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及其电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549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感及其电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动元件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调整参数增加,产品特性调整较为容易,可提高电感值及降低成本,能有效改善线圈层间短路问题的电感及其电感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习知电感的制作方法,如日本专利特开平4-286305号所揭露,是以单一磁性粉末藉由加压预先成型第一压粉体与第二压粉体,然后将中空线圈置于第一压粉体与第二压粉体之间,接着再进行加压,以形成一体成型的电感。然而采用单一磁性粉末,仅能以单一参数(即磁性粉末的材料)调整产品的特性,如电感值、饱和电流、直流阻抗等,调整上较不容易。另外制作压粉体的模具需要依据线圈的尺寸分别开模,导致模具成本较高。现有习知电感的另一制作方法,如美国专利第6,204,744号所揭露,将中空线圈及由第一铁粉与第二铁粉均匀混合的磁性粉末,置于一成型模具的模穴中,再施加压力以成型。然而成型压力通常很高,且中空线圈本身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撑,因此,在成型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线圈外覆的绝缘层破损,而产生使电感发生层间短路的问题。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习知的电感的电流与电感值关系的示意图。利用美国专利第6,204,744号的电感制作方法,将铁粉(Iron)与不锈钢粉(Fe-Cr-SiAlloy)均匀混合,再利用加压成型所得到的电感,其特性与铁粉(Iron)及不锈钢粉(Fe-Cr-SiA11oy)的单一磁粉所制成的电感进行比较,采用铁粉(Iron)与不锈钢粉(Fe-Cr-SiAlloy)均匀混合的电感,其特性几乎与采用单一磁粉(Fe-Cr-SiAlloy)的特性相同,因此,采用美国专利第6,204,744号的电感的制作方法,不容易通过均匀混合两种磁粉的方式调整产品的特性,如电感值、饱和电流、直流阻抗等。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感及其制作方法在产品结构、制造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及方法又没有适切的结构及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电感及其电感的制作方法,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感及其制作方法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电感及其电感的制作方法,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电感及其制作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感及其制作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电感及其电感的制作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不同导磁特性的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分层设置,使得调整参数增加,藉此可以使得产品的特性调整上较为容易,非常适于实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感及其电感的制作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达到提高电感值及降低成本,更加适于实用。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感及其电感的制作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维持相同电感的特性的状况下,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可具有较低的直流阻抗,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感及其电感的制作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进行加压成型时,线圈可以得到足够的支撑及定位,藉此可以改善线圏的层间短路的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感,其包含一线圈;一磁性本体,包含一第一磁性体与一第二磁性体,该线圏设置于该磁性本体内,该第一磁性体具有一第一导磁特性,该第二磁性体具有一第二导磁特性,该第一导磁特性与该第二导磁特性不同,且该第一磁性体与该第二磁性体分层设置;以及一电极部,连接于该线圈,该电极部延伸至该》兹性本体外。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电感,其中所述的第一^t性体的第一体积,该第二^f兹性体具有一第二体积,该第一体积大于该第二体积。前述的电感,其中所述的第一体积与该第二体积的比值约为1.4至1.6或2.5至3。前述的电感,其中所述的第一磁性体包括一第一磁性粉末与一第一树脂且具有一第一导磁率,该第二磁性体包括一第二磁性粉末与一第二树脂且具有一第二导磁率,该第一导磁率小于该第二导磁率。前述的电感,其中所述的第一磁性粉末可为铁粉,该第二磁性粉末可为不锈钢粉,该第一树脂与该第二树脂可为环氧树脂,该第一磁性粉末的平均粒径小于该第二磁性粉末的平均粒径。