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用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95739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卡用连接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能够有选择地装配形状不同的卡的规定的装配空间 的卡用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以往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在该专利文 献l中的结构中,具备具有能够有选择地装配形状不同的多个卡即短的 第一卡和长的第二卡的规定的装配空间的壳体;分别设置为该壳体的规定 装配空间中突出,且能够与在插入的第一卡的前端部分的背面形成的接触 部接触的第一连接端子;及能够与在插入的第二卡的前端部分的背面形成 的接触部接触的第二连接端子。该第一连接端子配置于壳体的插入口侧, 第二连接端子配置于比第一连接端子靠向里侧处。
在这样构成的以往技术中,若向壳体中插入第一卡,将该第一卡装配 于壳体的规定的装配空间内的装配位置,则第一卡的接触部和第一连接端 子接触,能够相对于第一卡进行信号发送接收。另外,在将第二卡插入壳 体中,将该第二卡装配于壳体的规定的装配空间内的装配位置时,向规定 装配空间内突出的第一连接端子被第二卡压下而从卡插拔路径离开,通过 接着进行的按入而第二卡装配于规定的装配空间的装配位置,第二卡的接 触部和第二连接端子接触,能够进行相对于第二卡的信号的发送接收。专利文献1特开2003 — 31284公报
所述以往技术中,能够有选择地将短的第一卡和长的第二卡装配于壳 体的规定的装配空间的装配位置,但由于将能够与第一卡的接触部接触的 第一连接端子、及能够与第二卡的接触部接触的第二连接端子分别配置为 向壳体的规定的装配空间内突出,因此,在第一卡的长度和第二卡的长度 近似的情况下产生问题。艮口,在插入的第一卡的长度和第二卡的长度近似的情况下,将配置于 装置的跟前侧即插入口侧的第一连接端子、和配置于装置的里侧的第二连 接端子靠近设置。但是,若这样靠近设置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 则在插入第二卡时,向规定的装配空间内突出的第一连接端子错误地与该 第二卡的接触部接触,有时导致电不良。
另外,在插入第二卡时,该第二卡的前端部与向规定的装配空间内突 出的第一连接端子卡合,由此还有时导致第一连接端子压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以往技术中的实际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 即使靠近配置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也在能够与配置于装置的里 侧的第二连接端子接触的第二卡的插入时,能够防止第二卡的接触部与配 置于插入口侧的第一连接端子的错误的接触,另外,能够防止插入的第二 卡的前端部和第一连接端子的卡合的卡用连接器装置。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 备壳体,其具有有选择地装配第一卡、和形状与该第一卡不同的第二卡 的规定的装配空间;第一连接端子,其设置于该壳体,且能够与所述第一 卡的接触部接触;及第二连接端子,其能够与第二卡的接触部接触,所述 第一连接端子配置于所述壳体的插入口侧,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配置于里 侧,所述卡用连接器装置具备限制机构,其在所述第一卡的插入时,使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卡的接触部接触,并且在所述第二卡的插入 时,使所述第二卡不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接触。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在将第一卡插入壳体,将爱第一卡装配于壳体 的规定的装配空间的装配位置时,不受基于限制机构的限制,使第一卡的 接触部和配置于插入口侧的第一连接端子接触,从而能够进行相对于第一 卡的信号发送接收。另外,在将第二卡插入壳体时,利用限制机构限制第 二卡和第一连接端子的位置关系,使第一连接端子不与第二卡接触,因此, 即使靠近配置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也能够防止第二卡的接触部 和第一连接端子的错误的接触,能够防止这样的第二卡的接触部和第一连 接端子的接触引起的电不良。另外,利用所述限制机构,也能够防止第二卡的前端部和第一连接端子的卡合,能够防止这样的第二卡的前端部和第 一连接端子的卡合引起的第一连接端子的压曲的发生。
