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902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指一种用于信号测试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发明专利第237349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收 容于绝缘本体的动端子与静端子及套设于绝缘本体外围的金属套壳。动端子与 静端子是分别与 一 高频电路板的输入端信号接点与输出端信号接点电性连接。 动端子具有一可动的弹性臂,该弹性臂具有一弧形接触部及与静端子电性接触 的延伸臂。电连接器在测试时,利用一探针插入绝缘本体顶面的插孔而进入电 连接器内部,所述接触部因受到持续下插的探针的抵推而使弹性臂发生弹性变 形并朝远离静端子的方向运动,同时所述延伸臂则逐渐与静端子分离直至两者 的电性接触断开,此时,高频电路板内部的电路信号便通过动端子及测试探头 传至外部电路而达成测试目的。由于探针仅头部一段具有导电功能,该导电段不可向下越过接触部,否则 探针与动端子的电性接触将断开而导致信号误传,为此,通常在电连接器外部 增设一防过插装置以确保测试无误。然而,结构不同的电连接器具有不同的防 过插装置,因此必须设计不同的治具来生产不同的防过插装置以适应不同结构 的电连接器。这种在外部设置防过插装置的方式显然不利于节约成本及简化工 序,所以需要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探针过插的电连接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 与一探针相配合,其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 所述第 一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及自该固持部延伸的弹性臂,该弹 性臂上设有与所述探针接触的搭接部及与第二端子接触的接触部,所述第二端 子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第 一或第二端子设有防止探针过度下插的挡 止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在第一或第二端子上设置与探 针相配合的挡止部,达到防止探针过插的目的。
图l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其中增添一探针。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 一 实施例在探针未插入前沿图1中A-A方向 的剖3见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 一 实施例在採:针插入后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其中增添一探针。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如图5所示探针插入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用于与一测试用探针600相配合以进行 信号测试,其包括绝缘本体l、组装于绝缘本体1的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及包 覆于绝缘本体1外围的遮蔽壳体4。图1至图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首先请参图3、4,电连接器IOO 的绝缘本体1包括位于底部的板状矩形基座11及自基座11向上延伸的圓柱形收 容部12,该收容部12包括内部的中空收容腔13、位于收容腔13周围的环壁14 及位于收容腔13上方的顶壁15,所述收容腔13向下贯穿基座11并向上延伸至顶 壁15。自基座11底面向上贯通收容部12的环壁14设有两个相对设置于收容腔13 两侧的第一固持槽141与第二固持槽142,分别用以固持第一、第二端子2、 3 的固持部21、 31,该第一、第二固持槽141、 142均与收容腔13相贯通。结合图 2所示,其中第二固持槽142与收容腔13之间设有一未封闭的隔板16,该隔板16 将部分第二端子3的固持部142与收容腔13相隔开,该隔板上设有向第二固持槽 142方向凹设的凹口161。所述顶壁15上^:有贯通收容腔13的圓形通孔151,用 以在测试时供所述纟笨针600插入使用。所述遮蔽壳体4自上而下安装于绝缘本体 1,该遮蔽壳体4底部的基板41覆盖于基座11上,凸伸出该基板41的环形套42 则套设于收容部12外围,该环形套42的顶面为未遮覆绝缘本体1的顶壁15的开 口43。参图3、 4,第一端子2在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是一可动端子,其固持部 21自绝缘本体1的底部向上插入第一固持槽141而组装于绝缘本体1。该固持部21大致呈矩形片状结构,其两侧边设有若干固持于第一固持槽141内的倒刺。第一端子2具有自固持部21的下边缘延伸出的弹性臂22与焊接部23。所述弹性 臂22自固持部21下边缘的中部向内并向上经多次弯折而延伸入所述收容腔13 内,该弹性臂22具有位于其自由末端处且向第二固持槽142方向突伸的弧形搭 接部221 , 一片状接触部24自弹性臂22上一体延伸出并与第二端子3电性接触。 所述焊接部23与弹性臂22位置相邻并向外延伸出所述基座11的底面而焊接至 一电路板上。自固持部21的上边缘向收容腔13内水平延伸一臂状挡止部25,该 挡止部25的末端定位于上述隔板16上所设的凹口161内。弹性臂22上设有一开 口向上的缺口 222,该缺口 222自弹性臂22的顶端向下延伸至所述搭接部221的 下方以供所述挡止部25穿过。参图3、 4,第二端子3在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中是一固定端子,其固持部 31自绝缘本体1的底部向上插入第二固持槽142而组装于绝缘本体1。该固持部 31大致呈矩形片状结构,其两侧边亦设有若干固持于第二固持槽142内的倒刺。 该固持部31未被所述隔板16遮覆的部分与收容腔13相通且在探针600插入前与 第一端子2的接触部24电性接触,该部分固持部31向上延伸一凸出部32以防止 接触部24向上滑离第二端子3。第二端子3还包括自固持部31下边缘向外延伸出 所述基座11底面的焊接部33,该焊接部33焊接至所述电路板上。