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367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隐藏式连接器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电子装置的依赖性亦与日俱增。由于现今使用者对于电子装置往往要求其必须具有高运算效能及尺寸轻薄短小等特点,因此各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如超级移动电脑(ultramobilepersonalcomputer,UMPC)、平板型电脑(tabletPC)、掌上型电脑(pocketPC)、个人数字助理器(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移动电话(cellphone)以及笔记本电脑(notebookPC)应运而生。然而,在这些可携式电子装置中的连接器,例如是通用串列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皆以外露于机体的形式配置。此举除了造成可携式电子装置在外观上不美观之外,也容易造成灰尘或异物侵入连接器,进而产生电性接触不良等问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具有简洁的外观。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运动总成、一连接器以及一顶出器。第二机体具有一凹陷部,且第一机体位于第二机体上以遮蔽此凹陷部。运动总成设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以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进行相对运动。连接器可运动地配置于凹陷部。顶出器配置于连接器与第二机体之间。当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运动,而使第二机体暴露出凹陷部时,顶出器能够驱动连接器从凹陷部中移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顶出器包括一弹性件,当第二机体暴露出凹陷部时,弹性件驱动连接器移出凹陷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顶出器包括一双推式机构(PUSH-PUSHtypemechanism),当第二机体暴露出凹陷部后,使用者施力于双推式机构以使连接器移出凹陷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器包括一本体以及一连接线。本体具有多个端子。连接线连接这些端子与第二机体。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运动至一第一位置时,第二机体暴露出凹陷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运动总成包括一滑动模组,以使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在一第二位置与一第三位置的间滑动,且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运动总成包括一滑动模组,以使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在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滑动。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运动总成包括一转动模组,以使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在一第四位置与一第五位置之间转动,其中第一位置位于第四位置与第五位置之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运动总成更包括一滑动模组,以使第一机体在一第六位置与第四位置之间滑动。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连接器隐藏于机体内,当欲使用连接器时,可借由展开这两机体,以便于将连接器自机体内移出。此举使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简洁的外观,且可避免外露的连接器遭到灰尘或异物侵入而损坏。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A至图2C是图1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运作过程的示意图。图3是图2A至图2C可携式电子装置中连接器的示意图。图4A及图4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运作过程的示意图。图5A至图5D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运作过程的示意图。图6A至图6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运作过程的示意图。图7A至图7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运作过程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200、300、400、500可携式电子装置110、210、310、410第一机体120、220、320、420第二机体122、222、322、422凹陷部130、230、330、430、530运动总成132、232、432滑动模组140、240、340、440连接器142本体142a端子144连接线150、250、350、450顶出器334、434转动模组A、D、H、K:第一位置B、E:第二位置C第三位置F:第四位置G第五位置I第六位置J第七位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A至图2C是图1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运作过程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A至图2C,可携式电子装置100包括一第一机体110、一第二机体120、一运动总成130、一连接器140以及一顶出器150。第二机体120具有一凹陷部122,且第一机体110位于第二机体120上并遮蔽此凹陷部122。运动总成130设置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之间,以使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进行相对运动。连接器140可运动地配置于凹陷部122。顶出器150配置于连接器140与第二机体120之间。请再参考图2A至图2C,在本实施例中,运动总成130包括一滑动模组132,以使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在图2A的第二位置B与图2C的第三位置C之间滑动。顶出器150包括一弹性件,用以驱动连接器140自凹陷部122中移出。另一方面,图3是图2A至图2C可携式电子装置中连接器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连接器140包括本体142以及连接线144,其中本体142具有多个端子142a,而连接线144则连接这些端子142a与第二机体120。此外,连接线144可以是软性电路板或是缆线。在此,本实施例以迷你通用串列总线(mini-USB)作为连接器140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连接器140也可以是USB连接器、micro-USB连接器、3.5mm音源连接器(audiojack)、存储卡插槽(memorycardslot)。请再参考图2A至图2C,当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滑动至图2B的第一位置A时,第二机体120会暴露出凹陷部122,此时顶出器150便会驱动连接器140从凹陷部122中弹出。在本发明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顶出器150亦可为一双推式结构(PUSH-PUSHtypemechanism),亦即当凹陷部122外露于第二机体120时,连接器140并不会像上述绘示于图2A至图2C的实施例般地借由顶出器150自动弹出,而是当使用者欲使用连接器140时,方施力于此双推式结构,以将连接器140从凹陷部122中弹出,此举让使用者能够决定连接器140的使用时机。基于上述,凡是能驱动连接器140自凹陷部122中移出的机构皆可作为上述的顶出器150。