前述的电感,其中所述的线圈为一中空线圈,部分的该第一磁性体与部分的该第二磁性体设置于该线圈的一中空部分,且该第一磁性体设置于该中空部分的体积大于该第二磁性体设置于该中空部分的体积。前述的电感,其中所述的第一磁性体具有一第一饱和电流值,该第二磁性体具有一第二饱和电流值,该第一饱和电流值大于该第二饱和电流值。前述的电感,其中所述的第一磁性体与该第二磁性体之间具有一接合介面。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釆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感的制作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提供具有一第一导磁特性的一第一磁性体;将一线圈固定于该第一磁性体;提供具有一第二导磁特性的一第二石兹性体;固定该第二石兹性体;以及进行加压成型使该第一磁性体与该第二磁性体形成一磁性本体,并将该线圈埋设于该磁性本体内。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电感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一》兹性体具有一中柱及复数的侧缘,该中柱穿过该线圏,该中柱低于该侧缘。前述的电感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的线圏连接至一电极部,该电极部延伸至该磁性本体外,该电极部与该线圈之间是以激光焊接进行连接。前述的电感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的线圈连接至一电极部,该电极部具有一转折部,进行加压成型时,该用该转折部定位于该成型的一模具。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揭露了一种电感,包含一线圏以及一磁性本体。磁性本体包含一第一磁性体与一第二磁性体,线圈设置于磁性本体内,第一磁性体具有一第一导磁特性,第二磁性体具有一第二导磁特性,第一导磁特性与第二导磁特性不同。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同时还揭露一种电感的制作方法,首先提供一第一磁性体,第一磁性体具有一第一导磁特性;接着将一线圈固定于第一磁性体;然后提供一第二磁性体,第二磁性体具有一第二导磁特性,第一导磁特性与第二导磁特性不同;将第二磁性体固定于第一磁性体;藉由加压成型使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形成一磁性本体,其中,线圈埋设于磁寸生本体内。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电感及其电感的制作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电感及其电感的制作方法,利用不同导》兹特性的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分层设置,而使得调整参数增加,藉此可以进而使得产品的特性调整上较为容易,非常适于实用。页2、本发明的电感及其电感的制作方法,可以达到提高电感值以及降低成本的功效,更加适于实用。3、本发明的电感及其电感的制作方法,在维持相同电感的特性的状况下,可以降低成本,并且可具有较低的直流阻抗,从而更加适于实用。4、本发明的电感及其电感的制作方法,在进行加压成型时,线圈可以得到足够的支撑及定位,藉此能够有效的改善线圈的层间短路的问题,从而更加适于实用。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制造方法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电感及其制作方法具有增进的突出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1是现有习知的电感的电流与电感值关系的示意图。图2A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感的剖面示意图。图2B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感特性比较图。图3A与图3C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感的剖面示意图。图3B是图3A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感与现有电感的特性比较图图4是本发明的电感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5A是本发明的第一磁性体的剖面示意图。图5B是本发明的第一磁性体的俯视示意图。图5C是本发明的线圈固定于第一磁性体的剖面示意图。图5D是本发明的线圏固定第二磁性体的剖面示意图。图5E是本发明的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形成一磁性本体的示意图。图5F是本发明的电极部的成型示意图。图6A与图6B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感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电极部与线圈之间进行焊接的俯视示意图。200:电感200,电感210221223226线圈220第一磁性体222接合介面225中柱2277磁性本体第二》兹性体侧缘附加层228:开口231:转折部240':胶体501-507步骤H2:中柱高度230:电才及部240:胶体300:模具HI:侧缘高度d:间隙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电感及其电感的制作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方法、步骤、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以限制。