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软排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448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型软排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排线,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屏蔽层的第一、 二、三及第四遮蔽部的配合,使软排线具有遮蔽效果佳、降低阻抗、提高 制作优良率和降低制作成本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已知的软排线包含有多数以导体及绝缘层构成的软排线及一贴 覆于软排线一面上的网状屏蔽层;藉此,可使软排线于使用时,利用网状 屏蔽层达到遮蔽的效果。
虽然上述已知的软排线可利用网状屏蔽层达到遮蔽的效果;但是由于 所述网状屏蔽层是以贴覆方式设于软排线的一面上,因此,在进行贴覆时 需要较高的稳定度,才能将网状屏蔽层精确地贴覆于软排线的一面上,因 此,这种操作便会提高网状屏蔽层与软排线结合的困难,造成制作时的高 不良率以及增加制作成本;况且以网状屏蔽层而言,其遮蔽效果已较不理 想,若当网状屏蔽层的贴覆有偏差时,更会发生软排线的遮蔽效果及阻抗 值皆较差的情形。
因此已知的软排线结构存在着上述种种不便和向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利用屏蔽层的第一、二、三及第四
3遮蔽部的配合,使软排线具有遮蔽效果佳、降低阻抗、提高制作优良率和 降低制作成本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包括一软排线和一屏蔽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排线,具有多数导体及一包覆于各导体外部的绝缘层; 所述屏蔽层,以印刷方式设于软排线的绝缘层的至少一面上,所述屏 蔽层至少包含分别直向设于邻近软排线二端的第一遮蔽部、分别横向设于 软排线二侧且二端连接第一遮蔽部的第二与第三遮蔽部、及多数直向等距 设于第一遮蔽部之间且二端分别连接第二与第三遮蔽部的第四遮蔽部。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 步实现。
前述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其中所述屏蔽层可为银浆。 前述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其中所述屏蔽层可为含金属导电材质的印 刷物质。
前述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遮蔽部的宽度为2.25 mm 6.25咖,优选4.25咖。
前述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其中所述第二遮蔽部的宽度为4 mm 8 im, 优选6咖。
前述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其中所述第三遮蔽部的宽度为0.3 im 0.7 咖,优选0.5咖。
前述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其中所述各第四遮蔽部的宽度为0.3.mm 0.7,优选0.5mm。前述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其中所述各第四遮蔽部的间距为1咖 4
咖,优选2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具有以下优

1. 增强遮蔽效果。
2. 降低阻抗。
3. 提高制作优良率。
4. 降低制作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说明。 现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 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软排线l具有多数导体ll 及一包覆于各导体11外部的绝缘层12。所述屏蔽层2以印刷方式设于软 排线1的绝缘层12至少一面上,所述屏蔽层2至少包含分别直向设于邻 近软排线1 二端的第一遮蔽部21、分别横向设于软排线1 二侧且二端连接 第一遮蔽部21的第二与第三遮蔽部22、 23、及多数直向等距设于第一遮 蔽部21之间且二端分别连接第二与第三遮蔽部22、 23的第四遮蔽部24。再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 实用新型于制作时,所述软排线1的长度为525咖,宽度为21 mm,于软 排线1 一端约6 iM距离位置处进行屏蔽层2的印刷,并使软排线1的另一 端同样保留6mm的距离;
当进行印刷操作时,以银浆或含金属导电材质的印刷物质作为屏蔽层 2的材质,而印刷后使第一遮蔽部21分别直向设于软排线1 二端之6 mm距 离后方,且其宽度可介于2.25咖 6.25咖之间,但以4.25咖为最佳;所 述第二与第三遮蔽部22、 23则分别横向设于软排线1 二侧且二端分别连 接第一遮蔽部21,其中所述第二遮蔽部22的宽度介于4 mm 8 mm之间, 但以6咖为最佳,所述第三遮蔽部23的宽度介于0.3 mm 0.7咖之间,但 以0.5 mm为最佳;而各第四遮蔽部24以直向等距的方式设于两个第一遮蔽 部21之间,且各第四遮蔽部24的二端分别连接第二与第三遮蔽部22、 23, 其中各第四遮蔽部24宽度介于0.3 mm 0.7咖之间,但以0.5 mm为最佳, 且各第四遮蔽部24之间距介于lnm 4mm之间,但以2mm为最佳;由此, 即可使所述屏蔽层2印刷设于软排线1的一面上,达到制作优良率提高以 及制作成本降低的功效,且利用屏蔽层2所设第一、二、三及第四遮蔽部 21、 22、 22、 24的配合,而使软排线1于使用时具有遮蔽效果佳、降低阻 抗的功能。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 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 可以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化。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该属于本实用 新型的范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组件符号说明
1 软排线 11导体
12绝缘层
2 屏蔽层
21第一遮蔽部 22第二遮蔽部 23第三遮蔽部 24第四遮蔽部。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包括一软排线和一屏蔽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排线,具有多数导体及一包覆于各导体外部的绝缘层;所述屏蔽层,以印刷方式设于软排线的绝缘层的至少一面上,所述屏蔽层至少包含分别直向设于邻近软排线二端的第一遮蔽部、分别横向设于软排线二侧且二端连接第一遮蔽部的第二与第三遮蔽部、及多数直向等距设于第一遮蔽部之间且二端分别连接第二与第三遮蔽部的第四遮蔽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 蔽层可为银浆。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 蔽层可为含金属导电材质的印刷物质。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遮蔽部的宽度为2.25 im 6.25 mm。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二遮蔽部的宽度为4 mm 8 mm。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三遮蔽部的宽度为0.3 mm 0.7 mm。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 第四遮蔽部的宽度为0.3 mm 0.7。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 第四遮蔽部的间距为1 mm 4mm。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包括一软排线和一屏蔽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排线,具有多数导体及一包覆于各导体外部的绝缘层;所述屏蔽层,以印刷方式设于软排线的绝缘层的至少一面上,所述屏蔽层至少包含分别直向设于邻近软排线二端的第一遮蔽部、分别横向设于软排线二侧且二端连接第一遮蔽部的第二与第三遮蔽部、及多数直向等距设于第一遮蔽部之间且二端分别连接第二与第三遮蔽部的第四遮蔽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软排线结构具有增强遮蔽效果和降低阻抗的优点。
文档编号H01B7/08GK201311788SQ20082013331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6日
发明者刘宜昌 申请人:今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