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457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地,作为将印刷配线板彼此电连接的连接器,有一种连接器 为公知,其包括安装在第一印刷配线板上的插头(header)、以及安装 在相对第一印刷配线板的第二印刷配线板上的插座。
作为此种连接器,其中一个具有如图1A和图1B所示的插座2(例 如,参见日本专利公幵申请2006-59589)。
插座2包括由绝缘材料制作并设置有连接凹槽20的插座体5。插 头在预定的插入/退出方向ID (在图IB中的垂直方向)插进和从连接 凹槽20拔出。插座2还包括由插座体5保持的多个插座触点6,使得 当插头插进连接凹槽20中时,插座触点6与作为插头侧面上的导电件 的插头触点4接触并形成导电连接。插座触点6与连接凹槽20内的插 头触点接触。每个插座触点6都包括电焊到第二印刷配线板的端子61。 插座2设置有多个成对的插座触点6,其具有端子61,端子61从插座 体5凸出(图1A的垂直方向,在下文中,称为"端子方向TD"),在 与插入/退出方向ID和端子方向TD交叉的方向(图1A中的横向,在 下文中,称为"节距方向PD")彼此相对的方向上。
节距方向护罩81保持在插座体5的节距方向PD的两端处,而端 子方向护罩82保持在端子方向TD的插座体5的两端处。 节距方向护罩81和端子方向护罩82由金属板制作并电接地。从 插入/退出方向ID观测,节距方向护罩81和端子方向护罩82组成环 绕连接凹槽20的环形壳体,且节距方向护罩81和端子方向护罩82 防止电磁噪声混入通过插座触点6发送的电信号中。如果壳体由如上 所述的节距方向护罩81和端子方向护罩82组成,那么与壳体只由一 个部件组成的情况相比,其优点是只需要改变在具有不同数量的成对 插座触点6的连接器中的端子方向护罩82,而节距方向护罩81可以 公用,这样容易生产连接器。
更具体地,端子方向护罩82包括其厚度方向定位在端子方向TD 的本体部分82a,而端子82c在端子方向TD从本体部分82a的下端向 外凸出。端子方向护罩82被焊接到设置在第二印刷配线板上并电接地 的导电图案(在下文中称为"接地图案")。采用此设置,端子方向护 罩82电接地。
每个节距方向护罩81都包括其厚度方向定位在节距方向PD的本 体部分81a,以及在节距方向PD从在本体部分81a的端子方向的两端 向内凸出的臂81f 。臂81f与端子方向护罩82的本体部分82a弹性接 触,而节距方向护罩81通过端子方向护罩82电接地。
然而,由于节距方向护罩81通过端子方向护罩82电接地,所以, 节距方向护罩81和接地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接地和组成壳体的护罩之 间的连接可靠性的连接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安装在第一印刷配线板 上的插头、以及安装在与第一印刷配线板相对的第二印刷配线板上的 插座,其中插头包括由绝缘材料制作的插头体,以及多个插头触点,
其每个由插头体保持并电连接到第一印刷配线板,插座包括插座体 其由绝缘材料制作并设置有插头插入和从其中拔出的连接凹槽、多个 插座触点其每个都由插座体保持并电连接到第二印刷配线板,使得当 插头插进连接凹槽时,插座触点与连接凹槽内的相应的插头触点接触
并形成导电连接,以及壳体其由导电材料制作并由插座体保持,从而 从插头的插入/退出方向观测,该壳体环绕连接凹槽的外围,每个插座 触点都包括端子,从插入/退出方向观测,所述端子从插座体凸出并被 焊到第二印刷配线板,插座设置有多个成对的插座触点,其中所述多 个成对的插座触点沿与插入/退出方向和端子方向交叉方向的节距方 向设置,其中作为插座触点从插座体的端子凸出方向的端子方向彼此 相对,壳体包括在节距方向设置在插座体的两端上的节距方向护罩, 以及在端子方向设置在插座体的两端上的端子方向护罩,节距方向护 罩和端子方向护罩具有相对应的端子,这些被焊到设置在第二印刷配 线板上的接地图案。
根据本发明,插座体可以为合成树脂模制品,其中节距方向护罩
为插件模压的(insert molded)。