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将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如下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广泛地在其他的实施例施行,且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受实施例的限定,其以之后的专利范围为准。再者,为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及更容易理解本发明,图式内各部分并没有依照其相对尺寸绘图,某些尺寸与其他相关尺度相比已经被夸张;不相关的细节部分也未完全绘出,以求图式的简洁。请参阅图2A所示,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感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感200,包含一线圈210、一-兹性本体220以及一电极部230。上述的线圈210,是由一包覆有绝缘层的金属导线绕成一中空线圈,金属导线可为铜导线;上述的磁性本体220,包含一第一磁性体221与一第二磁性体222,线圈210设置于^f兹性本体220内,第一-兹性体221与第二;兹性体222分层设置,且第一磁性体221与第二磁性体222之间具有一接合介面223,第一磁性体221包括第一磁性粉末及树脂,第二磁性体222包括第二磁性粉末及树脂,树脂可为热固性树脂,例如环氧树脂(EpoxyResin);电极部230连接于线圈210,且延伸至磁性本体220外并贴附于第二》兹性体222。该第一磁性体221,具有一第一导磁特性,第一导磁特性包括导磁率(permeability)及饱和电流值(SaturationCurrentValue),导磁率定义为磁化曲线上,磁场强度(H)趋近于零时的磁通密度(B)和磁场强度(H)的比值,且采用cgs制;饱和电流值定义为电感值随电流上升而降低,降低至初始电感值80°/。的电流值;该第二磁性体222,具有一第二导磁特性,第二导磁特性包括导磁率及饱和电流值,其中,第一导磁特性与第二导磁特性不同。请参阅图2B所示,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感特性比较图,以铁粉(Iron)混合树脂制成第一》兹性体221,以不锈钢粉(Fe_Cr-SiAlloy)混合树脂制成第二磁性体222,其电感200的特性与仅采用铁粉及仅采用不锈钢粉的电感特性进行比较,由图示可知,电感200的特性介于仅采用铁粉与仅采用不锈钢粉之间,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第一磁性体221与第二磁性体222的体积比或材料特性,而快速设计出所需要的电感,换句话说,本发明提供的调整参数增加,使得产品的特性调整上较为容易。请参阅图3A及图3C所示,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感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A所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感200,,其包含一线圈210、一石兹性本体220以及一电才及部230。上述的线圈210,是由一包覆有绝缘层的金属导线绕成一中空线圈。上述的》兹性本体220,包含一第一磁性体221与一第二i兹性体222;该第一磁性体221,其体积大于第二磁性体222,第一磁性体221是以一第一磁性粉末与一第一树脂所制成且具有一第一导磁率(ul)及第一饱和电流值(I1);该第二磁性体222,是以一第二磁性粉末与一第二树脂所制成,且具有一第二导磁率(u2)及第二饱和电流值(12),并且第一导磁率小于第二导磁率,第一饱和电流值大于第二饱和电流值,更详细地说,第二导磁率约为第一导磁率的1.25倍以上,第二饱和电流值约为第一饱和电流值的0.5倍以上。由于石兹性粉末的平均粒径(Meanparticlediameter,D50)越大,导》兹率越大,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粉末的平均粒径小于第二磁性粉末的平均粒径。上述的线圈210设置于^f兹性本体220内,部分的第一磁性体221与部分的第二石兹性体222设置于线圈210的中空部分,且第一磁性体221设置于中空部分的体积大于第二磁性体222设置于中空部分的体积(如图3A所示),或者仅第一磁性体221设置于线圏210的中空部分(如图3C所示)。而电极部230连接于线圏210且延伸至磁性本体220外,本实施例中,电极部230是贴附于导磁率较大的第二磁性体222上,以具有较佳的电感特性。由于第二导磁率较高,因此电感200,的电感量可提高,且第一磁性体221的体积大于第二磁性体222的体积,第一导磁率小于第二导磁率,第一饱和电流值大于第二饱和电流值,故可以使电感仍维持原有的特性。以本发明的电感200,与采用单一磁粉的电感在相同线圈的圏数、饱和电流及直流阻抗特性的状况下进行测试,详细的测试条件如下面的表一所示,而测试结果如下面的表二所示。表一<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由上面的表一可知,本发明以平均粒径(Meanparticlediameter,D50)约4um的铁粉(Fe〉98.5W作为第一;兹性粉末,以平均粒径约20um的不锈钢粉(Fe-9.5Cr-3Si)作为第二》兹性粉末,以固化温度120。C的环氧树脂(EpoxyResin)作为第一树脂与第二树脂,分别制成第一磁性体221与第二磁性体222。另夕卜,第一》兹性体221与第二磁性体222的体积比值约为1.4-1.6,第一磁性体221的第一导磁率约为22,第二磁性体222的第二导磁率约为28,第二导磁率约大于第一导磁率的1.25倍。现有习知的电感是采用铁粉(Fe〉98.5W及环氧树脂。由上面的表二可知,本发明的电感200'的电感量可以提高,同时,由于不锈钢粉的材料成本较铁粉低,故可以使磁粉材料的成本降低。另外,以本发明的电感200,与采用单一磁粉的电感在相同尺寸(即6.5mmx6.9mmx3mm)与电感值(即1.5uH)的状况下,采用不同的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的体积比值进行测试,详细的测试条件如下面的表三及表五所示,而表三测试条件的测试结果如表四及图3B所示,表五测试条件的测试结果如表六所示。