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模块及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055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座模块及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插座模块及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感 测端子的插座模块及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
背景技术
直流电源插座模块为笔记本电脑中最重要的一个连接端口,所有电源的供应,包 含电池的充电等都得靠它。虽然如此重要,各家厂商也不断进行改善,但是插座模块的安全 性与可靠度仍存在相当多问题。图1为传统插座模块与插头结合时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插座模块100的接地 端子110位于插槽SlO的入口处。因此,插头200插入插槽SlO的时候,插头200的负极端 子210会最先接触到插座模块100的接地端子110。接着,插头200内部的正极端子220会 接触到插座模块100的正极端子120。由于插座模块100的接地端子110与负极端子130 在电路板端是相连的,因此插头200的正极端子220接触插座模块100的正极端子120后, 插头200便开始进行供电。然而,当前述开始供电的情况发生时,插头200内部的正极端子 220与插座模块100的正极端子120虽然已经碰触,但未必已经形成牢固的电连接状态,此 时线路上的阻抗会因为此种非牢固的电连接状态而变高,故这种非正常的供电状态一旦持 续过久,就会因为过热而导致整个装置烧毁,危险性极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座模块,可避免与插头不正确接触造成的过热。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可避免两者不正确接触造成的过热。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座模块,可避免与插头不正确接触造成的过热。本发明的一种插座模块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第一端子、一感测端子以及一第二端 子。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槽,用以供一插头由插槽的一入口插入插槽中。第一端子设置在绝 缘本体而位于插槽中。感测端子设置在绝缘本体而位于插槽中。感测端子与第一端子的位 置是设计成当插头插入插槽时先接触第一端子后再接触感测端子。第二端子设置在绝缘本 体而位于插槽中。插头未插入插槽时,感测端子与第二端子电性分离。插头插入插槽一第 一深度时,插头的一第三端子接触第一端子。插头插入插槽一第二深度时,插头的一第四端 子接触感测端子,并使感测端子电性接触第二端子。第二深度大于第一深度。本发明的一种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包括前述的插头与插座模块。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端子为长条棒状,设置在插槽中心位置。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感测端子具有一弹片。插头插入插槽第二深度时,插头接 触弹片,而使感测端子电性接触第二端子。另外,插头插入插槽第二深度时,弹片施加一弹 性恢复力到插头。再者,插头插入插槽第二深度时,弹片可同时卡合在插头的一凹陷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插头插入插槽第二深度时,插头的第三端子是接触第一 端子的至少1/3长度之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深度为插槽的深度的至少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插头包括一中空体、第三端子以及第四端子。第三 端子配置在中空体的内部,第四端子配置在中空体的外表面。本发明的另一种插座模块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第一端子、一感测端子以及一第二 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槽,用以供一插头由插槽的一入口插入插槽中。第一端子设置在 插槽的一第一位置。感测端子设置在插槽的一第二位置,以使得插头插入插槽时先接触第 一端子再接触感测端子。第二端子设置在插槽的一第三位置。当插头未插入插槽时,第二 端子与感测端子电性分离。当插头插入插槽时,插头在接触第一端子之后,推动感测端子接 触第二端子而使之电性连接。基于上述,在本发明插座模块及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中,插头必须接触插座模 块的第一端子、感测端子与第二端子后才会开始供电,因此可提高安全性与可靠度。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 细说明如下。


图1为传统插座模块与插头结合时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座模块的示意图。图3与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座模块与插头的两种组合状态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插座模块