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由比所述第 一卡壁薄的卡构成,所述限制机构包括凸轮板,该凸轮板能够转动地设置 于所述壳体,在与能够接触所述第一卡的接触部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凸 部对置的位置具有空隙部,在所述第一卡的插入时,对应于所述第一卡的 壁厚的形状而转动,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凸部从所述空隙部突出,从而 能够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凸部与所述第一卡的接触部接触,在所述第二 卡的插入时,对应于该第二卡的壁薄的形状而几乎不转动,使所述第一连 接端子的凸部不与所述第二卡抵接而接触所述第二卡的接触部。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在第二卡的插入时,不需要对应于该第二卡的 壁薄的形状而使凸轮板几乎不转动,而是通过与第二卡抵接的凸轮板,使 第一连接端子的凸部不与第二卡的接触部接触,在这样保持的状态下,将 第二卡插入至规定的装配空间,第二卡的接触部不会与第一卡的接触部错 误地接触,能够与第二连接端子接触。
另外,在第一卡的插入时,对应于该第一卡的壁厚的形状而使凸轮板 转动,使第一连接端子的凸部从该凸轮板的空隙部向规定的装配空间方向 突出,能够在该规定的装配空间中使第一卡的接触部和第一连接端子的凸 部接触。
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板包括板部; 轴部,其分别形成于该板部的两侧部,且能够转动地保持于壳体,所述板 部具有交替地形成为凹凸的梳齿状部,所述空隙部设置在所述梳齿状部。
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在第二卡的插入时,通过在与设置于由板部的 凹凸部分构成的梳齿状部的空隙部对置的位置配置第一连接端子,使该第 一连接端子的凸部不向规定的装配空间内突出,从而第二卡的接触部和第 一卡的接触部的错误的接触不会发生,能够使第二卡的接触部与第二连接 端子接触。另外,在第一卡的插入时,对应于该第一卡的壁厚的形状而使 板部围绕其轴部的轴心而转动,使第一连接端子的凸部从该板部的梳齿状 部的空隙部向规定的装配空间方向突出,能够使第一卡的接触部和第一连 接端子的凸部接触。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具备施力部件,其卡 合固定于所述凸轮板的所述轴部,且将所述凸轮板的所述板部向所述壳体 的所述规定的装配空间方向施力。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在第一卡的插入时,使凸轮板的板部对应于 该第一卡的形状而克服卡合固定于轴部的施力部件的施力力而转动,能够 使第一卡的接触部和第一连接端子的凸部接触。另外,在取出第一卡时, 通过施力部件的施力力,能够使凸轮板的板部向与所述转动方向相反的方 向转动,返回至使第一连接端子的凸部不从形成于板部的梳齿状部的空隙 部突出的初始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所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由宽度比所 述第一卡窄的卡构成,所述卡用连接器装置具备引导部件,其具有引导 所述第二卡的侧方的引导部,且在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壁间的卡插拔路径 上配置,伴随所述第一卡的插入而被压下。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中,通过引导部件的引导部,引导宽度窄的第二 卡的侧方,能够顺畅地进行插入的第二卡的向规定的装配空间的装配位置 方向的移动、及装配于规定的装配空间的装配位置的第二卡的向排出方向 的移动。另外,在插入第一卡时,引导部件被压下,由此能够消除该引导 部件对第一卡的移动的限制。另外,引导部件在位于壳体的两侧壁间的卡 插拔路径上配置,从而,能够在不需要设置在壳体的宽度方向上进退的部 件的情况下引导第二卡。
本发明具备限制机构,其在插入第一卡时,使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一卡 的接触部接触,并且在第二卡的插入时,限制第二卡和第一连接端子的位 置关系,使第一连接端子不与第二卡接触,因此,即使靠近配置第一连接 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也能够在能够与配置于装置的里侧的第二连接端子 接触的第二卡的插入时,防止该第二卡的接触部和配置于插入口侧的第一 连接端子的错误的接触,能够防止这样的第二卡的接触部和第一连接端子 的接触引起的电不良的发生。另外,利用限制机构也能够防止第二卡的前 端部和第二连接端子的卡合,能够防止这样的第二卡的前端部和第一连接 端子的卡合引起的第一连接端子的压曲的发生。