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跳线结构的软性排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039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跳线结构的软性排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连接线,尤其涉及一种本身具有跳线结构的软性排线。
背景技术
软性扁平电缆(以下简称软性排线)是由复数金属导体排列后,上下包覆 绝缘材质热压后制成的传输组件,具有极佳的可挠性,适用于各式狭小空间内 的信号传递,且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势,所以近年已被广泛使用于各式电子产 品中。 一般软性排线均为三层结构,即由上而下依序为绝缘层、导线层、绝 缘层的排列方式,每一导线相互分离设置,并部份外露于软性排线两端以形成 导接点,当软性排线连接于两系统间时,软性排线任意一端上的导接点与其中 一系统电性接触,而每一导接点所接收到的讯号会传递至软性排线另一端上所 相对应之导接点上,且向另一系统传递,以达到两系统间讯号传递的目的。但是,由于软性排线为单一导线层设计,同一导线相对两端的位置是固定 的,无法像软性电路板一样可在多层结构之间进行布线,以调整导接点的相互 位置。因此当两系统间的信号有跳线需求时,即无法使用软性排线连接,必须 更换为成本较高、可挠性差的软性电路板。在现有技术中,有制造商采用结合 软性排线与软性电路板为一体的方式,即利用较长的软性排线结合一部份软性 电路板,凭借双方的优点,保持整体传输线的可挠性且达到跳线的目的,但是此技术仍需使用软性电路板,对传输线制造商来说依旧具有成本过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软性排线的结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 跳线结构的软性排线,利用软性排线自身结构的调整实现跳线功能,以取代高 成本的软性电路板。本发明设计的软性排线,其实现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
具有跳线结构的软性排线,包括复数导线及上、下包覆这些导线的绝缘 层,各导线具有外露于软性排线两端的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其特征在于所 述软性排线设有至少两组跳线部,各跳线部中包括至少一第一接点,对调位置 的各跳线部上的第一接点与各自对应相连的第二接点形成错置跳线。
进一步地,所述跳线部的形成是通过在跳线部两侧形成切缝,并由软性排 线一端朝向第二接点方向延伸一段距离。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点的一侧面覆盖有绝缘层,另一侧面外露于绝缘 层外;或者所述第一接点完全外露于绝缘层外。
再进一步地,所述软性排线包括固定件,用以固定该些跳线部。
本发明设计的软性排线,其实现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
具有跳线结构的软性排线,是由复数相互独立的软性排线组成,其具有至 少一整合部将这些软性排线结合,每一软线排线由至少一导体级上、下包覆绝 缘层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至少一软性排线上具有褶部,具有褶部的软性 排相对两端位于不同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具有相互对应且外露于软性排线相对两端的第一接点 和第二接点,而具有所述褶部的软性排线的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位于不同直线上。本发明设计的具有跳线结构的软性排线,其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藉由软 性排线自身的结构调整实现了系统跳线的需求,且节省成本。


图l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跳线部错置前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跳线部错置后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跳线部错置后的反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 一实施例跳线部错置前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跳线部错置后正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深入地理解实现本发明创作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下面 将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此进行详细说明,以透彻剖析本发明的目的、具体途径以 及特殊效果。但是以下附图仅作为实施例提供参考,并非以此对本发明保护范 围进行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跳线部错置前、后的示意图。由 图1可见,软性排线10由复数条相互平行排列的导体11及包覆这些导体11 的绝缘体12构成,各导体11在软性排线10两末端形成外露的第一接点111 和第二接点112,藉由导接部13可将信号由软性排线10 —端传递至另一端。 此类传统软性排线10为单层导体结构,且各导体11之间互不接触,因此无法 像软性电路板一样提供跳线作用。因此,本发明配合实际跳线需求,在软性排 线10任一端形成跳线部20、 30,并将跳线部20、 30互换位置后再予以固定来 实现跳线的目的。跳线部20、 30是利用在软性排线10的绝缘体12上,且在导体11及导体 11之间形成的切缝21形成,该跳线部20、 30除了末端与软性排线10相连 外,其他部分呈现分离状态。在跳线部20、 30前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接点 111,当跳线部20、 30互换位置后,再使跳线部20、 30上之第一接点111与 其他第一接点111对齐,再藉由固定件40贴附于软性排线10 —侧面上予以定 位。