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8792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指一种将一对接元件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的电 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一芯片模块在一电路板上的电性导通效果有越来越 高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所述芯片模块的多个插脚与一电连接器的多个端子的表面在空气 中很容易粘附灰尘,或者将所述电连接器焊接至所述电路板的过程中,助焊剂的烟雾也很 容易覆盖在所述端子的表面形成污垢,而所述灰尘及所述污垢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所述插 脚与所述端子之间的接触阻抗,严重影响两者间的电性导通,因而如何使得接触阻抗降低 变得相当重要。
目前有两种不同结构的端子,第一种结构,如中国专利97202231. 7号中揭示的一种 改进型端子,所述改进型端子具有供一芯片模块的多个接脚插入并接触导通的二侧导片及 一弹片。但,电脑主机组装完成以后,初始开机的过程中,由于二所述侧导片与所述弹片 表面皆光滑,摩擦系数小,因而所述接脚初始插入所述改进型端子时,所述灰尘及所述污 垢一时很难刮掉,必须拆开所述电脑主机,多次使用所述电连接器上的驱动装置,迫使所 述接脚与二所述侧导片与所述弹片之间进行多次刮擦动作,以使所述灰尘及所述污垢慢慢 变薄变少,最终实现正常开机,因此存在开机时导通不良的问题。
第二种结构,如中国专利01255459.6号中揭示的一种导电夹片,所述导电夹片通过 横向裁切金属材料形成一滑卡槽供一接脚导接,由于所述滑卡槽通过裁切形成,因此其内 表面存在微小的毛刺,比较粗糙,摩擦系数大,当所述接脚插入所述滑卡槽时,所述滑卡槽的所述内表面很容易刮擦掉所述灰尘及所述污垢,使得接触阻抗有效降低,因而,所述 电脑组装完成以后,初始开机就可以很顺利进行。
但是,实践过程中,所述滑卡槽的所述内表面在刮除所述灰尘及所述污垢时,时常会 连带着将所述接脚与所述导电夹片上用以防止氧化的镀金层刮擦掉,导致用以电性导通的 铜或者其它金属暴露于空气中,而这些材料很容易与氧气结合生成氧化物,所述氧化物的 存在必会引起接触阻抗增加,进而造成所述接脚与所述导电夹片导通不良,甚至无法持续 导通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既可以解决开机时导通不良的问题又可以保证持续有效电性导 通的新的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所作的改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在开 机时有效导通,又能保证持续有效电性导通的电连接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用以连接具有多个插脚的一对接元件,包括一 本体以及固定于所述本体中的至少一端子,所述端子具有至少一粗糙面与至少一设置贵金 属保护层的光滑面,所述粗糙面与所述光滑面位于某一位置,使安装时所述插脚刮擦所述 粗糙面,且最终同时与所述粗糙面、所述光滑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用以连接具有多个插脚的一对接元件,包括一本体及固定于所述 本体内的至少一端子,所述端子由一金属片冲制而成,其设有冲去中间材料后形成的二接 触臂,二所述接触臂内侧形成二冲压断面,所述端子还设有一弹片,所述弹片的内侧设有 一设置贵金属保护层的光滑面,二所述冲压断面与所述光滑面位于某一位置,使安装时所 述插脚刮擦二所述冲压断面,且最终同时与二所述冲压断面、所述光滑面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初始开机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粗糙面相当锋利,所以所述插脚与所述端子表面.的灰 尘及污垢可以轻易的被所述粗糙面刮擦掉,有效降低阻抗,保证有效导通以实现顺利开机,在持续工作状态下,依靠电脑主机或者风扇运作中产生的微量震动,所述光滑面与所述插 脚上的所述灰尘及所述污垢慢慢变薄变少且不会破坏所述贵金属保护层,使得阻抗降低, 保证所述端子与所述插脚之间的持续导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组合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插入对接元件后的局部剖视图4为图3所示沿A-A方向的剖视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组合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插入对接元件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号
