有一定柔软性和弹性的塑料或橡胶 片材做成,这些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或聚乙烯或改性的聚丙烯或改性聚乙 烯。层板框密封面的宽度为5mm 80mm,厚度为0.5 15毫米。这样组合的电堆 结构简单、厚度薄、加工装配简单、电极和隔膜的使用效率高,密封效果好, 不会出现外漏和内漏。
层板框上下端面的电解液进出口 (3)和电解液分集液口 (4)交替成对排 列,上下断面的电解液进出口 (3)和电解液分集液口 (4)序列相反。电解液 进出口 (3)和电解液分集液口 (4)之间距离距离为10 100mm,每对电解液 进出口 (3)和电解液分集液口 (4)之间距离为10 100mm。支撑压紧导流网 为塑料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或聚乙烯或改性的聚丙烯或改性聚 乙烯,网格直径为0.5~5mm,网格为平面网格或上下交替编织的立体网格。
图3是半嵌入导流板。半嵌入导流板引导正极电解从正极电解液入口 (2)进入 正极电解液主分流管(1),部分电解液由正极电解液分流口流(6)入电堆的正 极腔室,液流入正负极腔室,正极电解液分流口 (6)与正极电解液主分流管(1) 由暗沟道或暗沟槽连接相通,其余电解液由正极电解液主分流管(1)流入下一 电堆的正极电解液主分流管。负极腔室反应后的电解液汇集从负极电解液集流 口 (7)经负极电解液主集流管(8)与从其它单电池流入的负极电解液一起流 入下一单电池的主集流管,并最终回到负极电解液储液装置,负极电解液集流 口 (7)与负极电解液主集流管(8)由暗沟道或暗沟槽连接相通。


图1液流电池流程示意图
图2导液分流层板
图3半嵌入式导流板
图4充放电电流电压随时间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按本专利结构设计建立全钒液流电池堆,进行充放电实验。分别使用 V4+7V5+和¥3+ 2+钒离子作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阳极、阴极活性物质,电 堆中的半电池电化学反应如下。
正极反应
放电
充电 负极反应
充电 放电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堆由四个单电池串联组成,有效电极面积为 200x270mm,正负极电解液分别为800ml的l.Omol/L V4+ + 2mol/L H2S04和 l.Omol/L V3+ + 2mol/L H2S04水溶液,在50L/h的电解液循环流速下进行充放 电实验,在室温下测定该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堆性能。图4是充放电电流电压 随时间变化曲线。 通过上述实施例,证明本发明所提出的液流电池电堆能够完成完整充放电 循环过程,该电堆结构避免了电解液循环过程通过电堆向外泄漏,同时也不存 在电堆内部正极、负极电解液彼此交叉泄漏现象,同时电解液在电池内部的流 动阻力较小,电解液能在电极表面均匀流动。电堆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密封 可靠,适用于大功率液流电池系统。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流电池电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堆结构由压紧装置(1)、导流端板(2)和多个单电池串联构成,每个单电池均由集流体(3)、阳极电极(4)、导液分流层板(5)、隔膜(6)、导液分流层板(5)和阴极电极(7)交替排列而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堆各层边框采用特制弹性板,其特征为密封面的宽 度为5mm 80mm,厚度为0.5 15mm。弹性板材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 改性聚丙烯弹性体、聚乙烯和改性聚乙烯。
3. 导液端板(2)的电解液主流道采用嵌入结构,嵌入导流板的深度为主流道管 直径的1/8至全部嵌入导流板中,嵌入端板的管道与端板表面的分流口由暗 沟道相同。
4. 导液分流层板(5)中的电解液进出口和电解液分集流口成对出现,在导液分 流层板的上端和下端,电解液进出口和电解液分集流口的排列次序相反。导 液分流层板(5)中心为支撑网格。
5. 根据权利要求4的说明,在电解液分流口前端采用导流线槽结构,导液线槽 为梳状散开,可为Z字形和L型。
6. 根据权利要求3和4的说明,导液端板(2)的分流口和集流口分别在导液端 板(2)的上侧和下侧,数目为电解液进出口和电解液分集流口总数的1/2, 且位置与电解液进出口或电解液分集流口位置相同。
7. 根据权利要求4的说明,导液分流层板(5)中心网格为上下交错的网格,网 格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改性聚丙烯弹性体、聚乙烯和改性聚乙烯,网 格的直径为0.1~2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流电池的电堆制造技术领域。所述电堆各层边框采用特制弹性板,提高了各层之间的密封性能;电解液主流道采用嵌入导流板的设计方案,增大隔膜、电极等电池材料的使用效率;采用导液分流层板,实现多路垂直主流道平行水平并联进料方式,使进入不同电极腔室电解液的出入口压力相等,进入同一电极腔室不同入口与出口处电解液的压力相等;采用导流线槽结构,使电解液在电极表面均匀流动,最大化支撑隔膜的面积,避免隔膜正负电解液在入口处交叉内漏,减少由此带来的自放电损失;采用互锁定位框对多层电池结构进行定位,提高装配效率。本发明提出的电堆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组装方便、密封可靠、电解液流动均匀和运行稳定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M8/24GK101192676SQ20071010575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9日
发明者尹海涛 申请人: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