表三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的体积比值约为1.4-1.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表四表三测试条件的测试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表五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的体积比值约为2.5-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表六表五测试条件的测试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如上面的表四、表六及图3B所示,图3B是图3A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感与现有习知电感的特性比较图,本发明的电感200',其效率可与现有习知的电感相近;并且由于电感200,具有导^P兹率较高的第二磁性体222,因此在相同电感值与效率的情况下,本发明所需的线圈圈凄史较少,同时直流阻抗(DCR)较低,使用时发热量较少,而且可以同时节省线圈与磁粉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磁性体221与第二磁性体222的体积比值约为1.4-1.6时,部分的第一磁性体221与部分的第二磁性体222设置于线圈210的中空部分,且第一磁性体221设置于中空部分的体积大于第二磁性体222设置于中空部分的体积(如图3A所示);而当第一f兹性体与第二》兹性体的体积比值约为2.5-3时,仅第一磁性体221设置于线圈210的中空部分(如图3C所示),可以具有较佳的饱和特性。请参阅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电感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的电感200(200,)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具有第一导磁特性的第一磁性体221(步骤501)、将线圏210固定于第一磁性体221(步骤502)、提供具有第二导磁特性的第二磁性体222(步骤503)、固定第二磁性体222于线圈210(步骤504)、进行加压成型使第一磁性体与第二f兹性体形成一磁性本体220(步骤505)、进行烘烤使磁性本体220固化(步骤506),以及电极成型(步骤507)。详细地说,在步骤501,第一^P兹性体221可采用^f兹性粉末混合树脂并藉由加压成型而形成;请参阅图5A与图5B所示,图5A是本发明的第一磁性体的剖面示意图,图5B是本发明的第一磁性体的俯视示意图。第一磁性体221是具有概呈E型的截面且具有由侧缘225所形成略呈方形的开口228,该开口228大于线圈210外径,可以使得不同尺寸的线圈210皆可容置于开口228内,不需依据不同尺寸的线圈210开设个别的模具;而且第一磁性体221具有一中柱226,该中柱226可穿过线圈210,4吏线圈210在成型时可得到足够的支撑,因此成型的压力不容易使线圈210移动造成线圈210外覆的绝缘层破损,使得层间短路的问题可以获得改善。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体221的侧缘225高度H1大于中柱226高度H2,藉此可以使侧缘225的材料在成型时填充于线圈210与开口228之间的间隙,因此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不同尺寸的线圈需要开设个别的模具的问题,而能够有效降低模具成本,本实施例中,侧缘高度H1与中柱高度H2差距约小于0.5腿。在步骤502,请参阅图5C所示,是本发明的线圈固定于第一磁性体的剖面示意图。首先提供一线圈210,该线圈210是由一包覆有绝缘层的金属导线绕成一中空线圈,再将线圈210两端压扁或连接导线架以形成电极部230,而电极部230(导线架)与线圈210可以激光焊接技术进行连接,电极部230与线圈210之间可形成略呈圓形的焊点250(如图7所示),藉此可改善在加压成型时,焊点250刺破线圈外覆的绝缘层而发生层间短路的问题,且电极部230具有一转折部231(如图7所示)。接下来,固定线圈210时,先藉由点胶技术将胶体240设置于第一磁性体221的开口228内,再将线圈210的中空部分套设于中柱226并通过胶体240固定于第一磁性体221,线圏210固定后,可藉由烘烤制程,使胶体240固化。本实施例中,胶体240的材质与第一》兹性体221与第二磁性体222采用的树脂相同。在步骤503,第二磁性体222可采用磁性粉末混合树脂并藉由加压成型而形成,第二磁性体222的第二导磁特性与第一导磁特性不同,第二磁性体222具有概呈I型的截面。在步骤504,请参阅图5D所示,是本发明的线圈固定第二磁性体的剖面示意图,固定第二磁性体222于线圈210时,先藉由点胶技术将胶体240'固定第二磁性体222上,本实施例中,胶体240'的材质与第一磁性体221及第二磁性体222采用的树脂相同;然后第二;兹性体222通过胶体240,固定于线圈210,使得第一》兹性体221、线圈210、第二-兹性体222形成一三明治结构,且第一磁性体221与第二磁性体222之间具有一间隙d;第二磁性体222固定后,可藉由烘烤制程,使胶体240'固化。在步骤505,请参阅图5E图及图7所示,图5E是本发明的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形成一磁性本体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的电极部与线圈之间进行焊接的俯视示意图。将步骤504完成的三明治结构放置于一模具300内,再藉由模具提供一成型压力,使第一磁性体221与第二磁性体222形成一磁性本体220,且线圈210埋设于磁性本体220内,电极部230外露于磁性本体220。本步骤的成型压力是大于第一磁性体221与第二磁性体222加压成型所需的成型压力。而本实施例中,三明治结构放置于模具300时,电极部230的转折部231可卡固于模具300使三明治结构定位于模具300,使得在加压成型时,电极部230不会产生内缩而刺破线圈外覆的绝缘层,造成层间短路的问题。