另外,除了上述绘示于图2A至图2C的实施例中,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之间的运动方式以外,下述的多个实施例更分别说明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的其他例子,以及连接器自凹陷部移出的对应关系。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运作过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200包括第一机体210、第二机体220、运动总成230、连接器240以及顶出器250。在本实施例中,运动总成230包括一滑动模组232,而顶出器250包括一弹性件。滑动模组232设置在第一机体210与第二机体220之间,以使第一机体210相对于第二机体220在图4A的第二位置E与图4B的第一位置D之间滑动。当第一机体210滑动至第一位置D时,第二机体220的一凹陷部222会暴露于第二机体220外,因此连接器240便可借由顶出器250从凹陷部222中弹出。在此,连接器240位于第二机体220上的位置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连接器140与第二机体120的相对位置。图5A至图5D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运作过程的示意图。请参考图5A至图5D,在本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300包括第一机体310、第二机体320、运动总成330、连接器340以及顶出器350。在本实施例中,运动总成330包括一转动模组334,顶出器350包括一弹性件。转动模组334使第一机体310相对于第二机体320在图5A的第四位置F与图5D的第五位置G之间转动。当第一机体310离开第四位置F时,顶出器350便会将连接器340弹出一凹陷部322。然而,如图5B所示,此时的连接器340受限于第一机体310而未能完全移离凹陷部322,直到第一机体310转动至图5C的第一位置H时,连接器340方能完全自凹陷部322移出。在此,连接器340是否完全自凹陷部322弹出取决于第一机体310与第二机体320之间的角度,本发明对此并不加以限制,设计者可依据设计需求而对此加以变化。此外,本发明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亦可以双推式结构(未绘示)作为顶出器350,使用者可待凹陷部322完全暴露于第二机体320外时,再施力于双推式结构而将连接器340移出。图6A至图6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运作过程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A至图6C,可携式电子装置400包括第一机体410、第二机体420、运动总成430、连接器440以及顶出器450。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运动总成430包括一滑动模组432与一转动模组434,顶出器450包括一弹性件。第一机体410借由滑动模组434而在图6A的第六位置I与图6B的第七位置J之间滑动,且待第一机体410滑动至第七位置J时,第一机体410便借由转动模组434在第七位置J与图6C的第一位置K之间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一旦第一机体410因转动而离开第七位置J时,顶出器450便驱动连接器440弹出凹陷部422。在本发明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亦可以双推式结构作为顶出器450,待第一机体410转动至第一位置后再施力于双推式结构,以使连接器440从凹陷部422中移出。图7A至图7C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运作过程的示意图。请参考图7A至图7C,在本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500中,运动总成530异于上述的运动总成430。因此,第一机体410相对于第二机体420的转动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400不同,然其连接器450移出凹陷部422的时机与位置皆如同上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便不再赘述。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由于具有隐藏式的连接器,因此连接器于未使用时能隐藏于凹陷部内而不会露出于机体,此举使得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简洁的外观。当要使用连接器时,便可借由机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使连接器暴露于机体外,再经由顶出器使连接器移出凹陷部。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权利要求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具有一凹陷部,且该第一机体位于该第二机体上以遮蔽该凹陷部;一运动总成,设置于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之间,以使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进行相对运动;一连接器,可运动地配置于该凹陷部;以及一顶出器,配置于该连接器与该第二机体之间,当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运动,而使该第二机体暴露出该凹陷部时,该顶出器能够驱动该连接器从该凹陷部中移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顶出器包括一弹性件,当该第二机体暴露出该凹陷部时,该弹性件驱动该连接器移出该凹陷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顶出器包括一双推式机构,当该第二机体暴露出该凹陷部后,施力于该双推式机构以使该连接器移出该凹陷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包括一本体,具有多个端子;以及一连接线,连接该些端子与该第二机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运动至一第一位置时,该第二机体暴露出该凹陷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动总成包括一滑动模组,以使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在一第二位置与一第三位置之间滑动,且该第一位置位于该第二位置与该第三位置之间。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动总成包括一滑动模组,以使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在该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滑动。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动总成包括一转动模组,以使该第一机体相对于该第二机体在一第四位置与一第五位置之间转动,其中该第一位置位于该第四位置与该第五位置之间。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动总成更包括一滑动模组,以使该第一机体在一第六位置与该第四位置之间滑动。全文摘要本发明揭示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运动总成、连接器以及顶出器。第二机体具有一凹陷部,且第一机体位于第二机体上以遮蔽此凹陷部。运动总成设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以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进行相对运动。连接器可运动地配置于凹陷部。顶出器配置于连接器与第二机体之间。当第一机体相对于第二机体运动,而使第二机体暴露出凹陷部时,顶出器能够驱动连接器从凹陷部中移出。这一隐藏式的连接器设计使可携式电子装置具有简洁的外观,且可避免外露的连接器遭到灰尘或异物侵入而损坏。文档编号H01R13/52GK101861061SQ20091013416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申请日期2009年4月10日优先权日2009年4月10日发明者江庆谅,王志光申请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