电连接器l本体11上表面111下表面112
容纳孔113第一侧壁1131第二侧壁1132第三侧壁1133
凹槽114让位空间115让位槽116抵止块117
端子12主体120焊接部121孔洞1211
定位部1212弹片122第一倾斜部1221第二倾斜部1222
第三倾斜部1223光滑面1224接触臂123冲压断面1231
连接部1232夹持部1233导引部1234夹持空间1235
导引空间1236圆角1237挡止部124锡球13
对接元件2 插脚2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l供一对接元件2的多个插脚21插接,其包括一本体ll,固定于所述本体11内的至少一端子12 以及位于所述本体l 1内的至少一锡球13。
请参阅图l,所述本体11设有贯穿其上表面111和下表面112的多个容纳孔113用以容 纳所述端子12和所述锡球13,且所述本体11于所述容纳孔113内设有相对的二第一侧壁 1131以及连接二所述第一侧壁1131的一第二侧壁1132和一第三侧壁1133。
所述第一侧壁1131临近所述下表面112设有一固持部用以固定所述端子12,在本实施 例中,所述固持部为自所述第一侧壁1131向所述本体11内凹设形成的一凹槽114,所述凹 槽114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131与所述第二侧壁1132的邻接处;另,所述第一侧壁1131中间 位置设有贯穿所述上表面111的一让位槽116,所述让位槽116为所述端子12装入所述容钠 孔113提供让位。
所述第二侧壁1132临近所述下表面112向所述本体11内凹设形成一让位空间115,所 述让位空间115提供所述端子12变形的空间,以便于装入所述锡球13。
所述第三侧壁1133临近所述下表面112向所述容纳孔113内凸设形成一抵止块117。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端子12由金属材料冲制形成,大致呈倒U形,其具有一主体120, 由所述主体120下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焊接部121,由所述主体120上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与 所述插脚21导接的一弹片122以及二接触臂123,及由二所述接触臂123向下延伸并连接在 一起形成的与所述抵止块U7配合的一挡止部124。
二所述接触臂123由所述主体120上端两侧延伸而成,且每一所述接触臂123包括由所 述主体120向上竖直延伸形成一连接部1232,由所述连接部1232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夹持部 1233,以及由所述夹持部1233末端延伸形成的一导引部1234组成。二相对的所述夹持部 1233形成一夹持空间1235以容置所述插脚21,且所述夹持空间1235的宽度小于所述插脚21 的直径使得所述端子12对所述插脚21产生一夹持力;二相对的所述导引部1234形成一导引 空间1236,所述导引空间1236的宽度大于所述插脚21的直径用以引导所述插脚21进入所述 夹持空间1235。
由于二所述接触臂123由所述金属材料冲除中间位置材料形成,所以每一所述接触臂123的内侧留下的一冲压断面1231形成粗糙面,所述冲压断面1231具有细微的毛刺,比较 粗糙,摩擦系数大。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端子12也可仅设有一所述接触臂123或者是二个以上所述接触 臂123,相应地所述端子12具有一所述冲压断面1231或者两个以上所述冲压断面1231。
所述弹片122由所述主体120上端中部位置弯折延伸而成,包括朝远离所述插脚21的方 向弯折形成的一第一倾斜部1221,由所述第一倾斜部1221末端延伸并朝接近所述插脚21的 方向弯折形成的一第二倾斜部1222及由所述第二倾斜部1222末端延伸并朝远离所述插脚 21的方向弯折形成的一第三倾斜部1223。所述第二倾斜部1222与所述第三倾斜部1223的接 合处为一光滑面1224用以与所述插脚21接触。所述弹片122经多处弯折,弹性较好,以与 所述插脚21紧密接触。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端子12也可设有至少二个所述弹片122,相应地所述端子12具 有至少二个所述光滑面1224。
'所述焊接部121用以与一电路板(未图标)焊接,'且所述焊接部121中央开设一孔洞 1211,所述锡球13可活动收容于所述孔洞1211内,当将所述电连接器l焊接于所述电路板 (未图标)时,便于所述锡球13自动调整位置与所述电路板(未图标)对接平整,保证所 述电连接器l与所述电路板(未图标)良好的电性导接,另,所述焊接部121两侧分别形成 一定位部1212。