110接地端子
120正极端子
130负极端子
200插头
210负极端子
220正极端子
SlO插槽
300插座模块
310绝缘本体
320第一端子
330感测端子
332弹片
340Λ-Λ- ~·丄山 弟一兄而子
400插头
410Λ-Λ- ~‘上山 弟二兄而子
420第四端子
430中空体
S20插槽
ElO入口
D10、D20:距离F10、F20、F30 位置P10、P20、P30 深度LlO 长度R10:凹陷区AlO 箭头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座模块的示意图,而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插座模 块与插头的组合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与图3,本实施例的插座模块300包括一绝缘本体 310、一第一端子320、一感测端子330以及一第二端子340。绝缘本体310具有一插槽S20, 用以供一插头400由插槽S20的一入口 ElO插入插槽S20中。第一端子320、感测端子330 及第二端子340都设置在绝缘本体310而位于插槽S20中。感测端子330与第一端子310 的位置是设计成当插头400插入插槽S20时是先接触第一端子310后再接触感测端子330。 因此,插头400插入插槽S20时会先接触第一端子320后再接触感测端子330。第二端子 340与入口 ElO之间的最小距离D20大于感测端子330与入口 ElO之间的最小距离D10。因 此,插头400插入插槽S20时会先接触感测端子330后再经由感测端子330接触第二端子 340。请参照图2,插头400(示于图幻未插入插槽S20时,感测端子330与第二端子340 电性分离,亦即两者并不互相电性导通。请参照图3,插头400插入插槽S20 —第一深度PlO时,插头400的一第三端子410 接触第一端子320。本实施例的第三端子410与第一端子320为正极端子,但不限定于此。 此时,由于仅第三端子410接触第一端子320,故插头400并未进行供电。第一深度PlO可 以是4. 2厘米,但不限定于此。请参照图4,插头400插入插槽S20 —第二深度P20时,插头400的一第四端子420 接触感测端子330,并使感测端子330电性接触第二端子340。第二深度P20大于第一深度 PlO0本实施例的第四端子420与第二端子340负极端子,但不限定于此。此时,由于插头 400与插座模块300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都已互相电性导通,故插头400即进行正常供 电。第二深度P20可以是6. 8厘米,但不限定于此。由前述说明可知,本实施例的插头400与插座模块300在正极端子(第三端子410 与第一端子320)与负极端子(第四端子420与第二端子340)都已稳定地电性导通后才会 正常供电。当插头400插入的深度不足而仅第三端子410、感测端子330与第一端子320互 相电性导通,则插头400与插座模块300并不会进行供电。因此,可确保插头400插座模块 300处在稳定的电接触的情况下才进行供电,进而避免产生过高热量,以提升安全性与可靠 度。请再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第一端子320为长条棒状,设置在插槽S20的中心位置。 本实施例的插头400包括一中空体430、第三端子410以及第四端子420。第三端子410配 置在中空体430的内部,而第四端子420配置在中空体430的外表面。图3中,插头400的 上半部是显示中空体430的内部,而插头400的下半部则是显示中空体430的外表面。
请再参照图4,插头400插入插槽S20第二深度P20时,插头400的第三端子410 的前端是接触第一端子320由顶部起算的至少1/3长度的位置(如图4中箭头AlO所指 处),且第一端子320的长度LlO是指第一端子320位于插槽S20内的长度。且第二深度 PlO为插槽的深度P30的至少1/2。本实施例的感测端子330具有一弹片332。插头400插入插槽S20第二深度P20 时,插头400接触并压迫弹片332,而使感测端子330电性接触第二端子340。由于弹片332 具有弹性恢复力,因此一旦插头400退出插槽S20,感测端子330与第二端子340也将恢复 电性分离的状态。同时,弹片332也会施加弹性恢复力于插头400,以适当地将插头400固 定到插槽S20内。本实施例的插头400具有一凹陷区R10,插头400插入插槽S20第二深 度P20时,弹片332亦同时卡合在插头400的凹陷区RlO。借由弹片332与凹陷区RlO的配 合,可提供使用者适当的停顿感,以协助使用者确认插头400插入插槽S20的深度足够。当 然,插头400仍可继续插入插槽S20直到触底。请参照图2与图3,从另一观点来看,本实施例的插座模块300包括绝缘本体310、 第一端子320、感测端子330以及第二端子340。绝缘本体310具有插槽S20,用以供插头 400由插槽S20的入口 ElO插入插槽S20中。感测端子330与第一端子310的位置是设计 成使得插头400插入插槽S20时先接触第一端子320再接触感测端子330。当插头400未 插入插槽S20时,第二端子340与感测端子330电性分离。当插头400插入插槽S20时,插 头400在接触第一端子320之后,才会推动感测端子330接触第二端子340而使之电性连 接。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插座模块及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中,插头必须接触插座模 块的第一端子、感测端子与第二端子后才会开始供电,不会在插头仅接触正极端子与接地 端子时就开始供电。