因此,相对于软性排线10的另一端,设有跳线部20、 30的一端上的第一 接点111排序出现变化,也就是说,被跳线部20、 30所包含的导体11的相对 两端产生相对位移,因此达到跳线功能。第一接点111及第二接点112可为完全露出于绝缘体12夕卜,或只露出一 侧面而另一侧面为绝缘层12覆盖的型态,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实施。另外,当 跳线部20、 30互换位置后,常会因长度减少造成软性排线10其他部分产生弯 曲状况,此时可利用压平加工使软性排线10回复扁平状,且不影响其可挠 性。优选实施例中所示的跳线结构为最简模式范例,实际状况下,利用更多跳 线部的相互位置移动,可以达到更复杂的跳线需求,同时在软性排线10两端 可设计不同数量的跳线部,且每一跳线部上接点的数量可依实际需求作变化。除上述实施方式外,本发明也可利用数条软性排线的组合以达到跳线目 的。如图4和图5所示,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跳线部错置前后的示意图。准备 数条已加工完成的软性排线50、 60、 70,各软性排线50、 60、 70可包含等数 量或不等数量的导体51,再利用整合件80将软性排线50、 60、 70整合为一 体,各导体51在软性排线50、 60、 70相对两末端形成外露的第一接点511及 第二接点512。假设以软性排线60、 70做为跳线标的时,可利用形成褶部61、 71的方式 使软性排线60、 70的同一端相互移动位置,且移动后的各第一接点511可与 其它软性排线50 —端的第一接点511形成对齐。如图5所示,移动后的软性 排线60、 70可利用固定件90予以定位。藉此,可使位于软性排线60、 70上 的导体51的相对两端的第一接点511及第二接点512形成相对位移,即不在 同一直线,同样达到了系统跳线的目的。因此,实施本创作跳线方法的软线排线可以达到系统跳线的需求,且无需 再使用成本昂贵的软性电路板或外接其他传输组件,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及成本 效益。以上所述仅为用来解释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定本专利要求 保护的范围。但凡对于本发明说明书及实例附图作简易修改或等效结构变化, 可达成前述效果的设计,均应该属于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具有跳线结构的软性排线,包括复数导线及上、下包覆这些导线的绝缘层,各导线具有外露于软性排线两端的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排线设有至少两组跳线部,各跳线部中包括至少一第一接点,对调位置的各跳线部上的第一接点与各自对应相连的第二接点形成错置跳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跳线结构的软性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线部的形成是通过在跳线部两侧形成切缝,并由软性排线一端朝向第二接点 方向延伸一段距离。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跳线结构的软性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接点的一侧面覆盖有绝缘层,另一侧面外露于绝缘层外。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跳线结构的软性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接点完全外露于绝缘层外。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跳线结构的软性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 软性排线包括固定件,用以固定该些跳线部。
6. 具有跳线结构的软性排线,包括复数导线及上、下包覆这些导线的绝 缘层,各导线具有外露于软性排线两端的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两根导线的第一接点相对位移,使各导线的第一接点与自身相连的第 二接点位于不同直线上。
7. 具有跳线结构的软性排线,是由复数相互独立的软性排线组成,其具 有至少一整合部将这些软性排线结合,每一软线排线由至少一导体级上、下包 覆绝缘层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在至少一软性排线上具有褶部,具有褶部的 软性排相对两端位于不同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跳线结构的软性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线具有相互对应且外露于软性排线相对两端的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而具有 所述褶部的软性排线的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位于不同直线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具有跳线结构的软性排线,包括复数导线及上、下包覆这些导线的绝缘层,各导线具有外露于软性排线两端的第一接点和第二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排线设有至少两组跳线部,各跳线部中包括至少一第一接点,对调位置的各跳线部上的第一接点与各自对应相连的第二接点形成错置。藉由软性排线自身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系统跳线的需求,且节省成本。
文档编号H01B7/40GK101393781SQ200810155760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9日
发明者吴志凡, 王建淳 申请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