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377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静电放电保护的可 控硅。
背景技术
静电放电(ESD)是在一个集成电路浮接的情况下,大量的电荷从外 向内灌入集成电路的瞬时过程,整个过程大约耗时100ns。此外,在集成 电路放电时会产生数百甚至数千伏特的高压,这会打穿集成电路中的输入 级的栅氧化层。随着集成电路中的MOS管的尺寸越来越小,栅氧化层的 厚度也越来越薄,在这种趋势下,使用高性能的静电防护电路来泄放静电 放电的电荷以保护栅极氧化层不受损害是十分必需的。静电放电现象的模式主要有四种人体放电模式(HBM)、机械放电模 式(MM)、器件充电模式(CDM)以及电场感应模式(FIM)。对一般集成电路 产品来说, 一般要经过人体放电模式,机械放电模式以及器件充电模式的 测试。为了能够承受如此高的静电放电电压,集成电路产品通常必须使用 具有高性能、高耐受力的静电放电保护器件。为了达成保护芯片抵御静电袭击的目的,目前已有多种静电防护器件 被提出,比如二极管,栅极接地的MOS管,其中公认效果比较好的防护 器件是可控硅(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SCR )。如图l所示,现有的可控硅一般包括P型衬底,P型衬底上设有紧密 连接的N阱和P阱,N阱和P阱上均有一个N+注入区和一个P+注入区, 其中N阱上的N+注入区设置在远离P阱的一端,P+注入区设置在靠近P 阱的一端;P阱上的P+注入区设置在远离N阱的一端,N+注入区设置在 靠近N阱的一端,N阱和P阱连接处上方设有一 P+注入区,该P+注入 区跨接于N阱和P阱之间,所有的注入区之间用浅壕沟(STI)进行隔离。在集成电路的正常操作下,静电放电保护器件是处于关闭的状态,不 会影响集成电路输入输出接合垫上的电位。而在外部的静电灌入集成电路而产生瞬间的高电压的时候,该器件会开启导通,迅速地排放掉静电电流。 但上述可控硅触发电压一般较高,而且不易调整,这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 围。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发电压低,能在相应范围内自由调整且具有高热 击穿电流的用于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一种用于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包括P型衬底,所述的P型村底上设有紧密相连的N阱和P阱,由P阱指向N阱的方向,所述的P阱和N 阱上依次设有第一P+注入区、第一N+注入区、第二N+注入区、第二P十 注入区、第三P+注入区和第三N+注入区,所述的P阱和N阱边界线设于 第二 N+注入区或第二 P+注入区下方,第一 P+注入区和第一 N+注入区之 间、第二 N+注入区和第二 P+注入区之间、第三P+注入区和第三N+注入 区之间通过浅壕沟隔离,第一 N+注入区和第二 N+注入区之间、第二 P+ 注入区和第三P+注入区之间的N阱或P阱表面覆有多晶硅层,P阱或N 阱与多晶硅层通过Si02氧化层隔离。为了使上述可控硅能够多个串连使用,P阱和N阱上非紧密连接的两 端端部分别设有浅壕沟。如P阱和N阱边界位于第二N+注入区下方,电极的接法如下第一 P+注入区、第一N+注入区、第二P+注入区、第一N+注入区和第二N十 注入区之间的多晶硅层连接电学阴极,第三P+注入区、第三N+注入区、 第二 P+注入区和第三P+注入区之间多晶硅层连接电学阳极。按照此种接法,相当于一个由NMOS辅助触发的SCR和一个栅极与 源极接电学阳极且漏极接电学阴极的PMOS的并联,因此具有二次触发的 特性,且由于比普通的SCR多了一条电流泄放通道,因而具有更大的热 击穿电流。第一次触发电压由PMOS决定,第二次触发电压由NMOS辅 助触发的SCR决定。由于MOS管的导通电阻较大,在第一次触发后^f艮快 就可以达到第二次触发的电压,因此起主体作用的SCR很快就能导通, 从而保证了 ESD电流的迅速泄放。通过调整第二 P+注入区和第三P+注入 区之间对应位置上方的Si02氧化层及多晶硅的尺寸(二者同时变化),可 以调整第一次触发的电压;通过调整第二N+注入区的尺寸以及P阱与N阱边界在第二N+注入区下方的位置可以调整第二次触发的电压。如P阱与N阱边界位于第二 P+注入区下方,电极的接法如下第一 P+注入区、第一 N+注入区、第一 N+注入区和第二 N+注入区之间的多晶 硅层连接电学阴极,第二N+注入区、第三P+注入区、第三N+注入区、 第二 P+注入区和第三P+注入区之间的多晶硅层连接电学阳极。按照此种接法,相当于一个由PMOS辅助触发的SCR和一个栅极与 源极接电学阴极且漏极接电学阳极的NMOS的并联,因此具有二次触发 的特性,且由于比普通的SCR多了一条电流泄放通道,因而具有更大的 热击穿电流。第一次触发电压由NMOS决定,第二次触发电压由PMOS 辅助触发的SCR决定。由于MOS管的导通电阻较大,在第一次触发后很 快就可以达到第二次触发的电压,因此起主体作用的SCR很快就能导通, 从而保证了 ESD电流的迅速泄放。通过调整第一 N+注入区和第二 N+注 入区间对应位置上方的Si02氧化层及多晶硅的尺寸(二者同时变化),可 以调整第一次触发的电压;可以通过改变第二P+注入区的尺寸以及P阱 与N阱边界在第二P+注入区下方的位置得到调整。本发明大幅度降低了触发电压,同时由于比普通MLSCR多出一条电 流泄放通道,大幅度提升了电流泄放能力。


