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退扭高速对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785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退扭高速对绞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绞机,具体涉及一种全退扭高速对绞机。
背景技术
现在数据电缆生产中使用的对绞机基本上是原市话电缆生产中 使用的未退扭对绞机或加预扭放线的对绞机,此类对绞机采用双节距 对绞方式,收线在摇篮内,两单线直接放线或预退扭放线;双节距方 式是在单线进入绞弓时第一次对绞,在出绞弓时再在第一次的基础上 第二次对绞,由于摩擦等因素的影响,使节距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受到 很大影响;预退扭只能对第一次对绞退扭,对第二次对绞没有作用。 因此预退扭的效果在理论上最多只能达到50%,且设备庞大,成本增 加,收线在摇篮内对收线张力控制和操作都有诸多不便和限制。
现在高速数据电缆对绞对节距及扭绞变形等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现有双节距对绞机在生产六类及以上数据电缆时从根本上 无法完全满足其性能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退扭高速对绞机,该对绞机对 绞单线在对绞中完全退扭,对绞节距稳定、精度高,收放线张力 稳定,且设备紧促、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退扭高速对绞机,包括一 盘待绞单线和外置放线器,外置放线器由外放线器架、主动顶针、减速装置、放线电机、可伸縮被动顶针、换盘升降托盘、张力轮、过线 轮、张力臂及张力传感机构和定位轮组成,主动顶针、被动顶针安装 在外放线器架的两则,且在同一轴线上;主动顶针经减速装置与放线 电机连接,待绞单线由被动顶针和主动顶针支掌,升降托盘由气动控 制,过线轮和可上下移动的定位轮安装在外放线器架上,张力轮安装 在张力臂上,张力臂连接张力反馈凸轮,经轴承安装在外放线器架上, 内置放线及退扭对绞和牵引及收排线安装在机座上,地轴由地轴座连 接并与主电机连接,地轴上装有同步带轮经同步带分别与同步带轮及 牵引减速器上的同步带轮连接,主轴分别由主轴座安装在机座上,两 主轴在同一轴线上, 一主轴通过中心孔装有同步带轮、引出轮、旋转 盘,外置待绞单线经其中心孔由引出轮引出,另一主轴通过中心孔装 有同步带轮、引入轮、旋转盘及两组导电滑环和绞合模板,引出轮内 槽与其中心线相切,旋转盘由两绞弓对称连接,悬挂板上装有被动顶
针及其伸縮机构;主动顶针经轴承安装在主动顶针座上,且与被动顶
针在同一轴线上;内置放线电机由电机安装板与主动顶针座连接,放 线电机经同步带轮及同步带传动主动顶针;主动顶针座安装在悬挂板 上,悬挂板上还装有过线轮、引导轮及放线电机驱动器,张力轮安装 在张力臂上,张力臂连接张力反馈凸轮经轴承安装在悬挂板上;悬挂 板由两连接板连接为一整体,连接板上装有过线轮;悬挂板经轴承分 别悬挂在主轴上,连接板、悬挂板、被动顶针及伸縮机构、主动顶针、 放线电机及放线装置、过线轮、导线轮、张力轮、张力臂及张力反馈 装置和放线驱动器组成摇篮。另一待绞单线装在摇篮内,在摇篮的下方有升降平台,由气动控制,牵引减速器安装在牵引收排线机架上, 经节距变换齿轮传动牵引轮,喷胶装置装在绞合模板出口至牵引轮之 间,烘干装置、过线轮、过度轮安装在牵引收排线机架面板上,张力 轮安装在张力臂上,张力臂连接张力反馈装置经轴承安装在机架面板 上;收线电安装在机架内,减速装置驱动收线主动顶针,又通过连接 装置带动排线器,排线器带动排线轮排线;排线位置调节手柄装在机 架面板上,收线被动顶针安装在伸縮装置上。
另一待绞单线置于摇篮内,所述摇篮由连接板、悬挂板、被动顶 针及伸縮机构、主动顶针、放线电机及其放线装置、过线轮、导线轮、 张力轮、张力臂及其张力反馈装置和放线驱动器组成,牵引轮及收排 线装置在主轴及旋转盘和绞弓外,牵引轮由传动弓绞的主传动电机传 动,收排线由收排线电机单独传动。
在绞合模板和牵引轮之间装有喷胶装置,在牵引轮和过线轮之间 装有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 对绞单线在对绞中完全退扭,大大减小单线在对绞中的扭 绞变形、损伤等不良影响,提高对绞线质量;
(2) 对绞节距稳定、精度高,不会产生对绞线因扭绞产生的回 扭现象;
(3) 收放线张力稳定;
(4) 设备紧簇、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5) 生产效率有所提高。