由此,即使插入的第一卡 和第二卡的长度近似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在电或结构上能够确保高可靠性的卡用连接器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去除罩部件的状态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a)图的A—A剖面图,(c)图是(a) 图的B—B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的第一凸轮板的图,(a)图是俯视图, (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侧面图,(d)图是右侧面图,(e)图是背面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的引导部件的图,(a)图是俯视图,(b) 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侧面图,(d)图是右侧面图,(e)图是背面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说明图,是表示第一卡插入本实施方 式临前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说明图,是表示第一卡装配于滑动部 件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说明图,表示第一卡装配于外壳的规 定的装配空间的状态,(a)图是俯视图,(b)图是(a)图的C一C剖面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说明图,是第二卡插入本实施方式临 前的状态的俯视图。图8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图,表示第二卡装配于滑动部件的状 态,(a)图是俯视图,(b)图是(a)图的D—D剖面图,(c)图是(a) 图的E—E剖面图。图9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图,表示第二卡装配于壳体的规定装 配空间的状态,(a)图是俯视图,(b)图是(a)图的F—F剖面图,(c) 图是(a)图的G—G剖面图。图中l一壳体;la—插入口; lb —规定的装配空间;2 —第一连接端子;2a—凸部;3 —第二连接端子;3a—凸部;4一滑动部件;4a—第一卡合部;4b —第二卡合部;5 —施力部件;6 —心形凸轮;6a—往路;6b —返 路;6c—锁定部;7—滑动移动部件;7a—一端;7b—另一端;8 —第一板 簧;8a—凸部;9一第二板簧;9a—凸部;IO —第一凸轮板(限制机构);10a—板部;10al —空隙部;10a2 —梳齿状部;10b —轴部;ll一第二凸轮板;lla—窗部;15 —第一卡;15a—凹部;15b—凹部;15c —接触部;16 一第二卡;16a—凹部;16b —接触部;21 —引导部件;21a—轴部;21b— 工作部;21bl—锥部;21b2 —引导部;30 —假想面;31—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最佳方式进行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卡用连接器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去除罩部件的状态的图,(a)图是俯视图,(b)图是(a)图的A—A剖面图,(c)图是(a) 图的B—B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的第一凸轮板的图,(a) 图是俯视图,(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侧面图,(d)图是右侧面图,(e)图是背面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具备的引导部件的图,(a) 图是俯视图,(b)图是主视图,(c)图是左侧面图,(d)图是右侧面图,(e)图是背面图。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如图l所示,具备插入口 la,其被有 选择地插入后述的第一卡15、和形状与该第一卡15不同的后述的第二卡 16;壳体l,其被有选择地装配第一卡15、第二卡16,且具有能够进行相 对于这些第一卡15、第二卡16的信号的发送接收的规定的装配空间lb, 且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构成。在该壳体l利用插入成形埋设有由导电 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多个第一连接端子2,其配置于插入口 la侧,且能够与 后述的第一卡15的接触部15c接触;由导电性金属材料构成的多个第二 连接端子3,其配置于里侧,且能够与后述的第二卡16的接触部16b接触。 