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415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特别是涉及用于将印刷基板彼此电连接的连接器。
技术背景以往,作为连接印刷基板彼此的连接器,将连接固定在电路基板A上面 的插座11与连接固定在另一印刷基板A下面的插头12嵌合,使设置在所述 插座11的接触端子14与设置在所述插头12的接触端子16弹性接触地连接 (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5-203139号公报。然而,在所述连接器中,在将插头12定位并组装到插座11上时,由于 连接器被上方的印刷基板所掩盖,而无法目视进行组装。因此存在如下问题, 组装作业过程中不容易定位,因而当在没有准确定位的状态下强行连接时, 则会使接触电阻变大,从而降低接触可靠性。发明内容本发明就是鉴于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 接器即使是在部件精度、组装精度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高的接触 可靠性。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连接器,包括插座,其在开口缘部并排 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端子;以及插头,其具有能够嵌合在所述插座开口缘部 内的平面形状,并且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对应的位置并排设置的压入凹槽 内压入第二连接端子,其中,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压入凹槽的内侧面 能够抵接地嵌合,并且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弹性接触而 进行电连接。根据本发明,第一连接端子嵌合在插头的压入凹槽,并且与压入保持在 所述压入凹槽的第二连接端子弹性接触而进行电连接。因此,即使部件精度、 组装精度存在偏差,也能够使被所述压入凹槽限定位置的第一连接端子与第 二连接端子准确地弹性接触。因此,不易产生接触不良,从而能够获得接触 可靠性高的连接器。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在横跨插座开口缘部形成并且被压入 保持在所述开口缘部的第一连接端子的压入部之中,使设置在其内侧角部的 第一接点部与插头压入凹槽的内侧面能够抵接地嵌合,并且使所述第一接点 部与第二连接端子弹性接触而进行电连接。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部件精度、组装精度存在偏差,也能够使被所述 压入凹槽限定位置的第 一连接端子的第 一接点部与第二连接端子准确地弹性 接触。因此,不易产生接触不良,从而能够获得接触可靠性高的连接器。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可以使设置在第一连接端子自由端部的第 二接点部与压入插头压入凹槽的第二连接端子的U字形压入部的背面弹性接 触。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二接点部与第二连接端子的u字 形压入部的背面弹性接触。因此,不仅是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二接点与第二连接端子的u字形压入部弹性接触,而且第一连接端子的第一接点也与第二连接端子更可靠地弹性接触。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二连 接端子的接触可靠性。作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在第二连接端子的u字形压入部两外侧面突出设置有防脱用突起,所述u字形压入部压入到第一连接端子中相对的第一接点部与第二接点部之间,所述防脱用突起卡定在至少所述第一接点部及 第二接点部的任何一方。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使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弹性接触时,越过 防脱用突起,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弹性接触。因此,能够防止脱落,并且能够获得卡紧感(。卡哒感),具有给与连接作业的梯:作者安心感的效果。


图1 (A)及图1 (B)是表示本发明连接器的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的插 头及插座的立体图;图2 (A)及图2 (B)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连接器的插头及插座的连接方 法的剖面图;图3 (A)及图3 (B)是本发明连接器的立体图及局部放大平面图;图4 (A)及图4 (B)是图3 (A)及图3 (B)所示的连接器的插座及 插头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3 (A)及图3 (B)所示的连接器的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 (A)及图6 (B)是图5所示的插座主体的立体图^;部放大平面图;图7(A)、图7(B)、图7(C)、图7 (D)分别是图5所示的第一连接 