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953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板对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是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内部的连接器,用以实现 两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
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如公元2006年5月2日公告授权的美 国专利第7,037,117号揭露的一种板对板连接器,该板对板连接器 包括相互插接的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 接器分别连接一印刷电路板,当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时,可 达成两印刷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
随着电子产品日益小型化及轻薄化的发展,上述板对板连接器 在遇到冲击等意外情况时,容易导致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脱 离,从而导致信号的中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之缺陷,提供一种 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不易脱离的板对板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插 座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本体及收容于该插座本体内的 若干母端子,插座本体具有一基板,基板之侧边上分别垂直凸设有 一侧壁,该等侧壁围成一配合槽,两相对侧壁之四个端部处分别开 设有一容置槽;至少一第一卡扣件,其具有一主体部,该主体部之
至少一端向一侧延伸形成有一卡挡部; 一插头连接器,其包括一插 头本体及收容于该插头本体内的若干个公端子,该插头本体之两端 分别开设有一插接槽及两上、下贯穿的插接孔,插接槽与同侧的插接孔相互连通并组合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及至少一第二卡扣件,其 具有一水平设置的长条部,长条部两端分别向一侧延伸形成一延伸 部,长条部之两端并分别向该延伸部之同侧倾斜延伸而形成有一突 起部;其中,第一卡扣件之主体部设置于该插座本体之容置槽内, 且所述卡挡部伸入该插座连接器之配合槽内;第二卡扣件之长条部 及延伸部分别设置于该插头本体之插接槽及插接孔内,且其两突起 部露出于该插头本体之两侧,当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时,第 二卡扣件的突起部卡置于第一卡扣件的卡挡部下方。
如上所述,当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在遇到机械冲击或落下 等意外情况时,由于其第二卡扣件的突起部卡置于第一卡扣件的卡 挡部下方提供稳定的保持力,从而可有效防止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 接器发生脱离而影响信号的传递。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板对板连接器之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板对板连接器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板对板连接器的组合图。
图5为图4所示板对板连接器沿图中A-A线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图6所示板对板连接器中第一卡扣件的立体图。
图8为图6所示板对板连接器中插座本体的立体图。
图9为图6所示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IO为图9所示板对板连接器沿图中B-B线的剖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板对板连接器 1 插座连接器 100
插座本体 110 基板 111
第一侧壁 112 第二侧壁 113
114 配合槽 115容置槽116竖直槽1161水平槽1162容置孔117母端子槽118母端子120第一卡扣件130主体部131基部1311弯折部1312卡挡部1313竖直部132第一凸块1321焊接部133插头连接器200插头本体210公端子槽211插接槽212插接孔213公端子220第二卡扣件230长条部231延伸部232第二凸块2321突起部233[第二实施例]板对板连接器r插座连接器100,插座本体110'第一侧壁112'配合槽115'容置槽116'容置孔117'第一卡扣件130'主体部131,卡挡部1311'焊尾部132'卡块133'插头连接器200'插头本体210'第二卡扣件230'长条部23 r延伸部232'突起部233"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功效, 以下例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板对板连接器1包括一插座连接器100及一插头连接器200,插座连 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分别焊接于一电路板(图未示)上,且 当插头连接器200插入插座连接器100时,可达成两电路板间的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2,插座连接器100包括插座本体110、若干个母端子 120及设置于插座本体IIO之两端的第一卡扣件130。