根据第一卡15和第二卡16的相互近似的长度尺寸,将这些第一连接端子 2和第二连接端子3例如相互靠近配置。还有,第一卡15形成为宽度宽且 壁薄。另外第一卡15的长度形成为比第二卡16略短。另外,本实施方式具备滑动部件4,其能够在卡插拔方向上滑动移 动地设置于壳体1。该滑动部件4具备能够与后述的第一卡15的前端部 卡合的第一卡合部4a;第二卡合部4b,其形成于比该第一卡合部4a靠向里侧处,且能够与后述的第二卡16卡合。该滑动部件4被一端卡合固定于壳体1,另一端卡合固定于滑动部件4的施力部件5向卡排出方向施力。另外,本实施方式具备锁定机构,其锁定滑动部件4,以将第一卡 15或第二卡16保持于壳体1的规定的装配空间lb。该锁定机构包括心形凸轮6,其形成于滑动部件4,且具有往路6a、返路6b、及锁定部6c; 滑动移动部件7,其一端7a能够摆动地安装于壳体1,且在另一端7b具 有能够与心形凸轮6的往路6a、返路6b、锁定部6c卡合的滑动移动销。在所述滑动部件4的一方的侧壁部分利用插入成形埋设有具有凸部8a 的第一板簧8,在滑动部件4的另一方的侧壁部分利用插入成形埋设有具 有凸部9a的第二板簧9。另外,本实施方式如图l、 3所示,具备引导部件21,其具有引导 宽度比第一卡15窄的第二卡16的一侧方的引导部21b2,且在位于壳体1 的两侧壁间的卡插拔路径上配置,且伴随宽度宽的第一卡15的插入而被 压下。艮P,在图1所示的壳体1的插入口 la的图示左侧的侧壁部分配置有引 导部件21,该引导部件21如图3所示,安装于壳体l,且延伸设置于卡 插拔方向上,并且包括能够围绕其轴心转动的轴部21a;工作部21b, 其一体地设置于该轴部21a,形成有锥部21bl,并且在其侧部形成有引导 所述第二卡16的侧方的引导部21b2。该引导部件21的轴部21a被插入成 形于壳体1的未图示的施力部件保持。如上所述,在该引导部件21的工作部21b的壳体i的插入口 la侧形 成有锥部21bl,但该锥部21bl包括包含于面31的偏倚面,该面31以 比与壳体l的插入口 la正对的图3 (a)中所示的假想面30更靠向引导部 21b2侧的方式相对于假想面30倾斜。另外,本实施方式尤其具备限制机构,其在后述的第一卡15的插 入时,使第一连接端子2与第一卡15的接触部15c接触,并且在第二卡 16的插入时,使第二卡16不与第一连接端子2接触。该限制机构例如配置于壳体1的规定的装配空间lb内的插入口 la侧, 包括图2中示出的第一凸轮板10。该第一凸轮板10在对应于能够与后述 的第一卡15的接触部15c接触的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的位置具有空隙部10al,在第一卡15的插入时,对应于第一卡15的壁厚的形状而转动, 使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从第一凸轮板10的空隙部10al向规定的装 配空间lb方向突出,能够使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与第一卡15的接 触部15c接触,在第二卡16的插入时,对应于该第二卡16的壁薄的形状 而几乎不转动,以与第二卡16抵接而不使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与第 二卡16接触的方式,保持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从第二卡16远离的 状态。g卩,第一凸轮板10的转动与否来确定第一连接端子2的向规定的 装配空间lb方向的突出状态,在不向规定的装配空间lb方向突出时,将 第一连接端子2保持为从心形凸轮6远离的状态。第一凸轮板10如图2所示,包括板部10a;分别形成于该板部10a 的两侧部,且能够转动地被壳体1保持的轴部10b,板部10a具有交替形 成为凹凸的梳齿状部10a2,在该梳齿状部10a2设置有所述空隙部10al。另外,未图示,但本实施方式例如具备施力部件,其插入成形于壳 体l,且分别与第一凸轮板10的轴部10b卡合固定,将第一凸轮板10向 壳体1的规定的装配空间lb方向施力。如图1所示,在壳体1的规定的装配空间lb的里侧设置有第二凸轮 板ll,其与第一凸轮板IO附设于第一凸轮板IO,且能够转动的第二凸轮 板11。该第二凸轮板11具有窗部lla,其使能够与第二卡16的接触部16b 接触的第二连接端子3的第一卡合部4a分别向壳体1的规定的装配空间 lb突出。该第二凸轮板11伴随壁厚的第一卡15的插入而被该第一卡15 压下。[第一卡的插入动作]图4 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第一卡插入 本实施方式临前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第一卡装配于滑动部件的状 态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第一卡装配于外壳的规定的装配空间的状态,(a) 图是俯视图,(b)图是(a)图的C一C剖面图。