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406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钮定位技术,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可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于现行通用的电子装置中,例如为笔记型电脑、随身DVD/VCD播放器(portableDVD/VCDplayer)以及多媒体播放器(multimediaviewer)等电子装置,大多会设有诸如推钮(knob)的操作元件,用于推动或触动其壳体内部的构件,诸如开关、无线模块、锁附结构等。同时,现行的各类电子装置为追求其外型的美观以及手感的舒适度,壳体多采用流线形设计,亦即,于边缘或边角处设置斜面或是圆角,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第276946发明专利、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564640发明专利即公开相关的设计。因此,对于外露的推钮等操作元件而言,为考虑其操作的便利性,是常将推钮设计成例如梯形的形状,并提供对应的推钮固定技术,以将推钮结合于壳体。如此,所装设的推钮可顺应该壳体的斜面坡度,而不影响整体外型的美观。以笔记型电脑为例,如图1A至图1C所示,是提供一应用于笔记型电脑的推钮2,该推钮2固定至笔记型电脑的壳体1,该壳体l具有梯形斜面,并于一侧设有一例如为开口的卡槽11。该推钮2具有由上而下的薄端与厚端,而为上窄下宽的梯形推钮,以顺应该壳体的斜面坡度。如图1C所示,该推钮2包括设于该卡槽11的矩形卡孔12、设于该推钮2内表面20的卡钩21、以及设于该卡钩21—侧的带动部23,该卡钩21可穿设该矩形卡孔12并卡扣至该壳体1内面,该带动部23则可带动该壳体1内部的构件(未图示)。正常组装完成后如图1B及图1C所示,且所装设的推钮2可顺应该壳体1的斜面坡度。但是,由于此种固定技术并没有任何定位机制,于实际生产组装过程中,塞入该矩形卡孔12的卡钩21会不稳定,而极易朝A、B方向滑动(如图IB及图1C所示),造成该壳体1内部的构件被该卡钩21撞坏,或者是该卡钩21本身被撞坏。同时,由于无论组装者所组装的方向是否正确,均可将该推钮2固定至该壳体1;换言之,组装者很容易将该推钮2反装于该壳体1上。因此,如图2所示,使得该推钮2无法顺应该壳体1的梯形斜面坡度,而部分凸出于该壳体1的表面,影响美观。再者,由于组装过程中是先将推钮固定至壳体,再组装其它构件,因此,如欲将误安装的推钮重新装设时,必须先拆卸已装好的其它构件,再拆卸推钮并重新装设推钮,之后复需组装其它构件。由此可知,因为误安装所导致的重工(Re-work),不仅浪费工作时间,更会因为反复拆卸及组装致使本来刚性不强的壳体或卡钩容易断裂,从而造成成本的增加。是以,如何设计一种既具有防误安装功能又有定位效果的推钮定位技术,以解决上述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种种缺陷,实为相关领域的业者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一种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以同时提供定位及防误安装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以节省重工时间。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以节省重工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应用于固定推钮至电子装置的壳体,该壳体侧面具有开口,该推钮呈梯形而区分为薄端与厚端,该推钮定位结构则包括第一限位部,突设于该开口一侧,且垂直于该开口,用以限制该推钮的设置位置;以及第二限位部,凹设于该厚端,且该第二限位部的凹设深度大于等于该第一限位部的长度,以限制该推钮的滑动距离,并防止反装该推钮。前述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中,该第一限位部为凸块。于一实施例中,设置二个该第一限位部,其中,各该第一限位部为相互间隔的凸块,且各该第一限位部之间设有一卡合部。较佳地,该卡合部垂直于该第一限位部,该卡合部加上各该第一限位部的长度小于该第二限位部的凹设深度。该第二限位部可为凹槽,其中,该第二限位部的凹设深度大于等于该开口的长度。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是于该壳体侧面的卡槽开口设置第一限位部,并于该推钮对应该第一限位部的一侧设有相邻的第二限位部以及卡合部,且凹设第二限位部以及相对凸设该卡合部,从而供安装该推钮于该壳体上时定位该推钮的安装位置,并避免该推钮反装于该壳体上,即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陷。图1A、图1B、及图1C是显示现有技术中推钮固定至壳体的示意图;图2是显示现有技术中推钮被装反的示意图;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一实施例应用于壳体部分的示意图;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一实施例应用于推钮部分的示意图;以及图5A及图5B是显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图5A为分解图,图5B为组装示意图。元件符号简单说明1、3壳体11、31卡槽12矩形卡孔2、4推钮21卡钩23带动部32开口33第一限位部34卡合部41第一表面42第二表面43薄端44厚端45操作部46卡钩47第二限位部A、B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应用于一电子装置沐图标),以推动一该电子装置内部的构件(未图示)进行锁附及开锁作业。于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电子装置可为例如笔记型电脑、随身DVD/VCD播放器、以及多媒体播放器等电子装置,虽以笔记型电脑为例说明本实施例,但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图3所示,该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应用于固定推钮4至电子装置的壳体3,该壳体3侧面具有卡槽31及设于该卡槽31的开口32。该卡槽31具有一斜面,亦即,该卡槽31的横截面呈梯形构造。该推钮4呈梯形,且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41与第二表面42、由上而下的薄端43与厚端44、设于该第一表面41的操作部45、以及设于该第二表面42的卡钩46。该第一表面41可外露于该壳体3,该第二表面42可贴合至该卡槽31。同时,为顺应横截面呈梯形构造的卡槽31,该推钮4由第一表面41至第二表面42的横截面亦呈梯形构造,而区分为该薄端43与该厚端44,使得该推钮4贴合至该卡槽31时,外露于该壳体3的第一表面41刚好吻合该壳体3的卡槽31的斜面坡度。