插座本体110具有一呈扁平矩形板状的基板111。基板111具 有相对设置的两较长边及两较短边,且靠近两较长边及两较短边处 分别竖直向上延伸出一第一侧壁112及一第二侧壁113,该等侧壁 112、 113围设成一方框形的配合槽115。基板lll中央竖直向上凸 伸出一呈长方体状的基座114,基座114与第一侧壁112、第二侧 壁113之间均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插座本体110于第一侧壁112之邻近两端的内侧处自顶面向下 分别开设有一竖直槽1161。插座本体110于第一侧壁112之邻近两 端的底面处分别开设有一水平槽1162;水平槽1162与竖直槽1161 相连通,二者组成一容置槽116。插座本体110于竖直槽1161之外 侧分别开设有一上下贯穿第一侧壁112且与水平槽1162连通的容 置孔117。容置孔117与容置槽116组合形成一容置通道,以收容 一所述的第一卡扣件130。
请参阅图3,插头连接器200包括一插头本体210、若干个公 端子220及插置于插头本体210之两端的第二卡扣件230。
插头本体210具有与插座本体110之配合槽113相对应之形状。 插头本体210于底面两端处分别开设有一前后延伸的插接槽212。 插头本体210之两端处自顶面向下开设有与插接槽212相连通的两 插接孔213,等插接孔213与插接槽212组合形成一容置空间,以 容置对应之第二卡扣件230。
请参阅图5,第一卡扣件130及第二卡扣件230均由金属板材 冲制而成。第一卡扣件130具有一主体部131,主体部131具有一 水平设置的基部1311及一由基部1311之一端弯折延伸的弯折部 1312,弯折部1312之末端向外侧凸设有一呈三角形的卡挡部1313。 基部1311之中部向上延伸形成一竖直部132,竖直部132之中部向 一侧凸设有一第一凸块1321。竖直部132之底端向下凸伸于基部 1311之外而形成一焊接部133。
第二卡扣件230具有一水平放置的长条部231。长条部231之两端处分别竖直向上延伸形成一延伸部232,且两延伸部232分别 向外侧凸设有一第二凸块2321。长条部231之两端分别倾斜向上弯 折形成一突起部233。
请结合参阅图2及图5,插座连接器100于组合时,该等母端 子120对应收容于若干个母端子槽118内,该等第一卡扣件130对 应收容于容置槽116与容置孔117组合形成的容置通道内。其中, 主体部131之基部1131设置于水平槽1162内,弯折部1332设置 于竖直槽1161内,卡挡部1333伸入插座本体110之配合槽115内; 竖直部132设置于容置孔117内,其第一凸块1321卡持于容置孔 117之内壁上。焊接部133伸出插座本体110之底面外以与一电路 板焊接。
请结合参阅图3及图5,插头连接器200于组合时,该等公端 子220对应收容于公端子槽211内,两第二卡扣件230对应收容于 插接孔213与插接槽212组合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其中,长条部231 收容于所述插接槽212内,其两端之突起部233分别伸出于插头本 体210两侧之外。两延伸部232分别向上插设于两插接孔213内, 并通过其第二凸块2321卡持于插接孔213之孔壁上,且两延伸部 232向上伸露出插头本体210之顶面,以与相应电路板焊接。
请结合参阅图4及图5,当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1配合时, 插头连接器200之第二卡扣件230的两突起部233将插座连接器100 之第一卡扣件130的两卡挡部1331分别向竖直槽1161之内壁侧弹 性挤压,从而将插头连接器200插置于插座连接器IOO的配合槽115 内。然后,两卡挡部1313分别弹性回复,卡持于第二卡扣件230 的两突起部233上方,从而将插头连接器200牢固卡持于插座连接 器100内。此时,插头连接器200之公端子220与插座连接器100 之母端子120相互接触,以实现插头连接器200与插座连接器100 之间的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板对 板连接器l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一卡扣件130'、第二卡扣件 230,及容置通道具有不同之形状。
请参阅图7,第一卡扣件130,呈"T"形,具有一水平设置的主体部131'及一由主体部131,中部向下延伸形成的焊尾部132'。主 体部131'之两端分别向两侧凸出而形成一卡挡部1311'。第一卡扣 件130'于主体部131'与焊尾部132'之连接处向外凸设有一卡块 133,,卡块133'的厚度由下而上逐渐增加。
请参阅图8,容置第一卡扣件130'的容置通道是开设于邻近插 座本体110'之第一侧壁112'的两端处。该容置通道包括一设置于两 第一侧壁112'顶面的容置槽116',及开设于容置槽116'之底部、且 向下贯穿第一侧壁112'的容置孔117'。
请结合参阅图7,当第一卡扣件130'自上而下插设于该容置通 道内时,主体部131'收容于容置槽116,内,且其卡挡部1311,伸入 配合槽115'内, 焊尾部132'收容于容置孔117'内,且其末端伸露出 插座本体110'之底面,以与相应电路板焊接, 卡块133'对应卡持于 容置孔117,之孔壁上。
请参阅图IO,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卡扣件23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 中的第二卡扣件23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卡扣件230'之突起部 233,于倾斜向上弯折时,具有更小的弧度,是为对应第一卡扣件130' 之卡挡部1311,的形状而设计。开设于插头本体210'上用以容置该 第二卡扣件230,的容置空间则与第一实施例之容置空间相同。
