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573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发电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一体化 太阳能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的日益短缺,对于太阳能的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太 阳能光伏组件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利用太阳能的产品。通常的太阳能光伏 组件产品都是矩形的组件,四边设有边框,以起到对组件的保护作用。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就是将光伏组件相互可靠地连接成矩阵,代替 屋顶瓦片,使光伏组件与屋顶相结合,同时实现防止雨水渗漏。目前,太 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中的光伏组件,相互之间往往是通过粘带胶接的方式 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虽然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水效果,但是由于粘带具有一 定的厚度,而组件又往往沿建筑物的顶面倾斜放置,因此粘带的上方容易 积灰,且在下雨后粘带上方还容易积水,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光伏组件使 用一段时间后容易损坏。而当需要对光伏组件进行维护和更换时,需要首 先将连接的粘带撕掉,在更换组件后重新用粘带胶接,因此操作上比较繁 琐,且撕掉的粘带无法再利用,相对也提高了使用成本;另外,对于三排
或三列以上的一体化光伏组件,由于光伏组件之间没有设置人行过道,因 此对于处于中间区域的组件的维护和更换极其不便,因而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改进现有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中所使用的 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太阳
4能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能够便于光伏组件的维护和更换,同时起到很好 的防水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连接结构包括 纵向连接件和横向连接件,其中,所述纵向连接件上设置有人行通道。
具体地,所述纵向连接件为具有适当宽度、作为人行通道的长条,长 条的两侧各向下延伸一弯折板,该弯折板的水平段上设有用于与屋顶固定
的连接结构,且长条的两侧还各向上延伸一连接板;而光伏组件的边框上 设有相应的连接凹槽,该连接凹槽与纵向连接件的连接板插卡连接而将光 伏组件纵向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纵向连接件的弯折板的水平段上所设的连接结 构为一个通孔,用于通过固定件,例如固定螺丝,与屋顶连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为了提升其防雨效果,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在纵向 连接件的一侧延伸有防水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为了节省材料,所述作为人行通道的长条间隔设置 成具有较小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横向连接件除了采用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粘带的 形式外,还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连接件。
具体的,所述横向连接件采用扁长条形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下方 设有一对卡条,而光伏组件的边框上设有对应于所述卡条的卡槽,且所述 卡条的纵向长度与所述卡槽的深度相匹配,所述连接片的两个卡条可分别 插入相邻的两块光伏组件边框的卡槽中而将光伏组件横向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连接片的卡条设置成防止其从光伏组 件向上脱出的形状,具体的,所述卡条的形状可以是卡条的下部的宽度大 于上部,例如截面形状为倒T型、梯形等,也可以是将卡条的两侧设为锯 齿形等。
优选的,所述扁长条形连接片的卡条在插入光伏组件边框的卡槽后, 相互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隙。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组件的卡槽的两侧还各设有一个或多个与
卡槽平行的细沟槽。优选的,所述细沟槽的数量为2个。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连接结构,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 防止雨水渗漏的效果,而且维护和更换非常方便。


图1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的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阵列的示 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连接结构的纵向连接件的 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连接结构的纵向连接件的 长条间隔设置成具有较小的宽度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连接结构的横向连接件的 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太阳能发电组件阵列的结构作 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非用于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连接结构包括纵向 连接件1和横向连接件2,其中,所述纵向连接件1上设置有人行通道10,