对将如图4所示的宽度宽且壁厚的第一卡15插入如上所述地构成的 本实施方式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插入第一卡15之前的本实施方式中,利用施力部件5将滑动部件4 保持于卡排出位置。设置于构成凸轮机构的滑动移动部件7的另一端7b的滑动销位于在滑动部件4上形成的心形凸轮6的往路6a的基端部。利 用未图示的施力部件,将引导部件21向规定的装配空间lb方向施力。第 一凸轮板IO利用未图示的施力部件将配置于插入口 la侧的第一连接端子 2的凸部2a向规定的装配空间lb方向施力,使所述凸部2a不从其空隙部 10al向规定的装配空间lb内突出。第二凸轮板11被保持为使配置于里 侧的第二连接端子3的凸部3a从其窗部lla向规定的装配空间lb方向突 出。
若从保持为这样的待机状态的本实施方式的壳体l的插入口 la插入第 一卡15,则如图5所示,第一卡15的前端部与滑动部件4的第一卡合部 4a卡合,设置于滑动部件4的第一板簧8的凸部8a嵌入第一卡15的凹部 15a,第二板簧9的凸部9a嵌入第一卡15的凹部15b。由此,第一卡15 保持于滑动部件4。
还有,在这期间,从壳体l的插入口 la插入第一卡15时,第一卡15 的前端部与引导部件21的图3所示的工作部21b的锥部21bl卡合,通过 该第一卡15的前端部按压引导部件21,该引导部件21的工作部21b及轴 部21a克服在壳体1插入成形的未图示的施力部件的施力力而围绕轴部 21a的轴心转动,从而被压下,能够顺畅地插入第一卡15。
另外,伴随该壁厚的第一卡15的插入,第一凸轮板10克服未图示的 施力部件的施力力而围绕图2所示的轴部10b的轴心转动,从而板部10a 被压下。由此,形成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从设置于板部10a的梳齿 状部10a2的空隙部10al向规定的装配空间lb方向突出的状态。
若从这样的状态进而按压第一卡15,则卡合于该第一卡15的滑动部 件4与第一卡15 —同克服施力部件5的施力力而滑动移动,如图6所示, 移动至规定的装配空间lb内的装配位置。在这期间,伴随滑动部件4的 滑动移动,滑动移动部件7的另一端7b的活动移动销在心形凸轮6的往 路6a上相对滑动移动,并卡止于锁定部6c。由此,滑动部件4被锁定在 规定的装配空间lb内的装配位置。另外,如图6的(b)图所示,通过第 一卡15的前端部压下第二凸轮板11,伴随于此的是包含凸部3a的第二连 接端子3被压下。
若将第一卡15这样装配于壳体1的规定的装配空间lb内的装配位置,则如图6 (b)图所示,形成于第一卡15的背面的接触部15c与第一连接 端子2的凸部2a接触,从而能够进行相对于该第一卡15的信号的发生接 收。
为了将装配于规定的装配空间lb内的装配位置的第一卡15排出,再 次进行第一卡15的压入操作。实施所谓的推压,推压操作。由此,解除 构成锁定机构的滑动移动部件7的滑动移动销、和心形凸轮6的锁定部6c 的卡合,通过施力部件5的施力力将滑动部件4向插入口 la方向排出, 形成与图5相同的状态。在这期间,经由滑动部件4的第一卡合部4a推 出第一卡15,解除第一卡15的接触部15c和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的 接触,并且,第二凸轮板11复位到初始位置。另外,锁定机构的滑动移 动部件7的滑动移动销在心形凸轮6的返路6b上相对地滑动移动,到达 往路6a的基端部。
在滑动部件4这样返回至卡排出位置的状态下,若将第一卡15握持 而拔出,则分别解除第一卡15的凹部15a、和第一板簧8的凸部8a的卡 合、第一卡15的凹部15b和第二板簧9的凸部9a的卡合,从而能够从本 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取出第一卡15。另外,若这样取出第一卡15, 则第一凸轮板10通过未图示的施力部件的施力力返回到初始位置。艮口, 返回到以使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不从其空隙部10al向规定的装配空 间lb内突出的方式保持第一连接端子2的位置。
图7 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动作的说明图,图7是第二卡插入本实 施方式临前的状态的俯视图。图8表示第二卡装配于滑动部件的状态,(a) 图是俯视图,(b)图是(a)图的D—D剖面图,(c)图是(a)图的E—E 剖面图。图9表示第二卡装配于壳体的规定装配空间的状态,(a)图是俯 视图,(b)图是(a)图的F—F剖面图,(c)图是(a)图的G—G剖面 图。
以下,对将比图7所示的第一卡15宽度窄且壁薄的第二卡16插入于 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时的动作进行说明。插入第二卡16前的本 实施方式的待机状态如上所述。