因此,可避免使用非正常的供电电路而产生高热,进而提高安全性与可靠度。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座模块,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槽,用以供一插头由该插槽的一入口插入该插槽中; 一第一端子,设置在该绝缘本体而位于该插槽中;一感测端子,设置在该绝缘本体而位于该插槽中,其中该感测端子与该第一端子的位 置是使该插头插入该插槽时先接触该第一端子再接触该感测端子;以及 一第二端子,设置在该绝缘本体而位于该插槽中, 该插头未插入该插槽时,该感测端子与该第二端子电性分离, 该插头插入该插槽一第一深度时,该插头的一第三端子接触该第一端子, 该插头插入该插槽一第二深度时,该插头的一第四端子接触该感测端子,并使该感测 端子电性接触该第二端子,其中该第二深度大于该第一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模块,其中该第一端子为长条棒状,设置在该插槽中心 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模块,其中该感测端子具有一弹片,该插头插入该插槽 该第二深度时,该插头接触该弹片,而使该感测端子电性接触该第二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模块,其中该插头插入该插槽该第二深度时,该弹片施 加一弹性恢复力到该插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模块,其中该插头插入该插槽该第二深度时,该插头的 该第三端子是接触该第一端子的至少1/3长度之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模块,其中该第二深度为该插槽的深度的至少1/2。
7.—种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包括 一插头;一插座模块,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槽,用以供该插头由该插槽的一入口插入该插槽中; 一第一端子,设置在该绝缘本体而位于该插槽中;一感测端子,设置在该绝缘本体而位于该插槽中,其中该感测端子与该第一端子的位 置是让该插头插入该插槽时先接触该第一端子后再接触该感测端子;以及 一第二端子,固定到该绝缘本体而位于该插槽中, 该插头未插入该插槽时,该感测端子与该第二端子电性分离, 该插头插入该插槽一第一深度时,该插头的一第三端子接触该第一端子, 该插头插入该插槽一第二深度时,该插头的一第四端子接触该感测端子,并使该感测 端子接触该第二端子,其中该第二深度大于该第一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其中该第一端子为长条棒状,设置 在该插槽中心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其中该感测端子具有一弹片,该插 头插入该插槽该第二深度时,该插头接触该弹片,而使该感测端子电性接触该第二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其中该插头插入该插槽该第二深 度时,该弹片施加一弹性恢复力到该插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其中该插头插入该插槽该第二深 度时,该弹片亦同时卡合在该插头的一凹陷区。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其中该插头插入该插槽该第二深 度时,该插头的该第三端子是接触该第一端子的至少1/3长度之处。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其中该第二深度为该插槽的深度 的至少1/2。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其中该插头包括 一中空体;该第三端子,配置在该中空体的内部;以及 该第四端子,配置在该中空体的外表面。
15.一种插座模块,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槽,用以供一插头由该插槽的一入口插入该插槽中; 一第一端子,设置在该插槽的一第一位置;一感测端子,设置在插槽的一第二位置,以使得该插头插入该插槽时先接触该第一端 子再接触该感测端子;以及一第二端子,设置在该插槽的一第三位置,其中当该插头未插入该插槽时,该第二端子 与该感测端子电性分离,且当该插头插入该插槽时,该插头在接触该第一端子之后,推动该 感测端子接触该第二端子而使之电性连接。
全文摘要
一种插座模块及插座模块与插头的组合。插座模块包括一绝缘本体、一第一端子、一感测端子以及一第二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一插槽,用以供一插头由插槽的一入口插入插槽中。第一端子设置在插槽的一第一位置。感测端子设置在插槽的一第二位置,以使得插头插入插槽时先接触第一端子再接触感测端子。第二端子设置在插槽的一第三位置。当插头未插入插槽时,第二端子与感测端子电性分离。当插头插入插槽时,插头在接触第一端子之后,推动感测端子接触第二端子而使之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707GK102064444SQ200910206430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2日
发明者沈翰聪, 陈讚升 申请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