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925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内、外遮蔽壳体的电连 接器。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540880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内、外 铁壳及一对組裝于绝缘本体的接地构件。该接地构件容置于绝缘本体后端面的 向前延伸的收容槽内,所述内铁壳組裝于绝缘本体且向后延伸有接触臂,所述 接地构件上设有与该接触臂电性接触的接触部,内铁壳借助接触臂与接触部相 接后通过接地构件上的焊接部焊接至电路板而接地,从而达到降低电磁干扰的 目的。但该接地构件仅与内铁壳接触而未与外铁壳接触,内、外铁壳之间存有 电势差,因此接地效果欠佳,从而所以需要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 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佳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釆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 本体、若干收容于本体的导电端子、第一 、第二遮蔽壳体及金属连接片,所述 本体包括绝缘基座,该绝缘基座包括收容孔及形成该收容孔的侧壁,该侧壁上 设有收容所述连接片的收容槽,所述第一遮蔽壳体设于所述收容孔内,第二遮 蔽壳体包覆于绝缘基座的外围,该连接片包括连接第一遮蔽壳体的第一接触部 及连接第二遮蔽壳体的第二接触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设置收容于绝缘基座内的连接 片,该连接片同时与第一 、第二遮蔽壳体电性接触,如此第一遮蔽壳体便可通 过第二遮蔽壳体上的焊接脚焊接至电路板上而与第一遮蔽壳体同时接地,从而 增强了电连接器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图l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一个连接片被取出,
且后盖未示出。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基座的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连接片組装于绝缘基座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连接片与第一 、第二遮蔽壳体的配合关系的
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本体IOO 、若干收容于本体100的 导电端子3 、组裝于本体100的遮蔽壳体及若干连接片7 。
参图2 、3 ,本体100包括一绝缘基座1及端子模组2 。绝缘基座1呈中空矩形 结构,其中部设有前后贯通的矩形收容孔ll ,该收容孔ll由顶壁、底壁及左右 側壁12围设而成。顶壁与底壁的内表面上设有凹槽13 ,所述两侧壁12的内表面 上设有自绝缘基座1后端面向前延伸的用以定位所述端子模组2的定位槽121 。 两侧壁12的外表面设有自绝缘基座后端面向前延伸的卡槽122 。所述定位槽121 下方的底壁上设有自绝缘基座1的前端面向后延伸的沟槽15 。底壁向上延伸一 贯通所述收容孔11的缺口16 , 一定位块8插设定位于该缺口16内。底壁上设有 向下延伸的插置于电路板的定位柱17 。
参图2 、 3 ,所述端子模组2自绝缘基座1后端面10向前穿过所述收容孔11 而组裝于绝缘基座l ,该端子模组2包括两上下堆叠设置的舌板21 ,所述导电端 子3冲塑成型于舌板21内,该两坱堆叠设置的舌板21延伸出绝缘基座1的前端面 而形成一对接部,舌板21两侧设有自后端向前延伸的定位于所述绝缘基座1的 定位槽121内的凸块22 。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设于两舌板21上、下相对的两个内 表面上的接触部31及延伸出舌板21外并向下延伸的焊接脚32 ,这些焊接脚32 对应插设定位于所述定位块8内,端子模组2组裝于绝缘基座1的结构如图4所 示°
参图2 、 3 ,遮蔽壳体包括第一遮蔽壳体4 (本实施方式中为内遮蔽壳体)、 第二遮蔽壳体5 (本实施方式中为外遮蔽壳体)及后盖6 。所述第一遮蔽壳体4 包覆于舌板21的外围,并于其内形成有第一收容空间41 (见图l),所述第二遮 蔽壳体5包覆于绝缘基座1的外围且向前延伸,以与第一遮蔽壳体4之间形成第二收容空间51 (见图l),所述后盖6则覆盖于绝缘基座1的后端面10上并与第二 遮蔽壳体5相扣持。第一遮蔽壳体4呈矩形框体结构唭包括覆盖于舌板21的上、 下外表面上的上板与下板及连接上、下板的左右侧板42 。该上、下板上均设有 向后延伸的固持片43 ,两侧板42上分别设有向外侧凸出的弹片44 ,侧板42后端 设有向后延伸的两个延伸臂45 、 46 ,该两延伸臂45 、 46分别邻近侧板42的上、 下边缘。所述第一遮蔽壳体4自绝缘基座l的前端面向后插入绝缘基座l与端子 模組2之间的缝隙里,在此过程中,延伸臂46沿所述沟槽15向后插入,两延伸 臂45 、46上下夹持舌板21两側所设的凸坱22上,并通过其上所设的倒刺与凸坱 22固持于一起,该延伸臂45 、 46的末端对应抵靠于所迷定位槽121上下两侧所 设的档块18上,所述固持片43则通过其两側所设的倒刺固持于所述绝缘基座1 的固持槽13内,如此,第一遮蔽壳体4便稳定固持于绝缘基座1上。
参图2 、3 ,第二遮蔽壳体5包括覆盖于绝缘基座1顶壁上的顶板、覆盖于绝 缘基座两側壁上的側板52及与顶板相对的底板。两侧板52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弹 片44相对的向内凸出的弹片53 ,弹片53后方设有定位于所述卡槽122内的弯折 片54 ,侧板向下延伸有插设于电路板上的焊接脚55 。所述后盖6两侧向前延伸 的扣持臂61上设有扣置于侧板52上所设的扣持孔56内的扣持部62 ,如此,后盖 6便稳定固持于第二遮蔽壳体5上。
参图4 ,所述连接片7为金属片状结构,其安裝于绝缘基座1的側壁12上所 设的收容槽14内。该收容槽14贯穿绝缘基座1的后端面10 ,其包括贯穿侧壁12 内表面的第一固持槽141 、贯穿侧壁12外表面的第二固持槽142及连接第一 、第 二固持槽141 、 142的连接槽143 ,该第一 、第二连接槽141 、 142两者彼此平行, 所述连接槽143则与第一 、第二连接槽141 、142垂直,连接槽143的内壁向后凸 伸出一隔板144(见图5)。连接片7包括矩形主体部71及自主体部71两端向前延 伸的收容于第一固持槽141内的第一接触臂72 (本实施方式中为内接触臂)与 收容于第二固持槽142内的第二接触臂73 (本实施方式中为外接触臂)。主体部 71固定于连接槽143内且其后边缘未超出绝缘基座1的后端面10 。位于第一接触 臂72与第二接触臂73之间的主体部71的内边缘设有用以定位于隔板144的凹部