若从如图7所示地保持为待机状态的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的插入口 la插入第二卡16,则如图8所示,第二卡16的前端部与滑动部件4的第二 卡合部4b卡合,设置于滑动部件4的第二板簧9的凸部9a嵌入第二卡16 的凹部16a。由此,第二卡16保持于滑动部件4。还有,在这期间,在从壳体1的插入口 la插入第二卡16时,该第二 卡16的一侧方即图示左侧面被图3的(a) (d)所示的引导部件21的工 作部21b的引导部21b2引导。由此,能够顺畅地插入第二卡16。另外,伴随比该第一卡15壁薄的第二卡16的插入,如图8的(b) 图所示,第一凸轮板10保持为几乎不转动的状态。B卩,第一凸轮板10保 持在使凸部2a不从其空隙部10al向规定的装配空间lb方向突出的位置。 由此,利用第一凸轮板IO,形成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从第二卡16远 离的状态,从而能够防止第二卡16与第一连接端子2接触。若从这样的状态进而压入第二卡16,则卡合于该第二卡16的滑动部 件4与第二卡16 —同克服施力部件5的施力力而滑动移动,如图9所示 地移动至规定的装配空间lb内的装配位置。在这期间,锁定部件与所述 相同地工作,利用该锁定部件将滑动部件4锁定于规定的装配空间lb内 的装配位置。若将第二卡16这样地装配于规定的装配空间lb内,则如图9的(b) 图所示,形成于第二卡16的背面的接触部16b与第二连接端子3的凸部 3a接触,从而能够进行相对于第二卡16的信号的发送接收。在将装配于规定的装配空间lb内的装配位置的第二卡16排出时,再 次进行第二卡16的推入操作。由此,如上所述地解除滑动部件4的锁定, 通过施力部件5的施力力,经滑动部件4向插入口 la排出,与此一体地 推出第二卡16。在滑动部件4这样返回至卡排出位置的状态下,若将第二卡16握持 而拔出,则解除第二卡16的凹部16a、和第二板簧9的凸部9a的卡合, 从而能够将第二卡16从本实施方式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取出。在这期间, 通过引导部件21的工作部21b的引导部21b2,引导第二卡16的一侧方, 能够顺畅地取出第二卡16。[本实施方式的效果]根据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可知,在将宽度宽且壁厚的第一卡15插入于壳体1中,并将该第一卡15装配于壳体1的规定的装配空间lb 内的装配位置的状态下,在不受构成限制机构的第一凸轮板10产生的限
制的情况下,使该第一凸轮板10转动,使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从形 成于第一凸轮板10的梳齿状部10a2的空隙部10al向规定的装配空间lb 方向突出,使第一卡15的接触部15c和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接触, 由此能够进行相对于第一卡15的信号的发送接收。另外,在将比第一卡 15宽度窄且壁薄的第二卡16插入壳体1时,通过构成限制机构的第一凸 轮板IO,限制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使其不从其空隙部10al向规定 的装配空间lb方向突出,因此,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即使靠近配置第一 连接端子2和第二连接端子3,也能够防止第二卡16的接触部16b和第一 连接端子2的凸部2a的错误的接触。从而,能够防止这样的第二卡16的 接触部16b和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的接触引起的电不良的发生。
另外,通过限制机构即第一凸轮板10,也能够防止比插入的第一卡 15壁薄的第二卡16的前端部和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的卡合,能够防 止这样的第二卡16的前端部和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的卡合引起的第 一连接端子2的压曲的发生。
由此,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为插入的第一卡15和第二卡16的长度近 似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能够在电或结构上确保高可靠性的卡用连接器装 置。