根据本发明,其可以构建为至少一个压入配合的肋板在端子方 向从插座体的两侧表面的每个凸出,端子方向护罩形成有压入配合肋 板压入配合的压入配合凹口 ,通过将压入配合肋板压入配合进压入配 合凹口,端子方向护罩被插座体保持。
根据本发明,其可以构建为插头在对应端子方向的方向上的两
端形成有由导电材料制作的接地触点,并由插头体保持,且其电连接 到第一印刷配线板的接地图案,端子方向护罩包括由弹性变形材料制 作的接触部分,且其与从与插入/退出方向交叉的方向插入到连接凹槽 内的插头的接地触点弹性接触。


图1A示出传统连接器的插座的相关部分的平面视图; 图1B示出传统连接器的插座的相关部分的前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的透视图3为与节距方向直角交叉的横截面的剖视图,其显示插头和插 座彼此连接的状态,以及包括插头触点和插座触点的横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显示插头的透视图; 图5A是插头的平面视图5B是插头的前视图; 图5C是插头的右视图; 图6A示出插头触点的透视图6B示出插头触点的透视图,其观测方向与图6A所示不同;
图7A示出插头触点的前视图; 图7B示出插头触点的平面视图; 图7C示出插头触点的右视图; 图7D示出插头触点的底视图; 图7E示出插头触点的左视图; 图8A示出插座的平面视图; 图8B示出插座的前视图; 图8C示出插座的右视图8D为在与插座的节距方向以直角交叉的横截面,以及包括端 子方向护罩的接触部分的横截面的剖视图9A示出插座触点的透视图9B示出从与图9A所示的不同方向观测的插座触点的透视图IOA是插座触点的前视图10B是插座触点的平面视图10C是插座触点的右视图10D是插座触点的底视图IOE是插座触点的左视图IIA示出节距方向护罩的透视图IIB示出从与图IIA不同方向观测的节距方向护罩的透视图12A示出节距方向护罩的前视图12B示出节距方向护罩的平面视图12C示出节距方向护罩的右视图12D示出节距方向护罩的底视图13示出插座的相关部分的平面视图14A示出端子方向护罩的透视图14B示出从与图14A不同方向观测的端子方向护罩的透视图15A是端子方向护罩的前视图; 图15B是端子方向护罩的平面视图; 图15C示出端子方向护罩的右视图; 图15D示出端子方向护罩的底视图16为示出插头和插座彼此连接的状态的剖视图,以及与节距方
向直角交叉的横截面的剖视图、以及包括接地触点和端子方向护罩之 间的接触部分的横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2到图16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安装在第一印刷 配线板(未显示)上的插头1、以及安装在第二印刷配线板上(未显 示)的插座2。插座2包括插头1插入和从其中拔出的连接凹槽20。 如果以此方式将插头1插入连接凹槽20, g卩,使得第一印刷配线板和 第二印刷配线板彼此相对,则第一印刷配线板和第二印刷配线板通过 插头1和插座2彼此电连接。
为方便起见,垂直方向和横向根据图3定义。也就是说,插头1 插入连接凹槽20的方向称为"向下"的方向,而插头1从连接凹槽 20拔出的方向称为"向上"的方向。以下说明的垂直方向为插入/退 出方向ID。与图3的纸张以直角交叉的方向称为"纵向"。
如图4和图5A到图5C所示,插头1包括由如合成树脂的绝缘材 料制作的插头体3,以及插头触点4。两个或多个插头触点4在纵向设 置在插头体3的左右端处。插头体3设置有在纵向上较长的内凹槽11。
如图6A、图6B和图7A到图7E所示,每个插头触点4都包括从 左右外侧表面露出的第一接触部分41、以及与第一接触部分41共同 形成为与内凹槽11的左右边缘咬合的U型的第二接触部分42,且其 向内露出内凹槽11。插头触点4还包括从第二接触部分42的上端在 横向向外延伸的端子43,其穿过内凹槽11的底面,且其沿插头体3 的上端面横向凸出,并安装在插头触点4上。每个插头触点4都通过 插件模压由插头体3保持。插头触点4的端子43被焊到设置在第一印