图1为现有的可控石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可控硅的电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可控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可控硅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种可控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可控硅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 一种用于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 包括P型衬底30, P型衬底30上设有紧密相连的N阱37和P阱31。由P阱31指向N阱37的方向,P阱31和N阱37上依次设有第一 P+注入区33a、第一 N+注入区34a、第二 N+注入区34b、第二 P+注入区33b、第三P+注入区33c和第三N+注入区34c, P阱31和N阱37边界 线设于第二 N+注入区34b或第二 P+注入区33b下方。第一 P+注入区33a和第一 N+注入区34a之间、第二 N+注入区34b和 第二 P+注入区33b之间、第三P+注入区33c和第三N+注入区34c之间通 过浅壕沟32隔离。第一 N+注入区34a和第二 N+注入区34b之间的P阱31表面覆有多 晶硅层36a, P阱31与多晶硅层36a通过Si02氧化层35a隔离。第二P+注入区33b和第三P+注入区33c之间的N阱37表面覆有多晶 硅层36b, N阱37与多晶硅层36b通过Si02氧化层35b隔离。可在P阱31和N阱37上非紧密连接的两端端部分别设有浅壕沟32, 这样就使得该可控硅能够多个串连使用。当P阱和N阱边界位于第二N+注入区下方时,该可控硅连接于集成 电路方式如下第一P+注入区33a、第一N+注入区34a、第二 P+注入区33b、第一 N+注入区34a和第二N+注入区34b之间的多晶硅层36a连接电学阴极, 第三P+注入区33c、第三N+注入区34c第二 P+注入区34b和第三P+注入 区33c之间的多晶硅层36b连接电学阳极。当P阱和N阱边界位于第二 P+注入区下方时,该可控硅连接于集成 电路方式々口下第一P+注入区33a、第一N+注入区34a、第一 N+注入区34a和第二 N+注入区34b之间的多晶硅层(36a)连接电学阴极,第二N+注入区34b、 第三P+注入区33c、第三N+注入区34c、第二 P+注入区34b和第三P+注 入区33c之间的多晶硅层36b连接电学阳极。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包括P型衬底(30),所述的P型衬底(30)上设有紧密相连的N阱(37)和P阱(31),其特征在于由P阱(31)指向N阱(37)的方向,所述的P阱(31)和N阱(37)上依次设有第一P+注入区(33a)、第一N+注入区(34a)、第二N+注入区(34b)、第二P+注入区(33b)、第三P+注入区(33c)和第三N+注入区(34c),所述的P阱(31)和N阱(37)边界线设于第二N+注入区(34b)或第二P+注入区(33b)下方,第一P+注入区(33a)和第一N+注入区(34a)之间、第二N+注入区(34b)和第二P+注入区(33b)之间、第三P+注入区(33c)和第三N+注入区(34c)之间通过浅壕沟(32)隔离,第一N+注入区(34a)和第二N+注入区(34b)之间、第二P+注入区(33b)和第三P+注入区(33c)之间的P阱(31)或N阱(37)表面覆有多晶硅层(36a,36b),P阱(30)或N阱(37)与多晶硅层(36a,36b)通过SiO2氧化层(35a,35b)隔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阱(31 )和 N阱(37)上非紧密连接的两端端部分别设有浅壕沟(3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硅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第一P+注入区(33a)、第一N+注入区(34a)、第二P+注入区(33b)、第 一 N+注入区(34a)和第二 N+注入区(34b)之间的多晶硅层(36a)连 接电学阴极,第三P+注入区(33c)、第三N+注入区(34c)、第二P+注入 区(34b)和第三P+注入区(33c)之间的多晶硅层(36b)连接电学阳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硅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子 第一P+注入区(33a)、第一N+注入区(34a)、第一N+注入区(34a)和 第二N+注入区(34b)之间的多晶硅层(36a)连接电学阴极,第二N+注 入区(34b)、第三P+注入区(33c)、第三N+注入区(34c)、第二P+注入 区(34b)和第三P+注入区(33c)之间的多晶硅层(36b)连接电学阳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静电放电保护的可控硅,包括P型衬底,所述的P型衬底上设有紧密相连的N阱和P阱,由P阱指向N阱的方向,所述的P阱和N阱上依次设有第一P+注入区、第一N+注入区、第二N+注入区、第二P+注入区、第三P+注入区和第三N+注入区,所述的P阱和N阱边界线设于第二N+注入区或第二P+注入区下方,第一P+注入区和第一N+注入区之间、第二N+注入区和第二P+注入区之间、第三P+注入区和第三N+注入区之间通过浅壕沟隔离,第一N+注入区和第二N+注入区之间、第二P+注入区和第三P+注入区之间的N阱或P阱表面覆有多晶硅层,P阱或N阱与多晶硅层通过SiO<sub>2</sub>氧化层隔离。本发明的可控硅触发电压低,能在相应范围内自由调整且具有高热击穿电流。
文档编号H01L23/58GK101246885SQ20081006008
公开日2008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5日
发明者丁扣宝, 强 崔, 杜晓阳, 董树荣, 霍明旭, 雁 韩, 黄大海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