另外,构成限制机构的第一凸轮板IO是包含具有形成空隙部10al的 梳齿状部10a2的板部10a、和与该板部10a—体地设置的轴部10b的比较 简单的结构,因此,容易地制作,实用性强。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引导部件21,其具有引导比第一卡15宽 度窄且壁薄的第二卡16的侧方的工作部21b,且在位于壳体1的两壁面内 的卡插拔路径上,伴随宽度宽且壁厚的第一卡15的插入而被压下,因此, 通过引导部件21的工作部21b引导宽度窄的第二卡16的侧方,能够顺畅 地进行插入的第二卡16的向规定的装配空间lb方向的移动、及装配于规 定的装配空间lb的第二卡16的向排出方向的移动。另外,在插入第一卡 15时,能够消除引导部件21对第一卡15的移动的限制。另外,引导部件 21在位于壳体1的两侧壁间的卡插拔路径上配置,从而,不需要设置在壳体l的宽度方向上进退的部件,能够引导宽度窄的卡即第二卡16。由此, 能够减小装置的宽度尺寸,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另外,在可以形成比 较大的配置空间的卡插拔路径上配置引导部件21即可,因此,能够简单 地进行该引导部件21的组入作业。另外,在从壳体1的插入口 la插入第二卡16,将该第二卡16的前端 部卡合于引导部件21的形成工作部21b的偏倚面的锥部21bl的情况下, 通过形成该偏倚面的锥部21bl,向工作部21b的引导部21b2方向引导第 二卡16,第二卡16移动至标准的卡插拔路径内。伴随接着进行的第二卡 16的插入,通过工作部21b的引导部21b2引导该第二卡16的侧方,从而 能够将该第二卡16向壳体1的规定的装配空间lb方向顺畅地引导。
权利要求
1. 一种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具有有选择地装配第一卡、和形状与该第一卡不同的第二卡的规定的装配空间;第一连接端子,其设置于该壳体,且能够与所述第一卡的接触部接触;及第二连接端子,其能够与第二卡的接触部接触,所述第一连接端子配置于所述壳体的插入口侧,所述第二连接端子配置于里侧,所述卡用连接器装置具备限制机构,其在所述第一卡的插入时,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卡的接触部接触,并且在所述第二卡的插入时,不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卡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卡由比所述第一卡壁薄的卡构成,所述限制机构包括凸轮板,该凸轮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在与 可接触所述第一卡的接触部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凸部对置的位置处具 有空隙部,在所述第一卡的插入时,根据所述第一卡的壁厚的形状而转动, 使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凸部从所述空隙部突出,从而能够使所述第一连接 端子的凸部与所述第一卡的接触部接触,在所述第二卡的插入时,根据该 第二卡的壁薄的形状而几乎不转动,与所述第二卡抵接,不使所述第一连 接端子的凸部与所述第二卡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板包括板部;轴部,其分别形成于该板部的两侧部,且能够转动地保持于壳体,所述板部具有交替地形成为凹凸的梳齿状部,所述 空隙部设置在所述梳齿状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施力部件,其卡合固定于所述凸轮板的所述轴部,且将所述凸 轮板的所述板部向所述壳体的所述规定的装配空间方向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由宽度比所述第一卡窄的卡构成,所述卡用连接器装置具备引导部件,其具有引导所述第二卡的侧方 的引导部,且在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壁间的卡插拔路径上配置,伴随所述 第一卡的插入而被压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即使靠近配置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也能够在第二卡的插入时,防止第二卡的接触部与第一连接端子的错误的接触的卡用连接器装置。其具备具有有选择地装配第一卡(15)和第二卡(16)的规定的装配空间(1b)的壳体(1);具有能够与第一卡(15)的接触部(15c)接触的凸部(2a)的第一连接端子(2);及具有能够与第二卡(16)的接触部(16b)接触的第一卡合部(4a)的第二连接端子(3),具备限制机构例如能够转动的第一凸轮板(10),其在第一卡(15)的插入时,使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与第一卡(15)的接触部(15c)接触,并且在第二卡(16)的插入时,使第一连接端子(2)的凸部(2a)不向规定的装配空间(1b)方向突出。
文档编号H01R13/629GK101286602SQ20081009190
公开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0日
发明者村山丈刚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