图l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对绞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外置放线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速对绞机收排线主视图; 图4是图3中的对绞机收排线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l-4所示,一盘待绞单线1由外置主动放线器11放线, 外置放线器11由电机4经减速机构3传动主动顶针2驱动线盘 l主动放线,单线经过线轮8、张力轮7和由定位轮10引出,张 力臂及其传感机构9给出张力反馈信号给控制机构再调节放线 电机4转速,使放线张力稳定。
由定位轮10引出的单线经主轴22中心孔由引出轮23引出, 经安装在转动盘21、 25上的绞弓26,再由引入轮27引入主轴 28中心孔,再由安装在主轴28上的绞合板30上的模眼孔引出 到牵引轮41,当主轴22、 28及转动盘21、 25和绞弓26旋转时, 单线1虽由引出轮23引出时产生扭绞,但出绞弓26由引入轮 27引入主轴28中心孔时又产生了与原方向相反的扭绞,两扭绞 方向相反节距一致,因此完全抵消。所以单线1在绞合过程中完 全退扭。
另一待绞单线12悬挂在摇篮内,由被动顶针13和主动顶针 14支掌,被动顶针13安装在悬挂板20上,有伸縮机构便于安 放线盘12;主动顶针14及主动放线电机15安装在另一悬挂板19上,主动放线电机15经同步带传动主动顶针14转动完成放 线;悬挂板19上还装有过线轮17、 18及张力轮张力杆等机构, 与悬挂板20由连接杆连结成整体,由轴承分别悬挂在主轴28、 22上形成摇篮,主轴22、 28在同一直线上,因此摇篮不随主轴 22、 28旋转,主轴22、 28分别由同步带轮36、 39和35、 37经 地轴33由主电机31传动;由于同步带轮齿数及传动比相等,所 以两主轴22、 28转速和转向完全相同。
待绞单线12经过线轮16到过度轮17再经张力轮又回到过 度轮17,经引导轮18到主轴28中心 L,再由绞合板30上的模 眼孔引出至牵引轮41,在出模眼口与单线1绞合,因摇篮不随 主轴22、 28旋转,单线12从放线经过线轮16到牵引轮41间, 始终没有扭绞,因此单线1和单线12从放线到绞合全过程都没 有自扭,是全退扭对绞。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组成包括全退扭高速绞对机由外放线器, 退扭对绞部分和牵引收排线及电气控制等部分组成。退扭对绞和 牵引收排线在同一机架54上。
l.外放线器
外放线器由外放线器架ll、主动顶针2、减速装置3、放线 电机4、可伸縮被动顶针5、换盘升降托盘6、张力轮7、过线轮 8、张力臂及张力传感机构9和定位轮10等部分组成。
待绞单线1由被动顶针5和主动顶针2支掌,由放线电机4 经减速装置3主动顶针2驱动。升降托盘6由气动控制,便于换盘,张力轮7的位置经张力臂9由张力传感器反馈给控制器,再 由控制器控制放线电机4,使放线速度稳定;张力臂9上有可调 砝码调节张力大小,保证张力恒定。
2. 退扭对绞部分
退扭对绞部分由机座54、主电机31、地轴座32、 34、地轴 33、同步带轮35、 36、 37、 38、 39,主轴座24、 29,主轴22、 28,引出轮23,引入轮27,弓绞盘21、 25,绞弓26,悬挂板 19、 20,被动顶针及伸縮机构13,主动顶针14,主动放线电机 15,过线轮16,过度轮17,引导轮18,升降装置40以及滑环 及放线控制器防护罩等部件组成。
主电机31经地轴33通过两对传动比相同的同步带轮35、 36、 37、 39带动两主轴22、 28,使主轴22、 28同步同向旋转, 因此转动盘20、 25及绞弓26绕摇篮旋转,单线12的放线张力 经张力轮张力臂由传感器传给放线控制器(图中未标出),由控 制器控制放线电机15,使放线稳定,升降平台40便于线盘12 的安装。
3. 牵引及收排线
牵引及收排线由牵引收排线机架55,牵引传动轮38,减速及 节距变换机构(图中未标出),牵引轮41,喷胶装置42,烘干装 置43,过线轮44,张力轮45及张力反馈机构,过度轮46,排 线轮47及排线机构,收线电机48,收线传动机构49,主动顶针 50,被动顶针51及其伸縮装置53,收线盘52和控制器(图中未标出)等部分组成。
主电机31经地轴33由同步带轮38传动牵引减速和节距变 换装置来传动牵引轮41,使弓绞与牵引完全同步,保证节距的 稳定,喷胶装置42在单线绞合时在表面喷胶使绞合后单线粘合 在一起,避免后工序中节距发生变形,烘干装置43使胶固化避 免粘连,张力轮45及其反馈机构反馈信号给控制器(图中未标 出)来控制收线电机48,使收线稳定。
4.电气控制部分