刷配线板上的导电图案,且插头触点4电连接到第一印刷配线板。
如图2和图8A到图8D所示,插座2包括由如合成树脂的绝缘材 料制作并设置有连接凹槽20的插座体5、以及由插座体5保持的多个 插座触点6,使得当插头1插入到连接凹槽20内时,插座触点6与连 接凹槽20内的插头触点4导电连接,并且是一对一地与插头触点4 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全部20个插头触点4和插座触点6设置为使 得其IO组横向设置成两排,他们的宽度方向取向为纵向。也就是说, 纵向对应节距方向PD。
插头触点4和插座触点6的每个都由长的、薄的且具有弹性和导 电性的弯曲金属板制作。
如图9A、 9B和图10A到图10E所示,插座触点6包括端子61 其安装为在横向比插座体5更向外凸出,使得其厚度方向取向在垂直 方向、保持部分62其从向内定位的端子61的左右端之一向上延伸并 由插座体5保持、第一连接部分63其从保持部分62的上端在一横向 方向上延伸远离端子61、第一接触部分64其从第一连接部分63的尖 端向下延伸并与插头触点4的第一接触部分41接触、第二连接部分 65其从第一接触部分64的下端在一横向方向上延伸远离保持部分62、 以及第二接触部分66其从第二连接部分65的尖端向上延伸并与插头 触点4的第二接触部分42弹性接触,以便咬合第一接触部分64和第 二接触部分66之间的插头触点4。也就是说,横向对应端子方向TD。
第一接触部分64在其上端设置有弯曲的接合凸起部分64a,其在 一横向方向上凸出比第一接触部分64的其它部分更远离保持部分62。 在插头1与插座2完全接触的状态中,第一接触部分64只在接合凸起 部分64a中与插头触点4接触。
第二连接部分65在与第一接触部分64分离时向上倾斜。采用此 结构,第二连接部分65可以弹性变形,使得在第二接触部分66的侧 面上的第二连接部分65的端部相对第一接触部分64的侧面上的第二 连接部分65的端部向下偏移。
第二接触部分66的尖端弯曲成朝向第二连接部分65的J型。由 此弯曲形成的第二接触部分66的凸起弯曲表面与插头触点4弹性接
触。
在插座体5中,10个第一触点容纳槽51设置在连接凹槽20的每 个左右端中。在第一触点容纳槽51的每个中,都容纳一个保持部分 62和插座触点6的第一连接部分63。接合凸起部分64a从第一触点容 纳槽51弹性凸出。
插入到插头1的内凹槽11中的纵向长内凸起部分21从连接凹槽 20的底表面的中心部分凸出,且20个第二触点容纳槽52形成在内凸 起部分21的左右表面的纵向上。在每个插座触点6的横向的内端容纳 在每个第二触点容纳槽52中。第二接触部分66的上端从第二触点容 纳槽52弹性凸出。
触点插入孔53垂直形成,以便在与触点对应的位置处穿过插座体 5的连接凹槽20的底表面。每个触点插入孔53都与第一触点容纳槽 51和第二触点容纳槽52连通。插座触点6安装在插座体5上,通过 触点插入孔53从插座体5下方的部分通过从保持部分62到第二接触 部分66。
压入配合的凸起部分62a和64b分别从插座触点6的保持部分62 和第一触电部分64凸出到纵向的两侧,所述纵向为垂直方向中中心部 分的宽度方向。
压入配合的凸起部分62a和64b压入配合到与第一触点容纳槽51 的纵向相对的内表面,采用此结构,插座触点6由插座体5保持。压 入配合的凸起部分62a和64b的上下端的纵向两表面倾斜,使得朝向 垂直方向的凸出尺寸减小,倾斜表面由第一触点容纳槽51的内表面引 导,所以可以轻易地朝预定位置引入插座触点6。
接合凸起部分41a在从插头触点4的第一接触部分41纵向向外凸 出。当插头1插入连接凹槽20中时,插座触点6的被接合凸起部分 64a越过接合凸起部分41a。采用此结构,当接合凸起部分41a越过被 接合凸起部分64a时,操作者可以感到嘀哒的感觉,在插头l和插座 2彼此连接的状态,通过将被接合凸起部分64a定位在接合凸起部分 41a下方,在插头1和插座2之间产生保持力。其凸出尺寸向上增加 的倾斜表面设置在接合凸起部分41a的下端。当将插头1插入连接凹
槽20时,被接合凸起部分64a在该倾斜表面上滑动,降低了插入插头 l需要的力,且插头1和插座2彼此的连接变得容易。
