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槽温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2143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酸槽温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酸槽温度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酸槽温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酸槽没有设计冷却装置,当晶片放入酸槽中清洗时,酸液腐蚀会产 生大量的热量并释放到酸液中,酸液温度过高,无法准确的反应进行控制,影 响其反应效果,同时酸液温度升高,酸液挥发过快,造成浪费,严重的还会产 生酸液飞'减,影响安全,也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酸槽温度控制系统,该冷却装置可对酸槽进行冷却, 以降低其中酸液的温度,避免造成浪费及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
一种酸槽温度控制系统,包括耐腐蚀的反应槽,在反应槽上设有换热水管, 该酸槽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由水侧换热器、冷凝器、节流器以及压缩机,水侧 换热器的制冷剂侧、冷凝器、节流器以及压缩机通过连接管连接形成制冷剂循 环通路;在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接有进水管、出水管;换热水管的两端为水管 入口、水管出口,水管入口、水管出口分别与出水管、进水管连通。
当晶片在酸液中清洗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使酸液温度升高,当酸液升高达 到设定温度,此时可以开启压缩机,制冷剂在压缩机作用下在冷凝器中冷凝而 释放热量,制冷剂进入水侧换热器(相当于蒸发器)后,在水侧换热器的制冷 剂侧蒸发而吸收热量,使水侧换热器水侧的水温度降低,冷却水输入换热水管 中并使反应槽中酸液的温度降低,避免酸液温度过高而大量挥发,也避免高温 的酸液向外濺出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所述换热水管为耐腐蚀管,设于所述反应槽之内。换热水管设于反应槽内 壁,冷却效果好,此时的换热水管可用耐腐蚀性的铁氟龙管等材料。 该酸槽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有加热水箱,所述换热水管的两端还与该加热水箱 连通。在酸槽的水温过低时,该加热水箱中的热水通入换热水管中,用于对酸 槽加热,采用该结构后,当酸槽的温度过冷或过热均可进行调节控制,恒温效 果好,在具体设计时,加热水箱可为独立的加热水箱,也可将所述冷凝器置于 加热水箱内,加热水箱中的水吸收冷凝器的冷凝热而使水温升高。


图l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1、反应槽,2、换热水管,3、水侧换热器,4、冷凝器,5、节流器,6、 压缩机,7、进水管,8、出水管,9、水管入口, 10、水管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 一种酸槽温度控制系统,包括耐腐蚀的反应槽l,在反应槽1 之内设有耐腐蚀的换热水管2,该酸槽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由水侧换热器3、冷 凝器4节流器5以及压缩机6,水侧换热器3的制冷剂侧、冷凝器4、节流器5 以及压缩机6通过连接管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通路;在水侧换热器3的水侧连 接有进水管7、出水管8;换热水管2的两端为水管入口 9、水管出口IO,水管 入口 9、水管出口 10分别与出水管8、进水管7连通。
当晶片在酸液中清洗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使酸液温度升高,当酸液升高达 到设定温度,此时可以开启压缩机6,制冷剂在压缩机6作用下在冷凝器4中冷 凝而释放热量,制冷剂进入水侧换热器3 (相当于蒸发器)后,在水侧换热器3 的制冷剂侧蒸发而吸收热量,使水侧换热器3水侧的水温度降低,冷却水输入换热水管2中并使反应槽1中酸液的温度降低,避免酸液温度过高而大量挥发, 也避免高温的酸液向外溅出而对环境造成污染;将换热水管2设于反应槽1内, 其冷却效果好,此时换热水管2是铁氟龙管,铁氟龙管是一种的耐腐蚀性的材料。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中,可直接用酸泵将冷却后的酸液抽至酸槽里,更方便准确控制 酸,酸泵、酸槽、冷却酸箱以及各支管和气动阀门形成一个冷却循环装置。成 本和材料要求高。
权利要求1、一种酸槽温度控制系统,包括耐腐蚀的反应槽,其特征在于,在反应槽上设有换热水管,该酸槽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由水侧换热器、冷凝器、节流器以及压缩机,水侧换热器的制冷剂侧、冷凝器、节流器以及压缩机通过连接管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通路;在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接有进水管、出水管;换热水管的两端为水管入口、水管出口,水管入口、水管出口分别与出水管、进水管连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酸槽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管为耐 腐蚀管,设于所述反应槽之内。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酸槽温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酸槽温度控制系 统还包括有加热水箱,所述换热水管的两端还与该加热水箱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酸槽温度控制系统,包括耐腐蚀的反应槽,在反应槽上设有换热水管,该酸槽温度控制系统还包括由水侧换热器、冷凝器、节流器以及压缩机,水侧换热器的制冷剂侧、冷凝器、节流器以及压缩机通过连接管连接形成制冷剂循环通路;在水侧换热器的水侧连接有进水管、出水管;换热水管的两端为水管入口、水管出口,水管入口、水管出口分别与出水管、进水管连通。在反应过程中,酸液温度过高时,可开启压缩机,通过冷却水对酸液进行冷却,以减少酸液的挥发浪费,也避免高温的酸液对环境的污染。
文档编号H01L21/306GK201219103SQ20082009425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30日
发明者邹建和 申请人:深圳深爱半导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