请参阅图3、图4,组装时,首先将所述端子12由下向上装入所述容纳孔113中;使得 所述弹片122局部位于所述让位槽116内;且使得所述定位部1212插入所述凹槽114内,以 将所述端子12定位于所述本体11中;且使得所述挡止部124位于所述抵止块117上方,所述 端子12下移时,所述抵止块117将抵止所述挡止部124,以防止所述端子12过度下移;且使 得所述焊接部121与所述让位空间115对应设置以备植入所述锡球13。
然后,将所述锡球13植入所述容纳孔113内,所述焊接部121受到来自所述锡球13的 作用力,其将向所述让位空间115内变形,借此,可释放所述锡球13对所述端子12的压力。 当所述锡球13部分导入所述孔洞1211内时,所述焊接部121就可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从而,所述锡球13被固持于所述容纳孔113内,以此实现所述电连接器l的组装过程。
使用时,将所述对接元件2插入所述电连接器1中,所述插脚21首先进入所述导引 空间1236内。然后通过所述电连接器1的驱动装置(未图标)移动所述对接元件2而带 动所述插脚21朝所述夹持空间1235滑移,且所述插脚21与所述冲压断面1231相互刮擦, 最终迫使所述插脚21移动到二所述冲压断面1231之间,且其下端与所述光滑面1224接 触,使得二所述冲压断面1231与所述光滑面1224同时电性导接所述插脚21。
所述插脚21与所述冲压断面1231相互刮擦,由于所述冲压断面1231表面锋利,摩 擦系数大,所以所述插脚21以及所述端子12表面的所述灰尘及所述污垢可以被轻易的刮 除掉,有效降低两者之间的阻抗,有利于电性导通,所以电脑主机安装完成以后,可以实 现开机时的良好导通。
二所述冲压断面1231与所述光滑面1224同时电性导接所述插脚21,既形成多点接 触,增大接触面积,有效降低阻抗,有利于电性导通;又使得所述插脚21与所述端子12 之间形成多条电性导通路径。
由于所述弹片1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脚21插入所述端子12的方向相反,并与所 述插脚21的下端直接接触,所以所述插脚21与所述弹片122形成的信号传输路径短,阻 抗低,也有利于良好电性传输。
所述冲压断面1231与所述插脚21初始接触时,如果两者之间发生过度刮擦,将导 致两者表面的贵金属保护层被刮擦掉,进而导致用于电性导通的所述金属材料(如铜) 暴露于空气中,在所述电脑主机持续工作状态下,所述金属材料逐渐与氧气结合生成氧化 物,所述氧化物将造成所述冲压断面1231与所述插脚21之间无法持续导通,而此时,所 述光滑面1224与所述插脚21形成的另一导通路径可以保证持续的电性导通,这是因为所 述光滑面1224摩擦系数小,所以当所述插脚21与所述光滑面1224初始接触时,所述插 脚21以及所述光滑面1224的所述灰尘及所述污垢一时很难被擦除,在所述电脑主机持续 工作状态下,依靠所述电脑主机或者风扇运作中产生的微量震动,所述灰尘及所述污垢慢 慢变薄变少,且不会轻易的附带着将所述光滑面1224上的所述贵金属保护层摩擦掉,有效降低阻抗,所以,在持续工作状态下,因生成的所述氧化物使所述冲压断面1231与所 述插脚21之间无法持续导通时,所述光滑面1224与所述插脚21形成的信号传输路径, 可以保证所述端子12与所述插脚21之间的持续导通。
请参阅图5至图6,图5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 施例的区别在于
1. 所述冲压断面1231的下边缘设有一圆角1237 (当然,也可以在其它边缘设置所 述圆角1237),当所述插脚21初始插入所述冲压断面1231时,所述冲压断面1231的下 边缘以上的位置用以刮擦所述灰尘及所述污垢,而所述圆角1237与所述插脚21为平滑接 触,以防止所述冲压断面1231过度刮擦所述插脚21。
2. 所述端子12不具有所述挡止部124和所述本体11不具有所述抵止块117。
3. 所述第一侧壁1131呈现台阶状,为所述接触臂123变形提供让位,有利于所述插 脚21的顺利插入。
综上,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以下优点-
1. 所述电连接器通过在一所述端子上同时设置所述粗糙面与所述光滑面,所述粗糙面用 以刮除所述灰尘或者所述污垢,保证初始开机顺利进行,在所述电脑主机持续工作状态下, 依靠所述电脑主机或者风扇运作中产生的微量震动,所述灰尘及所述污垢慢慢变薄变少, 且不会轻易的附带着将所述光滑面上的所述贵金属保护层摩擦掉,有效降低阻抗,保证 在持续工作的情况下,仍能进行有效的电性导通。
2. 所述弹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脚插入所述端子的方向相反,信号由所述插脚直接传输 到所述第三倾斜部,再由所述弹片直接向下传输,该传输路径短,阻抗低,有利于有效的 电性导通。
3. 由于所述第三倾斜部向远离所述插脚的方向弯折,所以在所述插脚与所述弹片接触时, 可以避免其末端经冲压形成的所述冲压断面刮伤所述插脚。