请参阅图9及图10,当板对板连接器l'之插头连接器200'与 插座连接器100'配合使用时,插头连接器200'之第二卡扣件230' 的两突起部233',从上方抵接于插座连接器100'之第一卡扣件130' 的两卡挡部1331,,并向下插入,使第二卡扣件230,的两突起部233' 在插接槽212,外向上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将插头连接器200'插置于 插座连接器100,内。然后,两突起部233'分别弹性回复,并卡嵌于 第一卡扣件130,的两卡挡部1331'下部,进而将插头连接器200'牢 固设置于插座连接器100'内。
综上所述,当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1、 r在遇到机械冲击 或落下等意外情况时,通过第二卡扣件230、230'的突起部233、 233' 卡置于第一卡扣件130、 130,的卡挡部1313、 1311'下方,以提供稳 定的保持力,从而有效防止插座连接器100、100'与插头连接器200、 200,发生脱离而影响信号的传递。且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板对板连接器r中的第一卡扣件130,具有对称的形状,可任意应用于插座 连接器100,之两侧的第一侧墙112,上,亦简化了生产及组装过程。
权利要求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一插座连接器及一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一插座本体、收容于该插座本体内的若干母端子及第一卡扣件,插座本体具有一基板,基板的侧边上分别垂直凸设有一侧壁,该等侧壁围成一配合槽,两相对侧壁的四个端部处分别开设有一容置槽;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本体、收容于该插头本体内的若干个公端子及第二卡扣件,插头本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插接槽及两上、下贯穿的插接孔,插接槽与同侧之插接孔相互连通并组合形成一容置空间,其特征在于第一卡扣件具有一主体部,该主体部的至少一端向一侧延伸形成有一卡挡部,第二卡扣件具有一水平设置的长条部,该长条部两端分别向一侧延伸形成一延伸部,长条部之两端并分别向该延伸部之同侧倾斜延伸而形成有一突起部;第一卡扣件的主体部设置于插座本体的容置槽内,且所述卡挡部伸入插座连接器的配合槽内;第二卡扣件的长条部及延伸部分别设置于插头本体的插接槽及插接孔内,且其两突起部露出于插头本体的两侧,当插头连接器插入插座连接器时,第二卡扣件的突起部卡置于第一卡扣件的卡挡部下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卡扣件之主体部具有一水平设置的基部及由该基部之一端弯折 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卡挡部是由该弯折部的末端向外凸出形成,所 述容置槽包括一设置于插座本体之侧壁底面处的水平槽及垂直于 该水平槽的竖直槽,主体部之基部收容于该水平槽内,弯折部收容 于该竖直槽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 直槽是开设于侧壁之内侧处,并与插座本体之配合槽相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卡扣件之基部的中部向弯折部一侧延伸有一竖直部,该竖直部之 中部向一侧凸设有一第一凸块,所述插座本体上开设有一容置孔, 且该容置孔之一端与水平槽相连通,所述竖直部收容于该容置孔内,其第一凸块卡持于容置孔之内壁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卡扣件之竖直部的底端向下凸伸形成一焊接部,该焊接部伸出于 插座本体外。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卡扣件之主体部的卡挡部是由该主体部之两端分别向两侧凸出 而形成,所述容置槽设置于该插座本体的顶面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 体部之中部向下延伸形成有一焊尾部,该容置槽底部向下开设有一 容置孔,该焊尾部对应收容于该容置孔内。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 置孔向下贯穿该插座本体,所述焊尾部末端伸出插座本体外。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卡扣件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一楔形的卡块,藉以卡嵌于容置孔的内 壁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二卡扣件之延伸部向上伸出于插头本体之顶面,以供焊接于一电路 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包括相互插接的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壁,该两侧壁之两端分别开设有一容置通道,该容置通道内容置有一第一卡扣件,该第一卡扣件具有一卡挡部。插头连接器之两端分别开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容置有一第二卡扣件,该第二卡扣件具有两突起部。本实用新型板对板连接器在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相插接时,第二卡扣件的两突起部分别卡置于第一卡扣件的卡挡部下方,以提供稳定的插拔保持力,有效防止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发生脱离而影响信号的传递。
文档编号H01R12/71GK201146266SQ20082004349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5日
发明者陈忠佑, 黄仲信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