端子的立体图、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立体图、平面图、正面图;图8 (A)、图8 (B)、图8 (C)、图8 (D)分别是表示图7 (A)-图7 (D)所示的第一连接端子变形例的立体图、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立体图、平面 图、正面图;图9 (A)及图9 (B)是表示将第一连接端子组装在插座主体的状态的 立体图及局部放大平面图;图10 (A)及图10 (B)是图5所示的插头主体的立体图及局部放大平 面图;图11 (A)及图11 (B)是表示将第二连接端子组装在插头主体的状态 的立体图及局部放大平面图;图12 (A)、图12 (B)、图12 (C)是用于说明将插头组装在插座上的方 法的立体图;图13 (A)及图13 (B)分别是用于说明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的平面图及 图13 ( A)的B-B线剖面图;图14(A)及图14 (B)分别是用于说明不同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的平面 图及图14 (A)的B-B线剖面图。标i己i兌明10、 11 印刷布线基板;20 插座;21 插座主体;22 引导用锥形面 (引导部);23压入凹槽;24 台座部;25嵌合凹槽;30第一连接端子; 31 接线部;32 压入部;33 第一接点部;34 第二接点部;35 防脱用 突起;36引导用锥形面(引导部);40插头;41 插头主体;42引导用 锥形面(引导部);43 压入凹槽;50第二连接端子;51 接线部;52压 入部;53 卡紧感用突起;54 防脱用突起。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图1 (A)及图1 (B)至图14 (A)及图14 (B)的

本发 明连接器的实施方式。如图1 (A)及图1 (B)和图2 (A)及图2 (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 接器包括连接在印刷布线基板10上面的插座20和连接在印刷布线基板11 下面的插头40。所述插座20沿着插座主体21的相对的开口缘部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连 接端子30。所述插座主体21,如图6 (A)及图6 (B)所示,其具有浅底的 箱形状,在其开口缘部形成有引导用锥形面22,并且,沿着相对的侧壁外侧 面以规定间隔并排设置有压入后述的第一连接端子30的压入凹槽23。另夕卜, 所述插座主体21在其底面中央突出i殳置有平面看长方形的台座部24,并且, 在所述台座部24的外周面上,在与所述压入凹槽23对应的位置并排设置有 嵌合凹槽25。所述嵌合凹槽25比位于后述的第一连接端子30自由端部的第 二接点部34的宽度宽。另外,所述引导用锥形面22也可以是楔形面。如图7 (A)-图7 (D)所示,第一连接端子30将从接线部31延伸的部 分弯起而形成大致U字形状的压入部32,并且,在所述压入部32自由端侧 的角部形成有第一接点部33。另外,将从所述压入部32延伸的自由端部弯起 并折曲,由此形成第二接点部34。所述第二接点部34按照与所述第一接点部 33相对的方式向内突出。另外,在所述压入部32基部的两侧缘部分别形成有 防脱用突起35、 35。并且,通过将第一连接端子30的压入部32压入所述插座主体21的压入 凹槽23,使防脱用突起35卡定在压入凹槽23的内侧面而防止脱落(图9(A) 及图9(B)。此外,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0的第二接点部34处于游隙嵌入所 述插座主体21的嵌合凹槽25内的状态。因此,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0其自由 端部可以弹性变形,并且可以转动微小角度。结果,即使在插头30的部件精 度及组装精度低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端子30的弹性变形等来进行 位置调整。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不需要插座及插头具有高的部件精 度及组装精度,所以生产容易,改善了成品率。另外,第一连接端子30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如图8 (A)-图8 (D)所 示,通过将压入部32的角部形成引导用锥形面36 (或者楔形面),可以使组 装作业变得容易。如图11 (A)及图11 (B)所示,所述插头40沿着插头主体41的相对
开口缘部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端子50。特别是如图IO(A)及图10(B) 所示,所述插头主体41是具有能够嵌合到所述插座主体21内的平面形状的 浅底箱形状。另外,所述插头主体41,在其外周面缘部形成有引导用锥形面 42,并且,沿着相对的侧壁外侧面及内侧面以规定间隔并排设置有能够压入 后述的第二连接端子50的压入凹槽43。特别是,在所述压入凹槽43的下方 缘部形成有引导用缺口部44 (图10 (A)及图10 (B)、图12 (A)及图12 (B)、图13 (B)。如图2 (A)及图2 (B)所示,第二连接端子50具有从接线部51延伸 并且弯起的大致U字形状的压入部52。并且,在所述压入部52的接线部51 侧的外侧面,通过突出加工而设置有卡紧感用突起53 (图2 (A)及图2 (B) 和图12 (A)及图12 (B),并且,在其外侧面的两侧缘部分別设置有防脱用 突起54 (图5及图11 (B)。