4. 所述圆角与所述插脚为平滑接触,以防止所述冲压断面过度刮擦所述插脚。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具有多个插脚的一对接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以及至少一端子,固定于所述本体,其具有至少一粗糙面与至少一设置贵金属保护层的光滑面,所述粗糙面与所述光滑面位于某一位置,使安装时所述插脚刮擦所述粗糙面,且最终同时与所述粗糙面、所述光滑面接触。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设有经冲压裁料留下的冲压断面, 所述冲压断面形成所述粗糙面。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设有由金属材料冲除其中间位置 材料形成的二接触臂,所述冲压断面位于所述接触臂的内侧。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设有一弹片,所述弹片的表面形 成所述光滑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朝远离所述插脚的方向弯折 形成的一第一倾斜部,由所述第一倾斜部末端延伸并朝接近所述插脚的方向弯折形成 的一第二倾斜部及由所述第二倾斜部末端延伸并朝远离所述插脚的方向弯折形成的一 第三倾斜部,所述光滑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第三倾斜部的接合处。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脚插入所述 端子的方向相反。
7. 如权利翠求l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面的至少一边缘设有一圆角。
8. —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具有多个插脚的一对接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以及至少一端子,固定于所述本体内,所述端子由一金属片冲制而成,其设有冲去中间材 料后形成的二接触臂,二所述接触臂内侧形成二冲压断面,所述端子还设有一弹片,所述弹片的内侧设有一设置贵金属保护层的光滑面,二所述冲压断面与所述光滑面位 于某一位置,使安装时所述插脚刮擦二所述冲压断面,且最终同时与二所述冲压断面、 所述光滑面接触。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进一步设有一主体,二所述接触 臂和所述弹片均由所述主体同一端延伸形成。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二所述接触臂由所述主体一端的两侧分别 延伸而成,所述弹片由所述主体同一端的中部位置弯折延伸而成。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断面至少一边缘设有一圆角。
12.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二所述接触臂的末端分别延伸并连接在一 起形成一挡止部,所述本体于所述挡止部下方设置一抵止块。
13.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朝远离所述插脚的方向弯 折形成的一第一倾斜部,由所述第一倾斜部末端延伸并朝接近所述插脚的方向弯折形 成的一第二倾斜部及由所述第二倾斜部末端延伸并朝远离所述插脚的方向弯折形成的一第三倾斜部,所述光滑面设置于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第三倾斜部的接合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供一对接元件的多个插脚插接,包括一本体以及固定于所述本体中的至少一端子,所述端子具有至少一粗糙面与至少一设置贵金属保护层的光滑面,所述粗糙面与所述光滑面位于某一位置,使安装时所述插脚刮擦所述粗糙面,且最终同时与所述粗糙面、所述光滑面接触。在初始开机的过程中,由于所述粗糙面相当锋利,所以所述插脚与所述端子表面的灰尘及污垢可以轻易的被所述粗糙面刮擦掉,有效降低阻抗,保证有效电性导通以实现顺利开机;在持续工作状态下,依靠电脑主机或者风扇运作中产生的微量震动,所述光滑面与所述插脚上的灰尘及污垢慢慢变薄变少且不会破坏贵金属保护层,使得阻抗降低,保证所述端子与所述插脚之间的持续导通。
文档编号H01R33/76GK201369417SQ20092005263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6日
发明者朱德祥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