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763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尤指一种电性连接芯片模块至电路 板的电连接器端子。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一种针状栅格(PGA)芯片模块,用于电性连接该种PGA 芯片模块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端子称为PGA电连接器端子。
常见的PGA电连接器端子,通常设有一固持部,自该固持部两相对侧边 对称延伸出 一对臂部。所述一对臂部形成有一较宽的引导空间及较窄的夹持 空间,芯片模块的插针插入较宽的引导空间且朝向较窄的夹持空间移动,并 最终于夹持空间处分别与一对臂部接触,形成电性接触。相关现有技术可参 考台湾专利第M264699号。
但是,上述类型的PGA电连接器端子,其臂部上与芯片模块的插针接触 部位往往较窄,所形成的电性接触仅为两点接触,故难以保证电性连接的稳 定性。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端子,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可保证与芯片 模块的插针间稳定的电性接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设有接触 端,该接触端上开设有朝向接触端末端逐渐缩小的槽孔,该槽孔较窄处的两 内壁分别具有第一、第二接触部;较窄处的两内壁之一延伸设有第三接触部,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接触部可同时与一配合的插针接触。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具有以下优点电连接器端子另设有第三接触部, 一配合的芯片模块插针可与第一、第二接触部及该 第三接触部同时接触,形成稳定的三点接触。

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图4及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端子1,该电连接器端子l 包括固持部IO、自固持部10—端延伸而出的接触端12、自固持部10另一端延 伸而出的接触部14。本实施例中,接触部14是一具有较大可植锡球面积的焊 接部,其与接触端12是自固持部10朝向同一侧弯折而成。固持部10大致呈平 板状,其宽度方向的两侧边上设有若干凸出部IOO,可将电连接器端子l固定 于电连接器(未图示)中。
接触端12自固持部10—端先大致于垂直方向上延伸,然后朝向水平方向 一侧倾斜弯曲延伸。接触端12上设有一个槽孔120,该槽孔120朝向接触端12 的末端逐渐缩小且与水平方向相倾斜。槽孔120于其较窄处的两内壁上分别 设有第一、第二接触部1200、 1202,该第一、第二接触部1200、 1202对应的 较窄处形成可夹持芯片模块插针9的夹持空间,而槽孔120较宽处则形成与夹 持空间连通的导引空间,可配合的芯片模块的插针9首先插入导引空间,移 动到夹持空间后同时与第一、第二接触部1200、 1202接触;而接触端12自对 应该导引空间处开始朝向水平一侧倾斜弯曲延伸。本实施例中,槽孔120于 接触端12厚度方向及延伸方向上均贯穿接触端12。当然,槽孔120于延伸方 向上可以部分贯穿接触端12,只要能形成引导空间及夹持空间即可。
本实施例中,槽孔120于接触端12延伸方向上全部贯穿接触端12,将该 接触端12实际分成互相隔离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第二臂部122、 124,该第一、 第二臂部122、 124对称设于固持部10相对两侧;前述第一、第二接触部1200、 1202分别设置于第一、第二臂部122、 124上,且该第一、第二接触部1200、 1202于同一平面上延伸。
槽孔120于较窄处的一内壁向一侧延伸有一第三接触部1204,该第三接触部1204自第 一臂部122朝向第二臂部124延伸。第 一臂部122的自由端超出 第二臂部124的自由端,该第三接触部1204自第 一臂部122的内側朝向第二臂 部124延伸且亦超出第二臂部124的自由端。本实施例中,第三接触部1204亦 处于第一、第二接触部1200、 1202所处的平面。
一可配合的芯片模块的插针9自导引空间处插入,移动至夹持空间后可 与第一、第二、第三接触部1200、 1202、 1204同时接触,形成稳定的三点接 触。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还可以实施成其他形式,如图4及图5 所示。该电连接器端子1,的第一臂部122,的自由端向下弯曲,该第三接触部 1204,自第一臂部122,朝向第二臂部124,延伸,此时,第三接触部1204'所处 平面与第一、第二接触部1200' 、 1202,所处平面不同,该实施例中大致垂直 关系,当然可以略微倾斜,呈一定夹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可配合的芯片模块的插针9是自导引空间处插入,移 动至夹持空间后可与第一、第二、第三接触部1200(1200,)、 1202(1202,)、 1204(1204,)同时接触,形成稳定的三点接触,故能保证稳定的电性接触。
权利要求1. 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设有接触端,其特征在于该接触端上开设有朝向接触端末端逐渐缩小的槽孔,该槽孔较窄处的两内壁分别具有第一、第二接触部;较窄处的两内壁之一延伸设有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接触部可同时与一配合的插针接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与水平方向 相倾斜。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孔沿接触端延 伸方向贯通接触端的末端且将接触端的末端分成互相间隔的第 一 、第二臂 部,前述第一、第二接触部分别位于第一、第二臂部上。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第三接 触部于同一平面上延伸。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部的自由 端超出第二臂部的自由端,该第三接触部自第 一臂部的内侧朝向第二臂部延 伸且亦超出第二臂部的自由端。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 三接触部于同一平面上延伸。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部的自由 端向下弯曲,第三接触部自第一臂部朝向第二臂部延伸。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接触 部于同一平面上延伸,第三接触部所处平面与前二者不同。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触部所处 平面大致垂直于第一、第二接触部所处平面。
10.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 于还包括与接触端相连的固持部及自固持部延伸而出的接触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端子,其设有接触端,该接触端上开设有朝向接触端末端逐渐缩小的槽孔,该槽孔较窄处的两内壁分别具有第一、第二接触部;较窄处的两内壁之一延伸设有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接触部可同时与一配合的插针接触。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端子通过增设所述第三接触部,使一配合的芯片模块插针可与第一、第二接触部及该第三接触部同时接触,形成稳定的三点接触。
文档编号H01R12/55GK201285848SQ200820185419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4日
发明者司明伦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