并且,通过将第二连接端子50的压入部52压入而组装到所述插头40的 压入凹槽43中,能够使所述防脱用突起54、54卡定在压入凹槽52的内侧面, 防止脱落。其次,在连接所述插座20和所述插头40的情况下,如图1 (A)及图1 (B)和图2 (A)及图2 (B)所示,在装配在印刷布线基板IO上面的插座 20的上方,配置装配于印刷布线基板11下面的插头40。并且,通过使设置 在所述插座主体21的开口缘部的引导用锥形面22与设置在所述插头主体41 的外周缘部的引导用锥形面42抵接,能够粗略地进行定位。然后,当使所述 插头40下降时,则位于第一连接端子30角部的第一接点部33与设置在所述 插头40的压入凹槽43的引导用缺口部44抵接而被引导。因此,能够使所述 插头40相对于所述插座20更准确地定位。另外,通过按入所述插头40,能 够使第二连接端子50的压入部52分别与第一连接端子30的第一接点部33 及第二接点部34弹性接触而导通。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3 (A)及图13(B)所示,通常将插头40组装 在插座20时的两者间的间隙是L,组装在插座20的第一连接端子30与设置 在插头40的压入凹槽43的单侧的间隙是M。 L与M的关系是L〉M。因此, 如图14 (A)及图14 (B)所示,假设插头W相对于插座20向单侧偏移M 量,即,即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0与所述压入凹槽43的内侧面抵接,插头 40也不会与插座20相撞,而能够进行连接。 另外,将所迷第一连接端子30的压入部32压入设置在插座主体21侧壁 的压入凹槽23内,但由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0的第一接点部34所位于的自 由端部可以弹性变形,所以第一接点部34能够在嵌合凹槽25内位移并且能 够与第二连接端子50弹性接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下优点,即使部件精度、组装精度存在偏差, 也能够容易且准确地使插头40与插座20连接。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具有卡紧感用突起53的压入部52被压入 第一、第二接点33、 34之间,所以能够防止脱落,并且得到可以感觉确认连 接状态的卡紧感,可以给与作业者安心感。此外,如图2 ( A)及图2 (B)所示,由于第一连接端子30的第二4妄点 部34将第二连接端子50的压入部52向外侧作用,所以,所述压入部52与 第一接点部33更强地进行弹性接触,从而具有能够提高接触可靠性的优点。本发明的连接器不限于连接印刷布线基板彼此的情况,也可以适用于其 它电子设备的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器,包括插座,其在开口缘部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端子;以及插头,其具有能够嵌合在所述插座开口缘部内的平面形状,并且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对应的位置并排设置的压入凹槽内压入第二连接端子,所述连接器特征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压入凹槽的内侧面能够抵接地嵌合,并且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弹性接触而进行电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横跨插座开口缘部形成并且被压入保持在所述开口缘部的第 一连接 端子的压入部之中,使设置在其内侧角部的第一接点部与插头压入凹槽的内 侧面能够抵接地嵌合,并且使所述第 一接点部与第二连接端子弹性接触而进 行电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使设置在第一连接端子自由端部的第二接点部与压入插头压入凹槽的第二连接端子的U字形压入部背面弹性接触。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连接端子的U字形压入部两外侧面突出设置有防脱用突起,所述U字形压入部压入到第 一连接端子中相对的第 一接点部与第二接点部之间, 所述防脱用突起卡定在至少所述第一接点部及第二接点部的任何一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即使在部件精度、组装精度上存在偏差,也能够实现高的可靠性。所述连接器包括插座(20),其在开口缘部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端子(30);以及插头(40),其具有能够嵌合在所述插座(20)开口缘部内的平面形状,并且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0)对应的位置并排设置的压入凹槽(43)内压入第二连接端子(50)。特别是,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0)与所述压入凹槽(43)的内侧面能够抵接地嵌合,并且使其与第二连接端子(50)弹性接触而进行电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20GK101154773SQ200710141619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9日
发明者志村佑介, 星野博一, 木村直之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