在步骤506,第一》兹性体221与第二》兹性体222形成》兹性本体220之后,可藉由一烘烤制程,使^f兹性本体220固化,烘烤温度需高于树脂的固化温度,本实施例中,烘烤温度约为150~18(TC。最后,在步骤507,请参阅图5F所示,是本发明的电极部的成型示意图,藉由弯折技术使外露于磁性本体220的电极部230贴附于第二磁性体222,以完成本发明的电感200(200,)。请参阅图6A与图6B所示,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感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另外,当第一磁性体221与第二磁性体222的体积比值较大(例如2.5-3)时,除了可直接增加第一磁性体221体积及缩小第二磁性体222体积外,亦可以利用如图6A所示的方式制作,即提供一具有与第一磁性体221相同的第一导磁特性的一附加层227,附加层227可以采用磁性粉末混合树脂并藉由加压成型而形成,后在固定第二磁性体222于线圈210前,先将附加层227设置于线圈210或固定第二磁性体222上,最后再进行步骤504-步骤507以制作完成电感200(如图6B所示);由于第一》兹性体221的结构较为复杂,故改变第一磁性体221会提高模具成本,而采用上述的制作方式,可在不改变第一磁性体221的情况下,达到改变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的体积比值,因此制作成本可以降低,非常适于实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感,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线圈;一磁性本体,包含一第一磁性体与一第二磁性体,该线圈设置于该磁性本体内,该第一磁性体具有一第一导磁特性,该第二磁性体具有一第二导磁特性,该第一导磁特性与该第二导磁特性不同,且该第一磁性体与该第二磁性体分层设置;以及一电极部,连接于该线圈,该电极部延伸至该磁性本体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磁性体的第一体积,该第二磁性体具有一第二体积,该第一体积大于该第二体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体积与该第二体积的比值约为1.4至1.6或2.5至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磁性体包括一第一磁性粉末与一第一树脂且具有一第一导磁率,该第二磁性体包括一第二磁性粉末与一第二树脂且具有一第二导磁率,该第一导磁率小于该第二导磁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磁性粉末可为铁粉,该第二磁性粉末可为不锈钢粉,该第一树脂与该第二树脂可为环氧树脂,该第一磁性粉末的平均粒径小于该第二磁性粉末的平均粒径。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线圈为一中空线圈,部分的该第一磁性体与部分的该第二磁性体设置于该线圈的一中空部分,且该第一磁性体设置于该中空部分的体积大于该第二磁性体设置于该中空部分的体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磁性体具有一第一饱和电流值,该第二磁性体具有一第二饱和电流值,该第一饱和电流值大于该第二^:包和电流值。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磁性体与该第二》兹性体之间具有一接合介面。9、一种电感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以下步骤提供具有一第一导磁特性的一第一磁性体;将一线圈固定于该第一磁性体;提供具有一第二导磁特性的一第二磁性体;固定该第二^兹性体;以及进^"加压成型^f吏该第一;兹性体与该第二^i性体形成一^f兹性本体,并将该线圈埋设于该》兹性本体内。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感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兹性体具有一中柱及复数的侧缘,该中柱穿过该线圏,该中柱低于该侧缘。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感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线圈连接至一电极部,该电极部延伸至该磁性本体外,该电极部与该线圈之间是以激光焊接进行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感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线圈连接至一电极部,该电极部具有一转折部,进行加压成型时,该用该转折部定位于该成型的一模具。全文摘要本发明是有关一种电感及其电感的制作方法。该电感,包含一线圈以及一磁性本体。磁性本体包含第一磁性体与第二磁性体,线圈设于磁性本体内,第一磁性体具有第一导磁特性,第二磁性体具有第二导磁特性,第一导磁特性与第二导磁特性不同。该电感的制作方法,提供第一磁性体,具有第一导磁特性;接着将一线圈固定于第一磁性体;然后提供第二磁性体,具有第二导磁特性;将第二磁性体固定于第一磁性体;藉由加压成型,使第一及第二磁性体形成磁性本体,线圈埋设于磁性本体内。本发明可使调整参数增加,产品特性调整较为容易;可提高电感值及降低成本;可降低成本并具有较低的直流阻抗;在进行加压成型时线圈可得到足够支撑及定位,能有效改善线圈层间短路的问题。文档编号H01F27/26GK101552089SQ200810089150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申请日期2008年4月1日优先权日2008年4月1日发明者廖玟雄,谢明家,赵宜泰,陈世沧,黄逸珉申请人: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