第二接触部分42对内凹槽11向内朝向的表面设置有垂直的长间 隙孔42a。间隙孔42a具有与垂直方向交叉的V型的横截面。插座触 点6的第二接触部分66的外表面的中心部分曲面,其在宽度方向上(纵 向)比第二接触部分66的两端更向外凸出。采用此结构,当在插头l 和插座2彼此连接的状态下,在间隙孔42a的前后两侧中,插座触点 6的第二接触部分66与间隙孔42a的开口边缘弹性接触。在插头1和 插座2彼此连接之前,当异物粘接到插座触点6的第二接触部分42 或66或插头触点4时,当插头1插进连接凹槽20时,异物被插座触 点6的第二接触部分66推动,所以,异物落进间隙孔42a,从而异物 不会被咬合进插头触点4和插座触点6之间。也就是说,间隙孔42a 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
在插头体3的前后两端中,在左右侧上,保持接地触点7,其电 连接到设置在第一印刷配线板上并且是电连接的导电图案的接地图案 (未显示)。更具体地,接地触点7包括暴露在插头体3的左右外表面 上的接触部分71、与接触部分71共同形成为U型并嵌入在插头体3 中的保持部分72、以及从保持部分42的上端在横向上向外延伸,并 且沿插头体3的上端表面横向凸出并被焊到接地图案的端子73。通过 如同插头触点一样的插件模压,由插头体3保持接地触点7。在本实 施例中,接地触点7的端子73比插头触点4的端子43短,而端子73 的其他部分具有与插头触点4的其他部分同样的形状。也就是说,接 地触点7的接触部分71设置有与第一接触部分41的接合凸起部分41a 同样的接合凸起部分71a,而接地触点7的保持部分72设置有与插头 触点4的第二接触部分42的间隙孔42a同样的凹槽72a。由于接地触 点7的保持部分72嵌入在插头体3中,且与插头触点4的第二接触部 分42不同,其不露出,所以,凹槽72a不象间隙孔42a那样具有提高 连接可靠性的作用,但是,因为组成插头体3的合成树脂流进凹槽72a, 所以具有增强插头体3相对于接地触点7的保持力的作用。由于接地 触点7和插头触点4具有基本相同的形状,除了用于在生产时形成端
ii
子43和73的步骤,接地触点7和插头触点4可以具有相同的步骤, 所以,与接地触点7和插头触点4具有相当不同的形状的情形相比,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施例的插座2设置有从垂直方向观测,组成环绕连接凹 槽20的环形壳体的节距方向护罩81和端子方向护罩82。节距方向护 罩81和端子方向护罩82每一个都设置为两个,节距方向护罩81的每 一个都通过插件模压形成于插座体5的前后两端,而端子方向护罩82 的每一个都保持在插座体5的左右两侧上。节距方向护罩81和端子方 向护罩82都通过冲压和弯曲金属板形成。
更具体地,如图IIA、图IIB、图12A到图12E和图13所示, 节距方向护罩81包括本体部分81a其具有定位在纵向的厚度方向且在 纵向的向外表面从插座体5露出、第一保持部分81b其从本体部分81a 的上端的左右两端向外凸出并在纵向向内弯曲并嵌入在插座体5中、 连接部分81c其从本体部分81a的左右两端凸出并在纵向向内弯曲并 具有暴露到插座体5的外部的下表面、第二保持部分81d其从连接部 分81c的尖端向上凸出并嵌入在插座体5中,以及端子81e其从纵向 中的连接部分81c的中心部分在横向向外凸出。从垂直方向观测,节 距方向护罩81的端子81e在横向比插座体5更向外凸出。由于每个节 距方向护罩81都插件模压到插座体5中,所以,与节距方向护罩81 不是插件模压到插座体5中的情况相比,插座体5的端部的机械强度 在其纵向(节距方向PD)增强。因此,可以在保持机械强度的同时 降低端部的厚度因而可以在尺寸上制作的更小。此外,与节距方向护 罩81通过压入配合由插座体5保持的情形相比,可以减小在节距方向 护罩81的端子81e的位置变化。
如图14A、图14B和图16A到图16E所示,每个端子方向护罩 82都包括由插座体5保持的本体部分82a,使得厚度方向取向在横向。 端子方向护罩82的本体部分82a的下端设置有开向下、向左和向右的 三个压入配合凹口 82b,压入配合凹口 82b设置在纵向。三个压入配 合凸起部分54从插座体5的左右表面对应压入配合凹口 82b的位置向 外凸出,压入配合凸起部分54压入配合到压入配合凹口 82b,而端子