74 '第一 、第二接触臂72 、 73相对的内侧设有固持于所述隔板144两侧的倒刺
75 °所述第一固持臂72上设有向所述收容孔11方向弯曲成形的第一接触部721 (本实施方式中为内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721凸出与第一固持槽141夕卜,如 图6所示。所述第一遮蔽壳体4組裝于绝缘基座1后,延伸臂45 、 46恰好与该第一接触部721电性接触,如图7所示。第二固持臂73上设有向侧壁12的外侧方向弯曲成形的第二接触部731 (本实施方式中为外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731凸出于第二固持槽142外,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遮蔽壳体5組裝于绝缘基座1后,侧板52则恰好与该第二接触部731电性接触,如图7所示。如此,第一 、第二遮蔽壳体4 、5便通过连接片7的第一 、第二接触部721 、731达成电性连接。此外,所述侧壁12在对应收容孔11的四个角落处分别具有收容槽14 ,同一侧壁12上的两个收容槽14位于所迷定位槽121的上下两側而形成上、下收容槽,其中,上收容槽的第二固持槽142设于第一固持槽141的上方,下收容槽的第二固持槽142设于第一固持槽141的下方,上、下收容槽的第一固持槽14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固持槽142之间的距离。所述连接片7分别固定于上述四个收容槽14内而形成上、下连接片。对应上述收容槽14的设置方式,所述上连接片的第一接触臂72自其下边缘延伸出,第二接触臂73自其上边缘延伸出;所述下连接片的第一接触臂72自其上边缘延伸出,第二接触臂73自其下边缘延伸出,上、下连接片的第一接触臂7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接触臂73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连接片7上设有可同时与第一 、第二遮蔽壳体4 、 5电性连接的第一接触部721与第二接触部731 ,使得第一遮蔽壳体4可通过第二遮蔽壳体55上的焊接脚55焊接至电路板上而与第二遮蔽壳体5同时接地,如此可提高电连接器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进而提升产品的性能。
权利要求1.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本体、若干收容于本体的导电端子、第一、第二遮蔽壳体及金属连接片,所述本体包括绝缘基座,该绝缘基座包括收容孔及形成该收容孔的侧壁,该侧壁上设有收容所述连接片的收容槽,所述第一遮蔽壳体设于所述收容孔内,第二遮蔽壳体包覆于绝缘基座的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包括连接第一遮蔽壳体的第一接触部及连接第二遮蔽壳体的第二接触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包括第一接触 臂、第二接触臂及连接该第一 、第二连接臂的主体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设于第 一接触臂上,所述第二接触部设于第二接触臂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壳体设有向 后延伸的延伸臂,所述第一接触部向所述收容孔的方向弯曲而抵接该延伸臂, 所述第二接触部向所述侧壁的外侧弯曲而抵接第二遮蔽壳体。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包括收容所述 第一接触臂的第一固持槽、收容所述第二接触臂的第二固持槽及连接第一 、第 二固持槽的连接槽,所述连接片的主体部收容于该连接槽内,且所述第一 、第 二固持槽分别贯穿绝缘基座的侧壁的内表面与外表面,所述第一 、第二接触部 分别凸出側壁的内表面与外表面。
5. 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在对应收容孔 的四个角落处分别具有收容槽,至少两个连接片分别定位于这些收容槽内而形 成上、下连接片。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侧壁的上连接片 的第一接触臂自其下边缘延伸出,下连接片的第一接触臂自其上边缘延伸出, 该上、下连接片的两第一接触臂之间的距离小于两第二接触臂之间的距离。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壳体向后延 伸有上下平行的两延伸臂,所述上、下连接片的第一接触部分别抵接该两延伸 臂°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凸伸出绝缘 基座的前端面的对接部,该对接部上设有凸玦,所述两延伸臂夹持该凸坱。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座的两侧壁的内表面设有定位所述凸块的定位槽,所述收容槽设置于该定位槽的两侧。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上下两侧分 别设有向所述收容孔方向凸伸的挡块,所述两延伸臂分别抵靠于该挡块上。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本体(100)、若干收容于本体的导电端子(3)、第一、第二遮蔽壳体(4、5)及金属连接片(7),所述本体包括绝缘基座(1),该绝缘基座包括收容孔(11)及形成该收容孔的侧壁(12),该侧壁上设有收容所述连接片的收容槽(14),所述第一遮蔽壳体设于所述收容孔内,第二遮蔽壳体包覆于绝缘基座的外围,该连接片包括连接第一遮蔽壳体的第一接触部(721)及连接第二遮蔽壳体的第二接触部(731),该连接片同时连接第一、第二遮蔽壳体,从而增强了电连接器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01285934SQ20082004156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5日
发明者王振胜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