电气控制箱(图中未标出)安装在牵引收排线机架55内, 完成对整机的控制,保证弓绞及收放线同步稳定,设有绞弓转速 和计米长度显示,有升降平台及门限位等多种保护功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特定的实施方案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 员根据前文的描述,就能够根据各自需要找到不同的调整方案,这些 调整都应在本文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全退扭高速对绞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待绞单线(1)和外置放线器,外置放线器由外放线器架(11)、主动顶针(2)、减速装置(3)、放线电机(4)、可伸缩被动顶针(5)、换盘升降托盘(6)、张力轮(7)、过线轮(8)、张力臂及张力传感机构(9)和定位轮(10)组成,主动顶针(2)、被动顶针(5)安装在外放线器架(11)的两则,且在同一轴线上;主动顶针(2)经减速装置(3)与放线电机(4)连接,待绞单线(1)由被动顶针(5)和主动顶针(2)支掌,升降托盘(6)由气动控制,过线轮(8)和可上下移动的定位轮(10)安装在外放线器架(11)上,张力轮(7)安装在张力臂(9)上,张力臂(9)连接张力反馈凸轮,经轴承安装在外放线器架(11)上,内置放线及退扭对绞和牵引及收排线安装在机座(54)上,地轴(33)由地轴座(32)(34)连接并与主电机(31)连接,地轴(33)上装有同步带轮(35)、(37)、(38)经同步带分别与同步带轮(36)、(39)及牵引减速器上的同步带轮连接,主轴(22)、(28)分别由主轴座(24)、(29)安装在机座(54)上,两主轴(22)(28)在同一轴线上,主轴(22)通过中心孔装有同步带轮(36)、引出轮(23)、旋转盘(21),外置待绞单线(1)经其中心孔由引出轮(23)引出,主轴(28)通过中心孔装有同步带轮(39)、引入轮(27)、旋转盘(25)及两组导电滑环和绞合模板(30),引出轮(27)内槽与其中心线相切,旋转盘(21)、(25)由两绞弓(26)对称连接,悬挂板(20)上装有被动顶针(13)及其伸缩机构;主动顶针(14)经轴承安装在主动顶针座上,且与被动顶针(13)在同一轴线上;内置放线电机(15)由电机安装板与主动顶针座连接,放线电机(15)经同步带轮及同步带传动主动顶针(14);主动顶针座安装在悬挂板(19)上,悬挂板(19)上还装有过线轮(17)、引导轮(18)及放线电机(15)驱动器,张力轮(56)安装在张力臂(57)上,张力臂(57)连接张力反馈凸轮经轴承安装在悬挂板(19)上;悬挂板(19)(20)由两连接板(58)连接为一整体,连接板(58)上装有过线轮(16);悬挂板(20)、(19)经轴承分别悬挂在主轴(22)、(28)上,连接板(58)、悬挂板(20)(19)、被动顶针(13)及伸缩机构、主动顶针(14)、放线电机(15)及放线装置、过线轮(16)(17)、导线轮(18)、张力轮(56)、张力臂(57)及张力反馈装置和放线驱动器组成摇篮;另一待绞单线(12)装在摇篮内,在摇篮的下方有升降平台(40),由气动控制,牵引减速器(59)安装在牵引收排线机架(55)上,经节距变换齿轮(60)传动牵引轮(41),喷胶装置(42)装在绞合模板(30)出口至牵引轮(41)之间,烘干装置(43)、过线轮(44)、过度轮(46)安装在牵引收排线机架(55)面板上,张力轮(45)安装在张力臂上,张力臂连接张力反馈装置经轴承安装在机架(55)面板上;收线电机(48)安装在机架(55)内,减速装置(49)驱动收线主动顶针(50),又通过连接装置带动排线器,排线器带动排线轮(47)排线;排线位置调节手柄装在机架(55)面板上,收线被动顶针(51)安装在伸缩装置(5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退扭高速对绞机,其特征在于,另一 待绞单线(12)置于摇篮内,所述摇篮由连接板(58)、悬挂板(20)(19)、被动顶针(13)及伸縮机构、主动顶针(14)、放线电机(15) 及其放线装置、过线轮(16) (17)、导线轮(18)、张力轮(56)、张 力臂(57)及其张力反馈装置和放线驱动器组成,牵引轮(41)及收 排线装置在主轴(22) (28)及旋转盘(21) (25)和绞弓(26)夕卜, 牵引轮(41)由传动弓绞的主传动电机(31)传动,收排线由收排线 电机(48)单独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退扭高速对绞机,其特征在于,在绞 合模板(30)和牵引轮(41)之间装有喷胶装置(42),在牵引轮(41) 和过线轮(44)之间装有烘干装置(43)。
专利摘要全退扭高速对绞机主要用在数据通信电缆生产中。由外置主动放线、内置放线及对绞和牵引收排线等部分组成;内置放线及对绞和牵引收排线在同一机架上。一盘待绞单线1由外置主动放线器放线,经主轴1中心孔由引出轮引出,经旋转盘及绞弓由引入轮进入主轴2中心孔,经绞合模口引出;另一待绞单线2放置在由悬挂板、主动顶针及放线电机、被动顶针及伸缩机构、连接板及张力控制和导轮等组成的摇篮内,经导入轮引入主轴2中心孔,经绞合模口引出;出绞合模口后与待绞单线1绞合。对绞线经喷胶装置、牵引轮、烘干装置、过线轮张力轮排线轮到收线。该机设计合理,单线自始至终没有扭绞,对绞节距稳定精度高,绞合后单线粘合在一起没有回扭,生产效率高。
文档编号H01B13/04GK201311796SQ20082018878
公开日2009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9日
发明者周沧海 申请人:周沧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