方向护罩82由插座体5保持。与端子方向护罩82具有其中插座体5 从容纳凹槽20的内部和外部咬合的结构的情况相比,采用此结构,可 以简化端子方向护罩82的形状。
每个压入配合凸起部分54都包括压入配合进压入配合凹口 82b 的压入配合部分54a、以及从压入配合部分54a的尖端的前和后侧凸 出的凸缘54b,而与垂直方向以直角交叉的横截面为T型。保持凸起 部分55在横向从插座体5的前和后端的左右侧向外凸出。保持凸起部 分55比插座体5的其它部分凸出的更多。向上开口的保持凹槽55a 在纵向上设置在保持凸起部分55的向内表面。端子方向护罩82的前 和后端之一容纳在保持凹槽55a中。端子方向护罩82设置有在横向方 向上位于外部的压入配合凸起部分54的凸缘54b。端子方向护罩82 的纵向的两端容纳在保持凹槽55a中,这样抑制了端子方向护罩82 在纵向方向上的远离连接凹槽20的偏移。
端子方向护罩82在其前和后端设置有端子82c。从本体部分82a 向下延伸的端子82c部分在横向向外弯曲,且从垂直方向观测,端子 82c在横向比插座体5更向外凸出。端子方向护罩82在其前和后端还 设置有接触部分82d。从本体部分82a向上延伸的接触部分82d部分 在横向向内弯曲,且接触部分82d向连接凹槽20内弹性凸出。凹口 82e设置在端子方向护罩82的本体部分82a上端中的接触部分82d的. 前和后侧上。凹口 82e的垂直尺寸比其其它部分小。如图14所示凹口 82e可以不延伸到前和后端,或者如图15A到图15D (图15A的左和 右)所示可以延伸到的前和后端。横向开口的插入槽56设置在插座体 5的上表面的前和后端中的连接凹槽20的左和右侧。由于端子方向护 罩82的接触部分82d通过插入槽56插入到连接凹槽20中,所以,接 触部分82d不比插座体5的上表面更凸出。
如果将插头l插入插座2的连接凹槽20中,如图16所示,端子 方向护罩82的接触部分82d与接地触点7的接触部分71接触并形成 导电连接。端子方向护罩82的每个接触部分82d的尖端朝向本体部分 82a弯曲,且接触部分82d在通过弯曲形成的凸面中与接地触点7的 接触部分71接触并形成导电连接。第一印刷配线板的接地图案和第二
印刷配线板的接地图案通过接地触点7和端子方向护罩82彼此电连 接。由于接触部分82d位于接地触点7的接合凸起部分71a的上侧上, 所以在插头l和插座2之间产生耦接力。与用于产生耦接力的硬件是 分别设置的情况相比,采用此结构,可以减少零件的数量并减小尺寸。 将节距方向护罩81和端子方向护罩82的端子81e和82c焊接到 接地图案,所述接地图案是电性设置在第二印刷配线板上并连接到接 地的导电图案。相互靠近的节距方向护罩81的端子81e和端子方向护 罩82的端子82c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的插座触点6的端子61之间的 距离,且其容易将相互邻接的端子81e和82c —起焊接到共同的接地 图案上。
在本实施例中,节距方向护罩和端子方向护罩两个都具有焊接到 接地图案的端子。因此,与现有技术中的端子通过的端子方向护罩连 接到节距方向护罩和接地的情况相比,节距方向护罩和接地之间的连 接可靠性提高了。
在本实施例中,在插座体中,节距方向护罩为插件模压合成件。 因此,与节距方向护罩不在插座体中插件模压的情况相比,增强了在 插座体的端部在节距方向的机械强度,因此,在保持机械强度的同时 减少了端部的厚度且尺寸做的更小。此外,与节距方向护罩通过压入 配合由插座体保持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在节距方向护罩的端子的位 置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压入配合肋板在端子方向从插座体的两 侧表面的每个凸出,每个端子方向护罩都形成有压入配合肋板要压入 配合的压入配合凹口,压入配合肋板将压入配合进压入配合凹口,而 端子方向护罩由插座体保持。因此,应该设置在端子方向护罩中的用 于将端子方向护罩保持在插座体上的结构被限制为具有相对简单形状 的压入配合凹口。