参图3至图5,电连接器100在测试时,探针600自绝缘本体1的通孔151向下 插入收容腔13,第一端子2的搭接部221将受到下插的探针600的抵推而使弹性 臂22发生弹性变形并使弹性臂22向远离第二端子3的方向移动,由于接触部24 与弹性臂22相连,因此接触部24将逐渐与第二端子3分离直至两者电性断开; 同时位于探针600头部的导电段601与搭接部221电性接触,电路板上的信号将 通过第一端子2及探针600而传输至外部,如此便完成信号测试。探针600在持 续下插过程中,将受到所述挡止部25的阻挡而不会继续向下插入。在导电段601 的尺寸T较小,且探针600除导电段601之外的其它部位均无导电功能的情况 下,为保证信号传递的准确性,必须确保搭接部221不会与探针600上除导电段 601以外的其它部分接触,所述挡止部25的设置则有效防止了因探针600持续下 插而导致导电段601与搭接部221电性断开并致使信号误传的情形。此外,挡止 部25在竖直方向的位置并不限定,只需保证其至4荅接部221的距离t不超出导电试的准确性。图6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 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电连接器500中防止探针600过度下插的挡止部设于第二端子3上。 臂状挡止部35自第二端子3的上边缘向收容腔13内水平延伸出,该挡止部35的 端部351为向外凸出的半圓形,探针600在沿圓周方向上设有与所述端部351相 对应的半圆形凹环状扣合部602,该扣合部602的半径与端部351的半径相同。 此外,由于挡止部35未设在第一端子2上,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设置在弹性臂 22上供挡止部25穿越的缺口222及用以固定挡止部25末端的隔板16在本实施例 中均未设置。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器500在测试时,探针600首先受到挡止部35的端部 351的抵挡而使其在向下运动过程中向第一端子2的方向有所偏斜;接着,探针 600接触并抵推第一端子2的弹性臂22,从而使接触部24随弹性臂22—起向远离 第二端子3的方向运动直至与第二端子3电性断开;探针600持续向下插入直至 其上的扣合部602与挡止部35相遇,所述端部351随及卡入扣合部602内,使探 针600自偏斜状态恢复至竖直状态,如此,探针600将受到挡止部35的抵挡而无 法继续向下插入,同样达到防止探针600过度插入的目的,从而保证探针600 的导电段601与第一端子2的搭接部221电性接触以确保测试信号准确。另外, 在所迷端部351卡入扣合部602的一刻会提供手持探针600的操作员 一手感,让 操作员感知探针600已被卡住,操作员便不会再施力于探针600,从而进一步提 高电连接器500的防止探针600过插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两个实施例均是在电连接器内部设置防止探针过 插的装置,从而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在电连接器外部设置防过插装置 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在保证测试准确的前提下,达到简化工序、降低成 本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与一探针相配合,其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及自该固持部延伸的弹性臂,该弹性臂上设有与所述探针接触的搭接部及与第二端子接触的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或第二端子设有防止探针过度下插的挡止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自第一端子的 固持部延伸且位于所述搭接部的下方。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针头部具有导电段, 所述搭接部至挡止部的距离不超过该导电段的尺寸。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上设有开口向 上的供所述挡止部穿过的缺口 。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收容所 述探针的收容腔及与收容腔相通的第一固持槽与第二固持槽,所述第一、第二 端子的固持部分别收容于该第一、第二固持槽内,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与第 二端子的固持部相接触。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持槽与收容腔 之间设有一隔板,该隔板上设有定位所述挡止部的凹口 。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自第二端子的 固持部延伸,所迷探针设有与该挡止部配合的扣合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的端部呈向外 凸出的弧形结构,所述扣合部呈向内凹陷的凹环结构,该凹环的半径与挡止部 端部的半径相同。
9.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 具有一顶壁,该顶壁上设有供所述纟笨针插入的通孔。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括包覆于 绝缘本体外围的遮蔽壳体,该遮蔽壳体顶部为未tt所述顶壁的开口 。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100),用以与一探针(600)相配合,其包括绝缘本体(1)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2)与第二端子(3),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21)及自该固持部延伸的弹性臂(22),该弹性臂上设有与所述探针接触的搭接部(221)及与第二端子接触的接触部(24),所述第二端子具有固持于绝缘本体的固持部(31),第一或第二端子设有防止探针过度下插的挡止部(25或35)。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1323283SQ20082003941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1日
发明者楠 胡, 雷高兵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