从而便于维护人员对光伏组件进行维护和/或更换。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纵向连接件1为具有适当宽度、作为人行 通道的长条10,长条10的两侧各向下延伸一弯折板11,该弯折板11的水 平段110上设有用于与屋顶固定的连接结构111,且长条10的两侧还各向 上延伸一连接板12;而光伏组件3的边框30上设有相应的连接凹槽31,该连接凹槽31与纵向连接件1的连接板12插卡连接而将光伏组件3纵向 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纵向连接件1的弯折板11的水平段110上所设 的连接结构111为一个通孔,用于通过固定件,例如固定螺丝,与屋顶(图 未示)连接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为了提升其防雨效果,所述光伏组件3的边框30在 纵向连接件1的一侧延伸有引水檐32。当光伏组件3上方有水流时,可引 导水流进入人行通道10,因而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雨效果。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连接结构的纵向连 接件1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由图可见,纵向连接件1间隔设置成具有较 小宽度的长条10',由于维护人员在同一条人行通道10中可以接触到其两 边的光伏组件3,因而间隔设置具有较小宽度的长条10'可以显著的节省材 料而不会影响对于光伏组件3的维护和/或更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横向连接件2除了采用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粘带 的形式外,还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连接件。
具体的,如图4所示,所述横向连接件2采用扁长条形的连接片,所 述连接片2的下方设有一对卡条21 ,而光伏组件3的边框30上设有对应于 所述卡条21的卡槽33,且所述卡条21的纵向长度与所述卡槽33的深度相 匹配,所述连接片2的两个卡条21可分别插入相邻的两块光伏组件边框30 的卡槽33中而将光伏组件3横向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连接片2的卡条21设置成防止其从光 伏组件3向上脱出的形状,具体的,所述卡条21的形状可以是卡条21的 下部的宽度大于上部,例如截面形状为倒T型、梯形等,也可以是将卡条 21的两侧设为锯齿形等。
优选的,所述扁长条形连接片2的卡条21在插入光伏组件边框30的 卡槽33后,相互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隙50。这样,即使有雨水渗入扁长条形
7连接片2与光伏组件3之间的间隙,也可以通过所述空隙50被向两侧导入 人行通道IO,从而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渗漏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组件3的卡槽33的两侧还各设有一个或多 个与卡槽33平行的细沟槽34。优选的,所述细沟槽34的数量为2个。细 沟槽34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防渗漏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光伏组件连接结构,当需要进行维护和/或更 换时,只需从纵向连接件1的人行通道10走到需要维护或更换的组件3处, 从人行通道10的一侧将横向连接件2抽出,即可方便地取出单块光伏组件 3;而当维护和/或更换完成,仍将横向连接件2插入光伏组件边框30所设 的卡槽33内即可,因而维护和更换非常方便。
纵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连接结构,不仅能够 起到很好的防止雨水渗漏的效果,而且维护和更换也非常方便。
权利要求1、一种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连接结构,包括纵向连接件和横向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件上设置有人行通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件为具 有适当宽度、作为人行通道的长条,长条的两侧各向下延伸一弯折板,该 弯折板的水平段上设有用于与屋顶固定的连接结构,且长条的两侧还各向 上延伸一连接板;而光伏组件的边框上设有相应的连接凹槽,该连接凹槽 与纵向连接件的连接板插卡连接而将光伏组件纵向相互连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件的弯折板的水平段上所设的连接结构为一个通孔。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在纵向连接件的一侧延伸有防水檐。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为人行通道的长条间隔设置成具有较小的宽度。
6、 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 向连接件采用扁长条形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下方设有一对卡条,而光 伏组件的边框上设有对应于所述卡条的卡槽,且所述卡条的纵向长度与所 述卡槽的深度相匹配,所述连接片的两个卡条分别插入相邻的两块光伏组 件边框的卡槽中而将光伏组件横向连接。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的卡条设 置成防止其从光伏组件向上脱出的形状。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的形状为卡条的下部的宽度大于上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的截面形状 为倒T型或梯形。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条的两侧设 为锯齿形。
11、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长条形连接 片的卡条在插入光伏组件边框的卡槽后,相互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隙。
12、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件的 卡槽的两侧还各设有一个或多个与卡槽平行的细沟槽。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沟槽的数量 为2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连接结构,包括纵向连接件和横向连接件,所述纵向连接件上设置有人行通道。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化太阳能光伏组件连接结构,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止雨水渗漏的效果,而且维护和更换非常方便。
文档编号H01L31/02GK201270250SQ200820152120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9日
发明者陈文敏 申请人:上海风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陈文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