在本实施例中,插头的在对应端子方向的方向上的两端设置有由 导电材料制作的接地触点,其由插座体保持,并电连接到第一印刷配 线板的接地图案。每个端子方向护罩都具有由弹性变形材料制作的接 触部分,其从与插入/退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插入到连接凹槽的插头 的接地触点形成弹性接触。因此,通过弹性地使端子方向护罩的接触 部分形成与插头的接地触点的弹性接触,第一印刷配线板的接地图案 和第二印刷配线板的接地图案可以通过接地触点和端子方向护罩彼此 电连接。由于弹性连接方向为与插入/退出方向交叉的方向,所以,可 以产生插头和插座之间的耦接力。
本发明可以实施为连接器,例如在配线板之间的连接器。
权利要求
1. 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安装在第一印刷配线板上的插头、以及安装在与第一印刷配线板相对的第二印刷配线板上的插座,其中所述插头包括由绝缘材料制作的插头体、以及多个插头触点,其中所述多个插头触点的每一个都由插头体保持并电连接到第一印刷配线板,所述插座包括插座体,其由绝缘材料制作并设置有插头插入和从其中拔出的连接凹槽、多个插座触点,其每一个都由插座体保持并电连接到第二印刷配线板,使得当插头插进连接凹槽时,插座触点与连接凹槽内的相应的插头触点接触并形成导电连接、以及壳体,其由导电材料制作并由插座体保持,从而从插头的插入/退出方向观测,该壳体环绕连接凹槽的外围,每个插座触点都包括端子,从插头的插入/退出方向观测,所述端子从插座体凸出,并且所述端子被焊接到第二印刷配线板,所述插座设置有多个成对的插座触点,其中所述多个成对的插座触点沿与插入/退出方向和端子方向交叉方向的节距方向设置,其中作为插座触点从插座体的端子凸出方向的端子方向彼此相对;所述壳体包括在节距方向设置在插座体的两端上的节距方向护罩、以及在端子方向设置在插座体的两端上的端子方向护罩,以及所述节距方向护罩和所述端子方向护罩具有对应的端子,所述端子被焊接到设置在第二印刷配线板上的接地图案。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插座体为其中节距方向护 罩采用插件模压的合成树脂模制品。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其中至少一个压入配合肋板在 端子方向从插座体的两侧表面的每一个凸出,以及所述端子方向护罩形成有压入配合肋板压入配合到其中的压入配 合凹口,通过将压入配合肋板压入配合进压入配合凹口,所述端子方 向护罩由插座体保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头在与端子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两端形成有接地触点,所述 接地触点由导电材料制作,并由插头体保持,且电连接到第一印刷配 线板的接地图案,所述端子方向护罩包括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由弹性变形材料 制作,且与从与插入/退出方向交叉的方向插入连接凹槽的所述插头的 接地触点形成弹性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提高了接地和构成壳体的护罩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插座与安装在不同印刷配线板上的插头一起组成连接器。插座包括设置有连接凹槽的插座体、由插座体保持的多个插座触点、以及节距方向护罩和端子方向护罩其组成环绕连接凹槽并防止电磁噪声进出的壳体。节距方向护罩和端子方向护罩设置有端子,其焊接到接地的导电图案。
文档编号H01R13/648GK101378167SQ20081021495
公开日2009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31日
发明者大仓健治, 宫崎洋二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