于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该操作部45以操作推动该推钮4。该卡钩46可为一双向卡钩,并具有变形弹性且略大于该开口32,使该卡钩46欲穿过该开口32时可变形弹性而收縮,穿过该开口32后则该卡钩46可恢复原状,以利于双向结合至该壳体3内表面。如图4所示,该推钮定位结构则包括设于该开口32—侧的第一限位部33、以及凹设于该厚端44的第二限位部47。该第一限位部33突设于该开口32—侧,且垂直于该开口,用以限制该推钮的设置位置32,且该第一限位部33为凸块。于本实施例中,设置二个该第一限位部33,其中,各该第一限位部33为相互间隔的凸块,且各该第一限位部33之间设有一卡合部34。该卡合部34垂直于该第一限位部33,且该卡合部34加上各该第一限位部33的长度小于该第二限位部47的凹设深度。换言之,该第二限位部47的长度位于该推钮4的滑程内,当左右滑动该推钮4时,不会因为该第一限位部33与该第二限位部47而导致该推钮4滑动不畅,且可限制该推钮4可滑动的距离。应注意的是,该第一限位部33可为制造该壳体3时一并设置的,亦可于现有的壳体3形成该第一限位部33(例如弯折局部该卡槽31),均无制造上的困难,且无须调整制造设备。同时,该第一限位部33虽为例如矩形凸块,但并非以此为限,该第一限位部33亦可为倒三角形凸块、圆形凸块、或其它形状可限制该推钮4设置位置的凸块。该第二限位部47可为凹设于该厚端44的L形凹槽,且该第二限位部47的凹设深度大于等于该第一限位部33的长度。当然,可令该第二限位部47为其它形状的凹槽,而非局限于此。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部47的凹设深度大于等于该开口32的长度。如此,当欲安装该推钮4至该壳体3时,该第一限位部33恰可抵靠于该第二限位部47。应了解的是,该第二限位部47可为制造该推钮4时一并设置的,亦可于现有的推钮4中挖除一部分而设置该第二限位部47,均无制造上的困难,亦无须调整制造设备。同时,由于所属
技术领域
中的技术人员可变化设置该第一限位部33与该第二限位部47的方式,而这些方式可为现有的任何技术,故于此不再多作说明。为进一歩突显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以及功效,复请参阅图5A及图5B,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一实施例的组装操作示意图。如图5A所示,欲该推钮4安装至该壳体3时,可将该卡钩46对位于该开口32,由于该卡钩46具有变形弹性,故可进入该开口32,而进入该开口32后,该卡钩46其中一侧可卡合该卡合部34。由于该卡合部34两侧具有该第一限位部33,且该卡合部34与该第一限位部33彼此垂直,故可限制装入的推钮4位于一定位置。换言之,该第一限位部33可限制该推钮4的设置位置,令该第二限位部47限制该推钮4于该开口32/卡槽31的滑动距离,并防止反装该推钮4。如图5B所示,该卡钩46卡合至该壳体3,以将该推钮4固定至该壳体3,此时,可令该第一限位部33恰抵靠于该第二限位部47,而该推钮—4外露-于该壳体l的第一表面41种j好吻合该壳体3的卡-槽sr的斜面坡度。如此一来,该第二限位部47可确保该推钮4所应设置的位置(例如位于该卡槽31的正中央),并限制该推钮4所能滑动的距离,以提供定位功能;同时,当组装者可能反装该推钮4的时候,该第一限位部33会抵靠该壳体3的薄端43,致使该卡钩46不能进入该开口32,而无法安装,从而产生防误安装的效果,更进而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所需的重工的问题。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是于该壳体及推钮设置对应的限位结构,从而供限制该推钮的设置位置与滑动距离,并于安装的同时提示是否反装推钮。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有效定位推钮的位置与滑程,亦避免了安装该推钮至壳体上时常见的反装情况。同时,应用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构件上进行设计,无须调整制造设备,具成本效益。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克服现有技术的前述诸多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技术领域
中的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涵盖。权利要求1、一种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应用于固定推钮至电子装置的壳体,该壳体侧面具有开口,该推钮呈梯形而区分为薄端与厚端,其特征在于,该推钮定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部,突设于该开口一侧,且垂直于该开口,用以限制该推钮的设置位置;以及第二限位部,凹设于该厚端,且该第二限位部的凹设深度大于等于该第一限位部的长度,以限制该推钮的滑动距离,并防止反装该推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为凸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二个该第一限位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限位部为相互间隔的凸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限位部之间设有一卡合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部垂直于该第一限位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卡合部加上各该第一限位部的长度小于该第二限位部的凹设深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限位部为凹槽。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限位部的凹设深度大于等于该开口的长度。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误安装的推钮定位结构,应用于固定推钮至电子装置的壳体,该壳体侧面具有开口,该推钮呈梯形而区分为薄端与厚端,该推钮定位结构则包括突设于该开口一侧的第一限位部以及凹设于该厚端的第二限位部,该第一限位部垂直于该开口,用以限制该推钮的设置位置,该第二限位部的凹设深度大于等于该第一限位部的长度,以限制该推钮的滑动距离,并防止反装推钮。文档编号H01H15/10GK201146133SQ200720177468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3日优先权日2007年12月13日发明者杨永吉,王进喜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